美章网 资料文库 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探析范文

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探析范文

时间:2022-12-21 03:59:14

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探析

摘要: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把群众路线作为党工作的起点与归宿有其科学的历史观依据。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创造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新形势下党群关系理论更是符合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群众路线的产生、发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都切合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

关键词:

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有科学的历史观作为其依据,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在任何历史条件下,执政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都必须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群众路线是党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政策,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党工作的宗旨、起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人民。党的群众路线蕴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性,以及党与人民在实践中发展群众路线的科学历史观。虽然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但最终归宿依然是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发展。所以群众路线有着最坚实的唯物历史观基础。

一、群众路线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

“人民群众”是个与“统治阶级”相对应的阶级范畴。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民群众”便开始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人类进入到阶级社会后,“人民群众”的利益便与“统治阶级”相对立。无论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统治者们都只是把人民群众作为镇压和利用的对象,完全否定群众的创造性。而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价值才被肯定。人民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逻辑起点和核心价值准则。人民主体性表示的是人民在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地位和性质,这种自主地位突出地表现在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没有将人民群众看作是对立阶级,而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在历史中,人民群众发挥主体能动性表现在他们既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还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经过了从无到有,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改造着自然。为了满足人类自我的需求,人与自然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的转换,人们从自然中获取能量,同时也把自然打上属人的烙印,把自在的自然转变成自为的自然。人类的需求越大,这种与自然之间的“交往”就越密切。随着人类的进步,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大,创造的物质财富也越来越多。人民群众还创造了社会的精神财富。人除了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还需要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精神生活方面是社会意识的体现。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也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当今社会艺术、宗教、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哲学等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精神财富都是人民群众在历史过程中智慧的创造,在不同的学科领域里面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还体现在社会革命的变革过程当中。列宁曾说过,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同样,同志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革命战争史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1]也就是说,人民群众的力量之大,不仅创造历史,而且将一直影响历史的进程。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当中,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所发挥出来的力量是不容否定的。所以党的群众路线应抓住这一根本,领导和团结人民,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

二、新形势下党群关系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一)从社会历史进程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们的实践活动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顺应历史潮流。“在现代历史中,国家的意志总的说来是由市民社会的不断变化的需要,是由某个阶级的优势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决定的。”[2]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合目的性与前进性的统一。所谓合目的性是指,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下,人民群众总是力图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这也正是社会前进的方向。十八大以来,党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遏制贪腐、纯洁党性、保障民生、加强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这些既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也是历史前进的要求。所以,新形势下的党群关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的发展动力。两对矛盾运动的解决,归根结底在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群众路线要求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与人民保持紧密联系,提高社会生产力。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尖锐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党就始终代表着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带领人民群众,打破旧的统治牢笼,变革旧的封建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大力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继续解放生产力,大力进行社会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需求。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一些西方霸权主义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威胁到他们称霸世界,联合西方及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进行“制裁”,干预中国经济的发展。十八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的领导集体,发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豪言壮语,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都只有建立在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基础的发展上才能实现。

(三)从阶级矛盾的解决方式上来看,在革命的年代,社会的进步在于先进的阶级用暴力的手段代替腐朽的阶级。“在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3]而在目前的新形势下,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它的任务是全人类的解放,所以阶级矛盾不再是通过暴力手段,而是通过改革,提高生产力,缓和社会矛盾。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矛盾是解决我国阶级矛盾的重要方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在我国,还存在很多阶级敌人,他们试图分裂国家、反对共产党执政、破坏社会主义建设,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敌人和境外不法分子相勾结,给党和人民群众带来一定的损失。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中,经济建设依然是最主要的,党同人民群众的矛盾才是阶级矛盾中的主要方面。正确处理党同人民群众的矛盾才能更有效地处理党同阶级敌人之间的矛盾,党同人民群众矛盾又以加强党员自身,特别是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为主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反对党内腐败、弘扬正气,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从严治党。无论是从党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到党内“反对四风”再到党内提倡“三严三实”,都是对党员干部的最高要求。管理人民从管理党开始,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党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人民的需求,并努力解决群众的问题,只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更有效地践行群众路线,这也是建立高效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要求。

三、在野教育实践冶中发展群众路线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马克思把实践引入社会历史观中,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整个社会历史都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活动所构成。群众路线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我党成立之初,其工作主要是在城市发动工人运动,领导起义,希望通过武装起义夺取城市政权,可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归根结底是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主体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党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最广大的发动人民群众,推翻了当时国内外的一切反动统治,建立了一个以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分不开的。我们党正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尊重群众的创造性,在革命与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群众路线。在不同时期,群众路线的具体内容不同。在取得执政地位之前,党进行了土地革命,得到人民的支持,依靠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政权,并在大陆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取得执政地位之后,党内滋生出贪污腐败的现象,一些党员干部脱离人民群众,严重违背群众路线的宗旨。针对此种情况,2000年,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党既是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代表,又是人民的代表,以此教育党内的腐败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更是加强了群众路线的落实力度,不仅强调了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新内涵,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执行力落实群众路线工作的开展。在群众路线的实践教育中,密切联系群众,根据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来检验党的方针、政策。所以,群众路线是一条理论联系实践,用实践检验真理的路线。在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党是领导力量,人民群众才是创造的主体。这种创造并非无意识的创造,是在符合客观规律、历史前进方向上的创造,这种创造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在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的正确认识,最终又用到实践中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党的人民群众理论是对这一历史观的最好表达。提高党的群众工作水平,既是人民群众的要求,也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必然要求。无论是过去、现在与未来,只有赋予群众路线科学的历史观作为其基础,将党的群众工作提升到规律的高度来研究和把握,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工作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群众工作。

参考文献:

[1],《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页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248页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197页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版,第56页

作者:熊声波 单位: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理论探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qzlxlw/70090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