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及价值探析范文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及价值探析范文

时间:2022-02-02 02:11:47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及价值探析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包括马恩、列宁对民主的看法以及由中国历代领导集体不断发展完善的民主观念,科学地揭示了民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究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对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马克思;民主观;发展历程

马恩、列宁以及后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观,都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这主要是由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当时所处的特定社会阶段和现状决定的。马克思强调无产阶级普选权及人民监管行政和立法;列宁强调民主制和集中制相结合以及人民监督政府;强调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缘起

(一)古希腊思想家们的影响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对国家这一政治体制就有所描写并提到了民主政体。柏拉图认为国家是从人的本性中发展的,他把政治理论与道德哲学联系起来,认为个人在逻辑上先于国家,认为国家是一个自然的机构,反映了人类的本性结构。国家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多种多样的需要无法自足,他将国家分为匠人、武士、统治者这三个阶层,而当权者应该是能力超群的哲学王。在这之后的亚里士多德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共和政体,他把共和政体看作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之处是他从社会历史领域来研究民主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家庭环境的熏陶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当时还属于普鲁士王国的莱茵地区,当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当地的资本主义经济也趁机快速发展起来,马克思的祖父洛宾•列维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父亲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律师,他的父亲出于实际考虑成为一名路德教教徒,并把马克思当作一名新教徒来培养,马克思的父亲以自己理性和人道主义的倾向,强烈地影响了马克思的思想发展。此外,青年马克思还收到路德维希•冯•威特华伦的影响,这个人是一位杰出的官员,后来成为他的岳父。所以马克思不仅处在一个开明的社会风气中,也生活在一个氛围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在这样的氛围中,马克思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向往民主、自由的观念,马克思的民主观也慢慢萌芽。

(三)巴黎公社责任政府的实践许多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民主观念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马克思所谓的民主观就是一种披着“民主”外衣的专制。自由主义学者波普尔认为马克思的民主观是致命的错误。马克思的民主观点到底是不是一种专制,需要通过分析马克思民主观点的发展历程来考察。民主内在地要求自由、平等、正义。马克思把民主与国家和阶级联系起来,民主随着国家与阶级的存在而存在,又随着其消失而消失。马克思的民主观一开始是以单纯的理论为基础,缺乏实际的指导,直到巴黎公社为其提供了实践经验。巴黎公社通过反抗夺取了政府权力,也担负起了统治者的责任。巴黎公社的执政者按照系统的和等级的分工原则,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和常备军警察局、官厅、教会、法院等机关,这些都是新兴资产阶级社会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公社第一个反应就是废除常备军而代之以武装的人民警察,他们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变成了公社的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的工作人员。学校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独立于国家的,法官和审判官也如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今后均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但是中世纪的垃圾残余仍然阻碍着其发展,直到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后,这些障碍才清除。马克思看到其中的弊端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国家不是工人阶级获得统治地位的工具和机器,相应的政府应该有自己的行政权力,不应该完全被议会控制。公社的立法权与行政权没有完全分离也是一大弊端,行政权与立法权应该分开行使,这样才能够避免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被滥用,导致立法不公、执法不严。孟德斯鸠很早就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各自被置于不同的系统之下,既相互独立又互相监督。很显然,巴黎公社不是要争得自治权力而是要推翻现有的一切,它反对的不是集权制而是旧的国家政权,最终目的是要消灭城乡对立,而不是效仿普鲁士的市政体制。巴黎公社的做法虽然仍有许多不足,但是其诸多举措,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借鉴,马克思的民主观也在巴黎公社的实践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

(四)马克思的思考与实践马克思看到在内部,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的民主形式实现了对公社的管理,因此,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提出了直接民主的构想,强调人民监管立法和行政权,并且由无产阶级实行普选权。巴黎公社使人们在经济、社会和政治三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对国家公职人员实行责任制保证了政府的廉洁高效,人民拥有了普选权,国家政权被重新收回到人民手中,过去那些虚伪的责任制被消灭,变成了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真正的责任制。马克思对民主观念的分析是从经济方面来探讨的。他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民主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和社会有机体的基础之上,又通过对波拿马操控政权的经验分析提出:国家只是市民社会的寄生机体。我们必须实行人民民主来消除这个寄生机体,向法国一样实行普选制,使公社成为人民的代表,公社真正代表人民。他在《法兰西内战》中提出了直接民主的构想,强调直接民主与人民代表制度结合。简言之就是,人民通过普选选出市政委员,这些委员各负职责又可随时被罢免,也就是人民实现对公社的管理职能,普选只是一个途径,责任追任制是保障。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并号召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建立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新的联合体,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发展

列宁的民主观或多或少地受到过许多质疑,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斯大林实行的专政,导致人们对列宁的民主观念也产生了怀疑。列宁的民主观,主要是民主集中制的思想,他的民主理论是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功进行的重要保障。

(一)列宁对马克思民主观的发展

1.民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进步列宁提出资本主义民主虽然是民主制的一种扩大,但他是狭隘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是最高类型的民主制,“任何民主,和任何政治上层建筑一样,归根到底是为生产服务的,并且归根到底是由该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决定的。”我们要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根本上对民主观念的改变不是要消灭民主,而是将民主提高到充分的程度,充分民主制就是社会主义的标志,最终实现由资本主义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再由社会主义民主到共产主义民主的转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富人和无产阶级中很小的一个阶层才能享有民主,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穷人和大多数居民都能够享受,但还是有限制。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达到了完全民主,民主成为了习惯,人们都各尽其能,按需分配。要想在社会主义建立民主就必须首先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取胜的条件,取决于物质条件高度发达的工业资本主义,工人阶级队伍、群众民主自由,实践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社会主义是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的重要桥头堡,但是社会主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局部领域存在着某些剥削的因素,所以社会主义民主依旧有阶级性。

2.坚持民主集中制列宁首次使用民主集中制的概念是在1905年9月,他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因为当时马尔托夫等人提出自治制与列宁的集中制相对抗。为了针对党内过于分散的情况,列宁强调突出了集中制原则的必要性。列宁坚持民主集中制,其所建立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完美地体现了这一点。他的民主观在前期和后期表现出不同,前期他肯定资本主义民主,后期他又否定资本主义民主,强调应该由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列宁晚年的民主思想,对我国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在列宁的八篇口述《日记摘录》、《论合作社》、《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文献中,他对十月革命之后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宝贵的经验总结。一是强调人民的监督权,对国家的监督和对党的监督不是两条线,应该拧成一条绳,同步发挥作用。二是扩大国家机构改革,人才选拔要严,反对铺张浪费的现象,精简机构减少开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二)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在中国的发展——以、邓小平为例纵观中国的政治史,早在先秦时候就已经实现了大一统,但是之后王朝更迭,不断变化中。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真正的民主。民主应该是能够为人民带来实在利益的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代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不断探索适合中国人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观。

1.的民主观马克思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政治制度,人民应该居于统治地位,通过直接民主的方式对国家进行管理。此外,国家政治制度还应该具有阶级性,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实现一种最高类型的民主,在列宁那里被称为完全的民主制,人类将由资本主义社会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并最终转向共产主义社会,民主作为一种国家的形态将不再存在。在马克思和列宁的基础上将民主观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人民当家作主和服务型政府。(1)坚持民主是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一样,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并强调我们要对多数人进行民主,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提出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它们都是民主观在中国实践中的伟大创举。(2)广泛民主与高度集中相统一在继承列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同时,又科学的论述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认为它既是民族的又是集中的,我们应该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的指导下民主,深刻地揭示出了广泛民主与高度集中相统一的辩证关系。我们在民主集中制原则下,充分发挥出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民主集中制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党的主张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既发扬民主又保障自由,一方面,实现广泛民主、让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另一方面,反对极端民主,从根本上铲除自由主义。

(三)邓小平的民主观邓小平的民主观,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民主观的基础上将我国的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由法治代替人治并提出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等重大理论,丰富了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内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指明了前进方向。他强调阶级的民主,提出:“所谓‘纯粹的民主,是自由主义者用来愚弄工人的谎言。”

三、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对新时代民主建设的当代价值

中国的民主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为基础,并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中国民主建设的源头就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一)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认识民主“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民主目标依然屹立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大发展目标之一。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必须从各方面加强民主措施,民主制度要健全、民主形式要丰富、民主渠道要广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也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行使自己的权力、履行自己的义务。

1.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又重新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基础上,将民主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积极稳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亚里士多德一再强调国家的存在是为了每个人道德和理智的完善,国家的存在是为了好的生活,绝不仅仅是为了生活,国家是家庭和村舍在一种完美自足的生活中的联合,是为了一种幸福、高尚的生活,政府应该建立在正义观念和平等观念的基础之上。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有权利也有义务参与正义的管理,公民必须出席会议,参与法庭审理。他们必须既要有充足的时间又要有适当的性情和品格,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我们采取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权力,但这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置身于国家事务之外,我们更应该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国家的主人。

3.加强党的领导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观必须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发展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都离不开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应该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随着形势与任务的转变,转变我们党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但是党的性质和最高目标都不能改变,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发扬民主作风,接受人民监督,当好人民公仆。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基础上,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制和机制!

参考文献:

[1][英]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9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房宁: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07):5-14.

[4]王大广:马克思主义具有布朗基主义倾向吗?——答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责难[J].广东社会经济科学,2009(2).

[5]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李文晓 林美卿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及价值探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mkszylw/72798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