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思想政治教育下学生劳动素养提升途径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下学生劳动素养提升途径范文

时间:2022-06-24 11:19:21

思想政治教育下学生劳动素养提升途径

摘要:劳动素养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着劳动素养偏低的问题。根据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通过坚持理想信念引领,培养劳动意识锻造劳动精神,提升劳动能力,构建实践育人网络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劳动素养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劳动素养既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基础素养,更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提升劳动素养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素养的高低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发展与进步,更决定了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程度。劳动素养既是大学生成长进步的基础素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深入推进的重要保证。

(一)劳动及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内涵劳动是人的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1]”劳动是人这一劳动主体在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中通过使用劳动工具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劳动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不仅是指劳动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结成社会关系的前提下开展的实践活动,更是指这一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素养,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2]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提出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核心素养及十八个基本要点。该成果在最后实践创新核心素养部分中指出,“劳动意识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为等。[3]”因此,劳动素养是指处于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实践主体在掌握一定知识储备和劳动技能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实践中所展现的优良品质的集合,包括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能力以及知识储备和创新精神等状况。具体而言,大学生劳动素养是指大学生在掌握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积极主动的劳动意识,具有良好的热爱劳动的心态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仅能够扎实开展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脑力与体力实践活动,而且能够根据条件变化创造性地开展活动。

(二)良好的劳动素养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优良品质历数史上的优秀马克思主义者,无不都具有良好的劳动素养。正是多种多样的劳动实践使他们具有了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态进行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创作与实践活动,为人类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恩格斯年青时曾投身军营,为日后领导革命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利用21个月时间,深入英国曼彻斯特工人住宅区调查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又通过广泛收集材料而写成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正是怀着对广大无产阶级的深厚情感、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才使他甘愿放弃资本家的优裕生活而投身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事业。邓小平指出“为了创造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没有极艰苦的劳动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参加劳动,特别要积极参加工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因为体力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最大多数人民都要负担的光荣义务。[4]”在陕北梁家河的知青岁月里,带领人民群众建沼气池、修堤坝,踏踏实实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梁家河的劳动实践对于一生治国理政理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这种身体力行的精神更是当下年青人学习的榜样。

(三)培养大学生劳动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人类社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但是劳动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然而即使是最低级的野蛮人的手,也能做任何猿手都做了不了的数百种动作。任何一只猿手都不曾制造哪怕是一把最粗笨的石刀。[4]”在2016年宁夏考察时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就是靠着我们工人阶级的拼搏精神,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我们才能够实现一个又一个的伟大目标,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5]”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没有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是不可能的,没有众多的具有高素养的劳动者的付出是不可能的。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将达到3550万。青年群体关乎未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是否源源不断、后继有人。因此,进一步提升当下高校大学生劳动素养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成败。

二、大学生劳动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青年大学生群体富有活力,充满激情,对待生活和学习积极乐观。但物质丰裕的环境决定了当代大学生缺少艰苦环境的历练和艰难生活的磨练,导致部分大学生劳动素养偏低。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欠缺通过目前高校大学生的现状来看,目前部分大学生不尊重他人劳动及劳动成果,对待劳动态度消极。轻视劳动、不热爱劳动,不懂得劳动的艰辛和意义。对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服务等需要劳动付出的学生活动,主观态度并不积极,先看有没有综合素质测评加分等“回报”。部分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对于“一线基层”的工作岗位唯恐避之不及。以上种种现象都表明相当部分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精神有待提高。

(二)动手实践能力偏低动手实践能力是劳动技能的重要体现,更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直接表现。理论知识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主业,但动手实践能力更是一种学习能力。不少大学生注重学习与考试,而对社会实践活动不热心。例如,组织、参加学生活动不知如何下手;吃饭以外卖代替餐厅;衣服不洗甚至寄回家洗;基本的家务劳动也由家长代劳;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会处理。以上种种现象告诉我们,当前部分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需要加强。

(三)个人自主能力差大学生群体中,有不少同学个人自主能力差。集体生活处理不好,宿舍成员因生活琐事出现矛盾纠纷;有的学生独立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以致“不合群”是学生管理中经常遇到的;不能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失败挫折,心理素质较差;艰苦朴素的作风、迎难而上的韧性有待提高等等。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有学校劳动教育的不足,更有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主观方面劳动观认识的问题。

三、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底线”上,而应当进行引领和更高的提升。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永恒的主题,劳动素养是一个合格大学毕业生必备的基础素养。实践当中,提升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理想信念引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汲取营养当前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大踏步前进,要坚持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7]”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未曾中断的文明。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8]”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培育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与动力。如中国自古倡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人们自强奋斗,敢于创新,知行合一。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杨怀远,以小小的扁担甘于付出,服务广大乘客,受到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二)培养劳动意识,锻造劳动精神较好的劳动素养首先来源于劳动意识的培养,这种意识不可能先天形成,只能灌输。要培养年青人树立科学的劳动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劳动。要意识到亲身劳动对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决定性意义,正确认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关系,正确认识农业生产、工作生产、家庭劳动、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家庭、高校与社会三方联动,形成工作网络,才能切实提升劳动效果。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苦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9]”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尊重劳动就是尊重群众。群众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工作方法。因此,锻造劳动精神要深入群众的大海中去学习。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0]”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正是广大劳动群众,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青年学生的一大不足是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校门,缺少了社会生活的真正实践和劳动创造的直接机会。锻造劳动精神首先是要向人民群众学习。

(三)内植创新精神,关注劳动能力提升创新精神是一个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是一个人综合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劳动中讲求创新的基础是扎实的常规劳动,创新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不是空中楼阁,有时像灵感一样是非理性的。因此,对青年学生的一个前提是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在做好常规活动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研究和创新性发展,争取不囿于常规,取得良好劳动效果。劳动能力是开展各项劳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综合能力。通常来讲,判断劳动能力的高低可以从是否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两个方面来评判。是否具备劳动能力即身体心理健康状况,这是劳动素养的基础。因此,要关注广大青年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和心理状态。身心健康是施展劳动技能的前提。劳动技能即是否“会”劳动。青年学生的专业背景与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塑造学生良好身心的基础上,具体工作过程中做到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要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乐趣,提升相对应的实践劳动技能。

(四)推动构建实践育人立体网络针对大学生的相关实践活动是提升其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整合各类实践资源,强化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平台,完善支持机制,教育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11]”除课堂的理论教育外,将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校实践育人立体网络整体之中,将学生的劳动教育融入实践活动当中。学分制培养模式下在教学计划当中科学地设置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训环节的学分比例。相对应的实习、实践环节在要相应学期中占到一定比例学分。高校可以更充分利用实习工厂、实训车间、校外实习基地等作为劳动实践的开展场所,加强对军训、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环节的管理和研究,不能流于形式。大学生劳动素养是其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应当以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为重点,多方探索,加强研究,在新时代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劳动素养,提升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01-202.

[2]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8-19.

[3]汪瑞林,杜悦.凝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N].中国教育报,2016-09-14(9).

[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76.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88-989.

[6]李喆.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深刻内涵[N].宁夏日报,2018-08-15(11).

[7]张福俭,张绍元.党章必修课[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7:1.

[8].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9].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1).

[10]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11]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

作者:邵长威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思想政治教育下学生劳动素养提升途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jyxzlw/73560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