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析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手段范文

浅析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手段范文

时间:2022-05-06 04:35:16

浅析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手段

摘要:知识产权法属于私法,但同时具有一定的公法属性,教师在讲授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时要首先明确知识产权法这一属性。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合理地安排课时与设置教学环节,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要有意识地多引用经典案例,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分析。此外,高校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在全面检验和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关键词:法学专业;法学课程;教学手段;知识产权法学

法学专业属于文科类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何培养出既满足社会需要又具有扎实知识基础的法律人才,是法学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2018年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复合型、职业型和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在法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上,高校多采取“10+X”模式,其中,“10”指10门课程,具体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法律职业伦理等课程。“X”则指各个学校根据本校特色选择的相应课程。河南农业大学法学专业选择的“X”课程包括知识产权法学、商法学、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笔者主要以教授多年的知识产权法学课程为例展开研究。

一、明确课程性质与课程环节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于2008年颁布实施,“知识产权法作为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重要法律制度,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实施的基础与保障”。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法学课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课程包括知识产权法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其他知识产权概述等五部分内容。其中,知识产权法总论、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属于着重讲授和学习的内容。知识产权法属于私法,所谓“公法领域法无授权即禁止,私法领域法无禁止即授权”,因此,关于知识产权法学课程的教学,教师要牢固树立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知识产权法的私法属性等教学理念。但是,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公权化决定了知识产权法也具有公法属性。在课程内容性质明确的前提下,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产权法基本原理,熟悉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关于教学环节设计,首要就是教师科学安排课时,制定明确的教学进度表,统一教学内容和学时数量。在具体教学环节方面,教师要先回顾过往的知识,再导入问题,引入新的知识点,并在新知识点讲授环节加入案例讨论,形成师生间的互动,这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本课程奉行问题导向,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知识测试、撰写小论文、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整个授课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授是否要制定知识产权法典的问题时,先介绍学界对该问题的争论从而形成的不同观点,再让学生收集相应的资料,分组讨论,然后结合知识产权的特征和知识产权法的特征,引导学生分析知识产权法典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引入本学科的前沿课题,拓展教学资源

知识产权法学课程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拓展,“任何一次技术变革都将对知识产权制度产生深远影响,印刷术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书,从而催生了复制权;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传播权,互联网技术又将知识产权从传统的纸质时代带入了全面的数字化时代,由此还诞生了像互联网络传播权等一批新兴的知识产权权利样态”。知识产权法学课程作为民法学的子部门法课程,虽然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研究成果颇丰,新观点不断涌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点的与时俱进。在基本原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入前沿问题,增加新类别的知识产权信息,及时补充新颖的内容,使学生掌握该领域的前沿动态。例如:教师在传统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增加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在传统知识产权的客体作品、商标、专利的基础上,分析生物遗传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等新型客体的知识产权法规范问题;引导学生从法理学、法经济学、法哲学的发展前沿角度分析知识产权法领域的理论难点问题,把握知识产权法的最新理论发展动向等。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教师要注意不断更新知识产权法学课程讲义。知识产权法的易变性很强,不仅传统的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课程修订较为频繁,相应的实施细则、司法解释也不断地更新完善,而且新型的知识产权立法也在不断地跟进,新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涌现。这些都需要在知识产权法学课程讲义里体现立法的变化。相对于比较稳定的法律思想史、法制史等部门法课程,知识产权法学课程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知识产权案例库建设方面,授课教师也要紧扣典型案例展开收集和汇编。从“汉王文本王”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到百度“MP3”搜索著作权纠纷案,从“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到王老吉、加多宝等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纠纷案,从武汉晶源“烟气脱硫”方法专利案到“热稳定的葡糖淀粉酶”专利无效案,无不反映出知识产权案例的专业性、复杂性和社会影响性。这都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上要紧扣案例的裁判要旨,梳理清楚案情,还原案件所涉及的知识产权法学知识点,从而编写最新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供学生学习。在相应的实践性教学资料准备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奉行学以致用的原则,制作知识产权申请流程、知识产权保护流程等供学生演练。此外,法学文献的阅读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有代表性的法学文献著作、相关报刊,多浏览国内外知名的知识产权研究网站,及时关注学科发展动态。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前,互联网的普及也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应当在课堂上鼓励和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学习资源,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并且帮助学生辨别网络学习资源的良莠”。对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来说,多媒体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知识产权法学课程众多的法条、复杂的案例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配合下,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结合案例分析法律规则及其背后的法学理论,让学生在沟通交流中牢记知识。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教师可以依托知识产权法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实行线上和线下互动教学。首先,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要转变为师生共同探讨、互为中心的模式。具体做法是依托翻转课堂的“问题教学法”,即教师将欲讲授的难点事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外分组准备,每人就论题准备一定字数的书面资料,然后在下一次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教师最后对学生所讲内容进行质疑、点评,并当场打分。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展现影像资料、作品和商标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学习内容。最后,教师要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围绕重点、难点增加课程信息量,例如:在讲授著作权内容的时候,围绕“著作权因著作权的客体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展开介绍;在讲授邻接权时,围绕“邻接权的法定性和较强的政策性”展开介绍,并结合影视作品进行评价;在讲授专利侵权时,围绕“全面覆盖原则”展开介绍,结合等同原则、多余制定原则等进行补充;在讲授商标权时,紧扣“商标的价值产生”这条主线,抽丝剥茧,循序渐进。

四、充分发挥案例讨论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选择的教学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真实性、启发性、疑难性、针对性和浓缩性。自2009年起,在每年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及宣传周期间,最高人民法院会向社会公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0大案件和50件典型案例,以展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案例讨论能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分析结论进行评价和矫正。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组织学生讨论典型案例,针对所讨论案例从多角度提出问题,以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案件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案例讨论时,教师切勿先入为主,不要提前阐明自己对案例的认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法学案例的诊断就如同病人疾病的诊断一样,不同的视角和知识储备,得出的诊断结论会有一定的差别,解决的路径更会因人而异。法学人才培养是一种职业化的教育体系,将社会所需的法律知识与法务技巧,通过系统性、综合性地整合,并进行有效的职业化传播,是法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知识产权法学课程的应用性很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习该课程尤为重要。根据本课程特点,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注意观察一些商品的专利、商标标记,比较不同作品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增强感性认识。学生也要及时留意社会中不断涌现出的知识产权热点问题,主动撰写问题评论。比如,2018年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了人们对专利制度中专利权限制的思考,很多学生看完之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又如每年的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这也是学生走向社会、宣传知识产权知识、发现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要平台。在锻炼学生知识产权知识应用能力方面,让学生到实务部门接受锻炼是行之有效的路径。根据课程进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假期到有关知识产权实务部门锻炼。上述措施,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知识产权法学课程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熟悉了案件审理程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架起了桥梁,在实践中升华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

五、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考核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对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整完善教学内容等有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做法忽视了学习效果应是一个动态检测和评价的过程,很难达到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因此,高校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在全面检验和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知识产权法学课程的考核实行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平时考核包括随堂考核、课下练习和课程论文。在随堂考核方面,教师采取课堂上随机测试的方法,时间是3至5分钟,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课下练习方面,教师要精心筛选习题,设计有代表性的、反映学科前沿、涵盖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题目,并增加特色内容的练习。在课程论文方面,教师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要阅读两篇专业文献,完成两篇课程论文,每篇字数在2000字左右。期末考试方面的改革措施主要体现在试题的类型上,试题彻底摒弃“死记硬背得高分”的悖论,除采用传统的试题模式外,教师还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分析题,目的是考核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授课是一个良心活。笔者对此颇有感触,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面对学生求知若渴的眼神,每次讲授此课笔者都是激情四射,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但是,由于该课程内容的繁杂和该课程新颖观点的不断涌现,授课进程不得不有所选择。但不管怎样,以该课程为例对法学专业教学手段展开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法学专业的课程教学效率,也希望学界同人多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吴汉东,刘鑫.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知识产权法[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2]杨延超.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法的挑战[J].治理研究,2018,(5).

[3]杜辉.论地方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J].学习论坛,2016,(7).

[4]刘孔中,张浩然.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见解及其作成方式的评价与反思[J].知识产权,2018,(5).

[5]卫学莉,刘辉,蔡锋.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引导作用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

[6]张镝.论高校法学专业的考试改革[J].教育探索,2014,(6).

作者:韩宁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析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手段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jrfxlw/73307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