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音乐作用下的和谐社会论文范文

音乐作用下的和谐社会论文范文

时间:2022-12-16 03:30:45

音乐作用下的和谐社会论文

一、对实现梦想的激励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作为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责任。不同的人对构建怎样的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梦想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在上文中已经提到,音乐不同于其它行政工具,无需文字、哲理,就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那音乐是如何在实现梦想中发挥着催人奋进、励志图强的作用的呢?首先可以肯定的就是音乐很容易让人们产生共识感,这种共识感也可称之为一种信号的象征性。这是由音乐的认知功能决定的。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是人们要有共同的理想、梦想,也就是信仰。在听到国歌时,无需多言,人们都能从音乐中产生共识。“喊一声心会跳,喊二声鼻尖一热的那名字就是祖国”。这是希腊著名作家NikosKazantzakis在自己诗句中对祖国的表达。无需言语的解释,音乐所带来的这种共识性很容易让人们有共同的信仰、并为之共同努力。不管是在当下,还是在过去,经典的音乐作品总是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例如,在抗战时期,许许多多的歌曲催人奋进,不管是铿锵有力的《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黄河大唱》,还是延绵抒情的《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松花江上》,人们都可以从曲调和歌词中感同身受。音乐给予人们的这种共识感不局限在歌曲中,在纯音乐中也是异曲同工。在俄罗斯有一首家喻户晓的交响乐作品,有人称之为《肖“七”》、也有人称之为《列宁格勒交响曲》。这首作品是俄罗斯著名的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传世之作。作品创作的时期正值列宁格勒即将失守的危急时刻,在音乐首演时聚集了几千人在音乐大厅里,当音乐结束时人们纷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冲出音乐大厅,回家拿起锄头就投入到了革命当中。这就是著名的交响曲《肖“七”》。音乐的魔力就在此,它无需具体的图像、无需文字说明,人们总能在其中找到共鸣,找到梦想的“样子”,并为之奋斗。

二、对社会成员的教化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作为生活在现实社会的我们成为音乐家的人寥寥无几,但是通过音乐的教育功能却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教化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当社会成员之一的儿童,在幼儿园里就有歌曲《五要、五不要》:歌曲的内容言简意赅。说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举止是得当的,哪些行为举止是不正确的。当孩子们慢慢成长会有《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嘹亮歌声伴随。在成长的每个阶段,歌曲都会贴近现实、反应现实,但它又有不同于说教。当举国期盼的奥运会来临之际,有歌曲《北京欢迎您》,《Youandme》。当党中央提出八荣八耻时有网络歌手杨臣刚版的《八荣八耻》,有军旅歌手谭晶版的《八荣八耻》。这些看似简单的音乐却在播放、传唱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着人们。当然,音乐的教化作用远不止几首歌曲这么简单。在欧洲的德国曾有一项运用音乐成功解决社会问题的经典案例。这件案例的“主角”是小偷,地点发生在地铁站。当局政府想了很多方法,例如增派警力、便衣但是这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小偷还是非常的猖狂。正在当局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提议在地铁站播放巴赫的《众赞歌》,一经播出偷盗的犯罪率锐减,经过一段时间犯罪率基本为零。当局对这种情况非常满意也非常惊奇,他们请来了心理学家,播放人们在听到巴赫《众赞歌》时的行为举止。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听着音乐的时候,动作比以前放慢了一些,人们变得彬彬有礼,男人变得更加的绅士,女人变得更加的温柔。著名的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就有过这样的语句:“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正在新建的长沙地铁不知在运行初期会遇上怎样的问题?在德国发生的这个经典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参考。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灵活运用“音乐”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更好的服务社会。

三、对高尚情操的陶冶作用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断的在学习,在接受新的事物。但是我们细细的想一下什么可以伴其一生,甚至从我们还只是腹中胎儿的时候,答案是音乐。音乐之所以可以伴其一生最本质的并不是它的“理性”教育,而是其无穷无尽的“情感”体验,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拥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使我们终身受益。纵观历史,对人类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都有着极高的音乐修养。如法国思想家卢梭,编写了符号谱及音乐辞典;天王星发现者威廉•赫歇尔,他常常在巴黎圣母院举行音乐会;我们的革命导师列宁、科学家爱因斯坦都是小提琴演奏家;巴尔扎克、高尔基他们都是著名的音乐评论家。心智健全、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让我们更好的体验着生活,更好的享有着和谐社会为我们带来的成果。古云:“乐者,德之华也。”乐者,即是每一个喜欢音乐的人。音乐不是小众的。它不仅仅是音乐家在创作时的酣畅淋漓之感,也不是音乐评论家在聆听时的“摇头晃脑”,它属于每一个人,属于每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音乐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从当下非常流行的胎教音乐,到儿时妈妈枕边的摇篮曲,直至我们开始接触音乐这门学科,到我们自主的选择我们喜爱的音乐。音乐好像人们的良师益友,随传随到。当在国际合唱节上响起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时,当唱起“在你温柔翅膀下面,一切人类成兄弟的”时,人们在那一刻浑然不觉的“陷”如了贝多芬所向往的“世界大同、博爱”的高尚情操中。音乐用音响的魔力作用于人们的情感,引起联想产生共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构建“和谐”的人。

四、对不良情绪的化解作用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音乐可以通过很多种途径传入我们的耳朵。例如网络下载、视频、电视选秀节目,手机、ipad等等。在上、下班途中,运动锻炼途中、就餐休息途中,听上几首自己喜爱的音乐,舒缓紧张或是不安情绪,都有非常好的效果。音乐作用于人的精神方面的功效在医学上早已得到了证实。用柔和、优美的音乐,安抚烦躁不安或受压抑的精神现象,可用缓解失眠症、抑郁症、挫折感等。将音乐作为一种背景,在公共场所,如医院、工厂、旅店、酒楼播放,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环境气氛、消除不良情绪。音乐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现实中的压力,在认知功能上还具有超现实的作用。这对于化解不良情绪更是一味“良药”。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人和事,面对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当人们不堪重负的时候,音乐的超现实作用就可以帮助人们短暂的脱离现实社会,沉浸在自己的理想社会中,通过精神上的洗礼之后,人会变得更加的豁达、乐观。正如音乐评论家描述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时常用的一句话:“时听时新”。言下之意就是当你苦闷的时候,它是一剂“强心针”;当你飘飘在上的时候,它是一棒“重锤”;当你欢心雀跃的时候,它是你脚下的一副“弹簧”。所以说,音乐为人们打开了另一扇看世界的窗户。它的超现实作用可以缓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难免出现的一些问题,使人们凝聚在共同的梦想之下。

五、对人际关系的润滑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是人与人之间要能和谐共处。社会这台“大机器”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组织之间的差异。它包含着乡村、城市,穷、富,党员、非党员,群众、干部等形形色色的不同关系。如何使这些不同人、不同组织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因为,只有人与人之间和谐了,社会才会和谐。加大不同个体、组织之间的联系,润滑人际关系“话不多”的音乐正好帮上忙。现下非常流行的广场舞就是不错的润滑剂。现在在每个小区附近,只要有一个空闲之地就有一些热心的大妈组织着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人们。他们有的是为了健身,有的是喜爱舞蹈。人们在流行、愉悦的音乐中跳着、说着,好像找到了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般。音乐所带来的这种简单、少投入的社会性大众活动无疑为构建和谐社会添上了一块基石。在不同社区有着不同的群体,有的是离退休干部、有的是社会无业人员或是下岗人员、有的是正在上班的“中坚”力量,他们代表着我们社会的不同环节,音乐的“大熔炉”可以将有业的、无业的等形形色色的人们安定下来,无需语言的交流、无需共同的文化底蕴,它就能让无“事”的人们有“乐”,让有“事”的人们少“忧”,让普通大众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既有责任就有享有。让我们充分发挥音乐的彩虹桥作用更好的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作者:郭鑫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音乐作用下的和谐社会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hxshlw/66099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