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非线性作用看和谐社会论文范文

非线性作用看和谐社会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23 03:33:13

非线性作用看和谐社会论文

1临界效应要求安全阀式的发展

临界效应,即在临界点上系统出现失稳,产生分支和分叉,并借助此演化为新的系统和形成新的结构。系统变化的关键点就在于临界点上出现的状态变化,非线性作用所具有的“初值敏感”的特性在临界效应中表现得异常突出。任何“临界值”都可视为某个系统变化的一个信号,具有“预警功能”。从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来说,任何变化都是有征兆可寻、有端倪可察的。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我们以此能够把握社会系统中各个要素的“安全阀”,注意把握要素变化的“变量值”和“临界值”,并进行恰当地控制。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到点上,也就是说,我们因为对社会发展的质变做出一个定量的分析,从而可能对质变进行一些主动的控制,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就掌握了更多更大的引导和调控权。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短缺与浪费矛盾突出,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要求;社会贫富差距的明显化和一些弱势群体的出现,提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新课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增加,特别是党群关系存在的新问题要求党的执政能力有新的提高。各种冲突和问题的存在和出现,一方面是社会有所发展但发展不够全面与和谐的体现,另一方面,冲突和问题的解决又依赖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些现实的原因摆在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面前,所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2突变效应暗示潜伏式的发展

所谓突变,原意指的是那些突然发生的灾难性变化。现实世界的火山爆发、桥梁断塌、细胞分裂、胚胎变异、疾病突发、社会结构的激变等,都属于突变。突变不等于质变。质变可以通过突变实现,也可以通过渐变实现,但究竟采取哪一种形式,则取决于控制条件。与十九世纪的生物学家居维叶的“没有缓慢作用的原因能够产生突然作用的结果”[4]的观点相反,突变论认为“原因连续的作用有可能导致结果的突然变化”。在耗散结构理论中,系统存在着某种被称为临界值、阈值或关节点的因素,具有突变的基本特征。比如在贝纳德热对流、化学钟等现象中,当控制参数越过临界点时,整个系统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以人无法控制的状况由原先的某种物理相进入一个新的相。在系统处于临界状态时,这种因控制参量的微小变化即一个小的扰动就可以促使系统突然改变其性质,这就是突变现象,它对系统的演化和发展有重大意义。突变效应是利用在临界点附近存在的临界参数值,使它发生微小变化却从根本上改变系统的性质。社会发展属于一种潜伏式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方面在一定时期并不得到明显的提高,只有在一定条件的成熟或协同下,发展的效果才突然显现出来。一个开放系统,因为某个要素的“涨落”变化,达到一定阀值(临界值)后,通过非线性的影响,会迅速扩大到系统其他要素及整个系统,这时系统就发生突变,进入一个新的有序状态。就像牛顿看到苹果落地的霎那,认识达到阀值,忽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于是,连带的问题都迎刃而解,触类旁通。这就是通过非线性作用中的突变效应实现的,表现出一种创生的性质,是即时效应和继生效应的综合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各个目标和任务按照自己的路径发展,不一定能够同步前进。但是,随着社会各子系统发展成果的积累,达到一定阀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便由隐到显地呈现,这正是突变效应在社会发展中的潜伏式发展。

3契合效应带动接力棒式的发展

田径赛场上,4*100M接力赛是最吸引人目光的项目。田径比赛4*100M比赛规则规定:接棒运动员可以在接力区(20M)前10M内提前起跑,但强调棒的交接必须在接力区内完成,而且是交接点的垂直投影点必须在接力区的垂直区域内。也就是说,这些运动员并不是和传统意义上的100M选手跑一样的距离,因为有10M的提前起跑时间,因此可以让运动员直接到达较高的速度开始起跑。换句话说,100M的运动员起跑速度为0,而接力跑的运动员就远大于0,时间上少了加速的过程,整个接力过程省了三次起跑时间,因此平均成绩会比100M跑时有所提高。这就给了人们一种“接力棒式的方法”的启示。从系统的内部要素关系来看,它体现的就是非线性作用的契合效应。真正和谐的社会发展过程不是随着社会发展中各个子要素的完善而结束的,它处于一个不断反复的持续进程之中。一个个相对完整的发展过程前后相继,构成持续不断、往复不已的和谐发展过程的链条。在整体指向高度一致的前提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内容依据社会要素发展的具体进程分为前后衔接的“一以贯之”而又循序递进的体系,犹如精密的齿轮之间一般,前后紧紧地衔接着,能够成就1+1>2的结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个目标和任务之间,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要求,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适合、彼此匹配、有机统一的。和谐社会的价值内涵,既包括稳定、协调,又高于稳定、协调,是社会稳定和协调的理想状态;既体现公平,又促进效率,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既包含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包含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是社会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的统一;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是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契合点和面是多方面的,比如民主法治层面和公平正义层面,前者为后者及其他层面提供法律意义的保障,后者在实现的过程中以生活、就业、公共服务等体现了前者的价值。又如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四个层面连接起来,就是囊括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发展要求,它们本来就是环环相扣,彼此相关的。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运用契合效应,打破“井水不犯河水”、“隔行如隔山”的观念和局面,把各个层面的目标和总目标统筹起来。

4共享效应注重共赢式的发展

马克思指出:“一般劳动是一切科学劳动,一切发现,一切发明。它部分地以今人的协作为条件,部分地又以对前人劳动的利用为条件。”[6]“囚徒难题”(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典型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是对共享效应最好的说明。共享不是非此即彼的。借用费孝通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提出的“多元一体”这一重要概念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中,各个目标共同构成的也是一个“多元一体”,“多元”与“一体”是辩证统一的,多元是一体中的多元,一体是多元中的一体。现代哲学实践已经发生了由主体性向主体间性,从一元决定论向多元决定论转向。每个人都是一个“自我”,这些“自我”拥有一个共同世界,世界是我的,也是你的、他的,自我与他我通过拥有共同世界而形成一个共同体。物理学的“共振现象”是指当外力作用下的物体振动频率与他自身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之间的作用波的频率相同时,也会产生共振现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共享过程,和谐社会的共享包括:与人共享,与物共享,与自然共享;共享生活,共享民主,共享服务,共享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的共振,将很好地改变单纯依赖社会中的某个方面的发展来支撑社会进步的状况,从长远来看,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能够增强个体的自主性,削减人与人的冲突,避免人与自然社会的矛盾激化。

作者:蒙健堃单位: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管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非线性作用看和谐社会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hxshlw/65257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