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产学研载体对产业发展影响范文

产学研载体对产业发展影响范文

时间:2022-07-11 04:18:18

产学研载体对产业发展影响

1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模式有待改进

长期以来,高校重视国家政府部门的各类基地建设,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基地建设可以获得国家大量的经费补贴,另一方面,这些基地建设是国家考评高校的重要指标,有了这些基地,可以吸引各类人才,因此,对这类基地的管理,除了国家的各项制度外,高校也制定了多项相关政策。然而对于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而言,由于是高校与企业建立的,国家或地方政府没有补贴,对提高高校声誉影响甚微,因此高校很难出台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规范管理。目前多数高校对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的管理比较松散,只要企业提出申请,支付一定费用,高校就同意挂牌成立,高校对后期研发工作也不进行要求。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的发展,不能起到其作为沟通高校与市场的桥梁作用,一旦建设不好,将对企业进行产学研开发的积极性造成一定挫伤,也会影响高校的声誉。

1.2考核制度缺失,科研团队凝聚困难

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制度限制,对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的考核多由高校执行,但多数高校几乎不对成立的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进行考核,一方面是管理层主观或客观上的轻视,造成管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出于对企业的态度不明确,比如运行不好,高校管理层要顾及各方利益,考核后该如何继续,这是一个难题。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成参与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研发工作的科研团队没有保障。由于从事的是企业委托开发项目,在高校“重纵向”“轻横向”的考核体制面前,参与这些项目研发的教师绝大部分是临时性的,对于这些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的核心成员,高校并没有给他们特殊的政策,因此很难形成一支有凝聚力的产学研科研团队。

1.3企业的诚信问题

部分企业的目标只是与高校成立产学研合作载体,然后利用这个载体的名声来获取经济利益,这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过程中偶有出现;还有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不能信守承诺,不能按时足额将研发款项拨付给高校,甚至以各种理由来推脱责任,造成载体运转不顺畅,损害了高校教师参与产学研工作的积极性。

1.4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政府屡屡出台支持产学研合作的项目和政策,但尚未对处于产学研前端的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予以支持,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支持都是体现在科研项目中。如江苏省出台了重大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和产学研前瞻项目,均是对大型产学研项目进行支持,扶持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而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作为一个有实质内容的研发平台,处于产业的前端,政府未进行有效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据了解,目前只有无锡、苏州等部分城市的科技主管部门出台了相应政策,对校企成立产学研合作研发平台予以“通过后补助”的形式进行支持,但在实际操作和认定过程中也存在相应问题。

1.5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地点问题

高校和企业对产学研合作载体都有一定的诉求,将其建设在高校还是建立在企业,双方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产学研合作载体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教师作为高校的一个成员,其科研成果将作为职务工作的一部分而受到学校的考核,高校不希望教师从事学校不认可的科研工作,另外,学校认为教师的主体工作还应该在高校内,因此希望将基地建设在高校,而企业则希望维持一个有研发团队和研发场所的机构来提升企业形象,因此希望将基地建设在企业内。可行的方案是将产学研基地建设在两个地点,由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研究,以满足双方需求。

2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的策略

2.1端正态度,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高校要重视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的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规范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的各种行为,完善载体的成立、审批、考核制度,做好校企双方定期沟通,做到有问题早发现、小问题早解决。其次,高校要特别重视企业的经费投入管理,对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要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并定期向双方汇报经费使用、项目进展以及载体建设情况等。最后,高校和企业要妥善处理好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问题,最好是在双方签订项目时就对成果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约定。

2.2明确研究方向

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双方前期沟通所决定,而在双方沟通过程中,产品研发方向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在双方成立产学研基地前,必须形成一个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规划研究方向与内容、市场状况、双方具备的条件、资金投入规模,对方企业规模等,从而综合考量。高校要从是否对高校的学科建设有推动作用、是否有利于产生大型科研成果、是否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连续性等方面对其进行评判;而企业则需从高校技术储备、人才力量、企业自身技术承接力、市场状况、企业资金充裕度等方面进行评判。

2.3规范校企行为,避免越位、错位

产学研各方要形成战略联盟,首先缘于各方真诚、强烈的合作需求与意愿,合作各方应具有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的战略眼光与战略意识,并且明确各自在合作中的定位,避免“缺位”“错位”与“越位”现象的出现。只有在形成共识,对各自的角色与作用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互相信任的关系,而相互信任与相互支持对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2.4政府加大投入

作为连接高校与企业的一个紧密纽带,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政府部门加大对重大成果转化投入的同时,也要关注这类平台的建设,为这类平台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对符合政府产业政策的一些校企产学研合作载体给予部分引导资金,对参与基地建设的相关企业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与高校从各个层面上进行产学研合作。

3东南大学校企产学研联合科研机构模式

东南大学校企产学研联合科研机构是总结高校与地方和企业合作经验、提升合作理念、扩展合作空间、加强合作深度、创新合作机制的探索。通过这一合作模式,学校希望实现传统校企合作的“四大转变”,即由个人行为向学校的组织行为转变,由高校部分科技人员的合作向覆盖学校所有学科和职能的合作转变,由单纯的项目合作向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多方位服务转变,由短期的项目或单位合作向建立稳定长效合作关系转变,最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长效持续的合作关系,以达到“1+1>2”的创新倍增效应。为此,东南大学专门出台《东南大学校企产学研联合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对校企产学研联合科研机构从成立、运行、考核、撤销等各个方面给予指导和规定,并要求各校企产学研联合科研机构在具体的项目确立和合作上一定要做到学校的各个学科和人才资源向企业辐射和开放,使其真正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支撑力量。

4结语

截至目前,东南大学与各类企事业单位成立校企产学研联合科研机构87家,其中不乏飞利浦、IBM、哈曼国际等国际知名企业。通过建立校企产学研联合科研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投入到东南大学科研经费已经超过2亿元,同时以校企产学研联合科研机构为依托,校企双方共同申报发明专利近400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科技奖项12项;以联合科研机构为基础,学校还培育发展了两个部级的工程(技术)中心,一批省市级工程中心及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应该说,东南大学的校企产学研联合科研机构模式真正发挥了高校人才与技术、企业市场与资金的优势,实现了高校科技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零距离接触,从而加快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进程,实现了校企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作者:华亮量单位:东南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产学研载体对产业发展影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cyfzlw/64873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