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4篇范文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4篇范文

时间:2022-07-11 11:49:07

文化产业发展论文4篇

第一篇: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对策

1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优势

1.1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

湖南地处中部,景观丰富。其中部级风景名胜区多达20处,数量全国第一。此外,拥有世界遗产2处,国家遗产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0处。历史上许多的文人雅士对湖南的风光赞不绝口,如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杜甫的《泊岳阳城下》、《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几千年的历史中,湖南人才辈出。爱国诗人屈原,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文学家贾谊、周敦颐、李白,或是湖南人,或在湖南生活游历。近代名臣陶澎、贺长龄;思想家魏源;湘军代表曾国藩、左宗棠;维新志士谭嗣同、熊希龄;辛亥群体黄兴、宋教仁、蔡锷;新民主主义革命家、刘少奇、蔡和森、、等人,都诞生在湖南这片热土上。深厚的人文底蕴使湖南得以留存大量宝贵的文物资源。湖南省有180多处省级以上重点保护古迹,包括举世闻名的马王堆汉墓,走马楼三国吴简,南岳衡山,岳麓书院等。此外还有还有以韶山、乌石寨、花明楼为代表的新中国领袖故居。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源在湖南文化产业的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1.2文化消费和品牌优势

2000年,湖南省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为130元,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55元,2007年,这一数字分别增长到663元和79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9.4%、7.5%。这是湖南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湖南的文化产业形成了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数字动漫、文娱演艺、网络与广告等文化产业体系,成立了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集团、长沙广电集团、三辰卡通、宏梦卡通等一批在业界举足轻重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闻名全国,具有了一定的品牌优势。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在中南大学挂牌成立,在品牌研究中心的133个国内著名文化品牌中,“湘”字号文化品牌有29个,占21%。在品牌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2推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产业结构不完善

文化产业被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层”、“层”、“相关层”。核心层主要包含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艺;层主要指网络、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服务;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文化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湖南目前文化产业的格局是“四轮驱动,两翼齐飞”,“四轮”指广电、出版、报业和娱乐,“两翼”指旅游业和会展业。湖南文化产业中的核心层,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是发展的大头,占的比重较大,层,即网络、数字、动漫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竞争力不足。作为相关层的文化旅游、会展业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都比较低。此外,受地理、市场、文化资源、和传媒等因素的影响,除了旅游业外,湖南文化产业的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省会长沙,呈现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从长远看对文化产业的对外延伸和可持续发展是有阻碍的。

2.2从业人才匮乏

在国内,文化产业走在前列的有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等城市。深圳从政策、待遇、环境等方面入手,大力引进全球的文化创意人才,数十年间汇聚了全球数十个国家的文化创意人才,打造中国的“设计之都”。杭州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计划,如“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居住杭州计划”、“中国杰出女装设计师发现计划”等,为杭州的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由于地域、经济和机制等原因,在湖南从事文化产业的人员,数量远远低于以上城市。此外,湖南目前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只占小部分比例,大部分从业人员只受过初等或中等教育。尤其缺乏具有国际性眼光和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因此,湖南的文化产业在某些方面缺乏创新力,出产的文化产品模仿痕迹重,缺乏持久的市场竞争力。

2.3国内、国际合作程度低

如前所述,湖南的文化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也形成了一些在国内极具影响的文化品牌,但总的来看还是以本土化发展战略为主,缺乏国际合作,没有具体的国际化发展计划和领域,在人才引进、市场策划、统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标准、产业园建设等方面军没有形成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系统政策。正因为如此,湖南目前尽管拥有为数众多的文化企事业单位,但是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即便是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集团,其在跨越式合作、经济效益、国内国际影响力方面还是和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的文化集团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也使得湖南的文化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够强大,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3推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3.1开展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首先,有计划地制定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政策。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平台和发展前景是吸引人才的关键,对于国内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应启动专项资金和专项计划予以资助,并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库,及时掌握人才的工作和流动情况。其次,开拓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湖南省高校众多,仅长沙市就有34所高校,全国与设计、文化产业相关的学校更是数不胜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给具有潜力的学生提供工作和锻炼的平台,使之更契合文化产业机构对人才素质和业务能力的要求,并保证相关的专业人才不轻易流失。再次,建立长期有效的人才进修机制。文化产业是全球性的事业,知识和技术更新快,因此,加强文化产业人才的外出培训、业务交流和研修就显得尤为重要。

3.2进行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

首先,深入发掘湖湘文化特色,积极与其他产业在资源、内涵上深度结合,开发出具有文化特色、文化品位和创新因素的产品。其次,加强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文化产业从本质上来讲是开放与包容的,并且,一个地域的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须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来获得更大的机遇和提升。如金融危机其间,日本Broccoli株式会社和Animate社合并,共同开拓动漫市场,营业额大幅度增加,美国卫星电台服务商Sirius和XM的合并,实现共赢。而在湖南,电视湘军和出版湘军重组,成立了“经世图书出版研发中心”、湘西自然区旅游与特色文艺表演相结合、歌厅文化与电视媒体相结合,都是不错的尝试。

3.3建设高水平的文化产业带

如前文所述,湖南的文化产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形成了几个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建设高水平的文化产业带是湖南文化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首先,维持并提高现有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大力开发相关的附加产品,形成品牌系列。其次,充分促进各文化部门的协同发展,如媒体、出版与娱乐业的配合;旅游、休闲、餐饮、酒店的一体化服务,尽可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1+1>2的效益模式。再次,以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为中心,以湘西、湘南地区为两翼,构建布局合理,结构清晰有序、特色鲜明的开放性文化产业带。尤其坚持将长沙作为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和“品牌城市”来打造。

3.4尝试开拓国际市场

开拓国际市场对湖南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首先,熟悉国际文化产业市场的前沿动态、操作模式和运行规则,从而制定合理合法的参与政策。其次,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审美需求、文化习俗和信仰等因素,以避免遭遇“文化折扣”,影响到文化出口。再次,要培养一批专门从事对外业务、具有专业水准的文化产品经理人,能随时把握市场动态,协调国内外文化产业合作、交流、出口等问题,分类别、分步骤地将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4结语

总之,在当今社会,人们对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等特征和优势已经有了广泛的认识,它对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充分认识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途径,是湖南文化产业走可持续之路,为湖南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的必由之路。

作者:易菲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

第二篇: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

一、政府介入传媒制度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市场需要政府管制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存在缺陷,这种市场缺陷主要是由于市场发展之初存在垄断或者垄断性竞争、公共属性、外部性以及不确定性等原因,政府需要在前期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1.文化产业产品的公共属性。

关于文化产业的产品属性不同于其他产业,产品具有两重属性,既具有内容属性的特点,也包括载体属性。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文化产业产品的双重属性,即兼有公共属性和私人属性的特点。和意识形态联系较为紧密的具有较多的公共属性,而和意识形态联系相对较少的具有一些私人属性的特点。公共属性和私人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如有线电视的产生就将公共物品转化为私人物品。

2.传媒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

传媒业是一个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特点的行业,因此就有自然垄断的特点。霍西金斯等人认为文化产业产品具有较高的初始成本和较低的复制成本,即产品的边际成本很小甚至为零,因此较多的受众会使总成本下降,这种特点决定了产品具有天然的垄断特征。

3.传媒产品的外部性。

外部性是文化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产品的内容不可避免的会对公众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当出现负外部性的时候需要政府的规制进行有效的控制。这种外部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和意识形态联系较为紧密的行业。文化产品的属性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双重市场,即产业市场和内容市场,政府的规则也分别针对两个市场。对于内容的规制,主要是基于宪法对于表达权力的规定。对于产业的规制,主要基于市场的规律。我国文化产业的规制和西方有所不用,从一开始对文化产业的规制就是严格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规制的内容和程度都需要发生变化。尤其在文化产业发展之初,政府的规制应当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对于文化产业的规制,政府的规制也充满了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是放松规制导致的垄断的出现,一方面的制度供给的缺乏导致的技术保护问题,公共利益的保护,以及新旧传媒的均衡等问题。

二、西方政府在文化产业制度转型的路径

西方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规制主要是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通过监管机构来实现的。先发是基础的法律体系,也是所有法律的重要基础。通常是对市场准入和产权等进行规制,对于传播也进行一定的管理。相关的法律如美国1996奶奶电信法案,德国则通过州之间的协议和法规等进行规范和约束。此外西方国家还有各种电视法、传播法、基本法和表达自由的法规等,对于所有的文化产品供应商进行管理,让市场更加规范。除了相应的法律,监管是必须的,这种监管通常是由独立的机构来完成。这些机构不隶属行政,而是通过法律进行设立,所依据的也是相关法规来完成监管。这种监管机构的最重要的特点是独立性,但不是完全和政府割裂开来,具有一定的关联,也保持相应的距离。美国的独立监管机构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英国也有类似的机构。监管的权限也主要涉及产业监管、内容监管以及类似司法的裁决权。

1.美国在传媒制度转型中的政府规制。

美国的文化产业规制主要是高度自由的商业模式,缘于其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美国的文化产业监管机构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是独立于政府的监管立构,规制较为严格,主要对市场准入、所有权、纠纷和违规以及内容进行监管。监管的方式主要有:

1.1相关法规,宪法是各种法规的基础,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是其主要特征,针对不同的产业,采取不同的法律法规,横向贯穿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纵向则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最近的法规为1996年通讯法案。

1.2行业协会管理,是美国对文化产业管制的重要方式,主要是协调各行业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新闻准则、广播准则等。行业协会的管理是对法律的重要补充,为政府和企业以及企业之间提供沟通的渠道。

2.英国在传媒制度转型中的政府规制。

英国是民主和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对于文化产业的管制是公私并重的管理,政府的干预相对美国较多。其主要机构是通信办公室——Ofcom,随着发展英国逐渐对各种法规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监管的模式。监管对公共机构和商业机构实行分别管理的方式。监管的方式主要有:

2.1法律法规。

宪法是英国传媒制度的基础,英国通过不成文法、《欧洲人权公约》等对传媒进行规范。主要出台了相应的广播法规和通信法规,英国在2003年出台了通信法规对文化产业进行统一的管理。

2.2规制的方式。

Ofcom统一制定法律法规,并且整和各种规制,公共性和商业性同时并重,处于一个竞争格局下的自由发展状态,实现了商业利益、政治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公共属性和商业属性实现一个自然融合的过程。

3.日本在传媒制度转型中的政府规制。

日本对传媒制度的规制不同于欧美,最大的特点就是强有力的政府干预,虽然日本和美国英国一样同为市场经济国家,虽然受西方文化制度的影响,但是独立于西方的文化产业制度,对文化产业的规制更加严格,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规制模式。这种模式的选择缘于二战的影响较大,严格的规制适合日本的国情。日本对于文化产业的规制是最有特点的,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开始了文化产业的转型,产业发展之初,主要是政府政策的主导。在制度推动上,日本选择了动漫行业,政府把动漫产业作为最主要的扶持对象,在制度和其它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动漫产业大国。政府针对文化产业市场失灵,在战略上予以关注,在策略上提高资金支持和人才培训等鼓励性政策有效的扶持了动漫产业。动漫产业是传媒产业的核心发展产业。政府从经济的角度管理文化产业,负责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对动漫企业提供产业辅导,使企业熟悉从动漫创意、制作、发行到销售的流程;派遣留学生到海外留学,培养动漫原创人才并加强合作与交流。通过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如对动漫产业直接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出口灯措施推动了动漫产业的发展。

4.几种政府规制的比较。

通过对西方传媒传媒制度转型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和政府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方主要国家,如英、法、德、美、日等,不管市场经济的程度如何,政府都会介入经济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调节的角色,通过政府干预,使整个社会的公共成本等于受众、广告主、传媒企业等市场参与者的私人成本。由于市场存在缺陷,美国强调对垄断的限制,实现节目的多元化;英国等欧洲国家强调几种模式联合的倾向,对于传媒业,单一化不利于产业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植、资金补助等方式形成有利于公众的传媒形式来推进多元化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本则是强调政府主导下的推动。

三、制度转型缺乏动力的原因

我国文化产业初期政府规制的特点就是强制性的制度转型,从上个世纪50年代,这种规制是严格的,并且很难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后,政府虽然放松了规制,但是文化产业自身难以形成大的突破,只有当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以及新技术的出现,让文化产业出现巨大的获利空间,获利主体才会逾越以往的制度限制,推进制度的转型。政府在规制上并不提供相应的制度供给,而是采取默许的形式来顺其发展。通过一定的试错体验,或者予以支持或者予以否定来完成制度的转型。制度供给和需求更多的时候是不均衡的状态。文化产业发展初期,制度的转型很难实现,主要是由于:

1.对传媒业严格的管控,制度供给的空间有限。

产业自身对制度转型需求的增加,需要突破政府制度的限制,而政府的制度限制又总是出现在产业自身对制度的试错之后。因为这种制度的博弈,政府占据较为有利的的位置,因而转型的空间有限,转型成本最低的行业会率先实现制度的突破。

2.由于较高的成本可能会使微观主体缺乏动力。

文化产业的制度转型对于市场来说也不是很迫切的,缘于制度转型的成本,在现有制度的路径依赖下,以及文化产业的性质决定了这种产业相对其他产业的优势,也缘于转型成本的的增加,因此对于制度转型的需求并不迫切。而其他行业进入文化产业相对也较难,切缺乏政府资金的支持,此外政府对市场准入设立了较高的门槛,很多民营企业和境外传媒企业难以进入行业。这种状况决定了制度转型必然是缓慢的渐近式制度转型。

3.政府也缺乏对文化产业制度转型的动力。

主管部门本身可能就是某些文化产品的人,从政治层面讲,主管部门更加关注宣传服务,制度转型更多的要考量整体福利,对于经济福利的目标反而有些弱化,制度转型在灰色地带尝试创新,由于政府奉命经营的位置,决定了政府对制度转型缺乏动力,宏观层面很难切实实现制度的转型。

四、结语

西方文化产业制度转型的经验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经验,政府应当在产业发展初期充分发挥作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政府应当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者。从宏观角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如果2009年的文化产业规划,地方政府要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具体的发展战略,并制定相应的中短期规划。政府应该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的规划者,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其次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文化产业硬件设施,利用网络平台构建信息系统,提供相应的行业信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供应和法律支持。最后,政府应当构建独立运行的市场监管机制,政府逐渐退出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产业的协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

作者:金春单位:石家庄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第三篇:文化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构建

1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1.1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在概念的起源上就与国家权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广义上的公共服务将政府所从事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都视为公共服务,显然是混淆了公共服务与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服务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由政府介入服务供给,作为福利可以使公民的某种需要直接得到满足,公民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然而公共行政体现的是非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公共行政规范公民的行为,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权力运行机制,要求公民必须遵守。本文对公共服务是从狭义上进行理解,作为福利满足社会成员某种直接需求,由政府介入的服务供给机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概念与公共服务有交叉,又有超出一般意义的公共服务的内容。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需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支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指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由知识产权政府管理部门、社会第三部门、市场等多元主体提供的,利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为满足人们生活与发展的直接需求,围绕知识产权在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及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所提供的服务。根据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概念,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普惠性,知识产权应该面向全社会,这也是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奉行的核心理念,公共服务贯穿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保护的全过程,为满足人们直接需求所提供的福利。二是公益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在公共领域内,利用公共权力或者公共资源提供的服务。三是提供主体的多元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不仅强调知识产权政府管理部门的主体服务职能,还要注重社会第三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功能,同时要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和补充作用。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模式可以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四是公共服务需求的多样性。知识产权制度本身包括版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等不同的权利要求,不同的权利要求会派生出不同的公共服务需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服务需求的不同,不断创新服务载体和服务形式,丰富服务产品和服务内容。

1.2产业化视域下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具有内在相关性,健全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实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有利支撑,完善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化进程,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得到释放。知识产权贯穿于产业化的整个流程,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需求同样贯穿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如图一所示,在创意产品的创作、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针对不同环节知识产权活动的内容及特点,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应该有所侧重与差异。

2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经验借鉴

2.1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实践及经验

2.1.1美国。

美国是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在美国被称为版权产业,版权产业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之一,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美国在版权产业政策方面一贯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强调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坚持“无为而治”的政策。美国贸易代表处、美国版权办公室、WIPO在提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贸易代表处由具有专业经验的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和协调贸易政策、为谈判提供技术指导、解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协调解决纠纷、发起版权保护方面的调查等,有力的推动了版权贸易的发展。美国版权办公室在版权保护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其主要作用在于保留了知识创造纪录,成为获取版权问题建议和信息的权威。具体工作内容包括:通过发展在线注册、在线法定许可文件归档、版权文件的在线接入等快捷的服务促进版权作品的合法利用和实现对作者权利的保障。创设版权相关文件的公共纪录,为公众提供进入这些信息的入口,提供信息纪录的检索与拷贝服务,方便公众获取更多的版权作品。建立版权保护和管理的国家系统,提高公众对版权法律的理解。为执行机构和司法机构处理版权和相关问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美国是WIPO的主要成员国之一,WIPO在提供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鼓励知识产权的经济利用、提供辩论论坛、促进人们对知识产权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外,美国民间版权组织在提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美国版权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国际知识产权联盟(IIPA)是美国最大的民间版权产业组织,包括七个成员组织,每一个联盟都代表着版权产业的一个巨大的部门,这些组织积极致力于提高版权产品的国际保护水平,检验其他国家的行为、政策是否给予知识产权足够有效的保护,以及是否根据知识产权的原则给予美国人公平的市场准入,承担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执行任务,积极参与版权保护活动。此外还有从事版权的民间组织,如美国作者协会、版权结算中心等。

2.1.2欧盟。

欧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欧盟统一政策框架中,英国、法国等国家在保持自身文化与经济优势的同时,不断寻求建立统一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对于欧洲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欧洲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长期以来对文化领域统一的管理和财政资助。欧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特点是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围绕文化保护、文化交流与合作以开放市场出台了一系列的文化计划,比较重要的有万花筒计划、雅利安计划、拉斐尔计划,主要用于推动民众对文化的认知、资助与支持文化创意活动、辅助文化资产专业人士交换等。还开展一些文化推广与宣传活动,设立各种奖项对创意活动给予支持。同时也注重开发多渠道的筹资机制,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欧盟的文化政策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区域环境,其成员国采取的一些措施同样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英国是率先提出“创意产业”的国家,也是最早保护知识产权的国家。英国将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作为文化创意转换的关键,相应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也比较完善。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组建跨政府部门的行动小组协调创意产业各部门的发展,英国税务部门、海关总署、以及创意俱乐部等中介机构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各种法律、财政、专业技能服务、业务培训等扶持。在英国,申请商标、专利注册设计快捷方便,设立独立的知识产权网站为创作者和使用者提供有关版权、商标、专利、设计等信息的开放获取平台。知识产权网站对所有人开放,各种申请程序、注册指南、收费标准、各种有关知识产权年报季报等都可以查询。英国积极调动民间资金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降低增值税税率,设立专项风险资金,最大限度的利用社会资本,在创意产业局下设风险投资机构和咨询评估机构帮助相关企业或者个人从政府部门获得投资援助。

2.2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经验借鉴

2.2.1上海。

上海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城市,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早在2008年上海就提出了五年经济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构建信息、交易、投资、教育及宣传五大公共服务平台。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上海市政府制定各种政策法规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颁布《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4—2010)》、《上海市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成立上海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事务中心,提供知识产权的咨询与保护。上海市政府还积极构建以知识产权为交易对象的创意产业投融资平台,从2003年就就开始探索文化产权交易,并先后创建了国家动漫游戏产权交易中心和上海版权产权交易中心。2009年首个部级版权交易系统在上海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正式开通。以知识产权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市场平台,不仅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及保护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还有效的促进了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对接。近年来陆续成立了众多基金投资于文化创意产业,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设立的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质押担保服务。在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类中介机构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介组织和研究机构,通过整合创意资源、建立创意产业信息交流平台、集聚创意人才,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有关创意产业的政策咨询,协助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2.2北京。

近年来北京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降低文化创意企业的运营成本,发挥间接推动或直接孵化的作用。首先,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平台。北京市数字版权保护服务平台包括反盗版监控与取证、数字作品版权转让、互联网版权管理与发放激活、电子鉴证与举报四个子平台,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版权保护,加大了数字版权的执法力度,提升了北京市数字版权的管理水平。其次,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北京产权交易所、国际版权中心根据市场信息及时项目,帮助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文化创意企业的ASP(应用服务供应商)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显著,以集中托管的模式为企业和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应用系统服务,有效的促进了文化创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再次,在投融资服务方面,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向境外转让无形资产免征营业税。开辟文化出口企业投融资绿色通道,借助产权交易所这一平台,促进知识产权的交易,解决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的融资瓶颈问题。北京市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试行开辟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绿色通道。最后,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等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多类型、多层次、高质量的综合性服务。在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的细分领域形成多个行业协会组织,为其提供决策、法律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产权交易和人才培训等在内的公共服务,有力的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凭借着其独特的产业价值,已经成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通过总结美国、欧盟文化创意产业的先驱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经验,比较国内文化创意产业较为成熟的城市上海、北京的发展模式,为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启示。

3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现状

西安市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科技实力,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政府颁布了若干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当前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1供给模式单一,多元供给主体未能形成合力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公共服务的供给主要依赖政府部门,这种单一的供给模式产生了诸多问题。首先,政府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提供中存在失灵现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效率低下。应该由政府提供的一些对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化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服务平台投入不足,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宣传、督促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方面的服务不足,使得企业缺少足够动力和知识产权意识。其次,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健全,对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不够重视,保护意识薄弱。企业在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在提供侵权救济服务时,不能够做到有效协调。最后,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行业协会在提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方面的功能不健全,缺乏为企业服务的意识,一些中介机构的管理不规范行业信息搜集整理方面欠缺,不能够充分代表企业的利益与政府部门进行沟通,不能针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向政府提出有价值的知识产权服务建议。

3.2供需结构失衡,缺乏产业化的针对性服务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产业政策的扶持与引导至为重要。围绕产业化的各个环节设计针对性的服务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当前,西安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没有真正到位,企业很难享受到政府服务的项目与系列扶植政策。企业享受政策扶持面不宽,扶持力度不够,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统计口径和有效的管理体系,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缺乏对产业链的打造与拓展。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以及产业技术与管理服务等公共平台建设推进力度不够,一些产业基地建设前期缺乏深入细致的市场研究和论证,公共服务平台只是简单的物业配套服务,建成后没有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链。西安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与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制约了形成产业规模发展,不利于促进产业创新,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已有的服务平台建设中忽视知识产权服务对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并没有运用到版权产业链的开发中,没有充分挖掘人物形象的版权价值。此外文化创意产业涉及到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等不同的权利形态和保护模式。大多数文化创意企业不清楚该如何根据自身行业的特点以及所处的产业链的阶段选择适合自身的保护模式,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对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3.3运行机制尚需完善,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究其本质是个公共组织运行体系,其宗旨和核心是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构建良性的高效运行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依赖于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完善的运行机制。供给阶段存在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多元供给主体未形成合力。公共服务供给运行的过程中不透明,产生了大量的寻租行为,一些行业如手机网络文化监管形同虚设,多部门扯皮,无法监管。涉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专家听证制度、行政问责制度尚不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外行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制约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

4西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4.1明确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

4.1.1效率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内在动力。

效率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内在动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效率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要体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投入和产出关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各项制度的设计必须考虑如何在既定投入成本下,对投入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促使各项制度发挥最大的功效,实现公共服务体系的良性运转,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通过合适的供给机制和制度安排,推动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的创新,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其二要寻求公共服务的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的结合。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核心是公益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考虑公益性与市场机制的兼容。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在供给主体方面强调政府管理部门的主体服务职能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和补充作用。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化的不同环节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需求,创新服务载体和服务形式,丰富服务产品和服务内容,形成涵盖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不同权利诉求的全方位保护模式,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化进程。

4.1.2公平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构建中,公平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制度自身设计上,要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保证机会的公平。个人、社会组织等市场主体有参与到公共服务供给中来的机会,成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应该以参与到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相关主体为服务对象,保障其在享受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方面具有平等的权利。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范畴要兼顾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领域。以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为重点,帮助创意主体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水平。另一方面在制度产生的社会效果方面,要实现创意权益主体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文化创意权益主体与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体现为知识产权制度中知识产权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冲突。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应该兼顾公众对文化产品获取的权利,必要的时候由政府买单,为实现知识产品的共享创造条件,以推动知识的传播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4.2形成多元主体合力共建的模式

当前,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是政府负担过重,私人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的力量弱小,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有待提升。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于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能动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建立良性的合作机制。强调知识产权政府管理部门的主体服务职能,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和补充作用,注重社会第三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功能,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能力。

4.2.1强调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首先,要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政策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涉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个环节制定服务政策;出台文化创意产业不同行业类别的金融税收方面的鼓励与扶持政策;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方面的政策,降低文化创意企业的投融资成本;营造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的发展的软环境。对于已经制定的政策要建立动态的评估机制,保证服务政策的科学有效。其次,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政府部门要扮演好提供者的角色。政府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直接提供的服务。建立方便申报与信息查询的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提供信息检索与咨询服务。举办知识产权战略与预警分析会,提高文化创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能力。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体系的建设,组织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的研究与探索。加大知识产权知识的普法宣传力度,提供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最后,政府不仅是服务直接提供者,还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安排者。鼓励、支持、引导私人部门和社会第三部门的发展,为其参与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供给创造良好的竞争和发展环境。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对所提供服务的质量、价格进行监管。

4.2.2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和补充作用。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领域,对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需求具有高度专业性和技术性的特点,事无巨细全部交由政府部门来提供会加重政府的管理成本。在产业化的过程中,私人部门针对产业化的不同环节设计的服务模式更贴近企业的需求,更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市场主体的能动与补充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接受政府转包而提供的服务。把一部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以协议、补助、出售、出租、特许经营、公私合作等方式承包给企业。企业利用自身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加廉价的知识产权服务。在涉及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一些服务领域,推动商用服务业的发展。支持民营行业进入知识产权评估、专利服务外包、专利权的转化交易、知识产权的托管、行业及产业分析等服务领域。第二,倡导企业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方面的社会责任。文化创意作品作为知识产品具有公共性的特征,其价值在于实现知识的传播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对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理应成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是企业作为营利性的组织,公共服务的提供责任不能对企业苛求太多。企业能够做的主要是将有关知识产权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公众开放获得相关知识提供便利。第三,企业自身知识产权服务能力的提升。企业自身知识产权服务水平的提高将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建立涵盖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合同管理、预警监控、资产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促进知识产权的交易与转让,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定期组织企业职工参与知识产权培训,提高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

4.2.3注重社会第三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决定了必须引入第三部门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中。第三部门是作为政府和私人部门之外的第三种力量,来自于社会基层,不以营利为目的,谋求公共利益的社会组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的第三部门主要包括:提供知识产权、咨询、交易、评估的中介服务机构,各种行业协会,还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非政府组织等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社会组织。第三部门在纠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沟通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增加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需求的表达渠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在提供涉外知识产权援助服务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一些政府不适合干预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中,中介机构可以凭借其独特的身份,提供专业指导,提升涉外知识产权援助服务水平。建立知识产权信息跟踪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了知识产权的应急预案。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课程的设置,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提供了技术与人才的支撑。

4.3搭建知识产权各领域的服务平台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兼顾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业秘密不同权利形态,针对不同权利形态的特点涉及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权利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4.3.1促进公益视阈下著作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客观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著作权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在保障创作者著作权的同时,应该更多体现社会公益性的要求,侧重点在于推动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探索如何满足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资助力度,为构建著作权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物质保障。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中发表权、财产权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该制度涉及的出发点就是为平衡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权益。除了著作权法律制度中的合理使用与法定许可之外,政府部门应该担负起促进文化创意产品传播的公共服务职责,政府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鼓励文化创意作品的创造。对于一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精品力作,文化管理部门可通过支付一定的报酬,获得许可使用的授权,进行公益性的传播,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著作权公共服务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著作权登记和合同备案制度,确保登记备案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登记备案文件在作品著作权转让,许可使用中具有较强的公信力,还可以作为诉讼中的有力证明,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积极创建著作权创新与保护的示范群体,发挥版权保护的激励机制,组建版权产业基地,把版权保护工作延伸到文化创意园区的产业集群,协调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投融资、税收、进出口等政策支持。积极推动版权贸易,加大版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版权市场化。此外,著作权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还需要充分发挥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著作权集体管理是著作权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著作权保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代表作者的利益提供维权服务,有效的保障权利人的著作权。

4.3.2优化产业环境下专利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专利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是促进产业化的重要着力点,是构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化环境下专利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专利信息服务、专利服务、专利技术转让中介服务和专利技术评估服务。专利服务贯穿在文化创意产品在专利创造、申请、运用实施、维权保障的各个环节。首先在专利创造阶段。申请人可以委托服务机构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检索分析,避免重复研究造成资源浪费,帮助确定合理的保护范围。其次,在专利申请阶段,专利申请文件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能否得到批准,以及获得授权后专利保护的范围大小。专利人通常具有专利法律知识、实践经验,具备较强的处理专利申请事宜的能力,通过专利申请人的帮助,专利申请成功的几率大为提高。再次,在专利实施方面,专利机构可以提供的服务很多,例如转让、许可、质押等。专利人专业化的服务是专利有效实施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最后,在维权保障方面的服务,专利案件通常较为复杂,要求当事人具备较强的专利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专利服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委托人进行维权。在专利评估和转让服务中,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对大限度的降低转让交易的风险。评估机构要规范评估程序,完善评估标准技术和方法,按照客观、规范、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评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质押融资的发展。转让中介机构要规范自身的行为,拓展转让服务的范围,创新转让服务的方式,提高服务的质量。

4.3.3推动商标权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文化品牌。

商标战略是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价值在企业所占的比例甚至远远超过企业的货币资本和物化资本。文化创意企业树立自身的文化品牌,对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商标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增强文化创意企业的商标权益意识,方便申请人的注册申请。当前文化创意企业的商标权利意识有待加强。从国家商标局官网检索,曲江文投早在1998年就成立,近几年才进行商标注册。已经注册的商标主要集中在不动产上,如曲江池、曲江公园等,拥有子商标但是核心商标确不掌握在自己手上。在商标抢注风日盛的背景下,商标公共服务平台应该帮助企业树立商标权利意识,认清商标的价值,指导文化创意企业进行商标申请与商标维权诉讼。为文化创意企业的商标申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简化商标申请的程序。建立商标形象识别系统,帮助文化创意企业建立结合商号、通用网址、商标等识别标志在内的整体识别体系,增强企业的识别能力。

4.3.4加快构建商业秘密服务平台,保障创意所有者的权益。

在市场经济中,商业秘密已经成为企业在商业竞争中的制胜砝码,其重要性愈加凸显。西安市的文化创意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高额的研发费用,本身的研发能力比较薄弱,所以选择商业秘密的保护对文化创意企业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商业秘密服务平台的建设依赖于企业自身的保密服务的完善。首先创意企业应该组建专门的商业秘密管理机构,对商业秘密进行统一的管理。创意企业要制定内部商业秘密管理制度,明确违反制度需要承担的后果。其次,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将保密制度录入员工手册向员工发放,将保密规章和保密守则列入员工考核的范围。针对员工的职务权限设计保密合同或者在劳务合同中列举保密条款。明确哪些构成商业秘密,员工对此要承担哪些责任。创意企业还需要与员工签订竞业限制的协议强化商业秘密的保护。

作者:王宇红马玥琳倪玉莎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第四篇:养老服务模式下产业发展研究

一、法国养老服务模式

法国是典型的西方福利国家,拥有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法国的养老服务起步相对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养老问题愈加突出,政府才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支持,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推动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其主要内容有以下4个方面。

(一)多样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法国,并没有建立全社会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而是依据公民归属部门、行业、层级的不同以及就业形态的不同,有差异性的制定养老保险制度。总的来说,法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归纳为4类:一是特殊保险制度,主要适用于军人、国家公务员等;二是普通保险制度,主要适用于一般企业雇员等;三是农业雇员保险制度,主要适用于自耕农和农业雇工;四是非农业雇员保障制度,主要适用于商人、自由职业者和手工业者等个体经营者。此外,法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还是一个具有选择性的多层次保障结构,公民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的加大自己的养老保障。这一养老保险体系由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再补充的补充养老保险3个层次构成。基本养老保险为公民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保障;补充养老保险可以提供附加的养老金;而再补充的补充养老保险则实施基金积累制度,主要由互助保险和商业保险组成,由公民个人根据自身情况自我选择,缴费率也上下浮动。

(二)鼓励养老机构发展

法国政府于2007年通过了《安度晚年2007—2009》、《高龄互助2007—2012》两个全国性的与养老相关的发展规划。这两个发展规划都是为了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其核心内容集中在鼓励设立养老机构和推动发展养老服务券两个方面。据法国官方统计,法国国内现有养老机构超过1万家,其中公立机构占40%,私营非盈利机构占29%,私营盈利机构占31%。这些养老机构拥有超过70万张养老床位,以当前法国75岁以上老人500万计算,每千人拥有床位数约为140张,这一数字在国际范围内都是领先的。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在于政府的大力推动,法国政府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政策,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公立养老机构,使公立养老机构快速增加;二是不断降低其他资本设立养老机构的门槛,有效促进了盈利性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在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发展的同时,法国政府还鼓励老人进入机构养老,主要鼓励措施是给予进入机构养老的老人相应的补贴,这一补贴比例在公立养老机构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达到了90%,即便是在盈利性养老机构,政府也在评估后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一措施使法国老龄人口的机构养老需求大大增加,从另一个发面加快了养老机构的发展。在养老机构快速发展的同时,法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保障了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养老机构实行严格的资质审核制度,只有通过家庭服务管理局审核的企业才可以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二是加大对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的监督力量,专门成立了医疗福利机构评估署,按年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进行评估,评估不达标将吊销机构资质。

(三)大力推行养老服务券的流通使用

养老服务券是法国全国性养老发展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法国政府从2006年就开始推行包括养老服务券在内的预付定值通用服务券,这种服务券由一些通过家庭服务管理局认证的实力较强的公司发行,企业和个人可以自由购买。服务券发行商并不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而是主要担负资金结算、监督、培训及整合养老服务提供商等职责,这一模式有效保障了行业质量,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养老服务券的流通模式是这样的,首先由企业或个人购买养老服务券,企业购买养老服务券后,将养老服务券作为员工福利直接发放给员工个人或以一个较低的折扣售予员工个人,个人得到养老服务券后,凭券向养老服务提供商要求服务,养老服务提供商则凭券与养老服务券发行商结算。在这一过程中,法国政府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以推动其发展,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给予企业购买养老服务券总金额25%的税收减免,减免额最高可达50万欧元;二是在1830欧元/年/人的限度内,企业为员工购买养老服务券可免缴其他社会保障费。在养老服务券的使用流通环节中,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取得了共赢。首先,员工个人享受到了比自付价值高得多的服务;其次,企业获得了相应税费的优惠;最后,政府一方面提高了养老服务的供给,另一方面也刺激了养老服务的需求,有效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四)建立完善的养老服务产业从业人才培养机制

法国政府认为,要使养老服务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必须实现自身的职业化。为此,法国政府从4个方面入手,制定了完善的养老服务行业培训体系,为养老服务产业提供了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人才环境。一是建立了完善的行业人才培养体系。这主要是指法国政府以提高社会福利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为目的出发,制定的完善的社会福利从业人员培训体系。这一体系依据各种社会福利服务的差异性,精细划分了14个不同类型的专业文凭和由低到高的5个层级水平等级,基本囊括了社会福利服务的方方面面。同时,政府还根据社会福利行业市场的不断变化,每三年更新一次社会福利从业人员服务指导手册。二是大力发展相关培训机构。主要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措施,直接措施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社会福利服务培训机构,法国政府在这方面投资很大,巴黎大区仅2008年一年,区、省两级政府就投入了1.66亿欧元用于社会福利服务相关培训机构的建设。间接措施是鼓励其他资本投资建设社会福利服务机构,鼓励措施除税收等方面的减免之外,还包括对通过资质认证的其他资本投资建立的社会福利培训机构以同等待遇,予以其与政府设立机构同样的国家补贴和学历认定。三是建立针对参与相关培训人员的补贴激励机制。为激励人员进入养老服务产业,提升养老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法国基本实现全日制社会福利培训的全免费,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对参与社会福利培训的在职人员提供补贴。四是着力提升从业人员身份地位。各国大都存在对社会福利服务行业尤其是其低端工种的歧视,为改善社会福利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地位,缓解其心理压力,法国政府下大力量将社会福利培训纳入正规教育体系,使社会服务培训学历得到正规大学的认可,并且支持完成社会福利培训的人员进入正规大学相关专业接受再深造。同时,法国政府为进一步提升行业吸引力,还进一步拓展了社会福利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创造性的为社会福利服务行业设计了一系列对应的高级雇员及管理人员学历、学位。

二、对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启示

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而且受观念限制,我国老龄人口的机构养老服务需求还不是很旺盛,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形成的老龄人口赡养的倒金字塔结构愈加明显,未来,我国的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缺口将不断加大,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势在必行,法国多样化、产业化养老服务产业的繁荣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第一,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前提是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法国4大类保障制度和多层次保障结构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险的全覆盖,这使得法国的老龄人口具备支付养老服务的基本能力。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截至2012年,仍有超过8000万老龄人口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完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还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二,养老服务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可以预见的对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据相关预测,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或超过3亿,此后这一数字将维持在3~4亿规模。于此同时,随着我国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规模不断小型化,“421”的倒金字塔家庭结构将导致老龄人口的赡养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些都表明,我国将呈现出比法国更加迫切,更加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其次,养老服务市场派生出大量服务领域。养老服务不仅包括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仅从当前来看,传统观念决定了当前我国老龄人口的养老方式首选还是居家养老,仅仅居家养老一个方面就可以派生出包括陪伴、保洁、导医、购物、日托、生活指导等众多服务领域。而随着社会养老观念的逐渐改变,以及科技的进步等等,养老服务行业将是一个可以不断开拓出蓝海的服务业大门类。

第三,养老服务产业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从法国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养老服务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个完善的养老服务产业链除需要高层次的现代企业管理人员、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员之外,还需要大量的护工、陪护、家政服务人员等等。因此,养老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全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由于决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全社会老龄人口的数量,这一因素基本不受经济波动的影响,所以在当前世界经济动荡时期,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的是不受经济波动影响的稳定的就业岗位。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化、专业化的不断推进使人们对服务业的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服务业从业人员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反向推动劳动力资源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有效解决了全社会老龄人口的实际生活问题,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

第四,养老服务产业拉动消费需求。

从法国养老服务产业繁荣发展的经验看出,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从两个方面拉动了全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一方面是养老服务产业对全社会服务消费的直接拉动。2006~2008年法国家庭服务业增长速度年均11%,养老服务产业产值达到156亿欧元,而同期的GDP增长年均仅为2.9%。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2012年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家政服务产业营业额已经接近2000亿元,按照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平均速度计算,到“十二五”末这一数字将接近4000亿元,随着我国逐步步入中等发达国家序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未来,老龄人口将为自身养老预留更多积蓄,再伴随全社会老龄化进程,全社会预留养老积蓄将成几何倍数增长,养老服务产业必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行业。另一方面是养老服务产业对其他社会消费的间接拉动。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法国家庭消费环比增加0.4%,经济形势相对其他西方国家要好一些,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后顾之忧,这就对当前的消费预期产生了影响,人们更倾向于当前消费,从而扩大了当期消费,推动了全社会消费。

第五,养老服务产业关键要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对法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是其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核心。在推动养老服务产业服务质量提升方面,法国政府的举措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加强对全行业企业的监管以引导企业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从而提升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专业化水平;二是通过引导鼓励高素质企业兼并联合快速做大做强来提升整体行业经营水平。而转观我国实际发展情况,行业职业化程度不高,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是导致养老服务产业服务质量偏低的关键因素。我们要借鉴法国的经验,大力提升整个产业的服务水平。

第六,养老服务市场的繁荣需要多种经营模式进入。

在法国,随着养老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多种经营方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繁荣了养老服务市场。不同经营模式的进入为整个行业引进了类型各异的管理模式,在为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也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活力,增加了全社会养老服务的供给量,为全社会老龄人口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不断推动养老服务产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服务价格的降低,形成一个良好的正向反馈。

三、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党的“十八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提到要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当前,我国仍有超过8000万老龄人口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针对这一问题,要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的目标,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吸取法国经验,采用多样化的养老保障体制,确保老龄人口社会保障的全覆盖。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加快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村老龄人口养老保障覆盖面低的问题;二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现有制度中的问题,实现城镇人口养老保险全覆盖;三是加快研究建立适合老龄人口的护理保险体系,解决目前存在的老龄人口因长期护理产生的巨额费用支出问题。

(二)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从顶层设计出发,做好全行业监督管理,使养老服务产业与养老保障体系互为补充、有机结合。主要措施有4个方面: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专门的养老服务产业规划,并将其纳入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完善养老服务产业监管体系建设,制定养老服务产业行业标准,成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对行业内的企业、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和年度审核,以引导全行业健康发展;三是逐步将养老服务产业纳入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发行养老服务券;四是不断探索新的养老服务业态,充实养老服务内容,满足老龄人口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明确政府投入责任

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出发,明确各级政府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和投资方向。包括3个方面内容:一是要明确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针对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养老设施的不同,在充分考虑自身专项资金筹措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的建设资金分担比例;二是要将福利养老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体制,完善福利养老事业建设专项资金体系,并将专项资金与社会经济增长挂钩;三是在社区内要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以便于开展社区家庭养老。

(四)鼓励各种经营模式进入养老服务产业

鼓励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多种经营方式进入养老服务产业领域,繁荣我国养老服务市场。主要措施包括4个方面:一是放宽养老服务产业的进入条件,在取得相关经营资质后,各种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以独资、合资、联营、合作以及参股等方式从事养老服务产业;二是制定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对经营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企业予以相应的税收减免,并简化非盈利性养老设施建设的审批环节;三是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养老服务产业,为养老服务产业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资环境;四是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模式,如养老券、候鸟式养老院等等,满足不同层次老龄人口的服务需求。

(五)完善养老服务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吸取法国的成功经验,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养老服务产业职业化水平,需要从4个方面出发。一是着力提升养老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的身份地位,通过在全社会的广泛宣传现代化的养老服务产业,逐步转变社会对养老服务产业从业人员的歧视心理。二是专门针对养老服务业设置完整的培训和文凭体系,使相关从业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专业技能文凭与高等教育学位体系的对接。三是增加养老服务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一方面投资建设更多的专业培训学校;另一方面通过各种补贴引导各方人员投入养老服务产业。四是加快完善养老服务培训标准建设,并建立调整机制,使养老培训能够紧跟养老服务市场的变化。

作者:杨钊单位: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化产业发展论文4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xzgl/cyfzlw/64871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