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心力衰竭论文范文

心力衰竭论文范文

心力衰竭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衰;生活满意度;焦虑;激惹;社会支持

引言

目前,心衰患者发病率逐步增加,其知晓率、治疗率以及达标率却不容乐观,在其非药物治疗方面,心理护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情绪及认知功能等在心衰患者中都存在缺损,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在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试图考察心衰患者生活满意度的社会心理预测因素,主要包括情绪、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认知功能等方面,进而发现护理干预目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采用便利取样法在本院纳入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共150人。纳入标准:(1)符合心衰诊断标准;(2)年龄18岁以上,至少受过小学教育,能理解问卷,自己或在他人帮助下填写问卷;(3)愿意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史;(2)有重大躯体疾病。本研究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研究工具

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特征,如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对心衰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级。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Bai等[1])是一个广泛使用的用来测量生活满意度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包含5个条目,每个条目进行7点评分(1为非常不同意;7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生活满意度越高。前瞻和回溯记忆问卷(PRMQ)(Smith等[2])用于测量主观报告的前瞻和回溯记忆问题,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16个题目,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各8个题目。对被试者进行5点评分(1为从来不,5为经常),得分越高表示遇到的问题越多。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S)(张作记[3])用于测量被试者的易激惹、抑郁和焦虑症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18个题目,分为抑郁、焦虑、内向性激惹、外向性激惹4个因子。被试进行4点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汪向东等[4])用于测量积极和消极应对方式,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20个题目,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因子。被试进行4点评分,0为不采取,3为经常采取,得分越高表示采用相应的应对方式越多。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用于评定被试的社会支持,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10个题目,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方面,得分越高表示支持越多。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将人口学变量、疾病严重程度、认知、情绪、应对、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得分与生活满意度进行积差相关分析,其中性别为二分变量,所以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然后将相关显著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以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150名患者中,男性86人,女性64人。年龄20~88岁,平均(64.27±13.4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0~16年,平均为(5.21±3.96)年。根据NYHA分级,Ⅰ级15人,Ⅱ级17人,Ⅲ级43人,Ⅳ级75人。

2.2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衰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表明心衰患者性别与生活满意度无关;年龄及受教育水平和生活满意度均没有显著相关;疾病严重程度方面,NYHA分类和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认知方面,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得分都和生活满意度成负相关;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内部和外部易激惹都和生活满意度成负相关;应对方面,积极应对和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相关,消极应对和生活满意度成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方面,客观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相关,但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与生活满意度相关显著,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2.3心衰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表明,整个回归模型显著,F(9,140)=4.54,P<0.001。焦虑、外部易激惹、主观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结果见表2。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越来越重视,但心衰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在国内还较少研究。本研究从社会心理因素出发,考察了与心衰患者生活满意度相关的因素。发现疾病严重程度、认知问题、情绪问题、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均和心衰患者的生活满意度相关;其中,焦虑、外部易激惹、主观社会支持在生活满意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3.1心衰患者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

本研究发现了一些与心衰患者生活满意度相关的因素,如疾病严重程度、认知问题、情绪问题、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等。疾病严重程度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与前人研究一致,当患者几乎不能从事体力活动,或体力活动后症状加重时,患者的自主性会下降,满意度会降低[5]。认知功能方面,本研究发现前瞻和回溯记忆问题都和生活满意度成负相关,说明认知功能的缺损对生活满意度有较大影响。关于心衰患者回溯记忆缺损的研究较多(Almeida&Flicker[6],Pressler[7]),而前瞻记忆研究相对较少,Habota等[8]发现心衰患者存在严重的前瞻记忆缺损,由于前瞻记忆在日常功能中的重要性,这可能部分说明心衰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差的原因。总体来说,本研究发现认知功能在心衰患者生活满意度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和以往研究一致[9]。情绪方面,Bekelman等[10]发现抑郁与心衰患者幸福感成负相关。还有研究发现焦虑和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功能结局相关[11-12]。本研究发现抑郁、焦虑、易激惹等都与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生活满意度作为幸福感的一个指标,与情绪症状成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方面,本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与消极应对方式成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相关不显著。社会支持方面,我们发现主观社会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与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焦虑、外向易激惹和主观社会支持在心衰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其中激惹也是焦虑的核心成分之一,是指易对人发脾气、迁怒于人等,这些都说明医护人员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以及患者家属与患者相处时需要注意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理解并化解患者的激惹是需要注意的因素。

3.2该研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发现认知、情绪等多种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衰患者的生活满意度相关,说明要提高这些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这些结果对这些患者的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比如,现有研究者设计研究通过前瞻记忆训练来改善心衰患者自我照顾能力(Cameron等[13])。情绪方面,理解患者的情绪,同时让患者知道医护人员和家属对其的关心,让其了解外界对患者多方面的支持对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家人提供社会支持要让患者能感知到,并让患者对社会支持好好把握和利用,在此过程中可能需要家人和患者充分沟通与交流,这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也是值得注意的方向。Jaarsma等[14]发现护士在医院和家里提供的教育和支持能显著提升心衰患者的自我照顾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可以持续到8个月以上。Scott等[15]发现目标设定和支持-教育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且效果能持续6个月以上。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我们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是今后的重要研究内容。

4小结

综上,心衰患者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将来的研究要从认知、情绪、社会支持等多方面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参考文献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中华行为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5]唐雪敏,王加红,景颖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2016,11(12):1770.

[11]伍丽华,严梅秀.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9(10):17-19.

心力衰竭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数据挖掘;中药汤剂;用药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常见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心脏泵血功能障碍,伴有体循环和/或肺循环淤血,出现器官、组织的血液灌注量严重不足。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2300万人患有CHF,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中医药辨证治疗CHF由来已久,方法多样,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控制症状、降低不良反应、提升生活质量及降低再住院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得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AD)认证的芪苈强心胶囊就是很好的证明[2]。数据挖掘技术又称数据勘探、信息整合,即从大量冗杂的、有噪声的、不完整的、非线性的数据中,通过集中识别及预测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和应用规律。本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的数据挖掘功能,分析治疗心力衰竭的中医汤剂处方中的药物及其组方规律,以期为中医药在CHF的治疗用药模式、中药新处方设计及研发新药方面积累资料。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登录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三个数据库,以“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文献,筛选出中医汤剂治疗CHF文献共702篇。建立Excel表格,将文献数据按年限、题目、作者、中医证型及中药组成等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方药数据库,用于后期录入。

1.2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及中医的CHF诊断[3-4];文献资料为临床研究类;服用中药汤剂治疗;所选文献中应用的汤剂有固定及明确的药物组成;汤剂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或痊愈。

1.3排除标准

动物实验类文献;同方多次发表或同方异名发表的文献;个案报道、文献综述及经验探讨类等文献;汤剂有方名,但无具体药物组成或药物组成不完整的文献。

2研究方法

2.1数据整理及录入

对建立的数据库进行整理,参照《中药学》[5]对汤剂中涉及的药物名称进行规范统一,如将“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半夏”统称为“半夏”,将“熟附片、炙附子、生附片、附子”统称为“附子”,将“云苓、白茯苓、赤茯苓”统称为“茯苓”等。规范统一后将数据库中相关的药物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由另外一人完成数据核对,确保录入数据的完整性及准确性。

2.2数据分析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将所录入的所有药物信息进行药物频次、组方规律、提取组合等分析,结果保存至相应Excel文件。

3结果

3.1单味药物频次统计结果

进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点击“组方分析”中的“频次统计”功能,按照从高到低的频次进行药物排序。本研究总共纳入汤剂702首,涉及253味中药,其中前10味中药分别为茯苓(466次)、黄芪(423次)、丹参(400次)、附子(360次)、桂枝(308次)、白术(305次)、葶苈子(299次)、炙甘草(209次)、人参(190次)、川芎(187次)。将频次≥60次的药物依次列出,共28味。见表1。

3.2组方规律分析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其组方规律[6],利用“组方分析”中的“组方规律”功能,设置支持度为140(20%),置信度为0.6,进行“规则分析”挖掘。结果得出,常用核心组合有29组,共包含9味中药,其中以两味药物组合的有21组,以3味药物组合的有8组,主要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共有30组。见表2、表3;核心药物关联规律见图1。

3.3新方挖掘

应用熵聚类和改进的互信息法[6]进行新方分析,进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点击“数据分析”中的“新方分析”功能,并进行相关分析信息设置,设置相关度为5,惩罚度为2,随后点击聚类分析进行提取组合,最终可得到14个用于新方聚类的组合及7个新组方。见表4、表5。

4讨论

《圣济总录》云:“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这是最早关于CHF的记载。CHF属中医“喘证”“心悸”“水肿”等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心脏虚衰为主,又与肺、脾、肝、肾等脏器的功能失调有关;标实表现为血瘀、水饮、痰浊等[7]。常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致气血阴阳虚弱或六淫外邪入侵使心脏受损而致。本研究数据显示,中药汤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味药物依次为茯苓、黄芪、丹参、附子、桂枝、白术、葶苈子、炙甘草、人参、川芎。以上10味药物与中西医专家共识中推荐使用治疗CHF的中药大致相同,符合“益气、活血、温阳、利水”的治疗大法[8-9]。其中用药频次最高的药物为茯苓,其性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其次为黄芪、人参,两者均为补气要药,归心、脾、肺经,可补益心脾之气,使母子同补。以上三药可有效缓解CHF患者本虚之证。此外,人参中的人参皂苷能防治心室重构,黄芪中的黄芪甲苷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10-11]。丹参为活血药,既养血脉又养心血。桂枝可温阳,具有宣通心阳的功效[12]。葶苈子水提液具有利尿、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13]。与现代医学治疗CHF的强心、利尿、扩血管、调血脂等措施相符合。总体来说,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主要以益气药为主,兼有活血、温阳、利水之品,均可选为中医治疗CHF的常用药物。高频用药组合模式显示,出现频次最多的两味药组合是“桂枝、茯苓”,符合益气温阳的治则,同时体现了从脾论治心力衰竭[14]。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合茯苓组合不仅能通阳利水,还具有改善心肌细胞结构与功能,降低心肌细胞死亡率的作用[15]。3味药组合则是在此基础上增加黄芪,增强补益心气、利水消肿的功效。主要药物关联规则表和核心药物网络提示,茯苓与黄芪、桂枝、白术、泽泻、葶苈子、丹参、附子等组成两味或3味药物的组合,其中核心药物是具有健脾利水、宁心安神功效的茯苓,取其“从脾治心、母子同治”之意,并配伍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药,标本兼施,共同发挥治疗CHF的作用。

通过高频药物与关联规则分析发现,现代医家在治疗CHF时多用益气、温阳药物,同时配伍具有活血、利水功效的药物。表明CHF中虚证主要为气虚与阳虚,由于气虚、阳虚导致温煦失司、推动无力,化气行血行水的能力减弱,造成瘀血、水饮、痰浊等病理产物停滞,由虚致实,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新方挖掘中得到7个新处方。新处方1中的丹参、川芎、桃仁、赤芍可活血祛瘀,加用白芍、当归补血,与史载祥教授临床治疗CHF的思想及用药基本符合[16]。另外,新处方1中加有生姜,能温中化痰,临床可灵活选用。新处方2中的熟地黄、山茱萸、女贞子、鹿角胶具有滋补肝肾的功用,同时配伍补骨脂温肾助阳,适宜治疗心肾阳虚型CHF。新处方3中的酸枣仁、柏子仁能养心安神,牡蛎、龙骨重镇安神,同时加用大腹皮以行气宽中、行水消肿,使得气行则血行,从而达到补而不滞的效果。新处方4中的莪术、三棱、姜黄能够破血行气,配合以补肺益肾、助阳益精的蛤蚧,补泻兼施,破血效用较新处方1更强。新处方5中用枳实、厚朴、通草、白蔻仁具有理气行气的功效,加酒大黄的逐瘀通经之效,用以治疗气滞为主的CHF,临床可参考选用。新处方6中茯神、磁石均具有安神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冰片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17],高丽参能大补元气、生津安神,菟丝子能滋补肝肾,用于气虚而神志不安型CHF。新处方7中的桃仁、赤芍可活血化瘀,地龙能够通经活络,加强活血之功,附子能温肾助阳,生姜、茯苓能温补脾胃之阳,适用于阳虚血瘀型CHF[18],加入白芍养血敛阴,起到阴阳兼顾的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软件,对治疗CHF的中医汤药处方进行分析挖掘,明确了CHF治疗以益气温阳为主,佐以活血利水的用药特点,以及治疗CHF时选择的核心药物。同时,挖掘出的新方对CHF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由于本研究只是对文献的分析和挖掘,还需要在临床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

[5]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6]杨洪军,唐仕欢,卢朋.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开发与应用[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4.

[7]王强,孟云辉,高慧,等.论三焦壅塞与慢性心力衰竭[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2):1505,1526.

[8]陈莹,刘悦,张艳.基于脾主运化水湿理论探讨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20):229-234.

[9]陈可冀,吴宗贵,朱明军,等.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2):133-141.

[10]景雅婷,郑娴,王凤荣.人参皂苷对心衰大鼠Periostin蛋白及TGF-β信号通路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8):44-47.

[12]李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对心阳亏虚型慢性心力衰竭BNP、CRP、TNF-α水平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8,16(8):96-97.

[13]郭娟,陈长勋,顾伟梁,等.葶苈子水提液对压力负荷大鼠左室心肌及心肌血管周围胶原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3):284-287.

[14]王倩,姚耿圳,潘光明,等.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182-186.

[15]任臻.桂枝养心方提取物对缺氧H9C2心肌细胞L-LDH、PDH、细胞存活率影响的研究[D].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2017.

[16]李春岩.史载祥学术思想及升陷祛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17]温红娟,李娜,尚坤,等.“延胡索-冰片”药对抗小鼠心肌缺血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5):1207-1209.

心力衰竭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诊断为ST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情况。方法查阅132例资料完整的AMI住院病历了解其治疗现状。结果132例患者中阿司匹林应用率达100%,氯吡格雷为18.94%;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择期PCI为34.09%,其中15.15%接受溶栓治疗,急诊PCI为零,18.94%接受择期PCI治疗。硝酸酯类应用率为96.97%;61.36%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拮抗剂(ARB)应用;68.94%接受ßβ-受体阻滞剂治疗;89.39%接受中药静脉治疗。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如心源性休克为2.27%、心力衰竭为11.36%、心脏骤停为3.79%、死亡率为6.06%。结论基层医院AMI的治疗情况与2004年美国心血管病/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指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别。

AMI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内科急危症,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其住院病死率高达25%~30%。从20世纪80年代始,随着溶栓与介入疗法的应用,其死亡率大大降低。然而,在基层医院,AMI的规范化治疗并未能完全普及。本文对我院(二甲医院)近2年来132例AMI患者的治疗状况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提高AMI的治疗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心内科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间全部住院患者诊断为ST段抬高性AMI(STEMI)的患者共132例,其中,男93例,年龄32~80岁,女39例,年龄53~79岁。

全部患者住院时间≥24h。AMI的诊断标准必须具备以下3条中的2条:①缺血性胸痛浓度的动态改变;②心电图的动态改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标志物。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依心电图排除非ST段抬高性心梗,STEMI依有无行再灌注治疗(溶栓、急诊PCI、择期PCI)及药物使用情况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ACEI/ARB、抗血小板药(阿斯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低分子肝素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132例患者有21例在发病10h内到达医院,除1例3月前有脑出血史未能溶栓外,均接受溶栓治疗,占全部患者的15.15%;急诊行PCI为零、择期行PCI术25例,占18.94%(多在心梗后1~2周进行)。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应用率达100%,而氯吡格雷应用率较小,为18.94%,仅应用于行PCI治疗的患者。ßβ-受体阻滞剂有91例应用,使用率68.94%,若排除合并心衰、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应用率为100%。81例应用ACEI/ARB,占61.36%。硝酸酯类128例应用,占96.97%。低分子肝素几乎达100%。有18例应用钙拮抗剂,占13.64%,多用于合并高血压者。126例应用他汀类,占95.45%。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48例应用,占36.36%。118例给予中药静脉输入,应用率达89.39%。住院期间发生不良心血管如心源性休克3例,占2.27%心力衰竭15例,占11.36%;心脏骤停5例,占3.79%;死亡8例,占6.06%。

3讨论

从以上结果看,基层医院AMI的治疗情况与2004年美国心血管病/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指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别,这可能是因为:①90%以上的AMI为斑快不稳定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并激活一系列凝血过程致血栓形成阻塞血管所致,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成为AMI的常规治疗已形成共识,阿司匹林历史悠久且相对便宜,已成为首选,而氯吡格雷是新型ADP受体拮抗剂,由于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其使用。这也是基层医院应用率偏低的原因;

②ACEI主要机制是通过影响心肌重塑、减轻心室过度扩张而减少充盈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这已为几项大规模的研究如ISIS-4、GISSI-3、CCS-1所确定。但基层医院在心梗的应用率仍偏低,说明认识仍待提高;

③他汀类具有抗炎、稳定斑快作用。20世纪末发表的五项具有里程碑的规模试验都显示了他汀类可降低主要冠脉事件和卒中的发生率、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及对血运重建术的需求[1]。然而我院应用剂量相对偏小,未完全达到强化降脂所需剂量,可能与顾及其副作用有关;

④急诊PCI我院因条件所限,未能开展此项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AMI的治疗,使少数AMI合并心源性休克者丧失了治疗时机。择期PCI开展率偏低可能与宣传不到位、患者经济条件有关;

⑤本组患者中药应用率偏高,尚缺乏循证医学依据;

⑥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治疗AMI是否可降低复合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仍待进一步行临床观察。

心力衰竭论文范文第4篇

周贤刚等[1]为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全面检索了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对符合纳人标准的25篇文献共计22577名患者进行了Meta分析。结论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安全性可能较高。何穗智等[2]评价通心络胶囊与消心痛等西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两名作者独立收集资料和评价纳人文献质量,运用Meta分析对资料进行定量综合,结果提示通心络胶囊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优于消心痛,且不良反应少。王蕾等[3]搜集使用复方丹参滴丸与硝酸酯制剂作对照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评价复方丹参滴丸与硝酸酯制剂对照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纳入试验的质量用Jadad计分表评价,对纳入试验作Cochrane系统评价。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论文共有17篇,均为中文发表,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的合并效应量RR(相对危险度)和95%的可信区间(CI值)分别为1.12[1.06,1.19]和1.42[1.20,1.57]。结论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其心绞痛症状疗效和心电图改善优于硝酸酯制剂,且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江思艳等[4]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与安全性。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全面检索数据库把符合纳入标准的3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显示,复方丹参滴丸用药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缺血性心电图和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汪晓军等[5]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95—2007年国内发表的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试验的相关文献,把符合纳入标准的14篇文献作为Meta分析的对象,结果示速效救心丸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缺血性心电图和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钟朝晖等[6]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检索有关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有4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Mte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的合并OR=4.21,95%的可信区间(CI值)为(2.29,7.75)。分析结果显示刺五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且无可靠证据显示该药会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但现有研究质量较差,尚需要设计严格、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高铸烨等[7]系统评价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病死率的影响。检索相关文献筛选生脉注射液治疗AMI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的376例AMI患者,纳入研究质量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生脉注射液的治疗组病死率降低[RR:0.18,95%CI(0.04,0.77)],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生脉注射液治疗组病死率降低趋势不明显[RR:0.67,95%CI(0.29,1.51)]。

2心力衰竭

吴以岭等[8]采用平行随机、阳性药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488例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326例)和心宝丸对照组(162例),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心功能疗效显效率分别为48.8%和41.4%,总有效率分别为78.5%和71.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组的Lee氏心力衰竭积分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意义,且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吴喜庆等[9]搜集真武汤及其加减方临床对照研究试验,筛选合格文献,文献质量评价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4.2.2版关于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对照试验31篇,其中单中心27篇,多中心4篇;省级及其以上医疗和研究机构4篇,市级22篇,市级以下单位5篇。按照Cochrane评价标准,均属于C级。从现有研究来看,真武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心力衰竭疾病较对照组更有优势,但可供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苗阳等[10]采集2003年1月—2004年12月西苑医院心血管科CHF住院患者的信息,对其证候特征、中西药物治疗情况及病死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34例CHF患者常见基础病以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为主,中医证型主要为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气阴两虚、水湿内停及阳虚型,NYHA心功能分级与证型分布有一定规律性。CHF总病死率为6.87%,年龄增长、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存在及心功能的降低与CHF病死率呈正相关。中药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痰、养阴为主要治法,静脉应用中药以生脉、丹参、三七总皂苷、刺五加注射液为主。结论西苑医院CHF患者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痰阻、阳虚证为主,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但中西医结合治疗CHF的优势尚未得到循证医学支持。

3心律失常

徐贵成等[11]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103例,对照组(心律宁)103例,4周后进行室性早搏、主要症状、心电图等疗效及毒副作用的评估。结果:治疗组室性早搏显效率35.0%,总有效率69.0%,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18.4%与与总有效率48.5%(P=0.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显效率41.8%,总有效率87.4%,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13.6%与总有效率67.0%(P<0.001)。治疗组心电图显效率12.0%,总有效率56.0%,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3.9%与总有效率38.1%(P=0.01)。结论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确切,无毒性作用。吴以岭等[12]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型心悸)的疗效及作用机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法按3:1比例随机,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306例,对照组(心律宁片)102例,治疗4周后,结果治疗组冠心病室性早搏总有效率为67.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7.6%,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0.3%,心率变异明显改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对Q离散度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卓潜潜等[13]评价参松养心胶囊与慢心律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两名作者独立收集资料和评价纳入文献质量,运用Meta分析对资料进行定量综合,评价不良反应。经过分析得出现有证据提示参松养心胶囊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优于慢心律,且不良反应少。受纳入文献的质量限制,其疗效有待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彭杰等[14]搜集中医药治疗病窦综合征相关文献,对符合标准19篇文献共1209例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示中药能增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率,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优于西药[OR合并=0.20,95%CI(0.14,0.27),P<0.01]。但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支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于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心力衰竭论文范文第5篇

1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建设

1.1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建设

在教育部“985”工程专项基金支持的基础上,心血管内科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建设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高水平科研平台建立并稳步发展。2012年,随着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被评为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实验室,也是当年心血管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进一步促进了临床医学科研条件的建设和学科发展。通过制定实验室建设方案,增强实验室各项软件和硬件设施,优化人力物力资源,建立了一个集开放、协作和竞争为一体的高水平科研平台。

1.2构建临床医学科研平台

实验室包括:细胞膜片钳实验室、细胞培养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实验室、学术交流办公室。各实验室有机结合,强大实验支持,加上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医学科研条件,吸引了众多院内外优秀科研工作者,推进了科研项目的开展和顺利完成,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有利于相关学科的建立和飞速发展。

1.3配置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

目前,实验室已经积累了总价值约2000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包括:(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仪器:酶标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普通PCR仪、梯度PCR仪、荧光定量PCR仪、分光光度计、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超声细胞破碎仪、超净工作台、高速冷冻离心机;(2)细胞实验仪器:细胞膜片钳设备、细胞压力加载系统、流式细胞仪、全自动磁珠分选仪、普通倒置显微镜、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生物安全柜、台式离心机;(3)动物实验仪器: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多导电生理记录仪、彩超相控阵探头、冷光单孔手术灯、体视显微镜、血管压力直径测定仪等。仪器设备种类齐全,形成了系统的研究体系,更好的服务于科学研究。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必要的科研设施,能够基本满足科研工作对于科研仪器设备的需求。同时,这些专业的实验室配置有利于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开展,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稳步发展。

1.4特色化实验室管理和发展

作为心血管内科高水平科研平台,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的宗旨是服务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为更好的尊承其服务宗旨,实验室建立了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科研档案管理、实验技术积累、实验室安全卫生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科研实验收费等分别制定了详细规章制度,制定课题组之间定期交流机制,为实验室正常运作与稳步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实验室实行以课题组为单位的负责制度,各课题组负责人(或导师)对各自课题组的经费使用情况、科研进度和科研成果的可靠性负责。这种运作模式,在保证研究课题独立性的前提下,有利于不同课题组之间、不同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科发展。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着重研究心血管疾病中的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和影响,主要分为三个方向: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方向,心脏保护与心律失常方向和动脉粥样硬化与心律失常方向。为了促进上述研究方向的发展,实验室积极选派优秀人员出国留学深造。同时,邀请该领域与实验室长期合作、有影响力的专家为课题组成员,为研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随着实验室临床医学科研条件的建设和各项科研项目的开展,实验室已建立了心律失常在细胞、离体和在体水平的系列研究方法,综合多道生理仪、膜片钳等专业研究手段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室已具备开展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的全部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

2强化科研积累和人才培养

2.1科研业绩沉淀,促进科学研究在医院重点学科发展经费的支持下,科室运用膜片钳技术,建立了心脏离子通道实验平台;构建心律失常的整体动物模型;建立离子通道在动物整体模型上的整合;利用细胞压力加载系统,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心力衰竭离子通道的改变以及对心脏重构的影响。努力构建设备先进、种类齐全、操作规范、学术氛围浓郁的优秀实验室,为吸引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努力使实验室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心血管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培育基地。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科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浓郁的学术氛围,为科研项目的申请和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才培养是实验室服务宗旨之一,2010—2012年,在实验室建设与稳步发展阶段,科室共招收了11名博士研究生和27名硕士研究生,已有27名顺利完成科研工作并取得相应学位。科室共申请并获得多项专利,发明专利有“便携式心内除颤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包括电极导管、心脏起搏电极、数码临时心脏起搏器和下肢动脉造影标记尺。基础临床科研取得长足进步: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名院名科特色项目,1项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项目。其中,省部级项目中包括多项卫生厅科研项目。获批的项目中,既有心电生理方面,也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既有基础研究,也有应用研究,学科影响力日益增强。

2.2依托平台建设,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良性循环人才是学科建设的根本,随着平台的建设人才辈出,科室获得1项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项目,1项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项目,3项“逸仙优秀医学人才”计划项目,2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累计科研经费591.6万元。科室每年获批项目数、科研经费总额和SCI收录论文篇数及影响因子均呈递增趋势(见图1、图2、图3)。1人荣获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资助项目,2人荣获日本第一三共医药学奖学金。实现了实验室建设—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向全国培育和输送了高质量的心电生理和心律失常的专业研究人员。与其他科室相比,科室获得的人才培育项目居全院之首,且有1人荣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学科着重培育广东省和全国优秀研究生,争创全国百优博士论文。

2.3促进学科发展,增强学科影响力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自2008年以来,心血管内科每年举办逸仙心血管病论坛。每年来自国内外心血管病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达到500多人,会议论坛内容包括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分论坛和冠心病与高血压分论坛等。作为区域性的学术会议,意在立足广东,辐射华南,加强与国内外交流,给省内外心血管医生提供一个沟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近年来,随着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的成立以及学科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以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为科研和学术交流平台,学科的科研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同时,学科建设得到长足稳定发展,参观和交流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2011年,科室荣获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科研条件的建设对于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学科建设、加速人才培养、增强心血管内科的综合实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结语

心力衰竭论文范文第6篇

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高水平科研平台建立并稳步发展。2012年,随着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被评为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实验室,也是当年心血管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进一步促进了临床医学科研条件的建设和学科发展。通过制定实验室建设方案,增强实验室各项软件和硬件设施,优化人力物力资源,建立了一个集开放、协作和竞争为一体的高水平科研平台。

1.1构建临床医学科研平台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是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实验室,根据专业需要,以及未来发展,建立独立实验室。实验室包括:细胞膜片钳实验室、细胞培养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实验室、学术交流办公室。各实验室有机结合,强大实验支持,加上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医学科研条件,吸引了众多院内外优秀科研工作者,推进了科研项目的开展和顺利完成,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有利于相关学科的建立和飞速发展。

1.2配置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

目前,实验室已经积累了总价值约2000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包括:(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仪器:酶标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普通PCR仪、梯度PCR仪、荧光定量PCR仪、分光光度计、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超声细胞破碎仪、超净工作台、高速冷冻离心机;(2)细胞实验仪器:细胞膜片钳设备、细胞压力加载系统、流式细胞仪、全自动磁珠分选仪、普通倒置显微镜、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生物安全柜、台式离心机;(3)动物实验仪器: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多导电生理记录仪、彩超相控阵探头、冷光单孔手术灯、体视显微镜、血管压力直径测定仪等。仪器设备种类齐全,形成了系统的研究体系,更好的服务于科学研究。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必要的科研设施,能够基本满足科研工作对于科研仪器设备的需求。同时,这些专业的实验室配置有利于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开展,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稳步发展。

1.3特色化实验室管理和发展

作为心血管内科高水平科研平台,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的宗旨是服务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为更好的尊承其服务宗旨,实验室建立了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科研档案管理、实验技术积累、实验室安全卫生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科研实验收费等分别制定了详细规章制度,制定课题组之间定期交流机制,为实验室正常运作与稳步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实验室实行以课题组为单位的负责制度,各课题组负责人(或导师)对各自课题组的经费使用情况、科研进度和科研成果的可靠性负责。这种运作模式,在保证研究课题独立性的前提下,有利于不同课题组之间、不同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科发展。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着重研究心血管疾病中的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和影响,主要分为三个方向: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方向,心脏保护与心律失常方向和动脉粥样硬化与心律失常方向。为了促进上述研究方向的发展,实验室积极选派优秀人员出国留学深造。同时,邀请该领域与实验室长期合作、有影响力的专家为课题组成员,为研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随着实验室临床医学科研条件的建设和各项科研项目的开展,实验室已建立了心律失常在细胞、离体和在体水平的系列研究方法,综合多道生理仪、膜片钳等专业研究手段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室已具备开展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的全部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

2强化科研积累和人才培养

2.1科研业绩沉淀,促进科学研究

在医院重点学科发展经费的支持下,科室运用膜片钳技术,建立了心脏离子通道实验平台;构建心律失常的整体动物模型;建立离子通道在动物整体模型上的整合;利用细胞压力加载系统,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心力衰竭离子通道的改变以及对心脏重构的影响。努力构建设备先进、种类齐全、操作规范、学术氛围浓郁的优秀实验室,为吸引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努力使实验室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心血管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培育基地。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科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浓郁的学术氛围,为科研项目的申请和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才培养是实验室服务宗旨之一,2010—2012年,在实验室建设与稳步发展阶段,科室共招收了11名博士研究生和27名硕士研究生,已有27名顺利完成科研工作并取得相应学位。科室共申请并获得多项专利,发明专利有“便携式心内除颤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包括电极导管、心脏起搏电极、数码临时心脏起搏器和下肢动脉造影标记尺。基础临床科研取得长足进步: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名院名科特色项目,1项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项目。其中,省部级项目中包括多项卫生厅科研项目。获批的项目中,既有心电生理方面,也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既有基础研究,也有应用研究,学科影响力日益增强。

2.2依托平台建设,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良性循环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根本,随着平台的建设人才辈出,科室获得1项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项目,1项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项目,3项“逸仙优秀医学人才”计划项目,2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累计科研经费591.6万元。科室每年获批项目数、科研经费总额和SCI收录论文篇数及影响因子均呈递增趋势

2.3促进学科发展,增强学科影响力

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自2008年以来,心血管内科每年举办逸仙心血管病论坛。每年来自国内外心血管病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达到500多人,会议论坛内容包括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分论坛和冠心病与高血压分论坛等。作为区域性的学术会议,意在立足广东,辐射华南,加强与国内外交流,给省内外心血管医生提供一个沟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近年来,随着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的成立以及学科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以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为科研和学术交流平台,学科的科研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同时,学科建设得到长足稳定发展,参观和交流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2011年,科室荣获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科研条件的建设对于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学科建设、加速人才培养、增强心血管内科的综合实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力衰竭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重点叙述腹部实质性脏器创伤的急救与护理。本组护理患者入院后即置抢救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置监护室,设专人护理,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特别记录尿量),注意各脏器创伤的鉴别,保持呼吸道畅通,备好抢救器械。施行心理护理,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树立病人治疗信心,做好术后抢救的准备工作,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确实做好各项基础护理。本组病例中78例,77例痊愈出院,1例因入院较晚,失血过多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第2天死亡。

一、资料与方法

我院从2005年1月~2007年7月共收治78例腹部实质性脏器创伤病人,其中男67例,女11例,年龄6~73岁。合并失血性休克40例,脾破裂48例,肝破裂20例,肾创伤8例,胰腺损伤2例。除1例因失血过多,入院较晚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

二、急救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争取抢救时间。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的变化:病情轻微的病人每0.5~1小时测脉搏、呼吸及血压;休克病人每5~15分钟记录脉搏、呼吸及血压1次;并着重观察病人的意识与表情,皮肤色泽与肢体温度,瞳孔、呼吸次数与节律等方面变化,注意有无心、脑、肺及肾部的并发症。本组病例中39例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均进监护室,设专人护理,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而及时纠正休克,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各脏器创伤的鉴别观察:根据创伤部位及腹腔肿块的部位、大小、疼痛发展情况鉴别。伤于左季肋部,左腰部,并出现症状先兆应考虑脾破裂的可能;肝创伤部位偏于右上腹部及右侧腹部,可出现呕血、便血;胰腺损伤见于上腹部创伤;肾创伤或肾破裂见于腰三角部,侧腹部明显疼痛肿胀,压痛及血尿,有时形成腹膜后大血肿,表现明显腰背痛、腹胀和肠麻痹等。

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特别记录尿量):检查尿量、尿比重及酸碱性。按需要每小时或每日1~2次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最好亦测定血细胞比容。血化学检查注意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及电解质浓度。本组资料中48例脾破裂和20例肝破裂病人均及时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为抢救争取了时间。

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输入氧气时应通过湿化瓶或于病人口部置湿纱布,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黏膜干燥。每2~4小时检查鼻管是否通畅。

(2)快速输液,补充血容量。

立即建立1~2条有效的静脉通道。选用6或8号大针头快速输液,一条保持输血,另一条输液及滴注血管活性药或麻醉用药。如静脉穿刺有困难者可静脉切开或采用颈内、外静脉穿刺,腹部创伤病人,静脉输液部位选用颈部或上肢能提高输液效果,有利于抗休克。输液中根据病人的脉搏、血压及每小时的尿量、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速度。抢救严重休克时每分钟滴速80~100滴,在20~30分钟内输液1500~2000ml,注意病人有无咳嗽及血性泡沫样痰,警惕肺水肿及心力衰竭的出现。用升压药时每5~10分钟测血压1次,从最低浓度、最慢速度开始。

本组资料中2例病人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可指导输血、输液速度及量,是对循环状况判断的重要措施。如中心静脉压<8cmH2O表示血容量不足需继续补液;中心静脉压>15cmH2O表示血容量已足或心功能不佳。本组病人无1例因输液过量而致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3)心理护理。

由于导致创伤的原因均是意外,病人无思想准备,故护士应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另外,关心患者家属也很重要,患者视家属为惟一能说知心话的人,让家属在医疗现场患者会感到温暖。本组资料78例病人均根据病情做了不同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对抢救成功帮助很大。

(4)术后麻醉及清醒期的护理。

①病人进手术室后,立即整理床铺,备好无菌引流瓶、引流管、氧气、吸痰器及抢救车,为病人术后回房做好术后抢救准备工作。②术后麻醉未清醒时取去枕仰卧位,待清醒及血压平稳后采取半卧位,以利引流和改善换气;注意监测体温、脉搏及血压和术区伤口情况,禁食并进行胃肠减压;记录出入液量;定时翻身、叩背,协助病人做深呼吸,以增加肺通气量,刺激咳嗽,排出痰液;注意口腔护理,漱口液根据病情选择液体种类;继续合理选用抗生素,防止腹腔内或肺部感染。③对置引流的患者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观察引流物的量及性质、颜色。腹腔实质性脏器创伤病人术后一般引流液的颜色在前8小时内可为血性液体,以后颜色逐渐变淡,如继续有血性液体流出或颜色加深提示有出血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酌情处理。新晨

三、讨论

腹部创伤在平时和战时都比较多见,多由生产或交通事故造成,少数为吞咽异物和医源性创伤。腹部创伤范围较广,凡横膈以下、盆底以上躯干部的创伤均属腹部伤,包括腹壁腹腔内脏器(肝脾胃肠等)、盆腔脏器(直肠、子宫、膀胱等)、腹膜后器官(肾胰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和横隔盆底本身的损伤。腹部创伤属于普通外科治疗范围,由于骨折有共同的诊治标准,脊柱和骨盆的骨折常划归矫形外科(骨科)处理,这类骨折常合并腹膜后或盆腔脏器损伤,不能忽视。

心力衰竭论文范文第8篇

引起缺钾或低钾血症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

a摄入不足:食物中一般不会缺钾,当吞咽障碍、长期禁食时,不能摄入正常的需要量,就会引起缺钾。

b丢失过多:体内的钾可自消化道和肾脏丢失。

c自消化道丢失:严重的呕吐、腹泻、高位肠梗阻、长期胃肠引流,可丢失大量消化液,因而发生缺钾(一般消化液中钾浓度和血浆相似,胃液和大肠液则较高)。呕吐失钾的机理比较复杂,除随消化液中丢失钾外,还由于醛固酮的分泌和碱中毒的缘故使钾自肾脏排出。

d经肾丢失(此原因我每天在接触她本人,根据天坛医院和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建议,本人已在家制定含钾丰富的食物,配合治疗,取得了效果):醛固酮分泌增加(慢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应激)、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渗透性利尿剂(高渗葡萄糖溶液)、碱中毒和某些肾脏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恢复期)等都是钾丢失的因素。

e分布异常:钾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当这一转移使细胞内外钾浓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出现低血钾。如应用大量胰岛素或葡萄糖时,促使细胞内糖原合成加强,可引起血钾决低。此外,碱中毒时,细胞内的氢离子进入细脑外液,同时伴有钾、钠离子进入细胞内以维持电荷平衡,也能引起血钾降低。

f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当心力衰竭或由于大量输入不含钾的液体,亦可招致细胞外液稀释,使血清钾降低。

二、症状

精神倦怠,抽筋,软瘫,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反应迟钝,嗜睡,有时昏迷。食欲不振,肠蠕动减弱,有时发生便秘、腹张或麻痹性肠梗阻,四肢无力,腱发射减弱或消失。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律失常,肌肉无力。尿量增多,口渴,多饮。严重者出现心室颤动及呼吸肌麻痹。

三、可以口服补钾治疗

(1)首先治疗原发病。

(2)口服补钾:给氯化钾或枸橼酸钾1~2g,每日3次。

(3)静脉补钾:常用10%氯化钾静脉滴注。静脉补钾注意事项:①总量:根据低钾程度每日补钾4—8g。②浓度:一般不大于3‰。③速度:不超过80滴/分。如超过此速度,必须由专人守护,并进行心脏、血钾和尿量的全面监护。④尿量:一般在30ml/h以上,才能补钾。⑤禁止静脉注射:以免血钾突然升高,引起心跳骤停。

四、夏季饮食疗法

人体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喝过量的白开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盐水,防止血钾过分降低。有些人为了让自己少出汗而过量地饮用盐开水,这样做又容易加重心脏负担,使体内钾、钠平衡失调。而适当补充钾元素则有利于改善体内钾、钠平衡,既可以防止血压上升又可以防止血压过低。

钾元素可以从日常饮食中摄取,以下介绍含钾较多的食物:粮食--以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含钾元素较高。水果--以香蕉含钾元素最高。蔬菜--以菠菜、苋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青蒜、莴苣、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等含钾元素较高。海藻类--每百克紫菜含钾1640毫克,是含钠的175倍;海带含钾是含钠的22倍,因此,紫菜汤、紫菜蒸鱼、紫菜肉丸、凉拌海带丝、海带炖肉等都是夏季补钾菜肴的佳品。此外,据测定,在茶叶中含有1.1--2.3%的钾,所以茶水是夏季最好的补钾饮品。

五、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的饮食治疗

一般认为本病是一种与糖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机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己糖磷酸代谢障碍,引起体液的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使血钾降低,因而肌肉收缩无力。家族性发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甲状腺机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常可伴发本病。本病通常在青壮年起病,男性多发。发病前可有饱餐、剧烈运动、酗酒、外伤、感染等诱因。发作初可有口渴、出汗、肢体酸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常在睡眠中或清晨醒来时发病。肢体酸痛常常自下肢开始,逐步向上,并累及上肢;两侧对称;近端重于远端;在数小时内瘫痪达到高峰。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严重的低钾会造成肢体瘫软,不能翻身,更严重的可因呼吸肌麻痹而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心律失常,心脏停跳等。

论文百事通

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防止因饮食不当而诱发本病。

1、生活、饮食要规律:不要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晚饭吃到八分饱即可;适量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2、不要过多摄入含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如米饭、面条、馒头、包子等;少吃甜食和糖,每天糖摄入量应小于50克。

3、烟酒要免除:吸烟有害健康,饮酒可引起体内乳酸堆积,引起糖代谢障碍而诱发低钾。

4、食盐要适量,每天盐的摄入量小于6克。多选择含钾丰富的食物。

5、注意补充钙和镁,它们有利于维持正常的肌肉(包括心肌)和神经活动。镁有助于保持细胞内的钾,而摄入过量的钠、酒精、糖类;服用利尿剂、轻剂、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心理压力过大会妨碍钾的吸收。

6、服用甘草或其制剂、青霉素、利尿剂等药物时要注意。

7、多选择含钾丰富的食物,如竹笋、紫菜、黄豆、冬菇、扁豆、蚕豆、赤豆、各种蔬菜水果、瘦肉、鱼、禽肉、花生、瓜子、核桃等。大部分食物都含有钾,蔬菜水果是最好的来源,每天可喝一杯鲜榨果汁。

8、少食含钠高的食物,如油条、油饼、咸饼干、豆腐干、咸肉、火腿、咸鸭蛋、松花蛋、虾米、酱油等。

六、多食富含钾的食物

成年人钾的推荐摄入量最低介于1600~2000/日毫克之间,低血钾患者摄入钾量适当再多一些。成年人从膳食中摄入钾量为60~100毫摩尔/日,儿童为0.5~3.00毫摩尔/公斤体重•日。

钾建议摄取量:钾的摄取不宜过量否则会造成钠的流失与不足。长期服用抗生素、利尿剂者、盐分摄取过高者,都必须多摄取钾。防治低钾的关键是补钾。临床上可选用口服10%的氯化钾溶液,但最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富钾食品,特别是多吃水果和蔬菜。

食物吸收来源:动物类:肉类、牛奶、乳酪、猪肝、猪腰、猪肚、肉松、咸肉、羊肉、鸡肉、鱼类、干贝、虾米。豆类:黄豆、青豆、黑豆、赤豆、绿豆、豌豆、蚕豆及豆制品和花生、莲子。水果:草莓、柚子、橙子、西瓜、橘子、葡萄、蕃茄、硬柿、龙眼、香瓜、枣、柳丁、芒果、山楂、桃、香蕉含钾量较高多。粮食类:以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含钾元素较高。蔬菜:马铃薯、冬瓜、百合、慈菇、竹笋、蘑菇、紫菜、榨菜、白菜、苋菜、菠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青蒜、莴苣、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等含钾元素较高。坚果类:尤其是榛子、腰果、南瓜子、葵花籽。

大部分食物都含钾,但蔬菜和水果是钾最好的来源。每100克谷类中含钾100~200毫克左右,豆类中600~800毫克,蔬菜和水果中200~500毫克,肉类中含量约为150~300毫克,鱼类中200~300毫克。每100克食物含量高于800毫克以上的食物有麸皮、赤豆、杏干、蚕豆、扁豆、冬菇、黄豆、竹笋、紫菜等。

七、缺钾患者多食钾、少中风

据在联邦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第24届内科学会公布的统计资料提示,在中风的病例中,60%是高血压引起的,30%是动脉硬化引起的,只有10%是因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或出血性疾病等引起的,而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与病人的饮食有关。美国医学家在南加州经12年对859名50-79岁的男女追踪观察表明,进食低钾饮食者发生中风所致的死亡率确实高于进食高钾饮食者。追踪观察发现,如果每天的钾进食量增加10个毫克分子量,即可使发生中风所致死亡的危险性减少40%。因此,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若能多吃些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将有利于降低血压,减少中风所致死亡的可能性。新晨

八、中医治疗

精品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