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技术》一惯以来,本刊始终致力于把推进国内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己任,始终坚持为公安侦察破案一线服务为宗旨,近30年来,本刊为广大刑侦部门的技术干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地学术交流和切磋技艺的平台,为全面提高全国刑事技术警察的业务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提出“科技强警”以后,刑事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刑事技术》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智能化刑事犯罪等一系列新的问题,本刊始终积极围绕刑事犯罪的特点,就如何提高科技破案水平的热点问题进行组稿,大力宣传科技创新,及时推出刑事案件的检验鉴定高新技术手段,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刑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论著、技术交流、经验交流、综述、安全分析、案例报道、讲座、计算机在刑事技术中的应用
1、文稿应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 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 3、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4、电子稿件必须采用Word格式随邮件的附件发送,题目下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文章中要带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格式:姓名、出生年、性别、单位、民族(汉族可略)、籍贯、学历、职称、研究方向,所投杂志、联系方式、详细邮寄地址、邮编、邮箱。 5、论文中如有计量单位,须一律用国际标准书写。 6、文中如有参考文献,应依照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右上角标出,并在文中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标注出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名、引用文题名、出版单位以及出版日期。 7、来稿确保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文责自负。 8、更多注意事项详询客服 9、禁止一稿多投 10、注意:以上信息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社官网,直件请联系杂志社。
提出发表需求 与期刊采编中心的顾问老师沟通,结合自身发表需求,提出发表的意向性要求,
确定发表期刊 根据您的需求,综合期刊级别、刊物选择、见刊时间等要素,为您量身推荐切合您实际要求的期刊
支付定金 待您提出发表要求并确定需要发表的期刊后,支付定金。
审稿改稿发表 期刊采编中心按照您的要求,经过我们的专家审稿、改稿后,会立即安排寄送到杂志社发表,确保准时见刊。
付款并寄样刊 发表成功并收到用稿通知书后,您需付给余下款项,我们将排刊并按用稿通知书约定时间发表。并寄送样刊。
《刑事技术杂志》2014年第二期1木马线索追查木马程序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客户端和服务端。在被入侵的主机上种植客户端,在黑客主机上运行服务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客户端进行远程控制。被种植木马的受害者主机称为“肉机”,黑客可以远程完全控制“肉机”。TCP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它提供完善的差错校验、流量和拥塞控制功能,可以实现两个进程之间的可靠通信。UDP是一种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它只能提供有限的...
作者:徐国天 点击次:72《刑事技术杂志》2014年第二期1方法取0.3cm2血斑或唾液斑,剪碎后置于试管中;在试管中加200μL样品稀释液,溶解5min,震荡混匀;检验前将试剂条从袋子中取出,如有冷藏保存的,必须平衡到室温,平置于台面上;吸取100μL待检样本,加入到试剂条的加样孔中,10min后观察结果。2结果72份志愿者的血斑和唾液斑经检验,均得出了与原先一致的血型结果。2份陈旧的已知血型的案件检材(18年前血斑)也...
作者:郝金萍 点击次:81《刑事技术杂志》2014年第二期1实验结果手动电缆剪剪切断头痕迹的特点(见图3):手动电缆剪剪切直径约2.5cm的电缆线时,剪切面较平整,黑色塑胶包皮剪切面上形成两组弧形线条,分布于剪切面的两侧,分别由手动电缆剪的两个刃口剪切形成,线条分布稳定,具备同一认定价值;根据线条流向及分布关系可以判断出起剪位置和收剪位置,即两组弧形线条的两处交点部位,该处线条相交呈角形;芯线的剪切面较平滑,部分芯线上有峰...
作者:黎智辉 点击次:207《刑事技术杂志》2014年第二期1波士顿爆炸案案件材料在一份马萨诸塞地区法院编号为13-2106的案件材料中,DanielR.Genck根据相关调查的事实和证据,指控犯罪嫌疑人使用和预谋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致人死亡,利用爆炸装置恶意毁坏财物、致人死亡两项罪名。在这份材料中,共列举了包括监控证据、照片证据、爆炸物检验等在内的16条事实和证据,其中7条监控视频证据,1条照片证据。为更好的理解这些影像资...
作者:黎智辉 点击次:216《刑事技术杂志》2014年第二期1实验条件优化1.1色谱柱的选择白酒中大部分组分的极性比较强,根据经验,实验选择TR-5MS(弱极性)、CP-WAX57(极性)和DB-FFAP(极性)3种毛细管柱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在进样量1μL,分流比为30∶1的条件下,根据不同色谱柱的性质,选择各自分离效果比较好的升温程序,3种色谱柱分离结果如图1所示:TR-5MS毛细管柱(固定液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
作者:吉彩婷 点击次:87一、刑法研究范式与刑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一)刑法研究的范式粗略划分的话,刑法研究的范式有三种:将刑法作为规范形式的研究,将刑法作为价值形态的研究,以及将刑法作为一种事实状态的研究。①促使刑法学研究产生不同范式的理由就在于刑法自身将先验价值、律典条文以及社会事实相结合的有机构成。学者们在剖析其结构时的基本立场和学术信仰的差别,造成了刑法学研究范式的异化。为了便于认识,笔者将历史上存在的刑法学诸种研究...
作者:孙超然 点击次:676一、责任阻却事由的理论构成根据上文所述,缺乏责任能力、缺乏违法认识的可能性与缺乏期待可能性,就成为责任阻却事由。首先,责任能力是责任的首要因素。行为人不具备有责地实施行为的能力时,不能对其进行法的非难。进行责任非难所要求的行为人的能力,就是责任能力。责任能力虽是作为非难可能性的前提,但责任能力同时是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是非善恶,以及基于这种认识所实施行为的依据。这并不意味着无责任能力与无违法性认识...
作者:扶帅 点击次:1045一、特殊法的法律价值法律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法律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状况,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人对法律性状、属性和作用的评价。对法律价值的研究为专家学者们普遍重视。美国学者庞德指出:价值问题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它是法律科学所不能回避的。即使是最粗糙的、草率的或最反复无常的关系调整或行为安排,在其背后总有对各种相互冲突和互相重叠的利益进行评价的某种准则[2]。每部法律产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基于某...
作者:林黄鹂 点击次:687一.我国水资源刑法保护现状我国关于水资源犯罪规定有《刑法》、《刑法(修正案八)》以及2006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在《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后,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基本不能适用,需要重新予以解释。穷尽目前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作者所能找到的一切与水资源犯罪有关联的罪名大概也只有以下罗列之罪名。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法》分则中大概有四章规定...
作者:郭小亮 点击次:620一、风险社会的错位诠释与拨正一是随意冠上风险社会之名。如一些学者对风险社会的内涵不甚了解,只是为赶时髦而将许多并不属于风险社会中的问题冠之以风险社会之名。诸如“风险社会视野下的非法持有罪”、“风险社会语境下的恶意欠薪罪研究”等等。殊不知,上述犯罪既非风险社会所特有,也不因风险社会而发生质变。事实上,就这些研究的具体内容来看,论者也未能指明这些犯罪与风险社会有何必然的联系。这种刻意追求“与时俱进”、...
作者:利子平 点击次:570对行为的定性,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不构成犯罪,有人认为应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聚众淫乱罪或者组织淫秽表演罪。关于网络行为的法律性质,特别是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笔者认为应以行为是否付费为标准,划分为有偿和无偿后,可比照法律对的相关规定进行定性和规制。所谓,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自愿地与不特定的对象发生畸形的性关系或相关性活动的性交易行为。畸形的性关系或者相关性活动不仅指行为方式上的畸形...
作者:彭长生 点击次:710本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相关案例的用途,大致可分为理解式和研究式两种[1]。用于理解的案例,其目的是促使学生更好地领会理论观点。用于研究的案例,主要是指教师事先给学生布置涉及知识点较多的综合性案例,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另一方面是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第二个问题,合理组织课题讨论可以说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刑法实务教学的效果。众所周知,小班教学才易于组织...
作者:付其运 点击次:1425一、死缓限制减刑的自然属性死缓限制减刑制度的提出发展了我国死刑制度,完善了我国刑罚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制度,死缓限制减刑在许多问题上还需要厘清,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死缓限制减刑在我国死刑框架中的定位问题。短暂的适用情况表明,死缓限制减刑的本原性认识偏差直接导致了死缓限制减刑制度出现了规范诠释版本的多样化和制度适用的差异化。(一)死缓限制减刑:量刑制度抑或刑罚执行措施有观点认为,限制减刑属于刑罚变更问题...
作者:肖扬宇 点击次:6961信息权利刑法保护的特征1.1刑法对信息权利的保护范围广泛纳入刑法领域的信息权利,从公民获取信息权利到国家秘密信息权,涉及领域大,规范分布广。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信息权利作为人权的一种,对人们的生存发展日趋重要。可以说,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离不开信息,这也是保护范围广泛的最主要原因。同时,随着信息网络的形成,信息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刑法规范中的信息技术性规定愈来愈多。1.2刑法中关...
作者:张英芬 点击次:6861禁止类推解释的缘由类推解释是指需要判断的具体事实与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基本相似,将后者的法律效果适用于前者。类推解释虽然承认成为问题的行为不能通过罚则包含在处罚的对象中,但以该行为与成为处罚对象的行为在恶害性、当罚性方面是相当的为理由,将该行为也作为处罚的对象[3]14。我国1979年的《刑法》采用类推制度,1997年的新《刑法》废除类推制度,并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类推解释实质是事后造法,如果...
作者:刘通 点击次: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