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学作文范文

小学作文范文

小学作文

小学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兴趣;观察;阅读;指导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培养作文兴趣是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发现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两句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为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要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倾听,积少成多,积累写作的素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观察是聪明的眼睛,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聪明,更谈不上成才。观察是一个人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是智力活动的基础,是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的必备能力。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对于孩子来说,良好的观察能力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又该怎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小学生不善于主动提出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教师要做细致具体的引导,使学生的注意指向观察的对象,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其次,要使学生具备观察事物和现象的必备知识。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或参观之前,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才能达到深入了解的目的。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观察中要做好观察记录和观察后的归纳和总结。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使观察更仔细、认真,观察更真实、可靠。观察力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能力,掌握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能力。

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积累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首先,要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习题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并要摘抄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模仿写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其次,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自然生活的滋养需要孩子去接触自然,接触生活,积累生活经验,丰富生活阅历。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四.教师要精心指导,细致安排

小学作文范文第2篇

在过程中,怎样去把握动脑、动口、动手呢?我认为应鼓励多观察、多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培养观察和的兴趣,这样在创造情景美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那么,我们也应该多方面地考虑到孩子们所学所想以及所看到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激发他们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消除的恐惧感和自卑感,使自强自信,不怕说错,敢于做驾驭的主人,敢于主动大胆交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平时的训练。于是在中,我不断鼓励要敢于亮出自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不卑不亢,敢于展现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针对口头的表达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这样以来,班里的情况大有好转,每位同学都能畅所欲言,由过去的“教师讲,听”,变为“大家说,大家议。”以此来培养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显著。另外,我还利用地域优势,把孩子们生活中的趣事和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以及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丰富景象作为内容,使内容具有地区特色、生活特色和时代特色。因此我们应该把作文纳入美的神奇力量中,启发他们由事物迁移到虚幻的事物,由眼前的观察引起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充分调动和强生接受的信心。字串3

另外,如何使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俗话说:“学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诗词是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们开展了“每日读范文、记笔记”活动。这个活动坚持了两年,现在作文的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其次,还应认真批阅。的劳动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每当拿到作业本最想看到的是老师给自己写了什么,因此在批阅作文时不能总是“句子通顺,内容丰富,中心明确”,这样反而弄得很不明确。老师要从的用词到句子,认真批点,指出精华所在,以及不足之处。好的句段要重点划出,最后再从上给以,给以鼓励,这样才能使真正懂得作文的。

总之,作文不能草率,需要每位老师细心去探索。

人们常说,生活是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间接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我指导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讲一个故事,每日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还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字串6

小学作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新课改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学工作不仅要促进学生成绩的有效提升,还应当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得到发展,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因而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予以重视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课内的阅读文本是极为有限的,教师应当将课外阅读积极引入到课堂中,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文中将对新课改背景下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展开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课外阅读;重要性

一、引言

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时,其写作水平也会有所提高,而其写作水平提高时也会带动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对教学工作做出有效的调整,以保证学生的素养可以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课外阅读类型广泛、内容丰富,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对课堂教学方法展开创新,将课外阅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二、课外阅读能够推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

从个人成长情况来看,小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明显不足,包括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自制力等,这对教学工作的展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学生具有好玩性强、好奇心强、好动性强的特点,如果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引导,那么他们将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传统作文教学理论性突出,课堂氛围较为压抑、枯燥,学生难以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语文教学效率不高。但是课外阅读的引入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课外阅读作品具有一定的陌生性,当其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好奇心,此时他们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感受到文章的魅力,如果教师在此时引导其展开写作,那么他们的兴趣将是极为浓厚的。因而可以说课外阅读作品的引入是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的,为了使这一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课外阅读内容应当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既不能过于复杂,也不能过于简单,过于复杂的内容会增加小学生的理解难度,甚至对其学习造成阻碍,无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如果过于简单则无法起到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提升的作用,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也难以得到维持;其次,阅读内容应当以童话故事等具有童真、童趣的内容为主,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符,能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继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对写作课产生期许;最后,课外阅读内容应当与写作主题密切相关,这样才能够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将课堂内容从阅读逐步过渡到写作上来,保证二者衔接的有序与得当,让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移过来。例如在“难忘的人”一类主题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人物传记,或者写人的经典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与学习。

三、课外阅读能够推动学生思想认识的综合发展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理论讲述作为重点,枯燥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无法使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对提升写作教学质量来说是极为不利,而课外阅读的引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难度,让学生在作品中感受生活、认知生活,继而产生正确的认识,这对学生理解能力与写作质量的提升来说是极为有利的。由于学生对课文阅读内容抱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因此课文阅读内容将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长期的阅读学习中,学生会将其中具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意识与品质,并在写作中不自觉地表露出来,具有丰富思想内涵的作文更具有价值与内涵。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为了让学生具备较强的思想认识,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对学生予以引导,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王子》这本书,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想,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将得到有效的激发,并在碰撞中产生新的想法,在交流结束后,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领悟爱的真谛以及人生价值,让学生意识到保持纯洁与童心的重要性。当学生对此产生深刻的印象后,他们在写作中也将不自觉地流露出这样的情感价值,即用善良与爱看待世界、包容世界。

四、课外阅读能够推动学生知识面与视野的拓展

课外阅读还有助于推动学生知识面与视野的拓展,第一,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文章或书籍,如诗歌、童话故事、小说等,让学生意识到不同文体之间的差异,这对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在季节或者景色一类主题的作文写作中,教师可以同时为学生推荐散文与诗歌,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对比、分析;第二,课外阅读中有很多生动的词句、短语,教师可以让其做读书笔记,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并深刻理解其词义以及在文章中的意思,这样学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以及词汇积累量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第三,教师可以让学生定期写书评与读后感,深化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的内在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第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写景、写人、记事的段落进行仿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逐渐掌握写人、写景、记事的不同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素材与阅读中积累的素材有效结合到一起,这样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将学生记读书笔记、写书评、写读后感的态度与行为与成绩考评结合到一起,让学生意识到做好积累的重要意义。

五、结语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课外阅读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也符合新课改理念,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在教学中,课外阅读能够极大地提升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与欲望;课外阅读还能够推动学生思想认识的综合发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意识,形成健康的三观;课外阅读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参考文献:

[1]张琼.探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J].中华少年,2017(30).

[2]赵明武.课外阅读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下),2017(3).

[3]钮纯羚.略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华少年,2017(7).

作者:张春花

第二篇: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作文写作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也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基础能力。小学学生年龄较小,大部分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缺乏足够的兴趣和正确的认识,而教师们虽然能够认识到作文写作的重要性,但是却并未能掌握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发展缓慢,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层递式教学模式符合小学学生认知与学习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培养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能力,本文围绕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层递式教学模式;小学语文;作文;应用

小学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特别是语文认知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学生们利用文字进行写作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也导致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呈现持续下滑状态,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广大语文教师也在不断尝试转变这种现状。

一、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层递式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一种模式,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逐渐增加语文写作教学的难度,从贴近学生的短小文章写起,帮助学生快速适应语文作文写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及学生基础情况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分为不同层次和阶段,在不同层次与阶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凸出重点并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语文作文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不断的学习与积淀,学生们需要循序渐进地掌握更多写作技巧和多种知识才能够写出更有优秀的作品,同时学生也需要不断的观察和感悟生活,这样的作品才更具有代表意义。目前很多教师和家长往往急于求成,他们只关心学生作文写作的效果和成绩,却缺乏足够的耐心去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需要更多精力和方法的工作。层递式教学模式符合语文作文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作文写作要素,更加深入地观察和感悟生活,逐渐形成浓厚的写作兴趣,并且根据自己的爱好写下更多优秀的作文。

二、当前小学语文作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师对作文教学缺乏重视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对于学生语文能力提升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也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最有效途径。但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并未认识到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他们往往希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练习来提高写作能力,但是却很少专门开设作文课程,教师也仅仅是围绕作文主题讲解一些写作手法,未能保持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而且教师展开作文教学的目的往往是希望学生能够取得更高的作文分数,教学目标过于肤浅,这也使得当前小学生作文呈现模式化趋势,个人特点及风格不够突出,缺乏真情实感。

(二)学生对作文写作缺乏兴趣很多小学生对语文作文写作感觉非常挠头,他们甚至将作文写作看做是一种折磨,还未提笔就已经厌倦和畏惧,在这种心理影响下,他们写出的作品自然可想而知。这一方面与当前作文教学方式存在误区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学生们自身缺乏有效积累,开展作文写作时往往会觉得无从下笔。而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学生们能够应用作文写作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的语言和文字呈现网络化、短句化,缺少足够的内涵、思想与情感。

三、层递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写作的热爱小学学生的心理发育还很不成熟,兴趣是引导他们行为方式的最有效方式,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语文写作兴趣及热爱作为作文教学的基础与突破口。而小学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在他们的世界中充满了童话与幻想,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使用层递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对写作的热爱。例如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观察他们在学校遇到的人、物、事,尝试用笔记录这些内容,并且将观察范围逐渐扩大到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和世界。

(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语文写作兴趣的培养是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基础,而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写作素材,只要学生的脑海中记录了更多写作素材才能够更好地将他们记录下来。因此教师要不断帮助并督促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和生活,带领学生去认真观察社会生活中一点一滴,并且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三)引导学生开展整体构思作文写作离不开整体构思,当学生们能够熟练并准确地进行整体构思后,他们才能够目标明确地展开作文写作。而很多小学生并未能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他们想到哪就写到哪,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开始写作前首先进行整体构思,随后将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应用于作为之中,逐渐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四、总结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刚刚开始接触作文写作,写作对于他们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非常考验学生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需要学生对生活拥有更多的观察和感悟。层递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写作真正地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发自内心的渴望与习惯。

【参考文献】

[1]叶宗容.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292.

[2]袁廷顺.小学作文层递式教学模式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32):73.

[3]陈静.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水平[J].中华少年,2015(30):66-67.

作者:汤丽萍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中心小学

第三篇: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础语文知识,还需要重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素养。但是纵观现阶段的小学生写作能力,情况不尽如人意,小学生写作能力较弱主要是由于他们掌握的写作素材较少,再加上缺乏生活经验,所以需要教师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外阅读的意义展开一系列的探究。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虽然现阶段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整体性的提升,但是很多小学生依然存在阅读量不足,阅读能力缺乏的现象,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写作积累更多优秀的素材。

二、开展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意义

1.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伴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增加小学生课外阅读就显得格外重要。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大部分都比较有趣、丰富,所以这些读物符合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很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将一些趣味性、教育意义比较强的读物推荐给小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作文素材的有效积累。

2.能够提升小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写作质量的提升。相比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能够极大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自律性差、比较贪玩、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的集中的阶段,再加上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乏味,所以学生往往感到学习枯燥无趣,而课外阅读往往比较有趣,并且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关系密切,所以教师可以以课外阅读为突破点,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阅读课外读物,体验作者的写作心情、写作背景,从情感方面理解作者,促进阅读过程思维的活跃。通过有效的阅读还能够让学生见识不同的题材,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水平,从而不断促进写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时候,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读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其中之一,《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也出现了,所以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能够对目标人物的了解更加透彻,从而在课堂上能够更加积极地听讲,更好地理解人物。

3.课外阅读是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小学阶段的课外读物都是属于儿童文学,并且体裁又比较丰富,有故事、诗歌、散文等。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会被儿童文学熏陶,促进自己知识面的扩展,积累更多丰富的文学知识,从而掌握更多的写作素材。当然,想要真正发挥课外阅读对写作素材积累的作用,不能仅依靠大量的阅读,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将阅读过程中自认为精妙的句子、段落记录摘抄下来,把一些名人轶事、记录下来,能够为今后的写作提供有效的素材。

4.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教育改革是不断深入的,现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迫在眉睫。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切不可紧盯单纯的写作教学,需要开展积极的课外阅读,以阅读带动写作水平的提升。课外阅读能够从思想层次感染学生,还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切实促进学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例如在阅读《三毛流浪记》的时候,学生能够感受三毛命运,感受他的生活是如此不易,从而感恩生活,更加珍惜生活。又如《十万个为什么》能够引导积极探究科学的奥秘。因此有效的课外阅读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促进他们的行为得到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为今后写作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也是作文素养积累的关键阶段。有效的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视野的拓展,实现阅读和写作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丰富写作素材,切实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作者:王会荣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小学

第四篇:小学高段作文教学难点的分析与措施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现阶段新课改背景下对汉语知识的掌握和文字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素材缺乏,言之无物等问题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难点的分析,来交流提高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效率的方法,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借鉴。

【关键词】高段作文;教学难点;小学;对策

新课改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小学语文作文的培养对于小学生今后思维表达习惯、认识世界以及自我认知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恰恰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其相对于低段和中段的写作要求,小学高段的作文教学又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首先,很多学生由于其知识积累和经验能力的有限,不知道怎么写作文,常常会出现“谈作文色变”的情况,出现不会写、写不好、写不了的问题,以至于带来不想写,不敢写,不爱写的恶性循环。下不去笔,开不了思路,如何写,写什么,从哪开始写往往是小学高段作文中遇到的问题与难点,也成为作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写作教学可以从提高高段作文写作的兴趣,加强日常生活中素材的积累,增强科学指导方式和练习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提升语文素养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以趣为引,提高对于高段作文写作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变潦草应付为认真参与,变恐惧厌恶为强烈兴趣。为此,教师应多赞扬,多鼓励,多肯定,多支持,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好奇心、新鲜感和踊跃性。作文教学不是简单枯燥的知识传授,不是乏味无趣的强输硬灌,而是一场创造的盛宴,一场想象力的狂欢,而小学生正以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纯洁可爱和丰富想象的特点成为这场盛会的主体,让他们把写作当作表达自己感受和想法的方式,把写作看成抒发自己感情和喜恶的渠道,看成是一场冒险,一次出发,一个游戏,一个乐趣,才能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真正的能写作、爱写作、想写作、会写作,为其以后语文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读为主,从日常生活中加强素材的积累。

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作为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看、多做、多玩、多体验、多想象,才能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话语可说,有体验可交流,有感情所倾诉。“胸中无笔墨,枯肠难搜索”,如果把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写作,比作在游泳池里教学生游泳的话,那么,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就好比带领学生在江河湖海里搏击风浪。只有见过大风大浪的捶打,经历丰富多彩的历练,才能把所积累的材料化为己用,才能让学生掌握和学习到正确的写作方法,才能“假他山之石,攻我方之玉”,才能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积累的贫乏会带来内容的空洞、思维的枯竭和语言的枯燥,而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开扩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益人心智,让人成长。比如,作为教师,可以多指导孩子去阅读《感动小学生的100个人物》、《中外智慧故事》、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中国五十年儿童文学名家作品》等一些适合孩子阅读,并且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的图书,让孩子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够积累自己的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可以组织一些趣味的活动和游戏,让孩子在亲身的体验中得到灵感和素材,通过大量的素材积累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以及细致的认真观察,学生便能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有如神助,便能达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跃然纸上。

三、以写为导,以科学方法加强作文写作练习。

如果说写作是目的,那么练习就是其强劲的动力机,科学的方法就是其助燃油。适当的练习加上科学的方法便能让小学高段写作这艘大船充满动力,奋勇航行。一方面,正如成语“熟能生巧”所说的,好的写作是通过适当的练习所获得的,只说不练就是耍空把式,只会不写也是无用功。虽然大量繁重的写作练习不是现阶段我国的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但适当的合理的练习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写下来,才能让所想变为现实,只有练出来,才能让想象开花结果。另一方面,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和方法,写作也不例外,不论什么样的体裁,什么类型的文章,都有开头结尾和主题,但不同的体裁又各有其特点和规律。教授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帮助其掌握科学的写作规律,是教师在教授小学高段写作过程中的职责所在。

四、以用为标,在实际的运用中提升语文素养。

明代王守仁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知行合一”。可见,用才是其写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小学高段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否则,就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任何的学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运用。只有能运用的知识才是真正学会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多鼓励孩子通过写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佳作赏析与分享以及编故事等方式,让孩子把学到的东西写出来、用出来。所以,应想尽办法发挥学生的写作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培养的兴趣,积累的素材,得到的感悟,经历的体验,练习的方法,形成的思维都运用到小学低段写作的教学中去,运用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中去,运用到学生的快速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去。听说读写是个整体,彼此互相促进,也互相影响,是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以听促读,以读促说,以说促写,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达到听说读写的最佳组合,形成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亚丽.小学高段语文作文“失真”之现状以及措施漫谈[J].新课程(小学),2017(09):51.

作者:张守礼 单位: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学区中心校

第五篇:探究农村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

摘要:在现代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求学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实、创新。小学高年级的作文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作文教学不是单纯地进行文章的书写,更重要的是让小学生学会深化思想的表达,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文章中,成为不断认识自我和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手段。作为一些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学生的言谈举止、综合素质,同时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对整个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学生在写作中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老师们也认为农村学生的视野比城市学生的视野窄、见识少、信息贫乏,所写起来的文章题材单一、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不及城市学生作文的丰富多彩。其实,追根究底是学生不能在生活中及时发现美,不能在生活中及时探索到美的事物。古语有云:“问渠哪里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化作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学会寻找生活中阳光的一面。广阔的农村天地有丰富的题材,都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好素材。要想提高我们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从生活中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学生才能热爱创作。那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质量呢?本文就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结合农村特点,根植农村实际,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选择合适的作文主题,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农村孩子见识较少,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少,知识容量较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农村孩子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多,童年生活相对丰富,且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些因素都是农村孩子的写作优势。只要他们热爱生活,细心观察,就能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转变为写作素材,融入到作文中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自身生活经验为主题,自定题目,自由发挥想象力,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在生活中的见闻写入作文中,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更多的写作素材,就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感悟生活,并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写作课堂分享给同学们。通过分享与讨论,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二、走进生活,收集生活素材

以生活来源为基础,收集生活材料为写作素材,农村的学生所熟知的是农村的事物。如有起伏的群山、碧绿的田野、弯弯的小溪这种美丽的田园之景;还有那飞翔的小鸟、奔跑的飞禽走兽、嬉戏的鱼虾等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切就是我们农村学生的“源头”、“活水”,皆可成为教学之题材,学生写作之素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组织学生郊游、野炊等活动,让学生多和大自然接触,丰富学生的写作视野。这样,以活动导趣,又以活动诱写,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写,学生才能言之有物,才能激发他们的灵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三、培养阅读能力,开阔眼界

写作和阅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优秀文章,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教材文章的利用,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在读赏结合中提升写作能力。同时,在课堂阅读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当增加课外阅读量,为学生推荐健康积极的优秀课外阅读材料,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语感,积累写作素材。另外,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留意身边的人与事,懂得分辨是非,体味百态人生,洞察人间善恶。教师还可以将写作课堂延伸到社会,扩展教学场地,让学生走出教师,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感悟,并将其转化为文字,体现在作文中。

四、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一花一草都能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与引导。就现实情况来看,因身边人事繁多,学生往往求大,忽略身边最值得关注的小事,导致作文空洞无物,有的学生反映写作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这就是学生不注意观察的结果。就农村学生而言,农村风景优美、人情浓厚,动植物在大自然的孕育下显得千姿百态,这些都是最为直接的写作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学会借景抒情。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材料,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更直观的展示材料,增加学生的素材来源。把这些教育都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写一写家中养的小狗,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狗的体貌特征、狗吃食、狗打架等情况,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地观察,将观察的心得写进自己的作文之中,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的情况了。

五、正确评价,多鼓励学生的创作成果

作文的批改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批语应该是“爱心批语”,带给学生积极的感染力,赋予学生积极阳光的心态;“改”包括增、删、调、换等。生活化作文的教学是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让学生保持自己的热情,战胜写作恐惧的心理,给予学生肯定,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再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充分体验到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总之,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部分,对整个教育教学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文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语文成绩,是语文素养的直接体现,农村小学高年级采用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有这样的资源和条件,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联系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实际情况,发挥他们的特长,提升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挖掘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苏惠景.浅析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J].新课程(下),2017(6):46.

[2]陈惠娇.农村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生活化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7(48):12.

[3]阮淑萍.探究小学高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4):108-109.

作者:杨芳弟

第六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摘要:作文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作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个时间长、任务重的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分享个人的点滴心得。

关键词:作文;写话;观察;阅读;积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对语文学科来说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广大师生比较不喜欢的课题。为此,研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

一、重视低年级的写话教学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从三年级正式开始作文教学,因此,很多教师也错误地认为作文教学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其实一年级开始就出现了看图写话的训练,这就是作文的入门,然而很多低年级语文老师却不以为然,认为写话教学不是低年级的重点,识字教学才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作文是由一个个段落、句子组成的,低年级小朋友初步接触字、词、句,是为今后的习惯奠定基础,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低,很多时候心里想说的无法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使勉强表达出来了,也是词不达意,这就需要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写话的信心,为今后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中处处皆有学问,然而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为找不到写作素材而烦恼,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平时缺乏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导致学生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特别是当今社会,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们的心肝宝贝,平时几乎都是呆在家里看电视或玩手机,如同少年的鲁迅,只能看见院子里四角的天空,见识少。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机会,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一景一物、一言一行等,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不断积累素材,为写作奠定基础。如××同学家里新养了只小宠物———狗,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狗的外貌,留心观察狗的动作、神态、叫声,每天都观察狗的变化;又如季节交换时,引导同学们观察季节交换时天气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同学们衣服穿着的变化,观察身边景物的变化,从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

三、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不断从书本上获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仿写

列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千挑万选出来的,都是内容健康,语言精练,写作方法灵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教材中优美的语段、句子、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在仿写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采用排比的写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生活中的某一景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续写

续写是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未叙述完的故事情节合理地补充完整。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作者并没有把整个故事直接讲述结束,而是给读者留下了悬念,遇到这样的文章,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续写。如教学《凡卡》一文,俄国作家契诃夫只讲述了凡卡写完信后把宝贵的信塞进了邮筒,怀着甜蜜的希望做起了美梦,并非直接把结局写完,但是只要认真阅读课文,都能清楚地知道凡卡的信爷爷是无法收到的,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将故事续写完整,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缩写

近几年来,缩写这个名词在每年的期末检测已经不见踪影,一部分教师认为:缩写既然已被期末检测排除在外了,也就不用进行缩写训练了,反正又不是检测内容,何必浪费力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学并不是以期末检测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缩写是指围绕文章主题,将较长的汉语语句缩短省略,其宗旨是忠于原文,不改变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缩写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文章的主干,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文章的篇幅较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五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什么,最终冻死街头,将文章缩写成200字以内,平时学生写作文总是愁凑不到合格的字数,如今是压缩不了,偶尔进行长篇幅的缩写训练,学生兴趣高涨,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四、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习作最怕的就是缺乏写作素材,缺乏“墨水”,虽然心中有千丝万缕的思绪,却无法表达出来,为此,引导学生养成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课文内容积累。笔者不赞成教师要求学生将每篇课文都背下来,这严重扼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但要求学生将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词组掌握起来,并做好读书笔记,平时可以温故而知新;其次,课外积累。新课改精神提倡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建议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在阅读中,要随时做好读书笔记,将阅读中积累的优美词句摘录起来,从而帮助学生积累素材。作文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体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作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个时间长、任务重的教学过程,并非三两节课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作文一名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认真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加强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秀英.小学作文教学之“法”[J].新校园(中旬刊),2017(5):164.

[2]崔黎鲜.浅析生活化小学作文教学[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2):48.

[3]王秀英.探究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课外语文(下),2017(7):79.

作者:陈自强

第七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本文通过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总结实践经验,从小学语文的特征入手,研究了当前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一、引言

语文来自生活,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发现生活当中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围绕着某个事物或者某件事情展开描述。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语文写作课程的乐趣,同时还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脉络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得文章更加的真实,贴时的生活。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特征

(一)注重学生日常生活

生活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课堂学到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课堂学习当中,使其能够融入到科目的学习当中,推动课堂教学工作更加高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二)关注课堂实践生活

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需要满足学生认知层面的需求,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需求,营造出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的精神层面得到极大的丰富,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树立学习信心,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感受生活的艰辛与美好。

(三)关心学生未来生活

生活化教学模式不单单关注学生现在的生活状态,同时还关心学生未来的生活,及时地掌控学生发展的诉求,紧紧地跟随社会发展要求,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能力,突出教学重点,做到学以致用。除此之外,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能够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化学习的需要,确保学生良性发展,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对于当前语文教学工作的繁重,很多教师在讲授作文课程的时候,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机械化地向学生灌输教材内容,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锻炼。从写作课程来看,不单单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必备的写作技巧,还需要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探寻写作灵感,加深对于生活的感悟。作文课程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一点,导致更多的学生将写作看作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事情,从而对写作课程产生了畏惧感,并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造成了小学作文教学工作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课程更加注重与生活之间情感的维系,它需要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生活,并产生感悟,将这些感悟融入到作文写作当中,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高效性。学生想要写好一篇文章,需要具备从生活当中沉淀情感的能力,比如在题目为《记一次游记》的作文写作课程实践当中,就需要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只有亲身体验了整个游玩的过程,才能够使得文章更加生动与真实。

四、小学作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多媒体教学

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广泛应用,其能够推动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使用这种先进的教学工具,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上采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春风》的音乐,并利用大屏幕播放鸟语花香、柳树发芽、冰雪融化、小鸟飞舞,小朋友在花丛当中嬉戏玩耍,风筝在天空中盘旋的画面,使学生能够感受春天的氛围,置身于春的气息当中。在视频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又是一副什么样的情境,唤起学生对于春天的生活记忆。此时开始将《春天来了》作为作文主题,必然会提升课堂的效率。这种生活情境的营造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有着显著的意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真实生活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琐碎而又平淡的事情,尽管这些事情非常的普通,无法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可是即便是生活琐事依然有其美的地方。比如,有位家长为了庆祝孩子的生日,将蛋糕带到学校,学生们纷纷在蜡烛前许愿,并一块分享蛋糕。针对这种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将其用来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心愿》为题,写一篇作文,此时学生的兴趣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作文也会更加的充满情感,更加真实。因此,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充分利用生活真实情境,对于学生作文写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开展游戏化教学

游戏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因此,作文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引入一些学生平时会接触到的游戏内容,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还可以实现他们对于游戏的心理需求。例如,教师将学生聚集到操场上,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平时的游戏道具,自由活动。此时,学生的热情一下子便被点燃,有的学生开始玩踢毽子、有的学生在踢足球,游戏形式多种多样。一段时间以后,教师让学生结束游戏活动,然后带领学生回到课堂上。等到所有学生到齐以后,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刚才的游戏情况,写一篇主题为《我最喜欢的游戏》的作文。因为刚刚结束游戏,所以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写起来也不再那么困难。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不再惧怕写作课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语

传统语文作文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技能培训,课堂教学没有将学生作为主体,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对于写作课程的兴趣。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在写作课程中引入生活实际经历,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使得写作课程不再那么困难,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确保了作文教学能够回归生活,有助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青.让学生从生活中找“米”———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7(8):65.

[2]姚长君.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生活化[J].教育,2016(11):185.

[3]沈洪玉.回归生活灵动作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7(6):92.

小学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写作;观察;开放;日记;技巧

听、说、读、写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技能,在写的教学方面,小学生存在怕写、不敢写,甚至不想写的畏难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过少,写作技巧和方法掌握不牢等。那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正视现实,从问题分析,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从而真正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理念落后,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小学作文教学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命题刻板,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教师常常布置命题作文,学生“照章办事”,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受到限制,缺乏创新,这影响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传统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步骤是教师命题—教师写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讲,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写作,结果学生搜肠刮肚或者东拼西凑,导致思维受阻,造成无话可说或者胡思乱写的状态。

2.教师指导走马观花,讲评蜻蜓点水。作文指导上,教师往往将写作要求在黑板上一写了事,并不细致指导;讲评环节,仅仅挑选几篇学生写得不错的作文读一读,按照教师自己的思路和喜好,大肆抹杀学生的写作优点,甚至还越俎代庖。更甚者,教师用所谓的范文限制学生思维,压制学生想象。这些很容易造成学生写作时的“拼凑”与“复制”,造成他们观察生活的“懒”,阅读上的“懒”,写日记的“懒”等。

3.学生课外生活单调,缺乏写作素材沉淀。目前,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注重学科成绩的提升,学生则以学科成绩的高低为荣辱,课业减负大多停留在口头阶段,没有落实在行动上。课间,学生留在图书室和阅览室的时间十分有限,且学校图书不够丰富;课下,学生回家疲于应付作业,生活单调,视野不开阔,甚至不少家长也是唯成绩论的赞成者、追随者,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不支持,甚至反对,主要是怕影响学业,这也是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写作习惯的重要原因,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往往成为空中楼阁。

4.学生课业负担大,心理压力大。应试教育下,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以单科分数成绩的高低为教师排序,教师只能适应应试教育的大环境,片面追求学科成绩,忽视素质教育。结果造成教师在有限的课内提升成绩,同时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减少学生的课外活动和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回到家就“沉醉于”各科作业,没有时间收集素材,没有时间思考写作,没有时间阅读。

二、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对策

1.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构建作文开放课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那么,学生的“梦”如何勾画与实现是各不相同的,也不能千篇一律。因此,作文教学,要顺应时展主题,紧跟时代步伐,打破学科本位,从封闭教学向开放教学转变,构建“开放课堂—开放命题—自由写作—多方位评改”的作文教学新机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作前导、作中导、作后导,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语言的组织与表达,素材的收集与取舍,行文的构思与流畅都由学生去掌控,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摒弃写作定势,突出个性作文等。

2.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与思考。“心中有丘壑”,究其原因主要是写作者平时善于观察与思考,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例如,可以将课堂搬到校园里、校园外,让学生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情,让学生融入到大自然,观察小溪河流,观察社会人情,并适当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感悟由表及里、由外及内,助推其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这样,让学生感受到与课堂不一样的情境教学,学生观察自然、生活、社会的能力也会得以提升,也有助于他们养成观察事物和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日有所见,日有所思,日有所得”,对于学生身边发生的好人和好事,学生除了学会观察,还要学会思考,即发生了什么,今后自己如何做,而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这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和写作技能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让学生多记好词好句好文。背诵是小学生的基本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名言警句、名诗名篇,甚至优美的篇章句段,可以通过背诵过关游戏,让学生通过背诵让好的词句美文长时间留在心中,沉淀在脑海里,以便写作运用时信手拈来。

5.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有人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针对学生的习作,用什么词语、句子,用什么点睛之笔,要经常让学生探讨写作的技巧。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自评、他评、互评、组评等方式,来发现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赵金元.小学作文教学的“扶”与“放”[J].小学教学研究,2013(17).

小学作文范文第5篇

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去把握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呢?

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创造情景美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我们也应该多方面地考虑到孩子们所学所想以及所看到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激发他们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自卑感,使学生自强自信,不怕说错,敢于做驾驭语言的主人,敢于主动大胆交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平时的训练。于是在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要敢于亮出自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不卑不亢,敢于展现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

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这样以来,班里的情况大有好转,每位同学都能畅所欲言,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大家说,大家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显著。

另外,我还利用地域优势,把孩子们生活中的趣事和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以及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丰富景象作为写作内容,使写作内容具有地区特色、生活特色和时代特色。因此我们应该把作文教学纳入美的神奇力量中,启发他们由事物迁移到虚幻的事物,由眼前的观察引起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充分调动和强化学生接受教育的信心。

另外,如何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俗话说:“学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们开展了“每日读范文、记笔记”活动。这个活动坚持了两年,现在学生作文的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其次,还应认真批阅。学生的劳动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每当拿到作业本最想看到的是老师给自己写了什么,因此在批阅作文时不能总是“句子通顺,内容丰富,中心明确”,这样反而弄得学生很不明确。老师要从学生的用词到句子,认真批点,指出精华所在,以及不足之处。好的句段要重点划出,最后再从写作方法上给以总结,给以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作文的方法。总之,作文不能草率,方法需要每位老师细心去探索。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讲一个故事,每日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信息,学生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还可以学到不少写作知识。新晨

小学作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作文;现状;思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困扰着广大师生,为了深入分析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探讨教学改革策略,笔者对本校师生做了调查,结合调查结果,提出几点建议。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1.忽视了习作的真实性。作文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表现形式,是学生思想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作文即做人,作文即生活,作文即说话。”然而,在调查中发现,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作文结构、表达方法,对于作文的内容真伪很少过问,甚至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在作文中取得高分,“怂恿”学生对作文内容进行瞎编,这种虚伪的作文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教学“从一件平凡的事看一个人的内心美”时,发现几乎全班同学都写在公交车站上让座,生活中平凡的事情数不胜数,为何都写同一个题材,不得不让人深思。

2.忽视学生的写作潜力。虽然新课程改革实施好几年了,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为了走所谓的“捷径”———速成作文,坚持让学生每单元都背“范文”,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虽然在短时间内可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文章的中心并非学生心中所想的,纯粹机械地套用,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写作潜力。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那脑袋里的智慧,就像打火石里的火花一样,不去打它是不肯出来的。”学生的写作潜力是无限的,只是往往被教师扼杀在萌芽状态。

3.忽略平时的作文指导。在与教师谈论作文教学方法时发现,有一部分教师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一分为二,每单元都安排两节独立的作文课进行作文指导,在平时几乎不会涉及与作文有关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不可分割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独立安排作文教学的现象忽略了平时的作文指导,一学期仅靠16节的作文教学课,不重视平时的作文指导、积累,学生能写好吗?

4.忽略口语交际训练。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单元的作文教学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和书面写作训练,两者都是作文的表现形式,相辅相成,然而口语交际训练往往成为语文教师遗忘的内容,他们认为书面写作比较有实际意义,口语交际训练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指导进行,最终导致有的学生书面文章表达得淋漓尽致,口语表达能力却十分有限。

5.忽略作文的批改、讲评。在教学中发现,经常听教师讨论作文课应该如何进行,却很少听教师讨论如何进行作文批改、讲评,如今的小学语文老师差不多成为“全能老师”了,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老师,要当班主任,还要兼任各种技能科,各种压力之下,教师常常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简单地写几句评语,在班级里做个简单的写作总结,就算完成了一次作文训练。

二、作文教学的创新思路

1.写作文从真实入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畏惧作文,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要选择什么样的素材,往往为了能够取得理想效果而凭空想象,最终千篇一律或者缺乏真实性。笔者认为,与其引导学生捏造谎言,凭空想象,还不如引导学生从真实入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染读者。(1)理清事件要素。在写作中,很多情况下的作文需要通过某事件来展开,如在写《令我尊敬的一个人》时,虽然题目是要写一个人,但关键词是“尊敬”,不管用什么样的语言都不如通过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我对某个人的尊敬,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清事件的时间,发生的地方,参与事件的有哪些人,事件发生的起因是什么,发生的过程是重点,要详细描写,事件的结果如何,在事件中抒发自己的情感。(2)掌握观察顺序。教学中,有时候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如何观察景物,还不如带着学生进行一次实地的考察,让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掌握观察的顺序、方法。如教学《我们的校园》,虽然学生对学校十分熟悉,但并未进行过有目的性的观察,写起来总是想写哪里就写哪里,缺乏一定的顺序,如果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根据一定的顺序,实地考察一下我们的校园,将在观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真实地把学校的美景展现出来,就是一篇优美的文章。

2.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主要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1)放宽写作要求。有的教师习惯在学生习作前进行各种各样的框架限制,如对字数、写作方法、写作内容、段落等进行严格规定,在重重枷锁之下,学生对写作充满思想压力,久而久之便产生心理障碍。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适当放宽写作要求,营造宽松、和谐的写作氛围,化“老师要我写”为“老师我要写”,待学生喜欢上习作后再慢慢提升写作要求。(2)积累生活素材。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习作的最大素材库。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入手。如学校开运动会,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运动员及同学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写一篇有关运动会的文章;学习了《草虫的村落》等描写小动物的课文,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里养的某种动物的外貌、动作、饮食、生活习惯等,素材积累多了,自然也就应验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3)勤于练笔。俗话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习作训练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并不是每一次的习作训练都必须如同作文考试一样进行,可以一段话的小练笔,甚至可以是一句话,学生一旦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自然而然对写作充满兴趣。如教学《穷人》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想象一下穷人的结局,哪怕是简单写一小段,只要想象合理的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3.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捷径。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在阅读中渗透写作教学,才能有效地传授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课文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四个方面描写了有关伯父鲁迅先生的几件往事,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分别采用以上的描写方法写一个身边熟悉的人。

4.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是指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流的交流方式,是习作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口语交际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尊重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腼腆的,虽然有些同学能顺利完成口语交际任务,但仍旧不能充分放开胆子,有些同学甚至是“开口难”,一言不发,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构建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所有同学融入集体,及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生生、师生互动相结合。二是鼓励小组交流学习。口语交际训练是相互交流的过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讨论,留足时间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学《穷人》一文时,文中并未出现“穷”字,让学生自己从课文里找,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流自己的理解: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穷?为什么穷?阅读教学中学生间的小组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间的友谊,更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是说写结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引导学生先进行“说”的训练。每次习作教学时,引导学生先对文章进行构思,然后说出来与同学、老师进行分享,其他学生可以借鉴该同学的思路,对同学的想法进行评价,先说再写,说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5.重视作文的批改、评价。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苛刻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虚伪的评价误导了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为教师要正视作文的批改、评价,详略结合,简单、总结性的评语对于习作水平中下的学生效果不理想,但是如果学生的文章被教师批改得花花绿绿的,又严重伤害了学生自尊心,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信心。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婉转、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如“这个词形容得非常贴切”,从而帮学生找回写作的信心。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探索不同的作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轻松习作,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文华.如何创新小学作文教学[J].甘肃教育,2017,(9):56.

[2]陈峰.真情实感——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2017,(6):4.

小学作文范文第7篇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作文教学方面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近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摸索,使我深深感受到作文教学中培养“乐之者”的重要性。

关键词:丰富生活;立足个性;写作自主;观察积累

反思传统的作文教学,写作教学的目标是考试,学生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应试的工具,作文的奴隶。很多学生把写作文当成了“苦差”,同时,很多教师把教作文当成了“苦役”,从而使作文教学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我认为:要真正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就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写,让作文水平在他们自己的手中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1丰富生活,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1.1开展活动:作为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有自己的亲身经历。那么开展一些怎样的活动才是他们感兴趣的呢?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等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让全班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来,这样要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就容易了。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1.2观察积累: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学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2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2.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2.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

3放手写作、突出写作

自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

3.1作文时空多些弹性:

3.1.1从时间上说,由于学生习作基础、生活经验、材料积累等存在差异,对同一作文题,有的一节课能完成,有的一节课根本不够。因此,应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内完成习作后,交流讨论,自行修改。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允许课外查找资料,寻找帮助。

3.1.2从空间上说,可根据习作的实际需要,课前做好习作准备,如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等。课中允许自由结合,自由“拜师”,自由朗读习作,小组帮助修改,课后相互评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二度重写。

小学作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高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由以往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时期。因此,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和学习习惯。纵观当前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着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立足教材教学,夯实学生作文基础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作文教学的开展要在立足教材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材内不仅包含系统的基础知识,也蕴含着基本的语文思维。结合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分析和抽离出其中蕴含的语文思维,帮助学生构建相对系统的语文知识和思维体系。在保障学生完成顺畅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并将之用于日常的写作训练中。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必然是在立足教材教学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以横向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纵向的语文思维,完成对作文写作网络的构建,进而达到夯实学生作文基础的目的。例如,重视对教材生字、生词的教学,并根据学生对字词的不同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进行造句练习,以字、词、句的形式指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以“木、林、森”为例,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的造句:“森林里有很多树木。”又如,以“海、江、河”为关键词,写一个小短文,有的学生写道:在辽阔的土地上,有江流和河流,它们日夜不停地流动着,汇聚到一起,最终流入大海。原来大海的辽阔,也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

二、贴近生活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独有的思维特点,即具有极强的形象思维和相对较弱的抽象思维,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将抽象化的作文表达,转变为形象化的描述。引导学生注重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以对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丰富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拓展写作的思路和灵感。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先天或后天的不同,针对学生不同的特质,采取与之对应的分层教学方法,依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在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是艺术的基础表达形式,语言文字相比于绘画或音乐,是相对抽象的表达方式,如何将生动具体的形象表达与抽象含蓄的文字结合有机结合起来,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开展主题式的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对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生活进行观察和记录,逐步生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以“家人”“朋友”“同学”为主题的人物观察;以“雨天”“晴天”“雪天”为主题的天气观察;以“上学”“放学”“旅行”为主题的事件观察等,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中丰富和重塑对其中某一事物或事件的认知,进而催生出与之匹配的情感和观点,将情感表达与客观描述结合起来,实现观察能力的落地。由此可见,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认知,从观察的角度实现了对学生自身写作能力的升级和优化。

三、丰富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写作思路

在小学作文的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又要兼顾学生的个人实际状况进行教学。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不断革新和丰富作文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作文教学带来的便利条件,将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分组教学、合作探究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入到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下载作文范文,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仿写,并将掌握的作文技巧用于自身的写作训练,以此实现小学作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引导学生对四季景色进行描述的过程中,如何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盎然,夏天的热情炽烈,秋天的秋高气爽,冬天的冰封大地,是学生在写作中需要首先迈过的一道门槛。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够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创设出与之相关的意境和情境,此时的教学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搜集和整理与季节相匹配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营造出具有季节特色的景象,触发学生的表达欲。梳理和回忆与季节相关的意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完成对学生写作思路的拓展。

四、阅读写作结合,养成素材积累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阅读并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才能够写出高水准的作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完成对素材的积累,并且将在阅读中掌握的写作手法用于自身的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发现阅读材料中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记录,以日记的形式完成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在不断的积累和运用中,实现对自身写作技巧和能力的升级,在提升小学作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阅读成本得以有效降低,教师可以充分结合互联网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整理,向学生进行推荐阅读。当然,鉴于实际情况,书目推荐主角依然是纸质书,如文学类《安徒生童话》《三毛流浪记》《我的妈妈是精灵》;科学类《昆虫记》《地心游记》《科学家故事100个》;人文类《林汉达历史故事集》《书的故事》等。以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方法,学习其中事件的描述方式和技巧,了解和掌握作者的叙事风格,并能够仿照其中的经典段落对其进行仿写。在不断阅读和写作训练中,逐渐摸索和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在完成素材积累的同时实现对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高效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新课改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教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和思维,实现知识和思维体系的初步构建,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观察的视角了解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在对真实客观事物的描述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和认知表达。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理念引入到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以教学方法的丰富,实现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进而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素材积累的习惯,在不断的积累和练习中,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优化升级,逐步实现小学作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刘申.关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2]鲁会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读与写,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