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世界文学(外国文学)课程作为必修课普遍在高年级阶段开设。先修的文学类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等。高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世界文学课应该利用学科优势加强与先修文学类课程的横向联系与统合,使学生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总体文学”的意识。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
文学和新闻长时间以来是人们关注一个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闻创作的文学化现象出现,美国的“新新闻学”派甚至将文学和新闻结合在一起,创建了一种新的文体————新闻文学。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作者是怎样在新闻创作的原则与文学艺术之间保持平衡的,从而让这一打破常规的创作获取了较大成功。若探究新闻创作的渊源,我们知道,它…
客家音乐文化是我国中原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是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交汇、融合和流变的结晶,具有南方山乡特色。三明客家音乐文化是三明客家先民在艰难的迁徙历史中,与途径地、定居地人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吸收了各地文化的精华,创造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客家音乐文化。三明客家主要以宁化、清流、明溪纯客家县为主,包括建宁…
1对无产阶级革命合理性的探求与论证从政治伦理的角度讲,无产阶级革命是要以强制性的方式实现占国民人口大多数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社会理想。然而问题不仅是按照政治生活的习性变革社会体制、确立的一个基本政治秩序那样简单,在革命政权建立的初期,为了摆脱国家的疲弱状态,往往需要在在一个具有行动力和执行力的政党的领导下,采取统一、有…
《敏希豪生历险记》原为德国民间故事,后来由埃•拉斯伯和戈•毕格尔两位作家再创作而成,由18世纪德国的敏希豪生男爵的讲述编写的。作品风趣幽默、离奇古怪,意想不到的故事总会发生在男爵身上,相比安徒生和圣埃克苏佩里的故事总是带给小朋友们快乐的同时也告诉他们外面世界的无奈和悲伤,带给儿童的将是无限的欢呼…
作家杂志WriterMagazine2012No.6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各艺术门类正蓬勃发展,国内的艺术与国外的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融合,各取所长,但西方的艺术风格与形式对本土的艺术门类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如何结合适当的国外艺术形式来带动本土文化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当代艺术本身的一个最大的特性就是大众性、公众性,那么…
“普世价值”问题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从来源上说“,普世价值”产生于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所使用的“普世”概念,这个词一经变身为“普世价值”便成了时下十分走俏的一个词语,意指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条件、一切人的价值原则。既然某些学者提出这么一个命题,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深究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二,…
菲利普?福雷诺(PhilipFreneau1752-1832),是美国18世纪著名诗人。其诗歌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因此被冠以“美国革命诗人”[1]43称号。作为美国早期诗人的杰出代表,他能够冲破古典主义诗歌辞藻华丽、主题高尚的束缚,着笔于美洲大陆独有的乡土风情,开创了美国诗歌的优秀传统,被誉为“美国诗…
在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进程中,虽然邓小平直接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语言并不是很多,但他总是能使用简短凝练、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所在,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理解和把握程度,使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掌握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并在实践中日益彰显出…
1、关于普及与发展大众艺术体操的原因与重要性1.1、没有场地器械约束与限制我们知道大众艺术体操是一种可在室内外进行的运动项目。室内练习可利用的设施有:地毯、地板、椅子、床、穿衣镜等;室外就可利用横木、空地、草坪栏杆、楼梯等设施,练习者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徒手练习、轻器械练习和扶把练习。如:在较小场地的练习,练习者可以有的…
玛伊雅?米哈伊洛夫娜?普利谢茨卡娅(МайяМихайловнаПлисецкая),当代著名的俄罗斯芭蕾舞演员,1925年生,1943年从莫斯科舞蹈学校毕业后随即进入莫斯科大剧院。她拥有出色的形体条件:颀长的身材,步子大、跳得高而轻,转得快,双手非凡的灵活而且善于传情,音乐感强,在她的舞蹈中,简洁的线条与强烈的表现力…
1984年,丹托发表《艺术的终结》指出,艺术随着它本身哲学的出现而终结。该文最具启发的是将焦点从艺术的本体论移到艺术史的哲学中去,试图建构一种新的艺术哲学。借用黑格尔的历史进步连续观,丹托把历史维度引入艺术的定义,从本质主义出发,质疑了从瓦萨里到贡布里希的艺术史叙事模式,进而完成“艺术史终结”的命题。只有艺术史终结了,…
简·奥斯汀深受中国读者的喜爱,其所著六部小说都已为中国广大读者所熟知。其中最富喜剧色彩的《傲慢与偏见》在中国流传最广,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程度。195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王科一翻译的《傲慢与偏见》。此译本以流畅而又富于文采的译笔较好地体现了原著的风貌,自问世以来一直广受好评。几十年过去了,本书的中译本现在已经达到了20…
“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如我解语花”?[1]唐玄宗把杨贵妃比作能说话的名花,意指美女可人。中国古代的美女就恰似那朵朵解语花,在这个被叙述的时代,能为别人解忧解愁,却不能为自己说话,正是“世有解语花,凭谁解花语”。中国古代,男性掌握着话语权,按照男性…
1.引论当前在本科英语学位课程的教学中,通常会要求学生们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而如何确定文学作品的选择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它影响到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知识视野的深度与广度。一般而言,对文学作品的选择标准是该作品在英语文学中的地位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对本科生而言,尽管英美文学名著理解起来难度很大,但它却是本科英语学位课程…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写到“: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随物宛转,与心徘徊”八个字原本是在揭示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其实,文学欣赏是一个读者从文本中提取意义并重建文本的过程,也包含了文本与读者,即“物”与“心”两个部分,欣赏的过程需要“随物…
一、文学艺术的美育功能文学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是文学的根本目的,所以文学可以提升人的修养、塑造人的性格,净化人的心灵。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成为“人的生活教科书”。文学对社会的作用不是直接产生的,而是以情感性、审美性及形象性为特征,通过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在…
“文学欣赏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和评价活动”,指的就是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领会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获得对文学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从而得到一种审美的享受。要达到审美享受这一目标,不仅要求作品本身有着饱含作家情感态度的生活内容和美的形式,更要求欣赏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母语教育对每个人都有超乎寻常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母语文化的学习和鉴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学欣赏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为一体的,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作为一名医学高专语文教师,探讨文学欣赏教学的意义、内容、形式,以达到医学高…
随着教学手段的进步,近几年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开始出现了将多媒体等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反思。但是,目前看来很多高校还没有重视将文学欣赏和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文学欣赏和英语教学的结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1文学欣赏与英语教学相整合的优势和意义分析1.1文学欣赏可以有助于英语语言的学习英语文…
一、高职院校学生缺乏文学欣赏能力的原因由于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文学欣赏课程关注较少,认为这样的课程可有可无,结果造成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缺乏文学素养,文学欣赏能力普遍尚待加强。主要因素如下:1.社会因素目前,高职院校偏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审美教…
什么是主体意识?概括来说,主体意识就是人的主人意识或自主活动的意识,也就是要做外物的主人,同时也要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意识。它是个体生存的绝对的内在根据,因此完全是一种超对象的、并以不断趋于个体生命之自我圆满为目的的生命自主意识。主体意识的强弱标示了一个人的发展与完善程度。因而,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大学…
关于文学的含义,古今中外有诸多观点,如文章和博学、语言艺术、意识形态等。文学活动四个要素:宇宙(或者生活)、作者、作品、读者,其核心都是人,文学的创作主体是人,创作目的亦是人,创作内容是人的生活体验,因而文学是人生的艺术。在文学这个系统中,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二者相互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对文学创作会产生一定的影…
戏剧是指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各种冲突的艺术。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分为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在西方,戏剧一般指话剧;在我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戏剧文学一般就是指剧本,过去也称脚本,是戏剧演出时所依据的本子。剧本是戏剧中的文学成分,是戏剧表演…
中学语文课文的教学价值,从学生的学习需要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解读”,二是“鉴赏”。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基于这样一种现实,即学生读一篇文学作品时,一般来说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读不懂”,一种是“不喜欢”。与之相对应,文学作品的教学主要就是做两件事:一是解决学生“读不懂”的问题,可称之为“解读”;二是解决学生…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借助语文这个载体,通过丰富多彩、情意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能使学生熏陶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塑造美的心灵、完善美的人性、创造美的人生。成功的审美鉴赏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熏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借助语文这个载体…
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让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发展幼儿前阅读能力及阅读兴趣、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任务。作为一种文化传递行为,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是一个由欣赏主体对文学作品中承载的各种信息进行感知、联想、理解、体验、评判、价值认同、内化的过程。幼儿园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是幼儿对文…
1静态服务艺术静态服务艺术是指图书馆在设计硬环境时,将服务艺术揉合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静态服务艺术也可称之为服务中的场景艺术。场景,这里指图书馆的所有有形设施。场景要素既包括外部特征(如图书馆的建筑、广场、休息庭院、周边景致等),又包括内部特征(如馆内设计、布局、设施、内部装潢、标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