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西文化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差异范文

中西文化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差异范文

时间:2022-09-14 10:30:08

中西文化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差异

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的重要手段,但是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导致言语交际带有很强的文化烙印,不同的文化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方面,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中西方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导致双方交流时出现了不同的交际成果。如果想做到良好沟通、交流,就要深入研究中西方文化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差异,做到入乡随俗。

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整理修订了六部先秦古籍,后称“六经”,成为中国的文化基础,这种文化以“孝”“仁”作为社会的核心,主张天人合一,强调自身的修养,从人本出发,追求人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和谐相处,最终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十三世纪末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成为西方文化的思想基础,后来又受到基督教影响,形成了以“爱”为核心的社会文化,表现在: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探索、从物质层面考量生命的本源。中西文化的不同,导致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明显的差异。中国人比较看重人情方面的情谊,思考问题会从多方面去考虑,喜欢整体、长远地考虑问题,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西方人思考问题比较简单,一是一,二是二,处理问题比较爽快,不拐弯抹角,所以比较有效率。

二、中西方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区别

1967年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格莱斯(H.P. Grice)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他认为人们在语言交流中总是有意无意遵循着一些原则,以保证谈话、沟通的顺利进行。(何自然、冉永平,2009)其中把合作原则分为四个准则:第一,量准则,即谈话信息充分而不冗余;第二,质准则,即说话的内容要真实;第三,关系准则,即谈话信息要与话题一致;第四,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清楚楚,让人能听明白(。Leech,1983)1983年,英国学者利奇(Geoffrey N. Leech)补充、完善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礼貌原则。利奇认为会话有六种准则:第一,得体准则,即给别人利益,降低别人的损失;第二,慷慨准则,即多赞扬别人,少批评别人;第三,赞誉准则,扩大别人的优点,隐藏别人的缺点;第四,谦虚准则,不张扬,要低调,减少自我表扬机会;第五,一致准则,考虑别人的观点,求同存异;第六,同情准则,多同情别人,不要厌恶别人。(Leech,1983)礼貌原则的提出,解决了合作原则无法解决的问题,是合作原则的有力补充,形成了完整的交流、沟通原则,保证对话的顺利进行。中国文化中的“礼貌”概念出现比较早,“周公编写礼乐并传于后世”即古代的“礼制”,是中国文化“礼貌”的雏形。它要求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份做事情,同时要遵循上尊下卑、君臣父子、长幼有序的礼制。1992年,当代著名语言研究者顾曰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归纳了五条现在中国正在使用的礼貌原则:第一,贬己尊人准则,即说话时谦虚,贬低自己,抬高别人;第二,称呼准则,即说话时仍按“上下、贵贱、长幼”来称呼别人;第三,文雅准则,即说话者“有教养”;第四,求同准则,即交际双方的谈话达到和谐一致;第五,德、言、行准则,说话时给别人好处,少给别人带来不利。

在理论上,中国和西方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绝大程度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在会话中,双方都是本着友好和尊重对方的态度进行,在交流中会使用礼貌语言。其实在比较中西方理论原则中,不难看出,中西方在语言交流中都遵循着相同的原则,就是尊重别人、赞扬对方同时表现出谦虚的态度。几乎所有的言语都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就出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进行交流时,对同一问题会产生不同理解的现象,这就必然导致不同的语言交际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尤其是说话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或民族,可能会在交际中出现失败,甚至可能会闹出笑话或出现误解。2015年4月23日晚,一名兰州男子和两位西安朋友吃夜市,旁边有6名外国人及1名中国女子围坐一起喝酒吃夜市。他们打赌,想过去敬酒讨好老外后合影回去炫耀,没想被到他们打了。敬酒行为在中国是很常见的,但是正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误会的产生。中国人推崇“酒品看人品”,甚至将男子酒量与胸怀联系在一起,敬酒是一种礼貌行为。但是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偶尔举杯示意也不过是致意。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所以那名男子才会被打。

三、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1)面对邀请与谈论隐私的差异西方文化中,人们往往会很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减少对方对自己话语的误解。中国人的沟通则显得更加委婉一些,目的是为了保全对方或自己的面子。在中国,人们如果受到邀请,不会立刻作出答复,而通常会委婉客套地拒绝,等对方再一次发出很诚挚的邀请时才接受,认为这是出于客气。但是西方人在受邀时,一般直接表明接受或者拒绝。这些差异充分说明了中西方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区别,中国人说话喜欢拐弯抹角,为了顾及自己或别人的面子。西方人说话交流喜欢直来直去,开门见山。另外,中国人对待一些涉及私人的问题又直接的多,例如,中国人在闲聊时喜欢询问对方的婚姻、家庭、工资等,这些话题在西方人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他们会认为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中国人讲究邻里之间的“人文关怀”,觉得这样可以显示出自己对他人的关心,由此可以看出,受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人们,对待同一个活动或事情时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待。(2)对待夸赞、表扬的回应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不同,他们会根据自己所在文化的标准作出反应,所以中西方的人们在交流中,面对对方的夸奖、赞扬也会以不同的方式回应。面对夸赞,中国人往往自谦地贬低自己,往往会说“不,我做得还不够好”“您太抬举我了我”等等。同样是面对夸赞,西方人会用接受并感谢对方的称赞,他们一般会说“Thankyou”。这就是文化不同导致的差异。西方文化中,他们会很愉快地接受别人的称赞,并对对方表示感谢,认为这是对对方的回应也是对对方的尊重,这既体现了合作原则,又体现了礼貌原则。在中国,面对他人的称赞,往往采取一种自我贬损的态度,因为他们认为谦逊是一种美德。所以在中西方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中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中国人在交际中优先考虑的是礼貌原则,即“人情大于一切”,而西方人则会从合作原则出发,遵从质准则,然后遵从礼貌原则。

四、总结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一般无法兼顾。因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双方会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来选择遵从合作原则还是遵从礼貌原则。由于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西方人注重人文主义,强调个人权利,说话直言不讳,开门见山,遵从合作原则多一些。而东方人好面子,对待真诚的称赞也自损一番,考虑礼貌原则多一些。总之,在不同文化、民族的交际中,我们要深入探索中西方文化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差异,入乡随俗,更好实现交流。

作者:许晓晴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西文化在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差异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zxwhlw/67882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