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范文

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范文

时间:2022-12-19 09:48:42

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

摘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文化负载词”这一特殊词语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去至关重要,梳理当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情况显得迫在眉睫。从研究的阶段性、题材和视角三个角度梳理了当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现状,以期对该类词的翻译研究提供宏观上的参考。

关键词:中国文化“走出去”;文化负载词;少数民族题材作品

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指通过发展文化传播、文化贸易促使中国的文化产品进人国际市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在获取文化产品出口和投资收益的同时,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1]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提升国际竞争“软实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翻译作为多元文化沟通和传播的桥梁,在这一伟大战略实现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文化“走出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普通的翻译问题,不能盲目地认为只要把中国文化作品和文化典籍翻译成外文,中国文化就“走出去”了。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区域特色的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terms),即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2]因此,在对外翻译中,译者如何处理这类特殊词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准确无误地传播出去,以便真正达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

一、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的阶段性

在国内,“文化负载词翻译”在2000年以前鲜有提及,2000年以后呈增长态势,2015年之后呈迅猛增长态势并以每年达百余篇的数量增加。从“中国知网”检索情况来看,在此20年间(1998-2018),“中国知网”收录的以“文化负载词翻译”为主题词的相关文献1022篇。其中,课题组检索到期刊论文505条记录,硕博士论文402条记录,所有1022条记录中有34篇论文为省级以上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以下为本文从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的阶段性、题材和视角三个层面分别展开论述。纵观国内学者对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相关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以前,探索阶段。此阶段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探索。(陈喜荣,1998;张红艳,2000;王恩科,2002;郑仲春,2002;李兆国,2003;李广荣,2004;王莉,2005等)其中,1998年陈喜荣首次论及文化负载词翻译,从功能语法语境理论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并给出语境理论指导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形式,这是目前国内有关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开山之作。张红艳(2000)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作对比,逐一评析了各类文化词的翻译,并从两位译者处理的得失中,总结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几种常用方法。张伟(2001)通过分析文化负载词在具体例句中的翻译,指出由于文化差异和词汇空缺现象的存在,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内涵的失落往往是难以避免的。2005年之前的有关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相关研究数量不多,而且大多是文化负载词翻译技巧等简单尝试和探索,大多是泛泛而谈,成果不甚明显,核心期刊数量为零,但有学者的研究观点颇有见地,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第二阶段:2006-2012年,讨论和争论阶段。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这一文化负载词被英译为“Friendlies”引发了较大的争议和讨论,“福娃”英译之争激起了各类学者和翻译者探讨我国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和影响因素。这一阶段,王银泉(2006)发表于《中国翻译》第3期的《“福娃”英译之争与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策略》被认为是此阶段大量相关研究产出的开端。[3]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相关论文在2007年迅速增加为23篇,几乎为前十年相关研究数量总和,此后几年呈连续增长态势。同时,部分学者的相关研究开始具体化、深入化,从不同的视角、理论开始探讨各类语境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实践,从宏观方面的探讨进而朝着微观研究方向发展,其中以各类文学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数量最多,各类核心期刊发文呈增加态势。(郭靖文,2008;刘一鸣,2009;钱亚旭,纪墨芳,2011;郭旭明,2011;王静,2012)第三阶段:2013年以来,成熟和多产阶段。经过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发展,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自十八大以来,不断推出促进文化“走出去”的政策,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先后印发,统筹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进文化“走出去”的力度空前加大。这一阶段,受国家政策影响,各类学者积极响应,相关研究迅猛增加,每年的相关研究都超百篇。研究领域涉及文学作品、政宣文本、古诗词、电影字幕、饮食文化、医药典籍等各个领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涉及英语、法语、日语等多国语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前十年的总和,其中16篇为核心。综上所述,我国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经历了20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的效果还不尽人意,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需进一步深入。

二、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的题材

近20年(1998-2018)关于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国内研究成果从研究的主题、文本、题材来看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学作品、电影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邵文芳,2011;郭靖文,2008;林森茂,2012;张硕,2017;管月,张白桦,2016;谢菲,2016;魏志荣,2008;张彩艳,2014;刘一鸣,2009;汪紫微,2014;胡兰,2012;张蓓蕾,2014;康婧,2017;李佳,2007,等)二是医药典籍、古诗词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荣高悦,等,2016;刘袁,2015;廖慧华,戈玲玲,2010;杨平,2014;贾茹,2016;余立霞,2016;吴纯瑜,王银泉,2015;李蕾,2015;蒋继彪,2015,等)三是饮食文化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孙立平,2017;张艳艳,2015;朱丹,2013)四是区域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洪莉,2012;李双梅,曾传生,2015)总的来说,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相关研究涉及诸多题材,其中以各类文学作品的相关题材研究数量最多,涉及到《红楼梦》《狼图腾》《论语》《京华烟云》《红高粱》《骆驼祥子》《边城》《活着》等诸多文学作品。随着中医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关注,中医类医药典籍蕴含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也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区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相对较少,仅有洪莉(2012)从生态翻译视角探讨了闽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举例说明、横向对比的方式尝试探讨了文化词语英语的新途径;李双梅,曾传生(2015)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翻译三维原则—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这三个层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综上所述,我国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大多研究是基于汉族题材,而作为我国文化输出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文化负载词的相关研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翻译需求也有所增加,而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会遇到大量的民族文化负载词,如何将受关注较少的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出来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探讨。

三、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的视角

在西方,语言学理论和翻译学理论的快速发展为国内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多种视角,近几年,国内学者和研究者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的视角来看,文化负载词翻译主题词检索发现到的相关研究主要从目的论、图示理论、化境论、文本类型理论、顺应论、功能翻译理论、模因论、异化与归化论、接受美学、关联理论、文化翻译理论、框架理论等不同角度探讨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和方法,对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李树典(2016)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选取了中国儒家经典《孟子》作为研究对象,以詹姆斯•理雅各的英译本为例,探究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4]梁倩(2013)从文化图式理论角度出发,以詹奈尔《西游记》英译本为例对《西游记》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张蓓蕾(2014)从关联顺应理论的视角对清朝作家沈复的《浮生六记》三个英译本中所包含的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进行分析;柯云英(2015)从功能对等论的视角出发,统计并分析了《酒国》中的文化负载词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张楠(2017)进行了基于模因理论的《蛙》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郭旭明(2011)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主张和维护汉语所负载的文化在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中的民族身份和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5]蒋继彪(2015)以罗希文《伤寒论》英译版本作为语料,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通过具体例证探讨《伤寒论》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和方法;吴纯瑜、王银泉(2015)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尝试探究《黄帝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综上所述,国内学者积极响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倡议,积极开展文化负载词的各类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经验缺乏,大部分是以个案研究为例,对文化负载词的总体性研究尚不充分。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大多采用或套用相应的理论来解释翻译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通过全面、详细的分析现有的优秀译本来归纳和总结文化负载词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进而找出和归纳翻译规律。大多采用西方翻译理论指导我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而对国内知名学者,如廖七一、王佐良、胡文仲等提出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相关研究较少。

四、结束语

翻译是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作为翻译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文化“走出去”绝不仅仅是汉语题材,而应包括大量的、区域特色的少数民族题材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应加强少数文化题材作品英译工作。本文对民族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进行了探讨和梳理,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有积极的意义,以期为文化负载词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符合我国大力倡导的“走出去”文化战略。

参考文献:

[1]张翼.从翻译的角度看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J].考试周刊,2014(61):75-76.

[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王银泉.“福娃”英译之争与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6(3):74-76.

[4]李树典.目的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6.

[5]郭旭明,邓楠.全球化语境下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生态翻译[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50-152.

作者:王玉兰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zgwhlw/74613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