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英语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策略范文

大学英语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2-09-15 09:19:52

大学英语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之间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便捷。随着政治、经济地位的上升,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也日益频繁。这样的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语言层面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也涉及到交际双方文化及其各个要素。作为交际主体的中国人要有民族自豪感,除了要主动了解和理解英语国家文化,也要争当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一、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南京大学从丛教授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概念,这一现象在现今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中仍然普遍存在。在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访谈、问卷调查中,很多学生坦承自己中国文化知识欠缺或者用英语在对外交流中推荐本国文化的能力薄弱。通过英语课堂的观察和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访谈,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忽略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一味迁就交际对象,忽视本国文化,也没有积极主动传播母语文化的意识;第二,在对某一话题讨论时容易对西方文化表现出赞赏,以西方的视角看待问题,没有客观理性地思考中国文化。譬如,说到教育,很多学生就对西方教育体系一边倒地肯定,全盘否定中国的教育体系,没有从深层次去理解本国的教育和历史,特别是隐性文化部分;第三,有少部分学生虽然能客观看待母语文化,但是无法用英语顺畅阐述自己的观点、介绍中国文化。

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教授存在缺失。从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到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主观意识到教师的自身文化素养,都聚焦在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理解,期待在跨文化交际中通过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来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所以学生中出现了普遍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中国文化输出的障碍。“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融入母语文化教学即是当代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外语类复合型人才的使命体现。”培养中国文化输出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学的目标,中国文化输出能力的提高必定会促进学生与跨文化交际对象的双向互动交流。

二、应对“中国文化失语症”,探究中国文化教学策略

应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我们不能简单将中国文化教学等同于中国文化知识的导入,例如教学内容局限在中国文化内容的对应英文表述或是简单导入一些中国文化元素等。Byram教授提出了形成和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ICC模型,此模型涉及态度、知识和技能这三大要素。作为跨文化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输出能力也同样受这三大要素的影响。所以,对中国文化教学策略的研究将从这三大要素出发,同时结合课堂观察和学生反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

(一)要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培养自我的文化意识和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授课内容上,不应只涉及中国文化,同时也应该进行中外文化的比较。“文化冰山”的介绍也启发我们在文化教学中,不应只停留在文化表层现象的对比,更要帮助学生揭示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认真关注中外文化中的隐性部分。文化对比使学生深入地感知文化差异和共性,从而更好地反省自身文化,批判性地评价母语文化。教会学生尊重本国的优秀文化,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向世界用欣赏母语文化的眼光展示中国优秀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灵世界。

(二)将提供中国文化信息和英文表达的传统教学与“文化体验式教学”相结合传统的文化教学注重就中国的历史文化按教材的各个篇章进行课堂讲解,给学生提供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材料阅读,进行话题讨论,或者就某个文化现象分析其内在价值观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累积,但是实践性不强,所以在此基础上,应该结合“文化体验式教学”。教师在中国文化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馆和文化展览,观看中国文化电影等,引导学生直接感知和体验中国文化。同时,鼓励学生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直接参与交流活动包括:通过国际学术交流、成为国际赛事志愿者、参加英语角等与外教、外国学生和友人进行直接接触和交流。间接参与包括:通过互联网与国外友人交谈;观看和阅读有关中西方文化碰撞的作品(如电影“刮痧”、小说TheJoyLuckClub等);在课堂模拟一些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分角色扮演等。学习者在直接或间接的跨文化交际中体验着多元文化,感受不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的相互碰撞。如果想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参与者双方都需要从交际对象角度审视、诠释自己的母语文化,所以学生原有的中国文化知识经验和体验中形成的新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逐步构建自己的中国文化知识经验,并学会积极寻找解决交际中遇到实际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个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生在交际中进行有效互动和磋商解决交流障碍的能力。

(三)依靠现代技术,实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延伸课堂教育,实现课后自主学习和课堂面授的互补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提供更生动形象的视听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共鸣和学习兴趣。当然,课堂内的教学不能过度娱乐化,如果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和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而整堂课播放视频,是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师要把握好适度和有效性原则,控制播放时间,选材要能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途径。课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使用这些资源,利用网络积极参与文化体验。中国文化内容的丰富和交流途径的增加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中国文化视野,提高中国文化输出能力。

(四)开设中国文化类拓展课在基础英语课堂进行中国文化的导入和渗透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但在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中国文化输出能力培养的系统性方面是存在不足的。作为大学英语改革重要内容的拓展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即将中国文化类课程(如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国文化概况、中国文化英语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等)纳入到大学英语拓展课体系。这类拓展课的开设让教师能够全面系统地教授学生中国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思辨能力以及交际技巧。在文化拓展课的教学中,选择合适学生的英文版中国文化拓展教材,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内容。同时,中国文化类拓展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授课课时得到保证,所以教师应该系统全面地讲解涉及文学、艺术、建筑、科及、教育、宗教、信仰、价值观、民俗等等方面的灿烂中国文化和思想内涵,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还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自我文化意识和思辨能力。

(五)提升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和文化自我意识教师是中国文化教学的实施者,实现中国文化教学目标的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协助者、引导者,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素质决定了文化教学的成败,因此英语教师应重视提升自身的中国文化素养。这种提升涵盖两方面的提高:一是提高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即“学”;二是提高跨文化交际中自身的中国文化输出能力——即“用”。要提高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首先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阅读量,这种阅读一方面是阅读典籍原文及译本。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应定期组织大学英语教师与中文、历史等专业院系的交流,或在相应院系内组织中国文化研修班,通过专业教师的教授,提升英语专业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真正理解中国文化中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学”是为了“用”,除了提升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之外,英语教师还应着重提高自身中国文化输出能力,将中国文化融入日常的对外交流、教学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国际性学术会议、出国留学、研修或访学,在直接的跨文化交流中获得国际经验,从而建立足够的文化自我意识,正确看待和尊重母语文化,并且积累传播母语文化的经验和技巧,在课堂上让这些经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可以说,英语教学是文化教学,更是跨文化教学。在多元文化的国际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本国文化,在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要传承和传播中国的璀璨文化,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双向互动跨文化交际。

作者:吴敏 骆媛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英语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策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zgwhlw/67885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