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藏汉谚语翻译中语言文化分析范文

藏汉谚语翻译中语言文化分析范文

时间:2022-06-06 10:54:28

藏汉谚语翻译中语言文化分析

内容摘要:

在如今各民族平等的今天,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和谐,在汉族与藏族之间的交流中,存在着一些沟通困难。在对两民族的谚语翻译中,如何做到既能为人所理解,又不会破坏原民族的文化含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如何处理藏汉谚语翻译中的语言文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藏汉谚语翻译;语言文化;处理方法

在民族的交流中,对语言的翻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外国际交流中,能促进两国的和谐发展,在对国内各民族的交流中,能增进两族间的感情,在藏独分子日益猖獗的今天,加强两族人民的交流,对维护国家安定,民族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两族在唐朝就已经开始建交,在长久的交流中,文化也具有了相似性,这为两族的谚语翻译提供了可行性。在对藏族谚语的翻译中,那么怎样处理好既能保留谚语的含义为汉人所知,又能保留藏族的文化?

一、藏汉谚语中语言文化的对应

在两族谚语的对应关系中,主要有这四种对应关系。第一是完全对应,自唐太宗时两族建交,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汉藏两族的交流中,出现了民族的融合,藏族对汉文化的研究的学习也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两族的一些谚语在比喻的喻体、所表达的含义都是一样的,两个谚语除了文字不一样,都是相同的。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第二种是部分对应,两族由于自身民族文化的关系,在谚语中所使用的喻体是在本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作用下形成的,虽然两种谚语在意思上是一样的,但在喻体上无法相互对应。

如表达“行家面前卖弄本事,自不量力”的谚语中,汉人使用的是“班门弄斧”这与汉族的历史人物鲁班具有重大的关系,而藏族的谚语“佛前显识字,灯前点松关”藏族由于深受佛教影响,信仰佛陀,与汉族信仰儒家忠君爱民不同。第三是文化空缺,在两族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历史是本族独有的,不为他族所熟知的。如汉族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诸葛亮是汉族的历史人物,被藏族使用不太合适。藏族的谚语在针对同一含义的时候,将喻体换成了藏族小说《格萨尔王传》中的人物超同和格萨尔。第四是完全不对应现象,由于两族对于某一意象的观点不同,这就造成了谚语中理解的不同,例如,在汉族中狗是一种很低贱的动物,如“狼心狗肺”、“狗腿子”“狗汉奸”等,但是在藏族,狗是人类的朋友是忠诚的象征,受到人类的尊敬。然而在藏族,驴是最为低贱的动物。汉族谚语“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在藏族则是“驴嘴里吐不出金子”。

二、藏汉谚语语言翻译的具体分析

在谚语翻译中,为了保持民族的历史文化,让谚语中的喻体能够反映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人文风采,同时为了文化的宣传就必须要做好谚语的翻译工作,在对谚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针对上述四种不同对应形式,各自有不同的处理方法。第一,就是藏汉谚语中的完全对应关系,这只需要直接翻译即可。因为在千百年来的民族融合过程中,藏族在对汉族的文化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谚语都进行过翻译,这种情况只需要直接翻译即可。第二,藏汉谚语中部分对应的关系,可以采用直译加补充。第三,针对完全不对应的,可以采用意译和套译,在对“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进行翻译,如果直译,对藏族会表现出不尊重,因此只有采用意译的方式。第四是文化空缺的对应关系,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直译加注解的方法,例如在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考虑到藏族人的理解问题,就会翻译成“一个人的主意没有三个人的主意好”这样虽然通俗易懂,但是失去了谚语的最基本特点,如果用藏族文化中具有相似的故事进行翻译,则达不到传递文化的作用。

三、建议

针对四种对应关系,各有不同的对应翻译方法,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人员要做好谚语翻译的主要作用是文化传递,所以尽量采取直译和注解的方式,达到既完成了翻译工作,又传递了文化,同时不失谚语的通俗易懂。翻译人员不仅要熟悉两族的语言,还要对两族的文化加以了解,做好谚语的翻译工作。

作者:旦知加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藏汉谚语翻译中语言文化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yywhdlw/69474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