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六大转变的语言文化论文范文

基于六大转变的语言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29 10:36:39

基于六大转变的语言文化论文

一、传播内容:实现由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向中华现代文明传播的转化

传播中国文化,往往被等同于传播中国古代文化,将中国文化遥远化、局部化、断层化、碎片化,这不是今日的中国,更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真实的中国。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要增添现代元素。有学者曾指出:“我们媒体报道的海外汉语热,中国文化热,与我在海外经历到的现实存在一定差距。以国家财政为依托的孔子学院在海外的主要活动项目,包括最为常见的教授太极拳,展示中国书法、少数民族服饰,包饺子……从后殖民批评的角度来观察,未尝不是将中国文化的本质浪漫化、女性化、中古化、凝固化。我所熟悉的某个孔子学院为当地中小学制作的‘文化百宝箱”,从罗盘、中国结、团扇到陀螺,包含的几乎全是‘自我异国情调化,自我东方化’的物什。孔子学院在海外打造的中国形象,往往较少表现近现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中国政府一直在国际舞台上韬光养晦,所以孔子学院顺理成章地常常将中国自我东方化、自我弱化和自我女性化。”[1]无可否认,中华文化的家国情怀、共同价值、和谐理念,是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营养。但中国现在已不是以前穿汉服和唐装的中国,中国现代人的装束已经和国际接轨,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与日俱增,这些方面和其他国家没有什么两样。只讲祖先的荣耀并不能给自己和后代增添多少含金量,反而是对自身的矮化。一些古老的文化传统,更多的是缅怀和欣赏价值。倘若外国人误把这些当作现代物什,这并不是件值得荣耀的事。对于大变革的现代中国来讲,不能有太多的过去时间取向,作为中国人,我们固然会有追忆和缅怀,但不能沉溺其中,更应正视的是未来。实际上,当今中国并非乏善可陈。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中国发展奇迹已为世界所瞩目。中国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中国建立宇宙空间站指日可待;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目前已有16颗卫星向亚太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授时等多项服务,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还有“蛟龙”探海、航母昂行……中国当代科技呈现出向西方先进国家加速追赶的态势。时速达380公里飞奔的和谐号高铁巨龙,是中国快速崛起的象征。2013年6月17日,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正式第41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成为当今世界运算速度最快、综合技术领先的超级计算机。这也是继天河一号之后中国超级计算机再次夺回了世界第一的桂冠。文化传播是智慧和情感的共振与互动,在当今世界,中华民族也能为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传播形式:实现由课堂语言教学向课内外“语言与文化教学”转化

在非母语区,语言教学是重要的,这是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基础。但是语言教学不单单是同语言标准、语言师资、语言教材、语言设施相关联的传播现象,它还和对象国的语言政策、国情、文化背景等密切相关。况且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和载体,没有文化的语言教学是不存在的。在某种意义上讲,语言是个“胶囊”,它的内部包含着文化和价值观。不能把语言与文化截然割裂开来,实际上两者也无法分离。在汉语课堂教学中,不单单是要求上语言教学课,还要开设诸如“中国文化史”、“中国文明史”、“中国国情”等文化教学课程;即便是在课堂语言教学中,建构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境界。文化元素始终是教师授课内容的背景和内核,文字是隐形的翅膀,是文化的基本元素,要让非母语区的学生不是感到汉字的难学(书写的笔画顺序、发音的音调等),而是能体悟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汉字的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悦耳,形美以悦目[3]。汉字是表意象形文字,其发展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最基本元素,具有跨越时空的穿透力,对中华文化的记录和传承起决定性作用。汉语极为丰富的形象感、简洁度以及超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西方语言难以企及的。与此同时,把课堂语言、文化教学与更广阔的课外语言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既注重课堂语言与文化教学,又重视课外闲暇时间的利用,这是汉语言与文化习得的理想状态。个体的学习兴趣很关键,莫鼓励“头悬梁、锥刺股”那样自虐式的苦学,须引导学生精神舒畅式的乐学。如新加坡一家华文杂志的总编辑王道伟所说:“老师没有逼我,父母没有逼我,完全是自己喜欢看‘课外书’———这么说吧,是丰富好看的‘课外书’让我的华文进步于潜移默化之中。在台湾,国小就看完金庸小说、三国演义的比比皆是。我相信,在新加坡,小学能看完什么大部头英文名著的也不在少数。我要说的其实很简单,‘教育’应该是广义的,不只是课堂的。与其在‘狭义’教育上鞭策学生去学华文,不如创造‘广义教育’上的华文环境。白话点说,就是多一些好看的华文读物(不只是书、杂志、漫画,也包括了影视)。”

三、传播取向:实现由强势话语传播为主向以柔性话语传播为主的转化

语言国际传播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国家综合实力,尤其是经济、军事、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硬实力,谁占据硬实力的制高点,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但是,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向来是国家关系中最柔韧又最有穿透力的成分。既然文化总呈现出柔韧的一面,最好避免硬碰硬,去用硬实力的方式生硬行事。在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时期,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度对外采用了殖民化的文化强势传播模式,包括语言的输出,皆为强制性的,后来随着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和民族解放,即便是英国也逐渐改变了“殖民”话语,采用较为柔性的模式,以和平、友好、合作、交流、商业开发等形式开展语言文化传播[5]。新兴的美国更是利用英语这个超级国际语言地位,大肆进行柔性话语传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大片、芯片、薯片”为代表的文化传播模式。在中国语言文化传播中,我们亮出“汉语推广”的强势口号,的确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背景和文化忧患意识驱动。以语言作为文化走出去的突破口的愿望和诉求是积极、主动、明确、理性的。但价值取向和举措未必要锋芒毕露、一览无余。在新世纪新阶段,应更新传统的语言传播理念和模式,实现由强势话语传播为主向以柔性话语传播为主的现代模式转化。在传播取向和方式上,把“汉语推广”改为“汉语传播”这样更为学术和中性的话语,不再强调中国文化的单向、强势传播和推广,不再强调意识形态式的灌输,更注重不同主体之间的文化交往与互动。“骤雨打荷叶”不如“随风潜入夜”,春风化雨、水到渠成是一种理想的传播方式。以温和、间接和隐性的方式进行推广是当前语言文化传播的潮流。以柔性话语传播为主并不是要否认强势话语传播的作用,有时候,单刀直入式的迅速推进,也会赢得主动或打开局面,但须选择时间和火候。文化传播或文化走出去,不可能不输出价值观,也不要怕别人议论输出价值观,优秀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只要站在道义的高地上,传播的是正能量,大家最终都会愿意去接受。

四、传播路径:实现由单一平台传播向立体化传播的转化

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已成为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主平台和主渠道。自2004年在韩国设立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根据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年度报告: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已建立孔子学院400所,建立孔子课堂535个,分布在108个国家和地区。美国迄今48个州都开设了孔子学院,已拥有81所孔子学院,注册学生达16万人。据国家汉办预计,到2020年,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将会达到约2亿人。英国文化委员会首席执行官马丁感叹:孔子学院“仅用短短几年,走完了英法德西等国语言推广机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堪称世界奇迹”。当然孔子学院的官方色彩和快速推进引起了一些国家的疑虑。早在2011年,美国、德国、英国就对当地的孔子学院进行调查,包括对教材和信件的审查;2012年5月美国国务院对持有J—1签证的孔子学院中国教师限同年6月30日前离境,后又取消了这一做法;就连美国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也对中国向海外推广孔子学院的做法不太理解。虽然孔子学院推广受到颇多质疑,但中国文化还是必须要走出去。语言文化走出去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多种方式,也不必拘泥和依赖于孔子学院单一的强劲推进之势,这样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也易成为“文化渗透”和“中国威胁论”的借口。媒体包括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同样是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推崇的方式。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和爱奇艺打造的《汉字英雄》等原创文化节目,对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有裨益,其中《汉字英雄》第二季宣传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连播3天,BBC、《纽约时报》等外媒都对这档节目表现出浓厚兴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选手人数预计达2000万。各种会展、文艺汇演、庆祝活动、学术交流等等都可以成为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有效手段。如中国—亚欧博览会、深圳文博会、上海电影节、博鳌亚洲论坛、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等等文化传播形式,都为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作出了新探索,增添了新亮色。建立中国文化中心同样为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搭建了新平台。从1988年贝宁中国文化中心的落成,至2013年底,中国已在14个国家建立文化中心。开展文化中心与中国的部省合作,“通过每个文化中心为一个省担任平台、桥梁一年,推动各省市区的对外文化交流。比如今年浙江与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合作,推出了浙江文化年系列活动。青海通过与贝宁文化中心合作,成功签署了手工业合作协议”。语言文化传播已由孔子学院为主的单一平台,向立体化的多元渠道转化。

五、传播层次:实现由文化软资源向文化软实力的转化

汉语言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但必须经过推广和传播,才能真正成为文化软实力;只有当它像手机一样,让世界人民感到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之际,汉语言才能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软实力。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等讲中国的故事,这是中国不断走向国际舞台、不断展现语言文化柔韧性而不是频亮“肌肉”的必要过程。但最终,中国仍要用中国语言去讲中国的故事,依托汉语言强大的语言地位和功能去讲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讲中国故事必须是“直指人心”的。只要有话语可能就要说出来,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话语有没有力量,人们愿不愿意听。能体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义、能展现真善美又能超越“地方性知识”的文化总有一股“直指人心”的精神力量。例如两届网球大满贯冠军李娜,她是亚洲和中国的骄傲,她精湛的球技、昂扬拼搏的精神和幽默的话语令世界观众折服,她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和语言文化传播使者。她是会用网球实力去讲中国故事的人,是会用英语去讲中国故事的人,是会用中国式的幽默去讲中国故事的人,李娜的中国故事是真实的、生动的,也是“直指人心”的。一年一度的春晚正在飘扬过海,成为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巨大平台,它的主题就是要好玩、温暖、真诚、振奋和传递青春的正能量,使中国节庆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直指人心”的力量。讲中国故事,是向世界传播深深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和谐理念,传播中国和平发展的声音,把一个真实的繁荣发展的中国介绍给世界,使中国语言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充满内在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用国际通用规则讲中国的故事,并不意味着中国总是游离于规则之外,仅仅扮演旁观者和局外人的角色,也并不意味着规则总由西方来主导、制定和裁判,中国每每呈现出边缘者和“举手机器”的角色,中国要努力去做国际通用规则的共同制定者和裁判者,使国际规则被中国所认同,使中国诉求被国际所关注、所接纳[10]。汉学家是中国语言文化传播的软资源,不仅使他们能听懂我们、读懂我们,而且还须使我们能够听懂他们、读懂他们。这就需建构一个双方不断深化交往的平台,有思想的碰撞、激荡和领悟,不断拓宽文化视域,增强情感力量,提升双主体尤其是我们的国际化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知华派”能在新的互动中真正为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服务。因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怀着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意识到任何一次开卷,都是在主动拥抱新异的知识。另一方面,对于这种跨文化阅读中的异质性,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具备深厚的汉学史知识,了解那些汉学家的言说背景,以便看穿他们的“洞见”与“不见”。

作者:李建军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于六大转变的语言文化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yywhdlw/65969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