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言文学毕业论新浅论范文

语言文学毕业论新浅论范文

时间:2022-07-03 06:00:47

语言文学毕业论新浅论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①因此,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新时期以来,中西部本科院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重庆文理学院也逐渐从以师范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科院校。因此,面对这场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讨论,重庆文理学院更应该交出自己的答卷:是死守着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还是顺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创新。故本文不揣冒昧,以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探讨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路径。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背景

重庆文理学院教学部2009年组织的一次重庆市高校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调研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从高校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研究方面来看,涉及到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评价标准方面的研究较多,毕业论文写作模式创新改革研究的较少。即便是有,也仅是个别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作了一些尝试,如广告学、文秘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强调学生以作品、实作代替毕业论文写作,但缺乏深入的、整体性的研究。”[2]2009年10月,学校《重庆文理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案》,要求各学院根据方案结合本院实际和专业特点制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实施方案,由教学部审定后执行。学校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教学工作会精神,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后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师范教育专业,长期以来,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单一,过分强调毕业论文(设计)的科研创新,忽略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我们从2009年9月份开始对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现状调查,主要涉及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毕业论文(设计)监控制度、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改革等方面。一共发出问卷122份,收回有效问卷119份。单从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改革的态度,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占89.4%)支持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改革。同时学生也对采用何种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提出了很好的看法。因此,我们认为,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后的传统师范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我校经过毕业论文(设计)初步的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时间已经得到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规章制度已经比较健全,从指导教师到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意识已经基本到位。但是对于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后的传统师范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到底该如何改革却仍然处于摸索状态。总体而言,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制度研究多,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研究少;学术性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多,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质量监控制度研究多,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研究少。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式探索

作为转型后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存在种种弊端,很明显地不适应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应突出大学与社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出发点,将各专业主要教学内容和素质要求,集中整合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和组织活动中。引导学生系统整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进行“组装”和提升,实现大学与社会的“无缝接轨”。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应该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着手,确定受学生和教师欢迎并对学生专业能力有提升价值的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式。本文将就如何进一步细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方式改革阐述初步的看法。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以往的毕业论文(设计)过分强调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但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并非学术科研能力,而是动手应用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目标的转变,也要求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向的转变。因此,我们应从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出发,“往回找”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着重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精神,能在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语文教师,以及能够从事秘书、记者、编辑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参考丁晓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看法[1],笔者认为,从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职业能力如下图所示: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方式

从上表可以看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科研创新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我们认为,从这四种能力出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应为培养这四种能力提供多种方式任学生选择,构建以科研创新能力、文学创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的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贯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检验科研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并不是学生从此不用写学术论文了,对部分有意于考研或者学术研究的学生,我们仍然需要检验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针对以往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选题范围越来越窄、优秀论文越来越少、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思路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首先,将学术论文写作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从大一入学开始,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作业、考试中都可结合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如何选题、如何找资料、如何确定框架等的训练[2]。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从大学入学起就可以在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逐步提高对科研的兴趣。其次,专业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近当代文坛,注意当代文学创作的新动向,参与文学评论,对文学创作现实作直接发言”[3];同时要关注新的语言现象,对生动活泼的语言世界作出解释。这样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毕业创作检验文学创作能力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我们应该对部分有意于文学创作的学生提供以文学创作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的毕业创作形式代替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并不专门培养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文学创作可能是一种兴趣爱好,因此在毕业论文(设计)改革过程中,应给予这一部分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将4000字以上的文学原创作品,已经发表的可以直接参加答辩,没有发表的由学院组织专家进行鉴定,通过后参加答辩。学院应组织专家尽快制定以文学创作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的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体系,同时讨论确定文学原创作品发表的级别以及学院鉴定的标准。学生入学时即向学生公布,引导部分文学爱好者从大一开始就规划自己的文学创作,四年磨一剑,在导师的指导下打磨自己的作品,或许在毕业时真能出几篇佳作。

3.毕业展演检验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诸如讲故事、诗文朗诵、话剧表演、相声表演、小品表演、口语辩论等。有共同兴趣的学生可以在第六学期组成毕业展演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如表演一个话剧或话剧片段,表演一个相声或小品,朗诵诗文或讲故事,也可以组成攻辩双方开展辩论,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在毕业前夕,学院集中组织全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展演,指导教师或者专家根据学院建立的毕业展演评价标准现场组织答辩。以毕业展演代替毕业论文可以检验该专业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能力,体现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学院也可以此打造专业人才培养品牌。

4.毕业设计检验实践教学能力毕业设计主要面向部分有意于从事语文教学的学生,以实践教学能力为核心评价指标。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专业核心实践能力即语文教学实践能力,可以此建立毕业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毕业设计要求撰写文案策划参加开题,通过后开始实做。在答辩环节,要求现场展示,学院组织答辩委员会观摩提问。此模式目前已经在我院200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中试行,有36名同学选择语文教学实践为毕业设计选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选择小学语文教学的占10%,绝对多数人选择中学语文教学为毕业设计的选题,很明显地显示出对未来的职业定位,多数同学表示,选择毕业设计对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特色

我们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师范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模式,目的在于紧扣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汉语言文学专业特点,将学生专业能力进行细分,在强调原有科研能力的前提下,细分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文学创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贯穿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本模式主要体现如下几个特色:

第一,以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试讲等实践活动、文艺创作与科研创新有效整合,全面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二,以毕业论文(设计)全程化为契机,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贯穿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改变以往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在毕业前完成的惯例,促进学生写作心态的转变,提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质量。

第三,以提升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实战性毕业论文(设计)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突破传统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天经地义”,不仅考核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还要考核应用实践创新能力,创造应用类文科专业毕业设计的崭新形式,也能为其他应用类文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提供思路。

被举报文档标题:语言文学毕业论新浅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yywhdlw/60535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