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跨文化戏剧发展与探索范文

跨文化戏剧发展与探索范文

时间:2022-03-14 07:40:26

跨文化戏剧发展与探索

【摘要】文章梳理了青海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现有资源,探讨青海(玉树地区)民间故事开发与提升的可能性。探析青海跨文化戏剧交流的理论与实践:首先叙述了青海玉树跨文化戏剧交流的理论依据;其次,以玉树地区民间故事改编为戏剧演出为例,阐述跨文化戏剧交流的实践;第三,就青海地区如何抓住机遇,提出包括民间故事等文化资源进行广泛挖掘、深度提升以及推广宣传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青海玉树;民间故事;戏剧改编;跨文化戏剧交流

古代丝绸之路,源于人们对社会经济交流和文化交融的向往与参与。青海人民的勤劳智慧,夯实了这一路程的坚强基础。其中,包括玉树地区在内的青海各地的民间故事,是绵延在丝路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灿烂结晶。本文以玉树地区民间故事改编为戏剧演出为例,分析研究在有利的地理位置、优秀的文化特色和强劲的经济发展之整体推进中,青海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对包括民间故事等文化资源进行广泛挖掘、深度提升以及推广宣传的可能性。

一、青海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现有资源分析

青海优势资源对构建各民族共同繁衍、共同发展的民族交汇和民族交融有着重要意义。与新疆、西藏等地不同,青海是西北部地区一个具有汉族、藏族、蒙族、回族、撒拉族、土族等多民族的省份。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共存,生活在这里的回族和撒拉族等民族一直和中亚、西亚各国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特别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艺术表现等方面与众多信奉伊斯兰教的丝路沿线国家有较多联系。在全面决战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我们既为青海的优势喝彩,也为青海存在的某些不足担忧,这主要表现在:青海虽然身居“一带一路”要冲之地,但因置身内陆,多年以来在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自身发展的动力不够;在主动融入世界经济格局中获得更多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机会不多。特别是作为一个民族大省和民族文化重镇,在文化先行的历程中,对包括民歌、民间故事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意识较弱,缺整合与推广的力度。

二、青海(玉树地区)民间故事开发与提升的可能性

法国学者、《艺术哲学》作者丹纳指出:“有关人类的一切事实,不管是肉体的还是道德的,都有其原因,并受法则的支配;因此,一切人类创造——艺术、宗教、哲学、文学以及道德的、政治的、或社会的现象,都只不过是那些必须由科学方法所确定的普遍原因所造成的结果。”[1]依据这种方法,它所确定的普遍原因会在青海(玉树地区)造成怎样的文化现象或文化结果呢?藏族民间故事是青海历史文化的璀璨明珠。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青海玉树地区的民间故事及传播、宣传,与其作为一个民族大省的地位不太匹配。这主要表现在: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出版物外,对民间故事长期以来的收集与保存分散且有限。即使是已有的文本,因语言和传递方式甚至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开发利用的效率不高。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是原先分散的村落和学校等人群集聚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和影视音乐剧等娱乐活动愈益普及,这对玉树民间故事以村落、家庭为单位口口相传的传统传播途径是一个极大挑战。民间故事是一种叙事文学,在日常生活审美和文化生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丰富生动的人物塑造、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紧接地气的民风民俗等,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起,构成了一道亮丽的中华民族风情风景线。民间故事以日常语言讲述日常故事,经过文字的整理和保存,只要在叙事方式上适当调整,就能突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受众认可。戏剧是以动作、音舞等综合性形式达到叙事目的艺术载体,具有寓教于乐的鲜明特点,是当今传播媒介的重要符号。戏剧不仅能够呈现民间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还能够将民间文化的音乐、舞蹈、服装乃至习俗、信仰等一系列凸显文化特征的元素有机吸纳。同时,戏剧对于民间故事的演绎能够很好的消除因语言、文字等差异导致的理解障碍,也能够通过演员的表演、舞台的布景等元素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故事中蕴含的文化思想和价值取向。

三、青海跨文化戏剧交流的理论与实践

青海民间故事的文化底蕴深厚,且具有极高价值。但它对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公众来说接受难度较高,存在一定的跨文化认知障碍。因此,采用跨文化戏剧的形式对民间故事进行重新演绎,是一段创新且充满艰辛的旅程。

1、跨文化戏剧交流的理论依据

“跨文化戏剧”是西方学者最早提出的命题,源自于上世纪以来一些欧美著名导演的系列戏剧实验。第一阶段,用西方的观念来重讲东方的故事,或是用东方的艺术形式来讲西方的故事,如中国的越剧演莎剧《王子复仇记》——以此寻求一种东西方形式与内容的融合。第二阶段,内容的整合与深化,直接用人物和情节来反映角色之间及其背后的文化冲突,如电影《汤姆大叔的小屋》等。第三阶段,关注的是内容和形式的渗透与转化,思想和主题的建构与解构,突出代表有华裔美国剧作家黄哲伦的百老汇托尼奖名剧《蝴蝶君》。本文所指的“跨文化戏剧”,除了包含上述的理念和类型之外,更强调它是一种市场化、应用型的戏剧交流活动。将耳熟能详的故事与喜闻乐见的形态,通过戏剧的跨文化改编,激活原本的小众文化或传统经典之活力,引发年轻人的广泛兴趣和追捧热度。同时,不同地区、不同风格艺术家的参与,既保证了文本内容和形式上的跨文化融合,更促使了现场演出和反馈上的跨文化推广。以民间故事为例,青海本土艺术家的认识,肯定比非本土艺术家更深入。然而,文化的差异性与共生性是同存的,共生性是弥合差异性的基础,差异性又为进一步的沟通交流提供动力,并在相互碰撞中不断借鉴与补充——不是在碰撞中使一种文化消失,而是在碰撞中使一种文化获得新的阐释、新的意义。于是,在保证本土艺术家有充分话语权的前提下,适度邀请一些非本土艺术家加盟艺术活动,在某种意义上说可能会更加扩大作品本身的解读魅力。

2、跨文化戏剧交流的实践探索

文明的发展因多样才有传播与学习的价值,因包容才有交流与互鉴的空间。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因此,运用跨文化戏剧的理念对原生态作品进行“设计和包装”,在兼顾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同时,重点突出民间故事在舞台呈现中的人性冲击力、审美震撼力、思想辐射力,是我们坚持的重要原则。青海玉树风马儿童剧团,始建于2009年。它由薪火爱心基金发起,是三江源地区一个非盈利的专业剧团。该剧团以培养一代艺术新人为宗旨,搭建由儿童为主来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近五年来,遵循“跨文化”的理念,剧团坚持进行“玉树民间音乐收集”和“玉树民间故事收集”这两个项目的研究开发,为青海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交流、推广作了有益探索。首先,剧团联合了上海戏剧学院以及青沪两地多名艺术家共同创作藏语儿童音乐剧《多杰》、《糌粑、赞吧!》《马倌的本领》三部作品。上海戏剧学院是国家重点戏剧院校,在培养藏族艺术人才方面经验丰富、成就显著。其次,在作品思想主题体现上,演童剧但不满足于只有童趣。以《多杰》为例,整剧通过一个七岁牧场孩子的梦,既揭示了草原环境遭损、游牧文化流失的严酷现实,又展现了只要不懈追求、孩子梦中的蓝图一定实现的愿景。这不仅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也引发成年人的思考深度。再次,在作品艺术风格上,用音乐剧来体现值得称道。音乐剧是20世纪西方出现的一门新兴艺术。它剧情简单、气氛热烈,雅俗共赏、广受喜爱。因此,选择音乐剧来表现,将民间故事和音乐进行充分融合,《多杰》是一次有意义的突破。该剧音乐元素基于玉树当地的敬酒歌等民歌,其音调和旋律浸染草原风情。词曲作者由上海音乐学院两位老师和藏族的仁青战德老师创作完成。在大家协作下,音乐既有藏族民歌的淳朴和完整,又有现代美学的节奏和韵味,较好突出了孩子们的纯净心灵和美好向往这一主题。剧中舞蹈以玉树伊舞为基础进行编排。伊舞产生于旧石器晚期,智慧的藏族先民们为了表达情感,根据劳动号子载歌载舞。随着藏语的出现,音乐升华成了歌,舞蹈中的这朵奇葩定型为伊舞。《多杰》的跨文化戏剧实验演出,在国内多地剧院演出,受到观众的高度好评。应法国文化部邀请,该剧将于2018年8月作为阿维尼戏剧节参演剧目赴法演出,这将是一次提升青海文化品质、传播青海艺术魅力的重要国际交流活动。

3、未来可提升的方向和建议

党的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2]推进玉树地区跨文化戏剧交流,是贯彻这一精神的重大步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西部地区传统文化,不仅对于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也对于国家整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它需要勇气和胆略,也需要载体和平台。为此,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希望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更多支持传统文化发展的政策,包括将青海民间故事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中;二是着力保护现有的民间故事传承人,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将他们的口头表述记录下来,系统地进行归类和整理;三是重视文化传播教育,将民间故事进行归类和整理后,选取编入当地中小学的艺术课程,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四是引入市场机制,以打造青海特色的文化标识、文化品牌为目标,围绕民间故事孵化创意元素并予以产业化的应用,深挖民间故事中的音乐、服装、动物等系列资源,培育青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五是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民间故事的创作提高工作。企业、院校或个人都可举办根据民间故事、民间音乐改编的戏剧展演、音乐比赛等活动;鼓励民间基金成立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帮助社会、个人、团体等成立演出团体,并对接相应的文化输出平台;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协会等国际组织和中央民族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一批优质院校、院团对各项艺术创作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志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民间故事的传承发展策略探究——以“谭振山民间故事”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26(3)24-27.

[2]石德生.转型期青海文化的特征及发展前景[J].青海社会科学,2004(1)54-57.

[3]何丹丹,王云松,刘巧云.面向文化创意产业的闽南民间故事活态传承路径研究[J].戏剧之家,2016(12)247-248.

[4]孙惠柱.跨文化戏剧:从国际到国内[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4)27-31.

[5]何成洲.“跨文化戏剧”的理论问题——与艾利卡•费舍尔-李希特的访谈[J].戏剧艺术,2010(6)84-91.

[6]王岳川.发现东方与中国文化输出[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3)5-12.

作者:储飞 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跨文化戏剧发展与探索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xjyslllw/72973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