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戏剧导演思想研究范文

戏剧导演思想研究范文

时间:2022-05-11 10:01:49

戏剧导演思想研究

摘要:樊粹庭先生是著名的豫剧改革家,也是豫剧剧作家、戏剧导演,其在戏剧导演领域是一位锐意开拓的先行者。樊粹庭戏剧导演理念形成的原因:一是中国戏曲及传统文化底蕴为其戏剧导演理念的形成提供了能量和源泉;二是时代意识的影响和启示,奠定了其豫剧发展变革中"民众戏剧"观念的基础;三是人生境遇、内心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键词:樊粹庭;导演理念;形成机制

樊粹庭不仅是豫剧发展史上第一位剧作家,也是最先具有明确的导演意识并在导演艺术上锐意开拓的先行者。“戏剧导演艺术是指以文学剧本为依据、以演员表演为主体、运用和组织各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进行综合的二度创造的艺术创作活动”。①“戏剧导演”产生于19世纪50年代,直至20世纪现实主义导演技法的发展成熟,戏剧导演才逐步成长为一门真正独立的艺术。樊粹庭先生的戏剧创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其戏剧导演理念和创作手法在戏剧改革的浪潮中不断进步并逐步成熟。从其所带领剧团的演出史料中不难发现,樊粹庭先生的导演理念和导演尝试与其全方位的豫剧改革是同步进行的。樊粹庭先生担负着近代豫剧变革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任,被称为“现代豫剧之父”。“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双城记》中的语句正是整个20世纪动荡不安中国的写照。在20世纪初,清王朝即将走向末路,八国联军大肆掠夺并压迫苦难的中华民族,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知识分子走上救亡图存的道路,并急迫地寻求着唤醒民心的方式。一部分有志人士重新对中国传统文化投以极大热情,渴望通过戏曲激起人民反抗意识。于是,戏剧成为一些知识分子手里的思想武器,他们一面开始改良戏曲,另一面则引入新兴话剧这一舶来的戏剧新样式。在继承中国戏曲优良传统基础上,樊粹庭从时代变革中吸取经验教训,开始了对豫剧的改革。下面就樊粹庭戏剧思想进行阐述。

一、中国戏曲及传统文化的深层的影响

樊粹庭从小便对传统戏曲有着深厚的情感,几近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对戏曲的情感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他走上戏剧创作、导演、改革之路的原始动力。樊粹庭先生1905年出生于河南遂平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粹庭少年时代就酷爱各种艺术,常把自己感兴趣的形象捏成泥人戏耍。有时跑几十里路去关爷庙看戏。回家后就翻书,然后跟乡里的大人和小孩们讲解看的戏是哪一段历史故事,还纠正戏里那些跟历史上不符合地方。乡亲们都愿意听他讲的戏文。他讲起来有声有色,听他讲的人都入了迷。有时候干脆就分配小伙伴们扮演不同角色排起戏来……”②在其求学生涯中,他更是竭尽所能地寻找机会接触戏曲,三番四次偷跑去大相国寺听戏,并萌发了进京学戏的念头,最终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走上戏剧人生之路。“戏曲的导演艺术,以往的千百年来的历史传统,就一直是处于这种‘有名无实’的历史情况中。因为,谈到‘导演’,自然离不开‘导演艺术’;而‘导演艺术’,也就是创造戏剧舞台演出的一种艺术。这就是说,自有戏剧性的舞台演出形成以来,换句话说,只要是有戏剧性舞台演出存在着的地方,就有‘导演艺术’。在这一点上,戏曲的舞台艺术也毫不例外。”③中国戏曲自元杂剧的萌发至成熟兴盛,再到明清传奇,发展至清代地方戏,“导演艺术”就渗透在这绵延不断几千年的舞台演出之中,并且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一套“导演学”意义上戏曲所独有的导演创作理念。这些戏曲独有的导演理念就一点一滴地流入樊粹庭先生戏曲创作的血液中。樊粹庭先生在战时的逃亡途中(1936年到1937年)进行了一次戏剧艺术观摩,在两年间,他踏遍大半个中国,欣赏了昆曲、京剧、秦腔、楚剧、河北梆子等多个剧种。他在观剧日记《芳雅笺》中,他从编剧、导演、表演、舞美等各方面出发,记录下其他兄弟地方剧种的优缺点,更记下了樊粹庭先生宝贵的导演艺术构思。这次大规模的观戏活动,为樊粹庭打开了戏剧创作的眼界,为他日后导演、编剧、戏剧改革做了艺术铺垫。

二、社会时代意识的影响和新剧的启示

樊粹庭幼年时期便经历了中国剧烈的民主运动,接踵而来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变革和革命浪潮,这些都对樊粹庭的戏剧创作理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派”宣扬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并走上了彻底反对旧戏的道路,新兴的话剧成为新观念和先进意识的载体,新形式“时装新戏”也对旧戏进行变革随波逐澜。此时的戏剧需要成为启发民智的工具,也应该成为新思想的传声筒。在时局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樊粹庭先生愤懑的家国情怀和救国意识,都深深地影响着“樊戏”的主题表达,也促动着戏剧改革思想的成熟。在外来先进文化的影响下,话剧从初始的“时装新戏”“文明戏”,经过戏剧运动的知识分子对西方戏剧的吸收和借鉴,话剧艺术逐渐发展成熟。舶来品的话剧和传统的中国戏曲扭结在一起并行发展,二者从起初的互相排斥,到逐渐开始互相融合、借鉴,彼此激励,最后以完美结合的方式出现在戏剧艺术作品之中,从而达到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传统的戏曲从话剧中找到可以为我所用的优秀艺术表演方式,继而通过自我革新、自我完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樊粹庭先生回忆道:“在此期间,……我更是放肆地学戏、演戏,在校组织话剧团。那时演的是陈大悲和熊佛西的戏,记得有《维持风化》《复活的玫瑰》等。”④留美预校时期的樊粹庭,除排演传统戏曲以外,还对话剧有所涉猎。樊先生从话剧传播的新思想、创造新形势中获得宝贵经验,为其日后开启的豫剧改革事业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艺术支撑。樊粹庭在校期间还选学了戏剧理论家陈治策的戏剧课。陈治策1927年回国从事戏剧理论研究和教学,是河南第一位留学美国的戏剧专家。他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编剧的层次”“戏剧的种类”“表演技术论”“导演术”“欧美各国近代剧场”等。在陈治策的课上,他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戏剧理论知识,先进的导、表演理念也给他带来了诸多启发,为其日后戏剧创作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使其不再把视野局限于传统戏曲之中,开始关注世界戏剧艺术。抗日战争时期,樊粹庭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犯下的罪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抱负,使他带领后来创建的“狮吼剧团”走向宣传抗日的第一线,以优秀的戏剧作品开启民智,激励人们奋起抗争。这些宝贵的人生经历使他在豫剧发展变革的求索道路上逐步形成了“民众戏剧”的艺术创作理念。

三、人生境遇、内心情感潜移默化的指引

戏剧创作者的人生境遇和内心情感是其艺术创作的中心母题。个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往往会成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与人生道路上的不断历练一起锻造出戏剧创作者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并形成其独具风格的戏剧理念。“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人情浩瀚的“造化”给予了樊粹庭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1931年(樊粹庭)就任社会教育推广部主任兼戏剧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带领放映队,到各县放映无声电影《孤儿救祖记》《玉洁冰清》《爸爸爱妈妈》以及卓别林的有关影片。所到之处,都调查了解地方剧种、剧团以及演员等情况。”⑤樊粹庭先生担任过河南省社会教育推广部主任,并在河南农村兼授戏剧课。其间,他深入民间展开艺术实践,这些经历为其戏剧导演创作打下实践基础。在民间放映电影期间,通过重复观看不同电影,樊粹庭先生学习到了许多创作方法、技巧,为其日后的导演生涯做了技术储备。《民众教育建设纲领草案》发表于《河南教育》1929年第二卷第一期,草案中提出了“民众教育思想”,一切从民众出发成为樊粹庭先生艺术创作的目标,在舞台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普适的“民众戏剧观”,为其日后创立“狮吼儿童剧团”,开展戏剧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1934年,樊粹庭先生经过多方联络和努力,在教育界以募捐的形式筹集资金,聘请著名建筑设计师在开封大相国寺创建了豫声剧院。这是豫剧历史上第一座现代化专业性的剧院,它的建成对豫剧具有划时代意义。被誉为“豫剧皇后”的豫剧大师陈素真,在其人生长河中与樊粹庭先生有过一段交集,这段交集在樊粹庭情感世界留下了最为浓重的一笔。“樊戏”与众不同的“因人设戏”的特点使樊粹庭先生寻觅到陈素真这位的豫剧奇才,并由此开启了豫剧发展历史上最为人称赞的一段合作。陈素真的“表演”和樊粹庭的“樊戏”的完美结合,不仅在豫剧界引起轰动,还成为豫剧发展史中的奇观。

随着日本侵略步伐的加快,河南时局出现动荡,剧团不得不颠沛流离。在躲避战事的旅途中,樊粹庭以“狮吼”二字命名其带领的旅行剧团,《涤耻血》《花媚娘》《巾帼侠》《女贞花》等戏剧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并激发起民众的抗日热情。岁月蹉跎,世事人情都会随风而逝,樊粹庭与陈素真的合作也走到了尽头。1942年,陈素真、赵义庭等剧团骨干演员先后离开,樊先生的情感世界崩塌了,“狮吼剧团”无法再上演“樊戏”,樊粹庭与“狮吼”一同陷入绝境。岁月的艰难并没有磨去樊先生的意志,他一边咬紧牙关创编豫剧,一边向外界寻求帮助,成立了“狮吼儿童剧团”。在新的剧团中,在充满活力的儿童演员身上,樊先生再一次看到了希望,继续践行自己的戏剧理想,发展并完善了他的戏剧导演理念。1943年,樊粹庭先生创作《鹤归楼》,字里行间流露着其内心炽热的情感,过去的伤离别已经成为痛苦的记忆,主人公代替作者将爱恨情仇按捺在心间。时间虽不是疗伤圣药,但可以抹平内心的伤痛,樊粹庭终于走出情感的低谷,义无反顾地投入戏剧创作中,“樊戏”在经历过沧海桑田之后又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作者:焦资涵 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戏剧导演思想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xjyslllw/71424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