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强化思政范文

谈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强化思政范文

时间:2022-11-11 08:59:13

谈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强化思政

关键词:思政教育;校园文化;高职院校;新时代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任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全面贯彻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掌握校园文化意识形态主动权,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人民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服务。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教书育人的重要地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不断改进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注重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广泛开展指导思想正确、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积极向上、贴近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1]。这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也表明了校园文化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高职院校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教学定位,建设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强化思政育人工作成效,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

1思政工作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思政工作实际是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发挥校园文化的内涵凝聚力、向心力,从行动上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将兴趣转为特长,从本质上激发思政工作活力。从教育心理学上说,学生内在思想决定行为外化的方向和形式,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对学生思想进行引领和改造。文化是人类长期思考和实践的精神积淀,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长期传承、发扬的精神成果,两者本身具有一定的内在互通性。高校作为人才培育的文化高地应强化自身价值观引领,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收先进新兴文化,体现时代性属性和社会属性。与此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易受不良文化及价值观的冲击影响,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意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坚持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牢固掌握高校文化意识形态主动权。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方式。以思政工作为核心和灵魂,为校园文化指明了方向和主题;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和路径,为思政工作的互动性、渗透性和指引性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方式。

2校园文化在高职思政工作中的重要性

2.1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拓展思政教育内涵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不仅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还应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党领导群众艰苦奋斗夺取民族自由独立的奋斗史,结合新时代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现代职业院校发展需要,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思政教育不仅要确保高校的人才培养在思想政治上“又红又专”,更要全面提升人才综合素质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才智。因此,校园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

2.2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延伸思政教育途径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2]。校园文化作为“第二课堂”的建设主体,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3],可以实现课堂内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业与生活相结合,信息网络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主动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解决学生重点聚焦的问题。紧紧围绕提升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从而有效扩大思政工作有效覆盖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3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丰富思政教育形式

从事思政教育管理的主体为思政课教师、思政辅导员、班主任等,通常采取形式以课程教授、理论宣讲、谈心谈话等为主,相对来说理论性过强,形式呆板枯燥,学生不易理解接受。2019年在主持召开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提到,上好思政教育课不仅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要善于依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创新形式,让思政教育更有温度,更贴近学生。校园文化形式丰富多样有利于思政教育形式多样性的实现。以校园活动为主体,秉承厚生精神,鼓励学生以参与科研创新、文体娱乐活动、社会实践服务、就业创业等多种形式参与其中。把准学生脉搏,了解学生心声,让学生充当校园文化思政功能的主角,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坚持服务学生的工作生命线。相比于过去的单调形式,校园文化具有互动性更强,学生更易接受等特点。

2.4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传统思政教育如政策宣讲、谈心谈话等理论感较强的形式,虽短时间内效果明显,但需要思政工作者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持续性的开展外部教育。在此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式接受,不易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求动力。而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工作,一方面贴近实际,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强化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文化凝结着传统习俗、生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易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背景接轨,易发挥文化教育的情感认同,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文化的隐形教育功能更易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更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际影响效果更深刻长远。

3高职校园文化特征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具备普通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的共性,还应体现崇尚技能的职业属性、重视市场的应用属性。2019年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职教改革应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育和发展定位,高职校园文化除需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外,还应体现“德技并修、产教融合、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

3.1体现“职业认同、职业信心”

由于高职学生入学选拔门槛较低,以及社会传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偏差,学生存在职业自卑、定位模糊的心理。校园文化中要注重职业技能人才社会重要性的宣传,注重国家职能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定位的宣传。高学历科研人才和高技能实践人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近年来重视打造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新工科的重要原因,校园文化中应引入职业技能大师的榜样示范效应,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学生参与技能实践训练,树立职业认同、职业信心。

3.2体现“职业技能、职业道德”

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目标,为行业产业发展提供一线人力资源。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树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价值理念,克制浮躁情绪,简单的事情重复用心做依然可以成为行业专家。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高学历重理论的科研人员,同样需高技能重实践的技能人才。因此,在校园文化中应融入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以行业劳模的实例,鼓励学生耐得住寂寞,坐得好冷板凳,做好自身的职业定位和规划,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技能水平。

3.3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服务的对象行业产业一线,在校园文化中应引入企业元素,如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做好职业教育与企业人才使用的衔接[4]。积极开展企业人才订单式培养,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融入企业文化认同。注重企业文化进校园,定期组织邀请企业领导和技术骨干来校开展讲座,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开放日活动,增进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互信和了解,指导学生合理做好职业规划,缩短从校园到社会的角色转换期,增强工作环境适应性。

4高职校园文化强化思政成效的实施途径

4.1加强校园文化的思想建设

校园文化思想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特别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思想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论政策方针,切实与党的教育理念保持一致。校园文化思想建设要融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儒、释、道等多元民族文化交融形成“内圣而外王”“仁义礼智信”的立身之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之道。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应被继承、弘扬,既有利于学生道德观、责任感的培养,也有利于民族自信的认同和文化自信的认同。校园文化思想建设要融合党领导群众艰苦奋斗夺取民族自由独立的奋斗史,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宣传“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优秀革命传统,了解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奋斗史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意识,养成独立自主、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品格。校园文化思想建设要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要与时俱进学习典型模范,要学习王继才同志信念坚定、忠于职守、勇于献身国土安全的家国情怀;要学习南仁东同志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淡泊名利、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要学习钟扬同志以德修身、以德立学,献身西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要学习徐立平同志苦钻善学、精益求精,立足岗位的“大国工匠”精神。与此同时,强化校园文化的思想建设,教育工作者自身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和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

4.2加强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包括强化校园文化指导思想的制度建设、健全校园文化内容的制度建设、规范校园文化管理的制度建设、完善校园文化安全的制度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把握住校园文化的目的和方向就应该加强相关制度的约束和引导。制度建设要坚持按照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方向,结合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及人才培养最终目标来规范制度,确保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策方针。切实从学生身心和思想特点出发,遵循思政、教育、心理、管理等学科规律,修订各种可执行性强的活动规范等规章制度[5]。既要符合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又要科学合理,具有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对于思政教育的实施主体,制度建设要坚决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对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科学管理,严格参照“谁举办、谁负责;谁批准、谁负责”原则,对责任范围、责任内容、责任追究等予以细化明确;对于思政教育的实施对象,要讲究原则,在刚性制度中也要体现柔性的人文关爱,因势利导,更多以正面鼓励、教育、监督手段为主,批评、处分为辅。

4.3加强校园文化的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校园文化正确引导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掌握高职思政工作主导权和意识形态主动权,应从上到下建立完备的组织体系,机制上着眼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坚持全面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和推动,又发挥基层的首创精神。顶层设计由学院党委牵头建立校园文化管理规划小组,掌握思想主题和建设方向;中间实施由宣传部、学工处、团委及保卫后勤等相关部门依靠校纪校风及考风考纪建设、校园宣传栏建设、公寓校园文化,校园特色活动建设、志愿服务建设、校园广播及新媒体平台建设等阵地贯彻落实校园文化主要内容;基层引领发挥学生党员团员、学生干部、社团干部、奖助学生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生榜样的培养和教育,鼓励他们参与校园文化,以点带面,传播正能量,逐步引导影响周围同学树立正确三观。同时,建立校园文化信息反馈组织体系,做好舆情监督和危机处理,及时纠正处理不良的校园文化传播,统筹推进上下联动。

4.4加强校园文化的阵地建设

阵地建设即完善利用多种校园文化传播平台。针对学生兴趣爱好、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普遍需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

4.4.1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以日常升旗、主题团日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五四推优”“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周年”等系列主题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与信仰对话”“我为价值观代言”“实践中国梦”等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活动的时代感和时效性,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文化育人全过程中去。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4.4.2公寓文化教育平台倡导“宿舍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责任担当。通过寝室设计大赛、宿舍趣味运动会、学习互助小组、集体生日会等形式增强宿舍之间的沟通交流、理解信任,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团结、合作、友爱、奉献的宿舍氛围。

4.4.3校园文化品牌教育平台立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教育定位,结合优势专业和时事热点,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打造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例如“科技强国、科普惠民”系列科普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科普基地资源开展活动;“绿色节能环保”活动周,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周,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扎实推进“学雷锋”道德实践;“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范旭东精神”传承等。

4.4.4学生社团教育平台规范社团运作章程,把控社团活动主题,加强社团干部培训,注重社团活动与人文、科技、艺术、技能的融合,确保社团成员有所学、有所作、有所悟,使学生真正有兴趣、有愿望、有需求,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实践育人活动中来,让学生社团真正成为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

4.4.5志愿服务实践平台以实践育人为重点,强化素质拓展,加强日常社会实践、寒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指导。要在不断拓展实践渠道和实践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和品牌化建设,把志愿服务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通过加强校地互动,充分整合地方资源,走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道路,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区,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4.4.6创新创业类大赛平台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完善制度,规范运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加大与相关部门的协调,细化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过程管理和服务。共享学校优质的科创资源,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制定创业教育方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良好的平台。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氛围,构建双线推进、学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瞄准专业、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实践中正视差距、强化技能、完善自我。以期使学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要求。

4.5加强校园文化的内容建设

大力推进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高职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大国工匠”,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内容建设中应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相关精神,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认同、职业信心,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实际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培养,实现职业技能对接企业需要,对接个人职业发展需要;帮助学生适应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定期组织行业龙头企业大讲堂等主题活动,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做好职业教育与企业人才使用的衔接。紧紧围绕育人的中心任务,在引导学生坚持学业为主的同时,从工作内容、项目供给、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合拓展,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第二思政课堂”,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助力。

4.6加强校园文化的网络建设

着力推进“网上校园文化”建设。占领校园文化网络阵地,充分运用新型媒体如微博、微信、小视频等学生常用平台,宣传党的政策理论、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时代学习楷模。加快学校思政教育互联网工作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工作战略理念和整体格局。以团中央“青年之声”平台、“PU平台”(江苏省大学生口袋大学)建设为依托,按照“加强平台体系建设、加强功能内容建设、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与重点工作整合、推动强化思政工作保障”的思路,通过网络与实际联动,将网上工作平台建设成反映学生呼声、回应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统一品牌和重要窗口。进一步提升新媒体阵地集群,充分利用党和国家重要庆典纪念日、传统节假日、大学生活成长节点打造以新媒体阵地集群的校园文化品牌套餐;统筹建好网络工作队伍,建立健全管理、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网络校园文化“正能量”内容供给,研发和推广优秀内容产品。

5结语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高职思政工作,相对于思政理论课等“硬实力”形式来说,是思政教育“软实力”的体现,是实现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途径。我们应结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思想、制度、组织、阵地、内容、网络建设等方面强化高职校园文化,推动思政工作与校园文化的良性融合,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制造输送“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01).

[3]李珂.“四个课堂”联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7(2):122-125.

[4]季红.高职院校职教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3):122-123.

[5]陈艳红.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微[J].思想教育研究,2009(2):57-60.

作者:汪俊瑛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谈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强化思政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