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茅盾与西方文化触碰历程范文

茅盾与西方文化触碰历程范文

时间:2022-07-13 03:59:27

茅盾与西方文化触碰历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和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超前的文化思维,他不但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中文作品,也在同西方文化的广泛接触中为我们翻译、传播了大量优秀的西方文化作品且对其进行了适当而中肯的借鉴与评价。

一、与西方文化初步接触:学习与了解

1907年,少年时代的茅盾以优异成绩进入浙江植材高等小学。这所学校教的课程除了中国传统的经史文献之外,还包括数学、英文、物理、化学、图画、音乐和体操等新鲜课程,而且这所学校的教材和师资在当时也都非常优秀。比如茅盾当时学的英文教材就是英国人纳司非尔特编的英文文法读本;茅盾的化学老师张济川刚刚从日本留学回来,他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使包括茅盾在内的同学们大开眼界,科学和文化的种子当时便在这个少年的心田当中逐步孕育了。中学阶段,由于刻苦努力,茅盾的英语读说听写能力又得到大幅度提高,英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进入北大之后,茅盾对于外国文学的兴趣依然非常浓厚。他喜欢听外籍教授使用纯正的英语进行上课,也系统学习了西方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司各特的《艾凡赫》与狄福的《鲁宾逊漂流记》等,并且按照西方教授的教学方法使用英文学写叙述、描写、辩论等,对西方文化有了充分的学习和了解[1]。

北大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窘迫,茅盾开始工作谋生。1916年8月,他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受该社开启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识、传播文化的办社思想影响,加之该社拥有丰富的西方文化书籍资料,因此,在工作之余,茅盾阅读学习了大量西方的名篇佳作,奠定了其深厚的西方文化知识底蕴。

从1919年起,受《新青年》的影响,茅盾如饥似渴地学习“外国传来的各种新东西”及“各种主义、思想和学说”,并开始注意俄国文学的经典著作与最新动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俄国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因为那时他已经知道“,俄国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胜利的”。这为他后期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指明了方向。

二、与西方文化稳步接触:翻译与传播

在学习和了解了西方文化的基础知识和背景之后,茅盾开始学以致用。起初到商务印书馆英文部工作时,有一次,茅盾在阅读该社新近出版发行的《辞源》时,心有所感,向负责人提出“: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文化突飞猛进,政治、经济、科学三者日产新词,《辞源》虽已收进‘物竞天择’、‘进化’诸新词,但仍嫌太少。此书版权页上英译为《百科辞典》,甚盼能名实相符,将来逐年修改,成为真正的百科辞典。”由于他的一番言辞很有道理,深受负责人欣赏,随后调到编译所,开始从事翻译和介绍西方书籍的有关工作。他与社里富有经验的老先生合作翻译了面向青年的读物《衣》、《食》、《住》等书籍,这算是他最早的译著。与此同时,受当时《学生杂志》主编的邀请,茅盾在涵芬楼图书馆的英美旧杂志中,搜索到一些外文材料,译写出《三百年后孵化之卵》,并在《学生杂志》上发表。之后,他又与胞弟沈德济合译了《两月中之建筑谭》,还编译了《履人传》、《缝工传》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科学小说一类的通俗读物,为他今后文学作品和科学小说翻译与传播拉开了宏大序幕。

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茅盾开始专注于外国文学,先后翻译和介绍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比如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家里》就是他第一次采用白话翻译的小说。在他写就的《近代戏剧家传》一文中,他向中国读者介绍了比昂逊、契诃夫等三十四位外国知名戏剧作家。

1928年,由于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茅盾在日本停留了一年零十个月。面对背井离乡、寂寞清苦的生活现状,茅盾笔耕不辍,并结出了累累硕果,其中翻译和传播的西方文化作品有《希腊神话与北欧神话》、《西洋文学通论》、《北欧神话ABC》、《关于高尔基》等文学评论和学术论著,总共十几万字。

1930年,茅盾结识了美国著名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女士,后者当时在上海出版英文刊物《中国论坛》和《中国呼声》。史沫特莱女士认识了茅盾之后,就介绍其给这两家刊物写稿,与茅盾一起写稿的,当时还有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这三位大家后来经常合作,比如合作编印了一册德国民间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的版画;茅盾和鲁迅还为西欧、美国的一些杂志撰写文章,反映和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压迫和摧残。

1946年,茅盾翻译的苏联小说集《人民是不朽的》、《团的儿子》、《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等出版。同年末,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茅盾访问苏联。随即他于1947年陆续发表了《游苏日记》,著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两部书,为中国读者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情况。为了继续通过“笔杆”与国民党反动当局进行斗争,解放前期,茅盾彻夜不眠,挥笔写作和翻译了大量外国作品。比如在《文学》的“翻译专号”上,他翻译介绍了荷兰提巴喀的小说《改变》(笔名芬君),在《文学》的“弱小民族文学专号”上,他翻译介绍了波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土耳其、秘鲁等国家知名作家的作品,还撰写了《英文的弱小民族文学史之类》(笔名冯夷)等论文。这些翻译和传播的作品,为广大人民奋起抗争国民党反动统治鼓舞了信心,增强了勇气[2]。

三、与西方文化深度接触:借鉴与评价

茅盾除对西方文化进行学习和了解、翻译和传播外,也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了对比,通过对西方文化的有效借鉴和评价,汲取了中西方先进文化的精髓,最终力求为中国文化事业繁荣与发展服务。关于对西方文化的借鉴,我们可以从茅盾的有关作品中管中窥豹。比如他写于上世纪70年代且未经最后修饰的草稿《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其借鉴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式的叙事风格,着力于精细的环境描写与人物服饰的描摹。文学史界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而这个流派恰恰来源于19世纪法国、俄国的现实主义小说,是与中国古典世态小说两相结合的产物。

回溯早期,初步学习和了解了西方文化的年轻茅盾,针对我国两千年来日趋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在《一九一八年的学生》一文中,就呼吁学生“翻然觉悟,革心洗肠,投袂以起”,希望他们“革新思想”、“创造文明”、“奋斗主义”,显示出早期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端倪。他极力提倡人的“个性之解放”和“人格之独立”,吸收和借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些成分。

除了借鉴西方文化有益成分之外,茅盾也善于对西方文化中的现象作出适当评价。比如“五四”运动爆发前夕,茅盾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下,撰写了在关心俄国文学后的第一篇评论《托尔斯泰与今后之俄罗斯》,并发表于《学生杂志》。在这篇文章中,他敏锐地指出:“今俄之Bolshevism(布尔什维主义),已弥漫于东欧,且将及于西欧,世界潮流,澎湃动荡,正不知其伊何底也。”他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引导世界潮流能够作出如此精准评价,实在是富有先见之明。又比如在延安期间,茅盾曾应邀为鲁艺文学系的学员讲解中国文学发展史。在教学中,他对学员们不仅谈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和杜甫,也向学员们讲解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有一次他讲到荷马史诗,就对《伊里亚特》、《奥德赛》中关于人物形象的准确性、生动性、独创性的描写备加赞赏。他以荷马作品当中的比喻物“苍蝇”作为教学案例,指出作品中描写“战士们打仗的勇敢,像苍蝇一样,而不是像老虎一样”这句话细究起来是很对的。你赶走了苍蝇,它又折回来,这不就是勇敢吗?老虎狮子虽猛,但人们却很少看见。

茅盾认为,从荷马史诗当中,就会知道作者是多么善于观察和体会生活,创造出含义深刻而又新颖的字句,因为一般人是想不到用苍蝇来形容战士的勇敢的,这一点应当值得中国读者学习。由此可以看出,茅盾对西方文化作品是相当地了解和掌握,也能够给予西方优秀作品高度而中肯的评价[3]。

被举报文档标题:茅盾与西方文化触碰历程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xfwhlw/60612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