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幽默小说看现代文学的反审美范文

幽默小说看现代文学的反审美范文

时间:2022-06-17 09:31:10

幽默小说看现代文学的反审美

一、反英雄

西方传统文学强调崇高的理想和激情,在这一美学思想指导下,作家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追求对“典型”的创造。传统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大都是完美的,他们形象高大、信念坚定、毅力顽强,往往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肯定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身上闪耀着英雄的光辉。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们体魄健壮、意志坚强,充满英雄气概,在与人、自然和命运的抗争中体现对自我价值的高度肯定;文艺复兴时期,在反宗教、反神学的思潮运动中,作家对人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高度赞扬,哈姆雷特的“人是宇宙精华,是万物灵长”就是对人类的赞歌,这种主旋律一直贯穿于歌德、席勒、拜伦、雨果和托尔斯泰等人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说,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西方传统文学一直执著于对英雄人物的挖掘与赞美。而在后现代主义作品里,再也看不到人身上高尚正义的品格和悲壮崇高的震撼力量,有的只是行为乖僻、思想古怪猥琐的“反英雄”。他们无能为力、荒唐可笑却又怀疑否定一切,蔑视天地万物;他们消极厌世,充满孤独感;他们可能是卑劣的小人物,却又保持某种尊严。他们已不再是古典式的英雄,只是被现代社会扭曲了的反英雄。

黑色幽默小说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的《第五号屠场》,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故事背景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但3部小说的主人公都不是在战场上建立奇功的英雄,有的甚至还是千方百计逃离战争的怕死鬼,或者是疯疯癫癫的精神病患者。以《二十二条军规》为例,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典型的反英雄人物,对他而言,最根本的问题是“死还是不死”。他是一个上尉投弹手,但他厌恶战争,以求生为最高目标。为了逃避战争,他多次装病住院;为了保全生命,他偷偷往飞行员食物中投入肥皂水,造成集体腹泻,迫使上司取消飞行;他深夜溜进作战室偷改轰炸线路,以便飞临没有防空系统的安全区,升空后又说飞机出“故障”,要求返航;飞临目标后根本不管命中与否,俯冲投弹一瞬即马上做好向上飞逃的准备。他自始自终都在为生存作着极尽疯狂的努力,最后终于选择出逃到瑞典。然而在作品里,作者是把他当作英雄来刻画的,因为他是岛上唯一为了生存而勇敢作出选择的人。他所处的是一个善恶颠倒的世界,英雄就是小人,精英就是渣滓,上层官僚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顾部下死活,一再提高飞行次数,增加飞行危险,尤索林清醒地看穿了这一切,与丧失了求生本能、麻木不仁的同伴相比,尤索林才更像一名正常人。显然。尤索林这个“反英雄”的英雄已与传统的英雄人物形象大相径庭。综观后现代主义文学可以看到,那个世界已经没有了“普罗米修斯”,有的只是像尤索林那样的“西西弗斯”。反英雄人物的出现是非理性主义思潮泛滥的结果。20世纪,尼采曾发出悲鸣:“上帝死了!”上帝死了,传统的真理死了,没有了信仰,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也崩溃了,既然人生价值已没有意义,人类也就不再苦苦追求崇高的理想。后现代主义作家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有的只是悲观焦虑的绝望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作家们也就不再试图塑造高大的英雄形象来拯救世界,或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塑造了一个个孤独异化的反英雄,这种反英雄化倾向是西方精神危机在文学上的反映。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西方文明走向衰落的倾向,同时也看到传统审美观念受到的巨大冲击。

二、反叙事

有学者认为传统现实主义作家关注“写什么”,现代主义作家关注“怎么写”,而后现代主义作家关注的只是“写”本身。“写”本身就体现了传统叙事艺术的反审美倾向,“小说是用叙事方式在主体和客体生活之间结成的审美关系中进行审美创造”。从这个定义可见,小说是一种通过叙事进行的审美创造活动。传统小说常以叙事宏伟为人称道,如雨果的《悲惨世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这些作家用精心安排的结构、华美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细腻的心理与环境描写,精心营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从而使作品成为经典的不朽之作。而后现代小说情节淡化、结构松散且时空跳跃,作家用陌生、抽象的而不是抒情的、描写的语言,以冷漠的叙事视角,冲出了传统叙事权力话语的囚笼,对话语重新分布调整。

传统小说的叙事表现出一种训话式的经典话语:教训与受教,灌输与接受,强迫与服从,“唤醒”、“批判”、“揭露”、“歌颂”则是它的出发点。而后现代小说的叙事不再是训话,而是对话;叙事不再是对生活的解释,而是一种语词游戏,叙事圈套模糊着故事。如黑色幽默小说家巴思的小说《漂浮的剧院》,书名既是小说主人公托德企图炸毁的演戏船的名字,又是主人公托德为自己所要写作的小说拟订的标题。这“漂浮的剧院”作为一个中介符号,既是巴思的小说,又是主人公托德的小说。所以,托德既是巴思小说的主人公,又是自己小说的主人公。这样,巴思的小说文本与托德的人生生活,托德的小说文本与托德的人生生活既构成了双重虚构,又成了浑然一体的真实。实际上,不管是托德还是巴思,他们所重现的不是讲述什么,而是讲述本身。因为讲述什么既不清楚也不重要,讲述才是借以证明自己存在的方式。这种故事套故事、主人公兼作者的叙事模式为小说创作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和虚幻性提供了巨大的自由空间。传统叙事还是一种人格化的叙事。作品中的叙事主人公经常对叙事对象加以道德评价,有一套普遍的道德评价标准,好坏、美丑可以分辨清楚。而后现代文学叙事转向非人格叙事,在后现代文学里,情节淡化了,作家们不再指点江山,随意议论,也不再以道德的审判者自居。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常被认为是极端的拼贴之作,小说没什么故事情节,由各种零散的插曲和似是而非的议论组成。

内容涉及现代物理、高等数学、性心理和火箭工程等多种领域。巴尔塞姆的小说行文极其庞杂,广告、图象、画片、市井俚语、陈词滥调、插科打诨杂糅交错,好像把大堆碎片粘合在一起,如迪克斯坦.莫里斯说:“巴尔塞姆有意识阻碍我们读者在传统小说中进行低劣而肤浅的识别,但他却找不到什么东西取而代之,我猜想巴尔塞姆从戈达德的电影中得到启示,删除大部分原始的叙事渣滓,以便使当代文化的糟粕能更加势不可挡地显示自己。”在这里,传统文学叙事所追求的永恒和完美被彻底消解了。在传统叙事文学里,如此叙事是对美的亵渎,而这却是后现代文学家刻意为之的结果。传统叙事过分注重单纯、简洁和精确的形象,排斥模糊、断续和非具象的形象,而后现代文学家们正努力逆转这一点,他们追求的正是非美的效果。他们认为传统叙事的追求属于表层心理,只有对非美的追求才属于深层心理。所以,后现代文学追求的是非美和无意识的视觉。

综上所述,后现代文学在内容、形式方面的反审美特性,是对传统文学审美观念的否定性批判和改写,这种反审美使传统的文学艺术走出“象牙塔”,去关注更广范围内的审美现象,它对拓展审美范围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有的后现代文学家完全摒弃传统美学概念和原则,一味标新立异,对传统审美方式彻底消解,这就割断了与传统美学的内在联系,让人难以接受。但不管怎样,后现代文学的反审美特性实际上是以冲击人们旧有的审美观念来表现人们对社会的困惑和陌生,从而给人以新的心灵震撼与启迪。

作者:张金玲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凤翔师范分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幽默小说看现代文学的反审美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xdwxlw/67397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