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文学学理范文

网络文学学理范文

网络文学学理

电脑和网络以强大的同化力改造着人类社会现行的各种艺术门类,使其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加以重建。网络文学背靠“网络”,面朝“文学”,以信息科技的进步启动艺术的变革,影响并改变着文学的存在方式和人们的艺术思维模式与审美习惯,一面打破既有的文学成规,一面创造着新的游戏规则。例如,在网络文学中,作家的主体身份被“网民”所替代,他们匿名上网,以虚拟的角色扮演来倾诉心曲,形成艺术主体的角色飘移;文学的内容可以不是先于艺术活动而存在的“客观生活”,而是通过软件实现的沉浸性的虚拟存在,一种与艺术活动融为一体的“数字化生存”;文学手段已经摆脱了“文房四宝”和印刷成型的文字“硬载体”,只需拖动鼠标,与机共舞,操作声情并茂、随缘演化的超媒体比特指令;文学本体已经由昔日的书页演变为网页,由限定的线性文本变为链接式超文本,许多作品不仅打破了文学题材之间的界限,打通了文学与艺术的界限,也消弥了文学与非文学、艺术与与生活的界限;文学的欣赏者将不再是膜拜而静观的读者,而是恣心漫游、积极参与乃至随时点评的网络用户;文学环境也将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蛛网重叠与触角延伸,实现世界收缩和信息扩散,文学面对的不仅有人类的自然历史过程,还有“数字地球”和电子家园,以及智能动物、高级机器人和电子仿生生物……

这一切变化除了科技进步的直接影响和全球化时代背景外,文学自身的学理依据何在呢?这种带有“另类”色彩的文学是基于怎样的理论平台呢?如果说,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与网络文学构成一种“图-底”关系,人文视野的价值理性成为网络文学的意义归属的话,自由精神的释放、民间话语的回归与撒播,当是网络文学的学理思辨的起点。

一、网络:自由精神的家园

网络的最大特点是自由,文学的精神本质也是自由,网络之接纳文学或者文学之走进网络,就在于它们存在兼容的共振点:自由。可以说,“自由”是文学与网络的最佳结合部,是艺术与信息科技的黏合剂,网络文学最核心的精神本性就在于它的自由性,网络的自由性为人类的艺术审美的自由精神提供了又一个新奇别致的理想家园

1、为文学插上自由的翅膀

文学本来就是自由精神的产儿,它源于人类在生存中对自由理想的渴望,满足人类对自由世界的幻想,又以“诗意的栖居”为人类的精神打造自由的乌托邦。网络文学进一步解放了过去艺术自由当中的不自由,为文学更充分地享受自由、更自由地酿造自由精神的家园插上了自由的翅膀。譬如,其一,在互联网上,文学打破了创作身份的藩篱,任何人只要你愿意,都可以上网写作和让写作上网,因为“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大狗小狗都可以在这里“汪汪”叫上一通。其二,网络消除了作品的“出场”焦虑,拆卸了文学发表资质认证的门槛,谁都有权力上网自己的作品,谁也无权阻止他人自由发言,这就给了每一个文学钟情族以网上圆梦的机会,使来自民间的文学弱势人群有了“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平等的权力。其三,网络几乎扫除了文学传播的所有障碍,它以比特代替原子,以网页替代书页,用“软载体”消弥作品的重量和体积,又以蛛网覆盖和触角延伸的方式把文学的海洋拉到每一个读者的眉睫之间,使人在尺幅之屏阅尽文学春色,充分满足万千读者对文学“在场”的期待,使昔日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变为“得来全不费工夫”。其四,网络的交互性还为文学创造了交往的自由,作者与读者的交往、读者与读者的交往变得平等而迅捷、自由而透明,一个作品上网,立即可以得到来自读者的反馈,不仅有点击率的记录、排行榜的公示,还有直言不讳、不留情面的真话或“酷评”。文学“隐含的读者”直接走进了网民的“接受屏幕”,作品的“召唤结构”迅即印证着网民的“期待视野”,作者、读者、批评家的彼此沟通和身份互换共聚在这个众声喧哗的自由平台。

网络的自由精神在以Linux为代表的自由软件运动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与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相比,Linux免费软件让使用者从网上自由下载、无偿使用,并且将源代码公之于众,使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技术秘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它的邮件程序、下载程序、计费程序以及许许多多的工具软件,都可以免费获取和使用,甚至连微软也以IE浏览器加入了进来(它当然另有所图)。一方面将知识资源造福公众,并利用众多软件使用者的智慧使其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也是以这种方式反抗网络时代的技术垄断和商业控制,使Linux成为真正的free资源,以自由软件运动演绎网络的自由精神,正如有网友所形容的:“全世界网友联合起来,网络的自由就一定要实现!”对于这种源自民间的真诚吁求,不能止于一种简单的道德评判,它反映了信息时代的人们对网络本质的理性认识。评论家李洁非就曾提出:“关于网络文化精神,如果非得用一个词加以概括,我所能想到的便是Free。”他还说:“必须注意到,这种写作的冲动,不是平面媒体上作家写作的‘文学冲动’,它没有边界,完全‘Free’(取其所有含意)。”,如“自由的、不受别人管制的”、“自主的”、“宽松的,无拘束的,随便的”、“自愿的”、“免去……(比如免费)”、“空闲的,打闹的”、“随时有的”、“任意的”……等等。

2、网络自由与虚拟哲学

网络文学的自由精神基于数字科技的哲学视界--虚拟。虚拟是数字化时代要面对的哲学命题,也是数字化网络的逻各斯。“从现实性哲学转换到虚拟性哲学,这将是我们时代哲学所发生的最为巨大的历史性转换。这一哲学框架的转换是时代转换的映现,是一个客观的不可逆转的态势。”‚网络的虚拟通过数字化构成,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赛伯空间”(Cyberspace)ƒ,这不再是一个以原子、分子构成的物质世界,而是一个以“比特”构成的数字化虚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