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激进及畸变范文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激进及畸变范文

时间:2022-05-10 11:12:4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激进及畸变

内容摘要:丁玲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中国现代小说追求新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最新收获,它在50到70年代经历了由肯定到否定、由赞扬到批判的过程。其历时性评价反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前的发展轨迹是不断趋向激进和畸变的。具体表现为作为当代现实主义的选择和新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逐步政治化和教条化。在经历了畸变和沉沦后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最终也得到了回归和复苏。

关键词:现实主义;思潮;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小说追求新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最新收获,后来也为她赢得了国际声誉,但随着当代社会政治情况和文学历史的变化,50到70年代文艺界对这部作品的评价经历了由肯定到否定、由赞扬到批判的过程,而这些评价总是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即“现实主义”。通过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当代的历时性评价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探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前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其不断走向激进和畸变的过程。

一.选择与新解

当代中国文学选择了“现实主义”,但对现实主义作了新的理解,使现实主义的艺术方法注入了适应时代政治需要的新因素。这种新的理解又是同苏联文学对现实主义的理解相联系的,甚至就是直接来源于苏联文学对现实主义的解释。①这个新的选择就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实际上,早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曾明确表示,“我们是主张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因为中国还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个概念在40到50年代初并没有被广泛使用,而是以“革命现实主义”的说法出现。但是“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我们目前对于文艺创作的要求也是吻合的”②,这一点从当时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肯定评价就可以看出。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出版到1957年反右斗争以前,是对作品的肯定评价阶段(在肯定中虽然也有一些问题的提出,但总体来说还是肯定的),尤其是在1952年获得斯大林奖金二等奖后。当时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作品在反映中国农村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语言及叙述、描写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陈涌说:“中国伟大的运动给文艺创作带来了无限丰富的内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便是最初出现的反映这个运动的长篇小说。”③而冯雪峰则直接称“这是我们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最初的比较显著的一个胜利”,并从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表达能力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这部作品的现实主义成就的主要表现。这一分析和评价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是基本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要求为标准来评判的。直到1953年9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才明确提出确定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周扬、茅盾等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包含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两个基本要义,也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要求:一.功利目的与世界观的先决性。二.浪漫主义的纳入与创造新英雄任务。④从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出的实事求是的评价(评论者也并未否定作品中反映的现实的问题,如陈涌认为作品中表现的运动中的错误和偏向是合适而必要的)和第二次文代会上对概念化、公式化和教条主义的批评与清算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虽然在这时被定为“最高准则”,但并不是以一种绝对的、唯一的、僵死的模式来规范一切创作和批评。但这种已经显露出来的政治功利性却预示着它越来越向上述的模式发展从而畸变为独尊的一元。

二.激进与畸变

1954和1955年对胡适、胡风等人的思想批判,尤其是对胡风的关于现实主义的某些正确、合理的解释作为“反动”思想予以简单化批判和否定助长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扩张。为了缓解这种紧张的气氛,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长期、基本方针。这一方针大大解放了作家的思想,也可以说大大解放了强加在现实主义身上的种种限制和束缚,使作家能够暂时摆脱教条而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因而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真正体现现实主义精神,大胆描写现实矛盾、表现爱情婚姻家庭复杂状态的作品,如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宗璞的《红豆》等。然而这样的情况如昙花一现。1957年1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我们对目前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时间激起了对批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的杂文的非难;那些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作品都被当作毒草对待,使人们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双百方针是一个先“放”后“收”、有“放”有“收”的策略手段。⑤这一年半的松动之后,1975年的反右运动更是一场疾风骤雨,在“左”的思潮的挟持下,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不断走向激进和畸形。

1957年下半年至1958年的“反右”运动中,除了把一批作家、理论家划为“右派”分子,报刊上连篇累牍地发表对文艺思想及代表性论点和触及现实生活矛盾的作品的批判。丁玲和她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都没能幸免。丁玲本人在周扬的《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中被批成“集团”、“党内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野心家”,而在具体论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倾向以及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表现时,也大多推翻了此前对作品的肯定评价,尤其是把之前评论者的“右派”、“集团”问题掺杂到作品的评价中去,如王燎荧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究竟是什么样的作品》基本推翻之前的评价,称“关于这部作品的好处,我们过去看见的几篇评论文章,都是加以夸大了的”,而“冯雪峰那篇有名的谈论它‘在我们文学发展上的意义’的文章,现在看起来,那不过就是向自己的好朋友借机献媚之作”⑥。否定者们认为这部小说“主要是一部失败的作品”,“一部具有严重问题的作品”。这种否定评价很显然不是对作品的实事求是的艺术分析得出的结论,而是基于斗争需要从政治上上纲上线的结果。“反右”运动中对所谓“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和“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清算,剥夺了作家在“百花齐放”中刚刚得到的一点直面现实的艺术权利,从理论上造成了一种唯教条和政治是从、不容怀疑与探索的氛围,使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解和阐释变得机械、狭隘,重新回到了教条主义的老路上。在一片捍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高调中,这个定义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多少现实主义内涵的政治口号。而在反右派运动后风风火火到来的“”运动在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使得文艺工作出现了严重的浮夸和“左”的偏差。这时候提出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两结合”创作方法,到1960年第三次全国文代会被认定为“最好的创作方法”,取代了原先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种“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基础,以革命浪漫主义为主导”的口号,实际上强调的是“浪漫主义”,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主观意志膨胀了的“浪漫主义”。“1957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了上风”⑦,创作中回避矛盾、粉饰生活、拔高人物、神化英雄的倾向愈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完全被“左”的思潮所支配,从激进走向畸变。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所经历的这种完全相反的历时性评价是其评判标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不同社会政治情况下内涵发生变化的反映,由艺术分析居多到几乎完全由政治主导,表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不断地走向激进从而发生畸变。尽管在60年前后进行了“困难”时期的文艺调整,试图纠正几年来文艺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倾向,一时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暂时得到了回潮和深化,但这种努力完全是杯水车薪,立即就被62年底随之而来的极左思潮压倒。接着极左思潮泛滥化,以1966年5月全面发动的“”为标志,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进入了长达十多年的沉沦期。直到“”覆灭,“”结束,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才得以回归,慢慢走向正途。随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复苏、80年代后期“重写文学史”活动的开展,《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也得到了重新评价,强加在作品和作者身上的不实之词被彻底推翻,基本上把对作品的评价从政治评判中剥离了出来,肯定评价阶段的一些实事求是的分析也得到了恢复。不仅从政治的角度对其作了拨乱反正,更从文学创作自身的要求出发,对作品的创作及与之相关的作者的创作道路问题,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观点和看法。而脱离了政治的裹挟,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这历史的伟大转折中获得了重生的机会,又一次充满了生命力,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朱寨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2]张德祥:《现实主义当代流变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3]於可训:《当代文学建构与阐释》,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周良沛:《丁玲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5]龚明德:《〈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修改笺评》,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作者:吴天蓓

被举报文档标题: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激进及畸变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slw/71420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