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撰写申述部分范文

撰写申述部分范文

撰写申述部分

【论文关链词申论;论述部分;论点;论据;论证

【论文摘要申论的论述部分要紧和给定的背景资料提出论点,选择论据,论证要突出针对性、现实性、深刻性和严密性。

自2000年国家招考公务员首次把(申论》考试作为必考科目以来,《申论》考试的基本模式已逐渐定型化了,即通过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完成和之密切相关的三项要求摘要:一是用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的资料所反映的主要新问题。二是用400字左右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新问题的策略和可行性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间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在完成前两项程序的基础上,紧紧扣住给定资料及其反映的主要新问题,阐述、论证应试者对间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间题的方法。要求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申论写作的三部分紧密关联又各自独立,说它们紧密关联,是指这三大部分构成了互相依从的写作链和逻辑严密的整体;说它们各自独立,是指“概括”、“方案”、“论述”三大部分各自都必须是一篇独立的文章。本文仅从“独立的文章”之角度,简谈如何撰写申论的论述部分。

一、论点的提出

论点的提出必须紧扣所给定的背景资料。

论点提出的依据和前提是对给定的背景资料所做的分析,背景资料的分析正确和否,关系到论点的正确和否。因此,要紧扣所给定的背景资料进行科学地分析。首先要分析背景资料的基础性。提供的背景资料一般都是应试者工作、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新问题,或是某一时期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内容涉猎广泛,既不局限于某一社会方面,也不偏重于某一学科领域,而是尽可能地全面铺开;背景资料对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知识都不做专业性的深入探究,只是基础性内容,语言表述准确规范,清楚明白,不会产生阅读理解的歧义;内容和观点都是已形成定论的,不涉及未定论的,尤其是争论激烈的理论前沿新问题。其次要分析背景资料的普遍性。《申论》考试的试题资料,一般都源于社会生活中的时事热点,而这些时事热点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通过媒体可以接触到的。比如,国内外,尤其是国内近期发生的事件,以及对这些事件的跟踪报道等。要注重社会各方面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应试者也要全面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在综合各方面意见后,提出自己的论点。

论点的提出必须选取最佳的角度。角度是指由一定的侧面和层次所构成的论述拓展的方向,也就是论述拓展的着力点,着力点选准了,就能由“点”扩大到“面”。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它们自身有多侧面、多层次的结构,各种结构又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客观事物的这些特征,决定了论点的提出必须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最佳角度,一般来说,要有利于展开议论,能解决实际间题,有吸引力。

选定的角度要“小”。(申论》的背景资料具有较广泛的覆盖面,但申论的论述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能谈及那么多,只能选取一个较小的角度。只有角度选的小些,才有利于在所选的这一“点”上做比较深入的开掘,假如角度过大、过宽,就无法落实着力点,也就谈不上论述的拓展了。

选定的角度要“巧”。一个背景资料,可供立意成文的角度有许多,但并不是个个角度都能打动读者。只有选取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角度,才能使读者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被你的文章牢牢吸引住,非一口气看完不可。比如,给定的资料是有关我国近几年来沙尘暴的危害、成因和治理的。这些新问题涉及面极广,诸如对危害的清醒熟悉,成因的科学探索,对防治的建议等等。单就防治而言,又有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经济投入新问题,地方职能部门的管理到位和办法落实新问题,广大群众的自觉参和和从我做起间题,这些方面往往既有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新问题,又有人类自身的新问题,而从“治沙和治穷”、“治沙和治愚”、“防沙和防腐”等角度提出论点则比较巧妙。

选定的角度要“新”。不落俗套,有新意,有吸引力,能够引起人们的注重和思索。曾经有这样一个实例摘要:一位战士回家探亲,路遇一位小孩落水,围观者甚众,却无一人伸出援助之手,当这位战士脱下衣服放到岸边预备入水相救时,人群中却发出了阴阳怪气的声音摘要:“当兵的,立功的时候到了”。当这位战士终于把孩子救上来时,却发现岸边衣服里的手表和200元钱已经无影无踪了。针对这个背景资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出不同的议论,可以从赞扬见义勇为新风的角度,可以从谴责围观者袖手旁观的角度,但从“救救精神上的落水者”的角度,揭示整个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新问题—部分人的人性丧失,道德低下的新问题,就是最深刻最有新意的。

论点,是应试者自己提炼的申论论述的核心,它作为主导思想贯穿全文、统领全文。它最基本的层次应该是客观层次,即准确地反映所给资料的本质;较高一层的熟悉是具有科学文化深度和广变的熟悉;更高一层是具有深刻哲理的熟悉。应式者要充分发挥主观性,使论点达到较高的层次。

论点要正确。提出的论点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符合社会上的主流观点,能准确地科学地反映事物}7本质,揭示其中蕴涵的科学道理。正确的论点抢否提出来,主要取决于应试者理论素养的高低摘要:

论点要鲜明。论点是论证的“旗帜”,必须鲜亮分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清楚明朗,不能含糊其辞。

论点要集中。紧紧围绕提出的中心论点说深说透,全篇文章都要为中心论点服务,万变不离其宗,不能中途易辙。

论点要深刻。不是泛泛地、一般地反映新问题,而要表现出事物的深度,挖掘到事物的本质。论点要新奇。

论点有了新意,才能给人以新的启迪。要避免一般化,做到“创意造言,皆不相师”。

这五个方面的要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根本上讲,要求正确,从表达上讲,要求鲜明、集中,从反映事物的程度上讲,要求深刻,从立意角度上讲,要求新奇。

论点的提出,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环节,它既是对前面阅读、分析资料的一个小结;又是据以展开论述的基础。若是论点的提出不符合要求,下面的程序也就很难进行。

二、论据的使用

论据的使用一定要注重(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木”,以阅读理解给定的资料作为使用论据的基侧,准确把握对材料的使用。

论据的选择不能脱离背景资料,论据大多采用给它资料中的事实,但所用例子不要照抄,要选择几例,用自己的语言简练地概括。也可适量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论据。

对这些论据必须进行发掘。发掘论据实际上就是剖析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论据和论点得以紧密结合,才能很好地证实论点的意义。事物本身是复杂的,它所包含的意义也是多方面的,申论的论述部分不可能穷尽这一事物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它只能从某一侧面、某一角度反映人们的某一熟悉。论点的意义是有方向性的,它要求论据也具有这种方向性,能从这一侧面、这一角度来证实自己。因此,要探究论据的内涵和论点的内涵是否相一致,从而决定取舍。

要把鉴别、筛选好的论据有序地组织起来。论据的有序组织和论证的预期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试者无不希望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能有力地使读者信服,有效地渗透到读者的熟悉之中。所以,如何组织论据才能使读者信服,就是确定论证体系时必须预先设计的。论据归属哪个分论点,放在哪一个部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如何搭配,怎样使用它来论证,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论证的要求

根据《申论》考试的特征,申论的论证要遵循其基本要求。

一是要有针对性。所谓申论,是从孔子的“申而论之”之意而来,是根据所给的资料引申开来,发出议论。因此,论证分析应充分利用背景资料,针对背景资料概括出主要新问题,紧扣主要新问题深入剖析,阐述见解,能切中新问题的要害。

二是要有现实性。申论考试可以看作是公务员处理公务的预演,应试者要站在一个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角度思索间题、分析新问题、处理新问题,紧扣社会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回答的新问题发表意见,对他人能有所启发。申论之“申”就是指伸延下去,联系实际,阐述给定资料所包含的现实意义。假如不会“申”,就不能把理论联系实际说到点子上。

三是要有深刻性。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必须深入事物的核心。要一针见血地指出新问题的实质,并且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某一事件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新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能揭示出事物深刻的蕴涵。

四是要有严密性。论述是析事明理,因而,以理服人是它的根本目的。这就决定了论述必须符合逻辑,整个论证过程都要按照逻辑思维进行科学地分析,严密的逻辑思维又决定了它的结构形式十分严谨、填密而又完整。

开头摘要:极其简要地复述资料,要有所强调,即突出和论点有关的部分,引出自己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间题的基本看法。对资料的引述,要力求精要,能抓住关键。

主体摘要:主体是论证中的核心部分,要分析“为什么”和“怎么办”,揭示资料所反映的社会普遍现象的深刻含义,联系社会现象,突出中心论点。主体最能体现论证思路,在主体部分,要突出段旨句。段旨句一般放在段落之首,既便于阅卷者一目了然,迅速获知文章的主要信息,又便于应试者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使文章思路清楚,条理分明。

结尾摘要:概括或者强调论点。

论证,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要确定一种论断以及由这种论断所代表的某一道理是正确的、可信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要使这一道理确立起来,就要想方设法运用论证手段,强化论理。刘舰在《文心雕龙》中说摘要:“论如析薪,贵能破理。”就是说议论像劈柴一样,重要的是能够按照木柴的纹理把它劈开,这形象又科学的比喻,告诉我们申论的论述也要像劈柴一样,有自己的纹理,要顺着这个纹理劈下去,收到以理取胜、以理服人的效果。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