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师文学理论教学与中小学语文的对接范文

高师文学理论教学与中小学语文的对接范文

时间:2022-06-28 08:22:24

高师文学理论教学与中小学语文的对接

摘要:高师院校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固步自封、不重视师范生专业成长、与中小学语文脱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亟待与中小学语文有效对接。文学理论教学要适应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必须做好调研,明确对接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优化对接语文教学的课程内容,实施对接语文教学的方法,开展跨界合作教学。

关键词:高师;文学理论;教学;中小学语文;有效对接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专业性,推进协同育人,这是加强和改进师范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的“指南针”。高师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应以此为契机,加大教改力度,强化专业基础课教师对师范性的认识,突出师范性教学。文学理论教学历来是高师中文专业的“老大难”问题,教学有效性不高,根源之一在于师范性不突出,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严重脱节,不重视师范生的专业发展需求。我们有必要分析和探讨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改革举措,以期优化文学理论课程教学。

一、高师文学理论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课堂教学固步自封文学理论与哲学、美学、传统文化相连,是高师中文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高师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文学理论教师尽管也知道教学师范性的重要,但受学理教学以及惯性思维的影响,教学并没有充分考虑师范性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体系的学术性,理论教学有余,实践训练不足,缺少应有的师范性。多数文学理论教师从本质主义出发,将教学内容分为文学本质论、文学活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和文学接受论等;教学方式则为演绎推理式,即从理论本体出发,先追根溯源,讲解理论,然后用一些文学案例来证明其科学性,最后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从表面上看,几大内容板块的演绎推理式教学如铁桶一般,似乎无懈可击,而实际上却造成教学话语体系的封闭,扼杀了理论的发散性,带来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之感。“高大上”的理论话语体系教学对教师来说是枷锁,对学生而言是桎梏。

(二)不重视师范生专业成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观念与目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文学理论是基础课,知识维度占居突出的位置,教学重在培养理论思维无可厚非,但教学应契合专业,要致力于学生专业成长。长期以来,受制于课程性质,多数文学理论教师有理论阐释的自恋,局限于理论框架教学,从概念到概念,只重视知识传授,不关注从教能力训练。教师只满足于按照书本的结构,按部就班地教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很少安排一些实践教学的环节[1]。授课教师缺少助力师范生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语文教学法课程非常疏远,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很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认为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法课程的事,不了解中小学语文对文学理论教学的具体需求,不去想如何将文学理论知识与语文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结合起来,以致于只会从理论到理论,教一些纯粹、封闭的理论知识。这样就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努力方向,缺少学习的动力。

(三)与中小学语文严重脱节高师本应该突出师范性,但现状是好多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包括文学理论)与基础教育教学差距大,甚至严重脱节,在教学理念上几乎不考虑新课标的要求。文学理论作为高师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它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密切关系毋庸置疑。但现状是它与中小学语文教学严重脱节,多数文学理论教师对于语文教学改革近况和新的研究成果是知焉不详的。一方面,很多教师尽管重视文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但只能从文学理论学科专业结构角度进行知识传播,所谓的“五大论”由头到尾进行讲解,没有语文教师职业针对性,忽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师范生文学文本解读的培养与训练。结果是学生毕业后纵有满腹的理论术语或概念,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很难有效承担起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凭借自己中小学语文学习经验,想当然地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文学理论知识少有用武之地,所以面对枯燥的术语或概念,学习茫然不知所措。这就造成了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局面。可见,在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结合中小学语文教学有针对性地传授文学理论知识是课程本身改革的需要,势在必行。

二、文学理论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有效对接的实质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目前,高师文学理论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对中小学语文课本知识研究不多,投入不足,已不能适应高师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应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力度,主动了解高师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了解中小学一线人才需求,了解自己所教知识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授课中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传授学生所需的文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所需的文学解读分析能力。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推进,在中小学语文教材里面增加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对语文教师的文学鉴赏能力、文本解读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高师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面对这个形势,加强文学理论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就很有必要,有助于教师深化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主动顺应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需要。

(二)有利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有效性由前所述,文学理论教学普遍存在与中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现象,文学理论教学如果依然只顾承袭学术性、系统性的教学理念,不转向中小学语文,显然与语文师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要做好文学理论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有效对接,就是要求我们重新提升对文学理论课程认识,深入厘清这门课程的师范性,找准它在高师中文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即主要教会学生一般文学理论知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文本解读分析能力。精准课程教学定位,就有利于我们教师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以够用、适用为原则,把那些晦涩难懂又没有实用价值的章节进行简化、淡化处理,精简出适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最为基本的教学内容。教师忽视教学内容的系统整体性,会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将教材内容简要化,教师授课才有创造发挥的余地,才有师生视域融合的平台[2]。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有效性,才能有效解决文学理论教学被人诟病的“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顽症。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强化解读能力虽然说“语文”不等于“文学”,文学活动不能承担语文教学的全部任务,但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却毋庸置疑。文学理论教学内容与基础课文教学课堂有着紧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小学语文教师解读语文课文,培养学生语感,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等都离不开文学理论知识的储备。所以可以说,学生现在掌握了什么文学理论知识,拥有了什么样的文学解读能力,将来就会有什么样的课文教学能力。做好文学理论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有效对接,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化对文学理论教学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学习文学理论之于未来语文教学的意义,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从而愿意学习;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从而善于学习;让学生掌握怎么学,从而乐于学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强化文学文本解读分析能力。

(四)有利于推动专业课程建设,增强服务性高师中文专业是有深厚积淀的专业,然而长期以来,专业基础课改革力度不大,教学目标泛化,教学内容学理化,教学效果低下,人才培养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离得越来越远,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更不用说什么“特色师范”。而相反,中小学语文教改却层出不穷,作为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的高师中文专业,应更好地适应改革的需要,担负起培养语文师资的重任。能否培养出合格的语文师资,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学必须提高服务意识,要关注中小学语文课改,并走在课改前面,起到引领作用。探索文学理论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突出课程教学的师范性,破解高师单打独斗式的课程教学瓶颈,融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实践教学于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高师中文专业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中小学语文师资队伍。

三、文学理论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有效对接的几点策略

(一)调研中小学语文教学服务基础教育是高师院校的办学目标,然而当下基础教育与高校教改研究之间离得却很远,可以说是两张皮,高校教改研究往往理论抽象,而基础教育不需要所谓的高大上理论,需要实际可用的技能与方法。高师中文专业如何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是专业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某个意义上而言,每门课程教学改革都不可能是简单的闭门造车或单纯的主观臆想,而是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教学有效性。高师文学理论课程必须服务于中小学语文教学,这是这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起点和落脚点。为做好有效衔接,我们要了解语文教师对文学理论的需求,一方面,可以通过观摩中小学语文课堂、访谈中小学语文教师、跟踪毕业生等形式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所必需的文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钻研中小学语文教材,梳理文学理论知识点,以便重构文学理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师范性,践行文学理论教学为中小学语文服务的理念。

(二)设定对接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包括汉语知识、文学知识、阅读量、写作理论以及综合知识等,专业能力则是听说读写教学能力。文学理论要服务于培养未来能够站在讲台上的语文教师,课程教学目标就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来设定。教学目标涉及知识、能力、素养三个维度。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客观事物固有属性或内在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能力是人去完成某项活动的技术和本领,而素养更多的涉及情感、意志、品格等人格因素,三者之间互有分界又紧密关联[3]。文学理论课程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点掌握文学现象、文学语言、文学写作、文学阅读、文学批评等知识。能力目标则定位于从事语文教学所必须的文学作品解读分析能力、阅读指导能力、习作教学能力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能力等。专业情怀是学生专业成长的动力,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顾之川说:“语文是字里行间的家国情。”从教者自然应该有很强的文学情怀,所以素养目标上要重点培养学生文学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语文教师的角色意识。

(三)优化对接语文教学的课程内容长期以来,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部分:文学本质论、文学作品论、文学创作论、文学接受论、文学源流论,其教学有效性不高的根源之一就在于教学无的放矢,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优化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师范性、实用性是必要前提,实现文学理论与中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教学目标,就需要重构相应的教学内容体系,要依据中小学语文教学所需梳理出实用的教学内容,梳理出语文教学中涉及的文学理论知识,如文体知识、鉴赏知识、创作知识等,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力求让高师生易于理解文学理论、掌握文学理论,同时更好地运用文学理论,从而提升他们综合素质,增强从教能力。相对而言,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紧密关系是作品论、创作论和接受论,而本质论和源流论则可以简单讲授。以作品论内容为例,就要求我们在授课中能多选取中小学语文课文作为文学文本分析案例,从文学理论分析的角度引领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理论的魅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学理论的学习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为学生提供更为实际的教学实践经验[4]。这既适合了学生阅读量的实际,又适合了学生专业发展需求。

(四)实施对接语文教学的方法得法的教学方法是文学理论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有效对接的关键。文学理论来自于实践,文学理论课程本是具有实践性品格的课程。但文学理论确实有概念化、抽象化的特点,对大一或大二的师范生来说,学习确实有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从教者在进行文学理论讲解时要尽量选择中小学语文课文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课文是师生与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桥梁,不照本宣科,能按照大学的教学理念将中小学语文文本讲出新意、讲出道理、讲出价值与意味来,就是大学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5],同时也是提升学生专业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夯实学生理论修养、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将抽象、灰色、形而上的文学理论转化为生动、绿色、形而下的文学理论,离不开学生课堂内外的参与和体悟。为此,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让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如课前叙事训练、学生助讲、自学研讨、课堂小辩论(讨论)、诗文吟诵以及课后调研等。这些方法分别围绕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而设计:课前叙事训练结合叙事性作品章节知识通过讲故事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提升叙事能力;学生助讲则适宜在学生易懂的文学类型与体裁章节使用,学生感知教师角色,培养学生从教技能;自学研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无关紧要章节可以采纳;文学活动论章节可以使用课堂小辩论(讨论)培养学生思辨和研讨能力;诗文吟诵结合抒情性作品章节知识通过讲吟诵来培养学生抒情朗诵能力;课后调研则布置学生利用见习时机进行中小学生文学接受(消费)等情况调研。笔者的实践证明,这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

(五)开展跨界合作教学高师教育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系统,作为培养中小学语文师资小小一环的文学理论教学不能固步自封,要拓宽视野,与中小学语文教师合作,与其他专业基础课交叉,与语文教学法融合,与实践教学交融。我们教师要有服务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意识,要主动到中小学调研,了解语文教改,帮助一线教师提升理论素养,有条件的可以合作共建文学理论课程资源。打破专业基础课教学各自为阵的格局,文学理论课程要与其他专业基础课交叉,与文学史、语言类和写作类等课程沟通协调,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文本解读能力。语文教学法是高师中文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师范生从教前学习的关键,文学理论有效教学自然离不开与它的融合。我们有必要让文学理论教学提前渗透语文教学法课程,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法课程与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所有专业基础课可以围绕中小学语文识字拼音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等,共同探究如何形成教学合力,更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从教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学理论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其掌握既需要教师能深入浅出的教学,也需要学生潜移默化的实践体验,各高师均有的辩、写、演等实践教学活动都有文学理论的发挥余地。总之,只有理论而不考虑师范生专业发展的文学理论教学肯定是盲目的、僵化的,固步自封、象牙塔式的教学必然是枯燥的、乏味的,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对接才是提升高师文学理论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洪永稳.《文学概论》课程的应用性教学改革[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4):83-86.

[2]石群山.高职高专理论课程教学困境与出路探析———以文学概论为例[J].广西教育,2011(7C):14-16.

[3]管勇.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文学理论教学探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6):85-87.

[4]李景刚.高师院校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76-77.

[5]郭世轩.当代语境下地方高师院校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略[J].琼州学院学报,2014(6):103-108.

作者:石群山 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师文学理论教学与中小学语文的对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llfzlw/73593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