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文学走出去文学贸易逆差范文

浅谈文学走出去文学贸易逆差范文

时间:2022-02-27 04:56:28

浅谈文学走出去文学贸易逆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部署的推进,作为文化走出去重头戏的中国文学走出去,不仅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也是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展示国家“软实力”的有效载体。为推动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做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更加有效而有序地推动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中文学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文学;走出去;文学贸易逆差;应对策略

一、中国文学走出去中的中外文学贸易逆差

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就开始大规模地向世界译介中国文学作品,这期间有几项大的举措,包括1951年创刊《中国文学》杂志,20世纪八九十年代编辑出版《熊猫丛书》,1995年正式立项、旨在系统全面地向世界推出外文版中国文化典籍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大中华文库》,还有2006年中国作家协会启动“中国当代文学对外译介工程”等。这些大规模、有组织、成体系地译介中国文学的活动,有效推动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8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宣布启动“国剧海外传播工程”,此工程包括“百部国剧英译工程”“国剧口述历史编纂整理工程”等系列子项目。其中,“百部国剧英译工程”将近100部国剧剧本译为英文版[1]。2009年底,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出重点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其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选集》英文版分六卷本向世界展示20世纪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以中外合作翻译和出版的方式进入英美国家的主流出版机构,同时为英美大学的中国文学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2]。2013年5月20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印度外交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印度共和国外交部关于“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谅解备忘录》,随后该合作项目又被写入两国联合声明。2015年底,“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印方项目启动。印方最终确定将《大唐西域记校注》《唐诗宋词选集》《元曲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25部作品纳入互译项目。这些工程的实施,增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较明显的是文学贸易逆差问题——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与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呈现出明显的“入超”现象。根据《中国版权年鉴》的统计,多年来,我国的图书进出口比例约为10∶1,而且出口的图书主要销往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美、英、德、法、加拿大等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逆差则达到100∶1以上[3]。美国翻译家白睿文则介绍:2004年,中国出版机构共购买了美国出版的3932种图书,但是美国出版社只购买了16种中国出版的图书。2009年,美国共出版了348种外国文学作品,其中中国文学作品只有8种,所占比例仅是美国出版的外国文学总数的4%[4]。从一些统计数字来看,此前,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状况也不容乐观,据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罗季奥诺夫副教授统计,从1992年到2001年,俄罗斯只翻译出版了4部中国当代小说集,与中国大量译介苏俄文学作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文学交流上的不对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的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处于边缘和失语状态。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讲,这种不对等现象也容易使西方人对中国形成不充分的认识和片面的了解甚至误解。

二、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中文学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

中国文学走出去过程中文学贸易逆差的产生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首先,文学贸易逆差的存在与“时间差”“语言差”有一定的关系。所谓“时间差”,诚如谢天振所言:“要知道,中国人积极主动地译介西方文化至今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而西方人对中国开始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就是中国经济崛起的这二三十年的时间。另一方面,操汉语的中国人在学习、掌握英语等现代西方语言并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方面,比操英、法、德、俄等西方现代语言的各西方国家的人们学习、掌握汉语及理解相关的中国文化要来得容易。”[5]凡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近现代以来,中国人在译介和接受西方文化的一百多年里,已经积累了较为充分的阅读与理解西方文学作品的能力。而西方读者尚不能达到轻松阅读中国文学的水平。所谓“语言差”,指的是中国人在学习、掌握英语等现代西方语言,并理解与之相关的文化方面,比操英、法、德、西、俄等西方现代语言的各西方国家的人们学习、掌握汉语要来得容易。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与西方的拼音文字有很大差异,这让他们在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时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其次,文学贸易逆差与实施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中的传播地域选择偏重有关。以往我们在向其他国家翻译和推介我国的文学作品时,更多侧重于欧美国家,在翻译的语种选择上,也多以欧美语言为主。但是,另外一些国家可能也对我国文学感兴趣,也愿意了解、接受中国文学,由于这些国家不在我们的重点考虑范围内,能够进入这些国家的中国文学作品数量受到了限制。再次,文学贸易逆差与我们向外推介的作品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文学性强的经典文学作品一直是我们向外译介的重点,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希望借此能够让各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学。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中国文学经典在其他国家的传播需要这些国家的读者具备阅读和欣赏这些经典的能力,由于时间差、语言差的问题,海外读者未必都能很容易地读懂这些作品,这导致以纯文学为主的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海外世界也开始关注非传统意义的中国纯文学的样式,谍战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以及网络文学等异军突起引起海外读者更大的兴趣。因此,为缩小贸易逆差,我们需要思考丰富走出去文学类型的问题。最后,文学贸易逆差与我们采取的海外传播路径有关。在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一般更重视利用纸媒进行传播,忽略了当前电子媒介扩张和纸质媒介相对萎缩的现状,导致主推的以纸媒为传播媒介的文学作品传播效果欠佳。而且在出版方的选择上也存在一些难题。之前,我们向海外传播的中国文学译本大多数是由中国出版社和国外一些小出版社出版的。就承担文学海外出版的中国出版社而言,这些出版社虽然在国内多数是一流的,但是,一方面,中国出版走出去起步较晚,还没有积累足够的国际化经验,尚不能准确把握海外市场的发行机制、营销机制、传播规律等;另一方面,海外读者对中国的出版界缺乏了解,对这些出版社也缺少足够的认同,出版社本身附加在译本上的品牌效应很难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国外小的出版社存在影响力小、营销能力有限等问题,它们将中国文学作品有力推介出去的能力有限。

三、如何改变中国文学走出去中的文学贸易逆差

面对文学贸易逆差问题,我们必须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努力缩小和扭转贸易逆差。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有针对性地推出中国文学作品

两种文化的融合,首先是“文化过滤”的过程。任何一种文化接受他者文化,都是从本土文化的需要出发。因此,有针对性地推广中国文学作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心理选择适合的外传作品十分关键。以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为例,从1992到2012年的20年里,俄罗斯出版的中国文学刊物,收录了87位作家的182部作品[6]。这一时期最受俄罗斯读者欢迎的是冯骥才、王蒙两位作家,他们的作品在俄罗斯译介最多,分别为冯骥才作品24篇,王蒙作品21篇。冯骥才之所以受俄罗斯读者欢迎,A•H•科罗博娃认为“他展示了以单个‘小人物’的命运为例的民族悲剧。这一点是他创作的一个特点。”В•Ф•索罗金认为,“作家和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保存了关于黑暗年代的真实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异乎寻常的公民性和人性的价值”[7]。此外,“俄罗斯读者很容易接受王蒙的作品,这些作品令读者感到亲近的原因就在于王蒙深受中国和欧洲文学的滋养,特别是俄国的经典文学著作对作家的影响很大。王蒙和故事中的主人公熟知苏联文化、诗歌、作家、音乐家,会唱苏联的歌曲”[8]。由此可见,适合读者审美期待和审美趣味的作品才会得到良好的接受。中国文学走向世界,需要针对不同文化圈、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心理和审美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出选择,推出我们优秀的文学作品。

2.扩大中国文学传播的地域范围

中国文学要真正走出去,需要我们转变观念,不能只侧重欧美发达国家。根据相关学者统计的2000—2010年海外出版中国文学作品的出版机构国别分布情况,21世纪前十年间,越南是翻译出版中国文学作品的出版机构最多的国家,越南翻译出版中国文学作品的出版机构达到23家,其次是法国20家、韩国16家、美国10家、英国5家。根据大韩出版文化协会的统计,2015年,韩国翻译出版的外国文学总量为2457种,其中中国文学书籍数量为171种,占当年该国外国文学出版总量的7%,中国位列日本、美国、英国之后,居于第四位[9]。因此,我们要扩大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地域范围,这样才更有利于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对于愿意接受中国文学作品的任何国家和地区我们都要重视。

3.丰富推出去的中国文学类型

要加强多种题材和样式的文学作品的译介。近年来,中国谍战、科幻、悬疑等小说在海外走热。麦家的经典密码小说《解密》在2014年的海外图书市场刮起了“麦旋风”。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TheThree-bodyProb-lem)成为首位摘取“科幻界的诺贝尔奖”的中国作家,《三体》亦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三体》三部曲全球累计发行量超过16万册(含精装版、平装版、电子版、有声版)。其中,英语版《三体问题》在发行不足1个月的时间里,全球就有214家图书馆收藏了该书,并被列入“2014年度全美百佳图书榜”[9]。同时,中国当代网络文学和儿童文学作品也在海外悄然走红。2017年刊载于《亚洲经济报》的文章《3亿3千万人被深深迷倒,中国网络小说引起市场大爆发》指出,中国网络小说现已延伸到全世界,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与中文的窗口。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也取得可喜成绩,曹文轩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英、法、德、意、日、韩、希伯来语等十四种语言在海外出版,作品的版权也被卖到五十多个国家,在英语国家、德语国家的传播尤其成功。这些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除了把目光聚焦在纯文学或严肃文学,我们要鼓励多样性的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国门。正如姜智芹教授所指出的:“多年以来,在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中,纯文学作品无疑占据主流。不过鉴于中西文化价值的差异和中西叙事方式的不同,翻译出去的纯文学作品并没有在西方世界产生应有的影响,接受度并不高。《解密》《三体》等作品在海外的成功传播启示我们,只要把握好思想性,兼顾好艺术性和趣味性,类型文学也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因此,我们今后在向外传播中国文学的时候要拓宽思路,加强对类型文学的译介,将西方读者喜欢的谍战、科幻、悬疑等小说更多地纳入推介视野,将其作为纯文学翻译的有益补充,让更多的中国当代小说扬帆远航,从中国的变为世界的。”[9]

4.丰富、优化传播路径

在文学走出去过程中,丰富和优化传播路径也很重要。在广泛树立国内出版社国际品牌力的同时,选择国外权威出版社,适应海外阅读模式的新变化,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及新媒体,对提升文学海外传播的效果十分关键。莫言作品法译本的出版社瑟伊(Seuil)出版社就是法国的权威出版社之一,这使得莫言的外译作品很快进入西方的主流发行渠道,得到有效的传播。同时,权威出版社在推介文学作品时采取的营销策略也更为专业。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主要工具,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文学阅读模式。在新旧媒体共在的场域中,我们既要重视纸媒的传播渠道,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推出电子书和发挥专门网站的作用,多渠道才能够更好地推介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国门。创建文学翻译平台是有效的方式,这可以调动更多的优秀翻译人才参与中国文学的翻译。余华的短篇小说《命中注定》的俄译文就是在莫斯科iTrex翻译机构主办的2014年度“翻译的乐章”线上多语种文学翻译竞赛活动中脱颖而出的。此外,影视作品也能够更生动、更多样化地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在传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相对而言,电影、电视的技术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快捷;信息传播的符码更加直观;信息接收者范围更加广泛,对观看者的受教育水平没有特别限制[10]。

作者:朱孝成 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文学走出去文学贸易逆差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jylw/72902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