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学教育观念的转型与重塑范文

文学教育观念的转型与重塑范文

时间:2022-12-15 10:49:37

文学教育观念的转型与重塑

摘要:文学是一种体现客观事实和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广泛性,以审美价值极高的内容对人类的思想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文学比史册更能记录社会发展,能够从思想层面为社会发展提供源动力。我国的文学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互联网降低了文学的门槛,在提速的同时也降低了作品质量。当代文学的发展令人担忧,却又使人满怀希望。在现今的文化领域,过多的商品性文学充斥着市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形态,但对文学的真正内涵体现有较大的损伤。在这一形势下,文学教育工作者需要适应时代特点,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文学的发展,以及居民平均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文学教育观念;转型与重塑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地发展和文学意识地转变,高校文学教育模式也出现了较大变革。一方面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为高校文学教育提供了全面的资料来源,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便利途径;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冲击也给文学教育带来了不利影响,杂乱信息中充斥着错误的价值观念,影响着学生文学意识的正确发展。除了文学工作者提高自我约束力,以较强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提升文学水平,实现思想教育作用,传达正确价值观外,文学教育工作者也要适应当前时代特点,以全新的教育观念将提高文学素养和精神道德水准作为文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主动融入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升。以下是本文根据工作经验,结合我国高校文学教育现状,提出的一些总结研究和优化措施。

二、文学教育现状分析

(一)理论知识为主,教条主义明显

在目前的高校文学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作者对理论知识过于注重,出现了明显的教条主义。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仍然将理论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实际文学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在理解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感官体验,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中、教条制度化,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死板,对学生综合素质地提升并不明显。在当前形势下,学生能够利用百度等搜索网站获取较多的信息,比课堂上教师传递的信息更加丰富。但是在课堂中,教师并没有深入应用这一工具,师生之间的交流出现了脱轨现象,不符合文学交流的本质,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1]。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学内容所体现出的表层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将其作为主要教授内容,导致知识过于浅显,出现了表面现象代替事物本质的教学误区。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作用不大。更有甚者,将文学教学的主要过程变为了锤炼词语、咬文嚼字,忽视了文学的精舍内涵价值,导致教学活动缺乏主导,漫无方向。文学是历史的印记,是客观的,但历史在文学中的表现需要作者为其注入审美活力,它也是主观的;文学是作者的内心感受,是主观的,同时从其情感内容的真实性来看,也需要是客观的。在当代社会中,文学能够深刻地剖析社会现象,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能够弘扬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对当代社会的精神风貌的问题进行判性解读或对其正确思想进行弘扬[2]。因此,教师需要摒弃教条主义,将文学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和文学作品展现的深层内涵作为教学方向引导标杆,探索出符合当前时代特点,促进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

(二)教学形式单一,成果检验困难

在当前的文学教育中,教师采取的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目前采用较多的是针对教材进行解读,或针对某一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在解读过程中,运用较多的是提问方式,由于上述所说的教条主义明显,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观念受限,回答内容会脱离文学作品的本质。尤其目前的高校中,学生大多以九五后为主,这些学生的思想观念较为前卫,与教师存在明显的代沟[3]。他们钟爱网络中较为流行的文化,崇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学习。在教学活动中,这些学生也需求更加活跃的课堂气氛和一些热点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到网络热点对学生兴趣的提升作用,往往因为网络热点浮躁和注重表层的表现形式,选择了排斥的态度。缺乏一种辩证看待事物的观念态度,不符合当前的大学生主体特征需求。另外,在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感较低,教学模式仍是以传统的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为主,对教学效率和质量地提升都有阻碍作用,有的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再加上这种忽视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就会增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另外,网络中资源过于丰富,也形成了学生抄袭作弊的风险。在文学教育过程中,由于其个性化的特点,往往需要通过创作来考察学生对文学的理解能力,个性创作的评价标准不一,给教师的结果检查带来了困难。另外,学生过多参照网络信息,会形成抄袭的习惯,缺乏自主思考的写作或文学评论都不属于创作,但教师在评价时很难鉴别学生是否进行了抄袭,导致教学评价环节受阻。

三、互联网教学的发展

在当前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学方式有极大的转变。通过互联网资源地传播和运用,学生能够通过视频、音频等电子文件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学习,提升了教学效率。在当前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名师在网络开展的公开课,学生能够通过观看直播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在一些直播平台或学习网站中无需注册都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十分便利。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重播,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并实现多次重复学习,对一些难点、重点反复品味[4]。第二是目前较为流行的慕课(MOOC),它引导学生在网络开展学习,主要通过观看视频加上教师课堂上的测验或说明,进行教学。该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较多的教学领域、学校以及教育机构都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我国的网络教学发展较迅猛,在外语、科技类课程中运用广泛,在文学中的教育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网易云课堂和爱课程曾联合退出了MOOC文学教学的相关课程,虽然有较大的受众面积,但其教学内容缺乏网络中的先锋特性,批判意识不足,仍然需要革新优化。通过上述的方法,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吸引学生的兴趣,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文学教育的特殊点,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而且当前的文学作品过于注重商业化,作家甚至将读者考虑到了写作内容中,导致其内容变得“低俗”,为满足部分人群的爱好或内心幻想,对作品进行了扭曲的创作,充斥着负面、消极的内容。这不是文学应该有的形态,也违背了文学的客观性[5]。对该类文学的吸收无异于口渴时饮用海水,只会加大该类诉求,形成恶性循环。另外,由于这种商业化地发展,文学中甚至出现了经济利益的争夺现象,所谓的知名作家以自我为中心,在评论中以极强的杀伐气息展现了党同伐异的姿态,这对文学的发展氛围破坏很大。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规避这些缺点,看到网络资源下隐藏的文学特性,而不是利用网络资源吸引学生兴趣,教学内容也变得表层,甚至将网络信息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传达给学生。

四、转变文学教育观念

(一)重视学生主体,强调人文主义

首先,针对网络对传统文学及教育地冲击,要凸显文学和教育的本质。文学的本质是人类对世界的感官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产生一些积极的心理作用;教育的本质是教导受教育者认识世界,并倡导其形成自己的思想、看法,应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将其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目标,然后才是表现方法、解读方法等一些技巧性较高的工具性质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人文主义,将人文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教学的导向标,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尤其在网络环境中信息十分庞杂,各类价值观都大行其道[6]。这就要求教师鉴别其中的优良,选择性地使用网络资源,并将鉴别方式和标准传达给学生。在当代文学中,出现了小说较为繁荣,诗歌、散文却无人问津的景象,最近的优秀的现代诗人仍处于上世纪的时间段。另外,传统的文学形式也不受人们关注,小说和影视文学作品是主要的表现形式。这导致文学的发展方向过于单一,不能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即使某一种形式发展迅猛,但其繁荣度仍然不高,不能形成百家齐鸣、繁荣发展的景象。这就是因为人群主体对文学作品蕴含的人文特质不重视,仅仅关注表层的新奇现象,有较严重的猎奇心理。实际上,我国的文学在上世纪左右出现过井喷的现象,大量的优秀作家涌现而出。文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的情感具有丰富内涵。通过对文学作品品读,民众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促进了良好人格的培养。海子的诗歌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受到广泛的喜爱,既展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又不流于形式,不进行呼吁,仅仅通过一种“自说自话”的形式影响了一代民众。可以说,文学是重要的精神源泉,是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教育工作者也要认识到文学这一特质,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价值传达给学生[7]。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贯彻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如果处于平等交谈的状态,学生才能表露出更多内心的想法,也更容易理解教师教授内容的真实含义。而且这种和谐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稳定开展,互相交流的教学模式也形成了师生相互促进的局面。

(二)丰富教学方式,创造优质课程

针对目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运用广泛的特点,文学教育工作这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借力,将教学活动融入到互联网信息中,扩展教学面积,提升教学效果。因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出勤率上升,教学效果依然不明显。因此,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自主参与教学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1.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搜集相关的资源,将时下热点或有趣的信息作为教学载体,引起学生的讨论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升自主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古典名著时,就可以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并展开讨论分析,为学生提供一种看待文学著作的角度,同时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看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文学传播提供了新的形式,除了书籍、戏剧、歌曲等形式,影视作品与文学也有了较为深入的结合。当前“影视文学”也面临着过于商业化的现象。文学界排斥影视作品,影视圈忽视文学价值,导致影视文学难以展现出文学应有的精神风貌。部分人认为所有的影视都是低俗的,是没有文学价值的;部分人又在低俗的影视中对文学形成了片面理解。但其中也不乏精品,莫言与张艺谋合作的《红高粱》,就是其中优秀案例。通过这种由学生兴趣点出发,扩散到文学教学内容的方法,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2.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软件、媒体,实施多媒体教学、MOOC教学等,将学生的学习地点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习时间也囊括了一些碎片化时间[8]。通过运用PPT软件,教学资源整合效果好,但是部分教师出现了将教材照搬到PPT软件中的现象,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不利影响。因此,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优化PPT的结构和内容,要注意将文学教育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编辑,在课堂中应该讲PPT的每一帧联合起来,并贯穿在整个教材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材与PPT的完美结合。

(三)建立共享平台,实现交流互动

为了提升课后学习、交流,需要建立文学共享平台,形成由文学教育全体教师、各专业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生态圈。首先,可以利用社交平台,引导学生在上边自由发言,互相交流。通过频繁交流,学生对产生了学习兴趣,并且形成了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方式,有助于其文学素养地提升。而且,在社交平台上,学生往往会将兴趣作为参与的主要原因,提升了主动性,消除了平常学习生活中的苦闷感受。其次,教师和学校可以成立官方宣传、交流组织,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通过在上面一些文学评比活动或鉴赏类文章,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微博上一些读书笔记等类似内容,以新的载体实现文学教育内容的传播。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公众号有组织地开展线下活动,例如读书会、诗歌创作、评比等活动,提升文学教育的辐射范围。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地研究,我们总结了我国文学教育的现状,并结合互联网发展形势和运用现状,提出了在这一背景下开展互联网文学教育的措施。我国的文学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但当代文学似乎陷入了瓶颈之中,部分人在经济性文化中流连忘返;部分人高呼传统文化消失殆尽;还有人则漠不关心。在这一形势下,开展良好的文学教育,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优秀人才来实现其稳定增长。本文提出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开展文学教育的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网络资源具有双面性,网络交流方式也具有双面性。教师要规避网络信息中的糟粕,或者从一些错误观念重出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观念,并合理适度地运用。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我国的文学教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力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转型——“构建移动互联网教育生态系统”以民航安全学院为例[J].青春岁月,2017(12).

[2]王晓英.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文学阅读的审美新特征[J].江汉论坛,2015(08):89-92.

[3]陈芝国.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危机与出路[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06):25-30.

[4]王村村.新闻传播教育的十年探索——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教育改革的总结与思考[J].2015.

[5]付德文.互联网时代文学教育观念的转型与重塑[J].文学教育(中),2017(4):59-59.

[6]杜丽萍.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学教育观念的转型与重塑[J].语文建设,2016(6x):7-8.

[7]陈定家.网络时代文学研究的新创获——读《信息科学视域与文学研究转型》[J].博览群书,2015(2):77-78.

[8]李心懿.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社交媒体的广告发展研究——以微信、微博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8):318-318.

作者:王凤英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学教育观念的转型与重塑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jylw/71004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