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高中课本文学教育的四个确定范文

浅谈高中课本文学教育的四个确定范文

时间:2022-12-15 10:43:50

浅谈高中课本文学教育的四个确定

文学作为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理应注入到高中生的发展中去。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特别是在教材选编中,文学作品只是进行语言训练的一个例子,没有其自身的独立地位,文学自身丰富的意蕴被人为的抹杀掉了。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晚年痛心疾首地指出:“目前的语文教材里有比例很不小的文学作品,但并不是用来进行文学教育,而是用来‘读写训练’的,连古典文学作品也不例外。这样的语文教学、语文教材,实际上是一种互相掣肘,两败俱伤的作法。”语文教材对于文学教育的落实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丰富的文学宝库中选择哪些作品来实施文学教育,这就是教材的选文问题;二是如何使这些选文发挥教育的价值。这就涉及到对于教材结构的研究。本文试图以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为例,来探讨教材如何落实文学教育的目标。

一、课本文学教育内容要定阈

《课标》关于文学教育一共列出了三点:(1)学习鉴赏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求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2)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到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3)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的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的意义和历史局限。由此可见,高中语文课本中要落实文学教育的内容包括:1.向学生传授文学基础知识。2.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一般方法。3.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一般能力。4.促进道德情感思维品质的健康发展。

二、课本文学知识选择要定性

(一)非系统性:精要、好懂、有用

中学阶段的文学教育并不是要培养文学家或者专门从事文学的工作人员,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为学生的精神发展提供粮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都得到提高。所以对于文学知识的传授,应当秉持“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所传授的知识应当是最基本的,不应当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比如人教版课本中关于文学教育的知识包括:作家和作品的知识、文学作品构成方面的知识、本篇课文在文学发展史方面的知识、某类型文学创作知识、特定篇目作品欣赏与评价的知识等。而这些都是学生阅读文学文本必须的基本知识。

(二)非独立性:依托课程、教材、课堂

大多数中学生毕业以后很难再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文学教育,他们中学阶段的文学教育将成为其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学习经历。所以,高中阶段文学教育的知识应该是依托于课程,依托于教学,依托于课堂,在动态的学习中实现其功能,而不是一些独立的体系化的知识传授。人教版教材在文学知识的处理上都没有采取相对独立的知识短文的形式。而是根据阅读目标,适时的穿插在导学材料和练习题中,体现了知能转化的及时性,使知识的辅助作用得到了及时的发挥,这种知识与其他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是比较科学的,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比如诗歌单元导语中介绍诗歌特点,主要强调一种史的意识,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作品,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抓住这基础知识,同时尽量多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课本附录资料中的知识,材料视野开阔,可读性强,短小精悍,既富有学术深度,也有知识的广度。

三、课本文学选文编排要定篇

任何文学作品,并不是专为语文教育服务的,它们只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而已。《课标》关于选文提出“教科书选文要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文质兼美。丰富多采,难易适中,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从高中文学教育的地位考虑,在文学作品的选文标准上,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定篇。

(一)从经典性定篇

课本选文应该从整个文学史的角度来认识文学经典。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指出:“经典不是指一本书拥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经典是指一本被世世代代的人们由于各种原因的推动,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所阅读的书。”文学经典,是经过历史的筛选而沉淀下来的精髓,是一个时代文学成熟的标志,是垂范后世、被众多读者所传诵、历久弥新的文本,有恒定的文学价值。本套教材文学作品的选编都是以名家名篇为主,比如诗歌的选文,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战国时期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到汉代乐府诗集的名篇《孔雀东南飞》,以及汉末曹操,东晋诗人陶渊明,再到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到宋代刘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到现当代著名的诗人徐志摩,艾青等。基本上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各个阶段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小说单元的八部小说,戏剧单元的中外戏剧等都是文学史上的精品,也是以往教材选编的“热点”。

(二)从可感性定篇

优秀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美感与情感的艺术聚合体,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不仅在于懂,更在于感——可感性。就个别作品而言,这种可感性是就其基本语言形式而言的。对个别词句段落的不理解不要紧。但是,如果整篇作品的语言模式都感觉不到的话,那么,这样的作品是不能被学生所接受的。因此,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注意选文的可接受性,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选课文。人教版高中课本文学选文有以下特点:内容贴近现实,选文有时代性;题材丰富多彩,重视开发体现多样性文化的选文;意蕴情深意浓,选文充满情感和美感;篇幅长短适中,选文篇幅适合课堂教学和教学安排的考虑。全部五套必修教材文学作品共67篇,占全部作品的68.3%,大多是学生喜欢的、能激发他们情感和美感的经典篇目。

四、课本文学训练设计要定量

高中课本的文学教育训练应该以课本为依托,利用教材上的训练,巩固文学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材设计者,要精选训练内容,遵循文学教育的内容定阈,来设计相应的训练。具体来讲,在训练定量上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整体感悟、品味语言

即使涉及到字词句段的分析,也要求学生在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领悟的基础上分析。比如人教版课本中以下训练题目:《林黛玉进贾府》的习题三“品味下列的人物语言,分析他们的不同的身份和性格”(材料略);古代诗歌《蜀道难》的习题三“这是一首乐府古诗,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它的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试结合下列语句划分节奏,并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材料略);这些训练就要求学生要结合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来具体进行语言分析。

(二)积累运用、适当拓展

学生在对文本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后,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书写自己的心中之情﹑之事。训练的内容既要受到课文的激发,又要贴近学生,对于学生加深文本的理解和写作的训练有很大的帮助。比如人教版课本中以下训练:在诗歌和古代的散文的“研讨与练习”中反复出现“朗读”“反复朗读”﹑“认真体会”“背诵”等字样,全套教科书中要求背诵的文学作品共29篇。绝大部分是古代作品,要求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背诵中积累材料。有些题目要求学生通过给定的材料或查阅资料进行拓展阅读﹑思考﹑表达,思考和表达的内容有的是题目提供的,有的是由学生自己把握,要求通过写作“说说你的看法”“陈述你的观念”。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广泛阅读,主动探究。如《语文1》的《小狗包弟》“研读下面的材料,联系课文,选取一个合适的话题,写一点独特的感想,与同学讨论”。再如《语文3》“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被禁止参加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三)主体阅读、多元解读

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特别强调阅读主体的独特感受,在不影响文本内涵的基础上,训练应该设计一些允许学生多元解读的题目。比如新版人教版教科书的练习活动要求学生自己理解、评论类的练习占了相当的比重。比如:《语文1》中的:“《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它的意思。你有什么看法”。题目没有直接问“姑娘”这一具体意象指的是什么,而是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比较阅读,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想象,在体验的过程中,寻求个性的答案。中学文学教育是一种狭义的文学教育,所以实施高中文学教育应当采取一种中心明确而又边界开放的惯例的文学观,也要选择合适的课本来组织教学。课本的编排应该注意文学教育的内容、知识、选文、训练的确定性,教师教学也应该不要迷失教学目标,也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但课本毕竟只是一个实施文学教育的载体,教师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在文学作品的选择上,视野还可以再开阔些,训练活动也可以更丰富些。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关于改革语文课、语文教材、语文教学的一些初步设想[J].课程教材教法,1985,(3).

[2][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著,倪华迪译.作家们的作家•论经典[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杨小明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高中课本文学教育的四个确定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jylw/71004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