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教学观的文学教育论文范文

基于教学观的文学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08-11 11:54:53

基于教学观的文学教育论文

一.韩愈的阅读教学观

1.应在阅读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旁收杂取

在阅读上,韩愈不只是主张阅读儒家经典,他还主张阅读诸子百家之说。在《进学解》中,他说自己读书是“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旁搜”、“远绍”,“俱收并蓄”,“诸史百子,皆搜抉无隐”。在《赠别元十八协律》中,韩愈强调了“读书患不多”。韩愈曾在《上兵部李侍郎书》中说自己“凡自唐虞已来,编简所存,大之为河海,高之为山岳,明之为日月,幽之为鬼神,纤之为珠玑华实,变之为雷霆风雨,奇辞奥旨,靡不通达。”在《答侯继书》中,韩愈自己也说“自五经之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在《读仪礼》中,韩愈得出“百氏杂家尚有可取”的结论。他不仅广泛阅读,还写下大量读书笔记。如《读荀》、《读鹖冠子》、《读仪礼》等。韩愈一生致力于恢复古道,因而,他主张阅读儒家经典作品。韩愈一生著作颇丰,他自身从阅读中获得很多写作的灵感,因而主张广泛阅读。总之,在阅读内容上,韩愈主张在阅读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旁收杂取。

2.口手脑并用的精读法

韩愈在阅读方法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韩愈在《进学解》中写道:“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即后世所说的“钩玄提要”法。“提要”即阅读资料、史籍一类的文章,一定要做出提要,抓住重点,理清条理;“钩玄”即阅读理论、辑录古人言论类的书籍,一定要探索其精义,着重领会其精神实质,懂得参透其中的奥妙。对于“记事者”和“纂言者”两类不同文章,应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韩愈一生文学成就颇丰,这与他认真读书,并讲求阅读方法是分不开的。怎样才能达到对文章进行深加工的目的呢?韩愈认为应“口手脑”结合,做到“口不绝吟”、“手不停披”、“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意”(《上襄阳于相公书》)。即读书时要做到口勤、手勤、脑勤,不仅要大声阅读背诵,还要边读书边思考,边作笔记。韩愈的这种读书法,是全神贯注地读书。这种阅读方法,让他有了《读荀》《读鹖冠子》《读仪礼》和《读墨子》等几篇典型的读书笔记。

二.韩愈的作文教学观

1.作文应言之有物

韩愈主张“以文传道”、“文以载道”。他说:“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糜也。盖学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送陈秀才彤序》)。他认为读书和作文重要的不是数量上的多,而在于内容上要有“道”。他在《答尉迟生书》中说:“抑能所言者,皆古之道。”而他所指“古之道”则为“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原道》)。可见,其“道”的内容在于“儒道”。一般认为,韩愈的所谓道是代圣人立言。他在《原道》中还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由此可知,韩愈认为写作的目的在于宣传儒家的“仁义”之道。值得提出的是,有人认为韩愈的这种作文观迂腐陈旧,会导致作文的中心思想千篇一律。实际上,他的主张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这是由于韩愈针对佛老盛行、儒学“道丧”的情况而提出的。对于当今的写作者而言,“道”可以拓展到题材主旨、中心思想、情感旨趣、态度观点、意见主张等内容;韩愈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也曾大量抒发自己内心愤懑感情。曾说“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送孟东野序》)。在韩愈看来,当有了想要抒发的情感如忧思之感、怀念之情,他就会寄托情感于文字,用文章的形式把情感表达出来,那么,文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送孟东野序》中,韩愈指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还认为“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荆潭唱和诗序》)。事实上,韩愈的传世之文大都饱含感情。《师说》中,韩愈对“师道之不存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现状是感到悲伤的,对于李蟠的“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读书行为是很欣慰的。在《进学解》中,韩愈借假想的学生之口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在《祭十二郎文》中,哀情感人,被苏轼称为“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事实上,韩愈所谓的“道”也包含了当今人们所说的情,道不是玄妙而不可言的,而是包含了人情物理的,日用生活即是道。因而,可以说,韩愈的文以载道启示我们写文章应“言之有物”。

2.作文应“辞必己出”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曾说:“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以古人为师,才能“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答李翊书》)。学习古人而不能拘泥于古人的章句、文辞,不仅是因为它是陈言,带有其时代标志,更重要的是文章需要独具风格。他说:“若圣人之道,不用文则已,用必尚其能者。能者非他,能自立不因循者是也”(《答刘正夫书》)。他把“能自树立不因循”作为写作的一般原则,力求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所以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蹱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遵循常规,随世俗主流的人或者以抄袭窃取古人文辞为写作内容的人在作者看来是无能的。辞必己出,也就需要“惟陈言之务去”,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并认为,即使是“师古圣贤”也应“师其意,而不师其辞”,力忌陈言套话,人云亦云。他的创作主张是如此,实际上,他也践行了自己的这一创作主张。因其文章的语言具有独创性,更显出其文章的魅力。有人曾指出,韩愈“写作语言艺术的成功源于其创造性地借鉴、吸取文本语言和生活口语中的精华,兼之恰当、灵活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在《豫章黄先生文集》中,黄庭坚感慨道:“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韩愈的“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也就是在借鉴古人的基础上创新自己的语言,化某些已经腐朽的语言为妙言。

三.韩愈的课堂教学观

1.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教师观

在封建社会,多是地位高,身份尊贵的人做老师,而韩愈却在封建社会提出了在“道”面前人人平等的教师观。《师说》中,韩愈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也”。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这种思想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而且,韩愈在《师说》中还认为,“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把师生的关系放在了平等的地位上,这种师生观,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有着这种师生关系的课堂将会变得和谐。

2.活泼生动的课堂形式

韩愈一生以道自任,主张兴复古道,但他在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时,却没有多少古板严肃的迹象。韩愈几次担任博士,他在讲课中不是高高在上以夫子自居,而是运用各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他的学生评价他“讲评孜孜,以磨诸生,恐不完美,游以诙笑啸歌,使皆醉义忘归。”在他的讲解之中,有诙谐的谈笑,有吟诗唱歌,可见其课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他说理生动易懂,能拨动学生们的心弦,使其沉醉在他的讲学中。韩愈的教学形式是生动的,活泼多样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他这种活泼生动,有人认为他活泼生动的课堂有损于他自身形象及课堂教学,于是对他的教学提出反对意见,他的学生张籍就曾写两封信给韩愈谈到这个问题,“然欲举圣人之道者,其身亦宜由之也。比见执事多尚驳杂无实之说,使人陈之於前以为欢,此有以累於令德”《上韩昌黎书》。他要求韩愈应无“务无实之谈”,韩愈并不认可张籍的观点,于是他反驳道:“驳杂之讥,前书尽之,吾子复之,昔夫子犹有所戏。《诗》不云乎: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记》曰: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恶害于道哉?吾子其未之思乎”(《重答张籍书》)。他认为教学不必太拘于单一形式,要生动有趣,要严肃和活泼并举,应有张有弛,教学形式的多样并不影响教学的高效性。

作者:胡敏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于教学观的文学教育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jylw/65167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