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学课教学网络资源应用范文

文学课教学网络资源应用范文

时间:2022-08-06 04:23:12

文学课教学网络资源应用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学校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完备,网络资源已经一定程度地运用到了教学中,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也受到了这一时代主流的影响。网络资源的运用给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带来了一些新变化,使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教学模式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一论题加以阐述:第一、网络资源的运用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第二、网络资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弊端;第三、怎样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

一、网络资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所运用的网络资源主要是指一切与现当代文学相关的网络资源,包括以电子产品为载体的电子书、网络小说,根据文学作品所改编的电影电视剧,以及与现当代文学相关的图画、音乐、动画等等以网络为载体的资源。毋庸置疑的,网络资源大大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当下,网络小说已成为了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以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对于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普及是功不可没的,而各种动态的网络资源进入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课程教学中也大大地活跃了教学氛围,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具体说来,网络资源运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弥补了长期以来这门课程教学中的弊端,促进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也日益暴露出一些弊端,而网络资源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弊端。首先,诸如图画、音乐、影视的动态网络资源取代了静态的文字,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中,实现了从传统的单向性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到老师学生双向性的互动的课堂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方式多是老师讲解,学生记录这种单向性的教师灌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学效果不胜理想。而教学过程中运用网络资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次,网络资源便捷经济高效地解决了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量和教学内容繁重这一弊端。中国现当代文学是由一部部文学作品建造起来的,学生课前对文学文本的阅读是师生之间交流对话的基础,而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之大常常使学生不能完成任务,教学也就收效甚微。这种情况下充分地运用网络资源就节约了大量的时间,现在有很多文学作品都被拍成了影视作品,一部长篇小说可能被压缩为两个小时的电影,比如说《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等,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影视作品来取代文本的阅读,这样至少获得了对文学作品的粗浅的直观感受,同时老师也不必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来讲解文本的基本内容,不失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

2.以网络为载体的各种资源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当代大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于他们来说,跳跃在电子产品上的动态的声音、图片、影视甚至是文字都比静静地躺在纸质书籍中的文字更加有吸引力。可以说网络这种载体本身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有一种天然亲和力。因此,网络资源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另一方面,和抽象的文字相比,可以用感官直接感知的声音画面也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网络电子产品的普及使传统的文学文本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纸张被电子屏幕所取代,文字被图画、声音所取代,文学作品为影视作品所取代。这些变化使文学作品变得直观和立体,而直观的声音、画面更容易引起接受者的共鸣。自古都有“看戏流眼泪”的说法,却没有“看书流眼泪”的说法,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以影视作品为例来说,电影可以通过光、影、声、画等多种综合的手段来最大限度的调动人们的各个感官,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与电影中的人物一起笑,一起哭。另外,直观的具体的画面更容易拉近接受者和文本的距离。上文提到经典的作品往往使接受者产生一种时空的距离感,因为时代社会背景的隔膜,接受者往往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文本的内容,而如果将当时的时代背景变为可听可视的动态画面,就会将历史感消解为共时平面的感受。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弊端使得网络资源的运用显得十分必要,而网络资源以其便捷经济、直观性不仅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而且也迎合了广大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特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也存在一些严重的弊端。

二、网络资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运用中的弊端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具有审美性,它需要人们静下心来去静静品味,而过多的网络资源的介入使得文学渐渐地沾染了网络文化消费的快餐式特点。首先,过多的网络资源的介入消解了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文学的审美性。网络资源对于文学文本的转化固然使得文学更加直观、具体,但同时也削弱了文学的审美性。因为文学的审美性正是通过语言文字体现的,文学形象和文学意蕴是通过语言文字塑造的,而文学的“意”又通常是“意在言外”,言和意之间的间接性导致的文学的模糊性和多义性可以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读者通过语言表层去体会“意在言外”的文学意蕴才真是文学的审美过程。直观的具体的网络资源将多义的、丰富的、模糊的文学意蕴消解为单一的、清晰的文学形象,大大地削弱了文学的审美性。其次,过多的网络资源的介入使得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流于表层,消解了文学作品的深度。以影视作品为例来说,通过声音画面所获得的只是感性的浅层印象,而绝不能取代透过文字的审美过程。再者,影视作品是编剧、导演对文学作品的解读,绝不能取代学生自己对文学文本的解读。因此,影视作品还是不能完全取代文字的,而且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也是不利的,轻松的文化消费模式,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不愿关注文字和文学文本本身,大大削弱了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批评能力。总之,人们过多地依赖网络资源必将使人们渐渐淡忘发黄的纸张的书香味,导致文学的世俗化倾向。

三、怎样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的过多介入产生了种种弊端,因此怎样适度地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网络资源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分课前、课堂、课外三个部分进行。第一,课前准备。对老师来说,课前应进行精心的备课,老师的备课能不能吸引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老师应熟练地掌握PPT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视频剪辑技术,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精彩的影视片段等嵌入到课件和教案中,努力使课堂内容有声有色。对学生来说,应充分利用课前的时间预习,可以通过网络上的资源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果来不及进行文本阅读,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影视作品来看,努力做到有所准备地去上课。第二,课堂互动。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老师可以充分地应用网络资源,一首歌、几张图片、一个影视片段就可以给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拉近了学生和作品的距离。在正式讲解教学内容时,可以适当地根据内容安插一些网络资源,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点。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以后就要乘胜追击,设置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发言等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思考,老师则在必要的时候加以引导,这样就实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另外,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上还可以增加一个板块的内容:网络小说和博文等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新鲜性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注入了新的血液。重要作家、经典作品固然是现当代文学的主干,但是当下的文学作品也是不容忽视的。当下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就是以网络为载体的小说、博文等。笔者认为这种文学现象应当纳入到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中,因为当下的文学作品是对当下这个时代的反映,用历史的眼光看,这是文学史链条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以后的文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而且新内容的注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往往觉得经典作品由于时代的隔膜而产生一种距离感,没有太大的兴趣,而对于当下的网络小说、博文,学生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作品的亲切感往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学习,而且学生如果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批评鉴赏方法用之于网络小说的话,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对于熟谙网络文化的时代背景的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做这项工作也会得心应手而有所成果。第三,课后拓展。网络资源毕竟不能取代文本的阅读,学生的兴趣也只是第一步,学生能力的提高很大一部分是在课后的进一步思考中完成的。因此,课后学生应当仔细地进行文本阅读,有意识地将影视作品和文本进行比较,进行深入思考。如果有所心得,还可以通过网上数据库查阅相关学术研究的成果,慢慢地进行论文的写作。课前、课堂、课外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才是网络教学手段的真正目的。

网络资源以其优越性克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弊端,笼络了广大的青年学生,带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文化的快餐消费方式大大削弱了文学自身的审美性,消解了文学的深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扬长避短,适度运用网络资源,将网络教学手段和其他手段相结合,使之相互补充,最终实现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学课教学网络资源应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jylw/60781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