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学欣赏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文学欣赏教学问题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2-05-06 09:36:43

文学欣赏教学问题及对策

《文学欣赏》是很多高校都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本文分析了此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症结,并提出三个对策,以期改进《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状况。

一、多方面培养阅读兴趣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缺乏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他们认为文学阅读和自己的专业无关,对考试、就业没有用处,是不务正业,有的学生在校期间甚至都没有读过一本文学书籍。当前的《文学欣赏》教学普遍存在着忽视培养学生文学阅读兴趣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虽上了一个学期的课,但仍然缺乏对文学阅读的兴趣,离此课程的教学目标差距甚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三个对策:

(一)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为培养阅读兴趣奠定基础

文学看似无用,实则用处极大。文学阅读能增长一个人的见识,丰富知识,使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及综合素质。同时,文学的审美性使一个人在阅读时,精神和心灵处于极大的自由状态,审美关照自身存在和周围的一切,能真正达到“诗意的栖居”。对于当代人而言,文学阅读更是一种生存态度,良好的阅读兴趣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生存质量。大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学阅读的意义,认为文学阅读不能给自己带来实际的利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拿出一定的课时重点讲述阅读的意义,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在讲述阅读的意义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体会以及对当前中国人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来进行。通过这种方式,能增强学生对阅读意义的感性认识,增强他们的阅读责任感,为培养阅读兴趣奠定基础。

(二)精心选择篇目,激发和提升阅读兴趣

《文学欣赏》课程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理论知识讲授和具体篇目欣赏。具体篇目欣赏部分是课程的核心,具体篇目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些教师选择欣赏篇目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依据个人喜好,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尤其是有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偏爱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对当下流行的文学作品接触较少,所选篇目离学生实际太远,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对作品兴趣不高,学生上课时就只是机械地听讲、记笔记,甚至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很难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具体欣赏篇目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学生阅读较多的流行篇目和传统的经典篇目。开课前教师应充分地调查研究,重点了解哪些作品最受学生欢迎。根据调查结果,精心选择一定数量的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受学生欢迎的当代流行文学作品列入欣赏目录。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这部分讲课篇目的制定,由学生提出希望欣赏的篇目,再由教师选择。由于所选篇目符合学生的阅读实际,所以能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视野有限,当代流行作品也良莠不齐,所以篇目的选择不能只局限于学生的阅读范围,必须包括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才能确保学生阅读视野开阔、有深度。在欣赏具体篇目时,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激发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先欣赏学生易于理解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篇目,通过对这些篇目的讲解,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学所特有的魅力,初步激发他们对文学阅读的兴趣。以此为基础,再欣赏一定数量的传统经典篇目,使之领会到文学艺术的精髓,激发他们对文学阅读的更深层次的兴趣。

(三)有效利用第二课堂,巩固阅读兴趣

有些教师很重视在课堂上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付出了很大努力,学生也具备了不同程度的阅读兴趣。但是根据笔者调查,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阅读兴趣持续时间并不长,很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很快就丧失了阅读兴趣,课后很少阅读文学作品。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学生们在课堂上培养起来的的阅读兴趣没得到有效的巩固,在高校里,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间极其有限,最多不过二、三十个小时,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个人想要形成稳定的阅读兴趣往往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而社会环境中却充斥着功利思想,学生面对着考试、就业的压力,很容易放弃文学阅读,进而逐渐丧失阅读兴趣。可见,只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显然无法完成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任务。为了巩固课堂上培养的阅读兴趣,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补充,有效利用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作品和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

1.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作品。阅读兴趣的巩固离不开持之以恒的阅读实践。大量的阅读实践,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加深他们对文学魅力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对文学阅读意义的理性认识,他们阅读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不断得到巩固。因此,课程开始时就要列出必读书目、阅读计划发给学生。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还要明确阅读要求,即要求每个学生根据阅读计划做读书笔记,教师仔细批阅读书笔记,给出有针对性的批语。教师还要以抽查的形式找学生交谈,检查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2.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大学生仍处于青春期阶段,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并未完全定型,他们对事物的看法极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所以,阅读氛围的好坏对大学生阅读兴趣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浓厚的阅读氛围能提高和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反之,阅读兴趣就会大大减弱直至最后消失。当前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普遍不高,很难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巩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交流,在小范围内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实践证明,读书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每学期组织两次读书会,确定书目或讨论的主题,让学生互相分享阅读体会,展开阅读讨论,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积极改革教学模式

《文学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当前很多《文学欣赏》课程课堂教学沿袭的仍然是以教师讲授、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文本,一味地听教师的讲解和评论,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他们所写的鉴赏文章,也大多是抄的或从网上下载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人文素养的提升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切实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设计出“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主要由五部分构成: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个人发言、教师评点、书面成文。

(一)教师讲授

教师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包括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个环节是学生顺利阅读、提升阅读层次的前提,是整个课程的基础,不可或缺。文学欣赏的基本理论包括文学欣赏的意义、文学欣赏的心理过程、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等等。通过了解这些基本理论,能加强学生对文学和文学欣赏活动的理性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二者,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更投入地展开欣赏活动。

(二)课堂讨论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讨论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完基本理论知识后,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或观点,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或观点,应避免随意盲目,否则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讨论的问题或观点首先要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如果讨论的问题或观点远远低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就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也达不到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发挥个性的目的;如果讨论的问题或观点远远高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难以理解,便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不能形成讨论氛围。其次,设计的问题或观点要有争议性、没有标准答案,否则便无法激起学生的个性思维,无法达到发挥学生个性思维的目的。讨论前教师还要做出明确要求,告知注意事项,使讨论具有针对性、规范性,提高讨论的效率。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提高他们对文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认识,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思维,提升思维水平。

(三)个人发言

讨论完毕后教师还要要求每个小组推选出代表发言。教师要明确要求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发言,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每次都是一个人发言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个体发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适时进行评点。教师在评点发言内容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要充分肯定其中体现个性思维的部分,鼓励创新思维,不用唯一答案、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对发言内容中出现的原则错误价值取向错误的部分,教师要明确指出其错误,并给予积极引导;教师的评点还要涉及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部分,鼓励其优点的同时也要指出他们在语言表达、仪态表现方面的问题。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师评点

这一环节是教师针对讨论情况和个人发言进行全面评点。评点讨论情况时,教师根据讨论时的观察指出存在的问题,比如部分同学积极性不高很少发言、有些同学积极性太高不让别人发言、讨论时有离题现象等,进一步规范讨论秩序,提高讨论效果。评点个人发言时,也可以分为发言内容和口头表达能力两部分。评点发言内容时,教师先总结概括学生讨论的结果并给予肯定,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讨论结果的层次上,必须从更高的视角提升讨论结果的层次。教师可以向深处延伸理论内涵,或从内容上提升作品的人文内涵,提升讨论结果的层次。这样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并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思考。评点口头表达能力时,教师要指出普遍存在的语言表达、仪态方面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

(五)书面成文

根据大量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当今大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学生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但是一动笔写文章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写出来的文章思维混乱、条理不清晰、病句很多。所以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应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讨论情况和老师的评点当堂写出一篇文章上交,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

文章中概括总结讨论和教师评点的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老师课下对学生当堂写的文章进行批阅,指出其不足,提出改进方法。通过这个环节,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全面改革评价方法

传统的《文学欣赏》课程评价多采用试卷的形式,以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最后成绩,考核内容也多以死记硬背为主。这样的评价方法既很难体现学生的真正能力,也不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必须进行评价方法的改革,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样化、过程化。笔者建议《文学欣赏》的课程成绩应由平时表现决定,包括:考勤、课堂讨论表现、讨论书面成文、读书笔记写作和抽查情况,不再最后设置统一考核。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考核内容从以知识为主向能力为主转变,让考核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学欣赏教学问题及对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jylw/59944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