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内翻译研究综述范文

国内翻译研究综述范文

时间:2022-01-22 08:50:52

国内翻译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从戴乃迭与杨宪益合译和个人独译两个视角回顾了国内戴乃迭翻译研究的现状,指出目前学者对戴乃迭合译作品与独译作品的研究关注度呈现出不平衡性,对其独译作品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对戴乃迭的翻译思想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对戴乃迭作为译者本身的研究更是不足,同时对戴乃迭翻译研究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方向,以期丰富戴乃迭翻译研究。

[关键词]戴乃迭翻译研究;现状;述评

1引言

戴乃迭原名GladnessTayer,1919年出生于北京。自此,她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成了她的第二个祖国。她与杨宪益先生一起为中国的文史翻译工作和中西文化交流倾尽毕生精力、心血和智慧,被誉为文艺战线上的白求恩。(秋茵,2001)她一生翻译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名著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国内对戴乃迭翻译思想及其文学作品翻译研究也日益兴盛。本文将对国内戴乃迭翻译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目前戴乃迭翻译研究的特点与不足,探讨对其进行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2戴乃迭合译和独译翻译研究现状

戴乃迭的翻译活动可以大略分为合译和独译两个部分。戴乃迭与杨宪益结婚以后,二人合译活动贯穿戴乃迭的整个翻译生涯,其中杨宪益翻译初稿,戴乃迭负责修改英文和定稿。后来戴乃迭开始单独翻译作品,自己负责翻译初稿,杨宪益只是校对。由他们的分工可以看出,要想深入地了解戴乃迭的翻译思想和翻译行为过程,应该更多地关注她的独译作品研究。但是目前更多的研究集中在二人合译的作品上。笔者以“戴乃迭”和“杨宪益”为主题,在中国期刊网上共找到相关论文900余篇。其中,对戴乃迭与杨宪益合译作品《红楼梦》研究最多,有400余篇。《红楼梦》翻译是戴乃迭和杨宪益对中国文学名著翻译活动的最高成就之一,是广受中外学者和读者推崇的经典译作,自然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从《红楼梦》的服饰文化翻译、建筑文化翻译、饮食文化翻译、人物对话翻译、称呼语翻译、委婉语翻译、宗教词汇翻译、诗歌翻译等到译本翻译策略、翻译思想及功能翻译理论、关联理论等指导下的译本研究及与其它译本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对该译本的翻译研究视角相当多元化,从这些研究中对戴乃迭的翻译思想可见一斑,她觉得他们合译的作品比较拘泥于原文,译文平庸、太死板,读者不爱看。她非常钦佩霍克斯的做法,认为翻译时可以多一些创造性。(王佐良,1997)20世纪50年代二人开始合译鲁迅作品,对鲁迅作品在海外的推介起到了关键作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力。因此关于二人的鲁迅作品英译研究也位居前列,文章达到120余篇。《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呐喊》和《药》等的英译均有多人进行分析研究,《朝花夕拾》《三味书屋》《风波》《社戏》《野草》《伤逝》等的英译研究也有人涉猎。研究视角从译本对比分析、各种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探究到作品中的字词、修辞等的翻译,研究视角也呈现出多角度、多维度的特点。可是相比较对二人的合译研究,关于戴乃迭个人的独译作品研究却非常有限。提及戴乃迭,人们首先会想到杨宪益,戴乃迭的名字大多时候是和杨宪益联系在一起的。学者对戴乃迭翻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人合译的作品上,对戴乃迭个人及其独译作品研究的较少。笔者以“戴乃迭”不含“杨宪益”为主题词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查找并进行了人工筛选,共找到相关论文不足百篇。从文章发表时间来看,自2011年始,对戴乃迭的独译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2013年之后更是成倍增长(2013年底之前关于戴乃迭的期刊论文共19篇(王惠萍,2014))。由此可见,学者对戴乃迭独译作品研究的关注度正在日渐提高,但是整体数量仍然偏少,而且上乘之作不多。学者们对戴乃迭的个人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译作文本研究,译者视角研究和关于戴乃迭个人生前轶事的相关文章及综述等。

戴乃迭个人独译可考的译作达到80余部(篇)(付文慧,2011),可是目前学者研究最多的只有《边城》一部,达到30篇,其中主要是戴乃迭译本与其它一个或多个译本的对比研究。除《边城》之外,学者对戴乃迭的独译作品给予关注的只有16部(篇),包括《阿诗玛》《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沉重的翅膀》《蝴蝶》《荷花淀》《芙蓉镇》《绿化树》《红旗谱》《萧萧》《祖母绿》《爱,是不能忘记的》《人人之间》《丈夫》《日出》《鸭窠围的夜》《手》。译者研究视角呈现多元化,包括目的论、翻译美学、情感流动视角、描述翻译研究理论、操控论、情景语境、功能语境、汉英语义关系等。但是这与戴乃迭80余部的译作比较起来,可谓寥若晨星。即便如此,戴乃迭的译作研究数量还是远远多于关于戴乃迭个人的译者研究数量。关于戴乃迭的译者研究文章只有寥寥数篇,主要是从译者主体性和译者多重民族文化身份两个视角开展。这与戴乃迭为架起中西方沟通的桥梁所做的贡献和所具有的影响力极为不相称。不过,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韩丽丽于2012年发表的《珠联璧合,和而不同——戴乃迭的合译和独译的对比研究》一文,首次对戴乃迭与杨宪益的合译和她自己的独译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译作选择和翻译策略的“和而不同”,并且从文化身份、话语权和翻译思想三个方面剖析了该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开展戴乃迭的独译和合译作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和新视角,是戴乃迭翻译研究的有益尝试。2013年邓宏春和马月华(2013)从杂合文化身份的角度探讨戴乃迭独译的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和翻译思想等,戴乃迭的独译活动和译者身份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此后,花萌、李春芳(2014);任东升、朗希萌(2016)等分别从译者视域和国家翻译实践视阕的角度研究了戴乃迭的独译行为。戴乃迭作为一个独立译者的关注度日益显现。除此之外,关于戴乃迭个人生前轶事的文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主要由杨宪益及其亲友撰写,对了解戴乃迭的生存环境、心路历程、人生经历及由此对她的翻译思想及翻译行为的动因研究提供了珍贵素材,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戴乃迭翻译研究的特点和不足

戴乃迭在近半个世纪的翻译活动中,无论是与杨宪益或者他人合译,还是自己独立翻译作品,她始终秉持着一种信念,那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与热爱和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热忱,正是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她在“”磨难、痛失爱子等巨大打击之后,仍然饱含热情心无旁骛地将翻译事业进行到底。也正是因为如此,戴乃迭作为一个翻译家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当下,她曾经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所做的努力与贡献更是让人铭记与纪念。她的多重文化身份和女性身份,她的众多翻译作品在帮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向西方呈现立体的中国形象方面所作的贡献,都成为学者关注研究的对象和焦点。可以肯定的是,关于戴乃迭的翻译研究已经从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展开,研究的重心正在从合译研究慢慢转向独译研究,从译作研究逐渐转向译者研究,戴乃迭作为独立译者的身份越来越清晰化,关于戴乃迭的翻译研究越来越立体化。但是,从前面对戴乃迭合译和独译情况概述可以发现,目前戴乃迭翻译研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首先,学者对戴乃迭与杨宪益合译作品的研究与对戴乃迭独译作品的研究呈现出极不平衡性。学者们对戴乃迭的关注更多的时候将她作为杨宪益的翻译助手,探讨的更多的是二人合译的作品,既是合译,二人之间在翻译过程中一定存在着协商与让步,呈现出的关于戴乃迭的翻译思想或者观点很多时候会受制于杨宪益的翻译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合译的过程中,她承担的更多的任务是进行英语润色和修复,她的译者独立性很难完全显露和发挥出来。因此,通过对戴乃迭与杨宪益合译的作品进行关于戴乃迭的翻译研究局限性不言而喻,无法真正发掘翻译选材和翻译行为的深层次动因。

其次,对戴乃迭独译作品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戴乃迭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独立进行翻译活动,翻译了大量的各种题材的作品,从解放区文学、“17年”文学、新时期女性文学作品到人物传记、单口相声故事选、儿童文学作品等,但是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引起学者关注研究的只有其中17部作品而已,而且这17部作品中,除《边城》研究数量相对较多之外,其它16部作品的研究都是蜻蜓点水般掠过,虽然为戴乃迭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但是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此外,戴乃迭大部分译作的研究现在都处于空白状态,对以后学者进行研究留有广阔空间,扩大戴乃迭独译作品的研究范围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思路与方向。

再次,对戴乃迭的翻译思想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主要集中在零散的翻译作品研究和评价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戴乃迭和杨宪益二人虽然翻译了上百万字的作品,戴乃迭的独译作品也近80余部(篇),但是他们并没有关于翻译本身的专门的理论著作,要想了解其翻译思想,从其翻译作品中提取归纳是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其翻译作品庞杂,学者研究目前无法面面俱到,只能选取有代表性的翻译作品进行分析概括,因此势必不够全面,存在以偏概全之嫌。

最后,目前戴乃迭的翻译研究更多的是关注戴乃迭译作研究,对译者本身的研究极度缺乏。翻译家研究一直都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对一个翻译家的立体研究不仅仅是针对其翻译成果进行的,还需要从译者本身给予观照。戴乃迭的成长生存环境、家庭生活、人生变故、心路历程以及她多重文化身份和女性身份的特征对她的翻译生涯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思想的形成、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使用都有着莫大的联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学者目前对《边城》的译者还存在错误的认识。有很多学者在探讨该译作时都使用的是杨宪益、戴乃迭译本,而非戴乃迭译本。这个明显的常识性错误还是应该避免的。

4戴乃迭翻译研究的新思路和方向

戴乃迭与杨宪益的合译研究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戴乃迭的独译研究却明显滞后,这为今后戴乃迭翻译研究重心的转移指明了方向。从微观层面来看,扩大戴乃迭独译作品研究是丰富戴乃迭翻译研究的必要举措。翻译作品是体现译者翻译风格和翻译策略的主要媒介,通过扩大戴乃迭独译作品的研究范围,可以丰富戴乃迭翻译研究框架,更加全面地对戴乃迭翻译风格进行考量和把握,从而更加客观地了解戴乃迭翻译思想。通过建立平行语料库等手段,对戴乃迭的翻译策略及翻译特点等进行系统分析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此外,可以拓宽戴乃迭翻译研究的理论视角。翻译学跨学科的性质使越来越多的研究视角应用到翻译研究当中。翻译家研究作为翻译研究的一部分,可以从其它学科借鉴研究视角和方法。戴乃迭翻译研究可以尝试从生态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视角进行。从宏观角度来看,戴乃迭翻译研究可以放到一个更大的环境当中,可以将其与其他旅居中国或翻译中国作品的女性翻译家进行对比研究,寻找共性与差异,发现戴乃迭翻译的特色之处。这样,对戴乃迭翻译的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编织成了戴乃迭翻译研究的立体网络。

5结语

戴乃迭曾经说过自己有两个祖国,她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沉的爱以及希望中国繁荣富强的愿望,让她饱含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向世界传播中国异质文化,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真实面貌,树立立体的中国形象。但是学界对于戴乃迭作为一名独立译者给予的关注明显不足。让戴乃迭作为独立译者凸显出自己的主体性,全面客观深入地了解戴乃迭翻译思想、翻译行为及其形成的深层次动因将是今后学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邓宏春,马月华.戴乃迭的杂合文化身份与独立译介活动阐释[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4):182-183.

[2]付文慧.多重文化身份下之戴乃迭英译阐释[J].中国翻译,2011(6):16-20.

[3]韩丽丽.珠联璧合,和而不同——戴乃迭的合译和独译的对比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12):150-151.

[4]花萌,李春芳.从译者视域看戴乃迭独译的译者现身风格——以英译本《爱是不能忘记的》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34-140.

[5]秋茵.戴乃迭往事[J].文化交流,2001(2):33-36.

[6]任东升,朗希萌.国家翻译实践视阈下的戴乃迭独译行为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6(5):81-85.

[7]王惠萍.后殖民视域下的戴乃迭文化身份与译介活动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8]王佐良.翻译:思考与笔试[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7.

作者:袁晓亮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国内翻译研究综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fylw/71082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