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于文化意象的文学翻译论文范文

基于文化意象的文学翻译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28 03:00:28

基于文化意象的文学翻译论文

一、文学作品中的文化重构

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需要按照符合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读者预期的预设进行文化意象重构。这就要求译者首先对自己头脑中储备的文化预设相关信息全面了解,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对译入语文化的了解和把握能力,其次要具备双文化能力。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闹天宫》反映的是孙悟空大无畏的叛逆精神,为中国人所乐道。可是该书在被译成阿拉伯语时成了“大闹天堂”的意思,结果引起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感。因为在阿拉伯国家的观念中,天堂是至高无上的圣洁之殿,岂是可以大闹之地。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因素包括传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世界观或人生观、民族心理和性格、社会历史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审美范式、审美倾向、文化取向等。每一位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信息也会异彩纷呈。译者要根据自己头脑中的预设知识对作者预设的信息进行推断和填补,从而做出合理的解读,并对译入语语境进行准确把握和重构,以恰当的方式让译入语读者易于接受,从而达到文化交流和交际的目的。

二、文化预设重构的途径

从文化出发的翻译一般采取归化和异化的方法。归化法能够让读者比较自然地接受熟悉的“本土文化产物”,而异化法能够让读者对外来的“异国他乡的新事物”产生兴趣,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比如,傅东华翻译的《飘》,其译本采用的就是归化的手法,为了让中国读者容易接受,使作品深入大众,把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姓名加上了中国传统的姓氏,译成了“郝思嘉”“白瑞德”……并解释说归化手法的“目的是忠实于全书趣味精神,不在求忠实于一枝一节”。另外,杨宪益先生在翻译《红楼梦》时所确定的翻译目的就是传播源语文化,让中国的文化更广泛全面地被西方所了解,同时也为了传播中国文化大精深的东方文明,因而在其译文中较多地应用了异化的手法。让喜欢新奇勇于探索的西方人对神秘古老、包罗人间万象的中华经典产生兴趣。在对文学材料处理时,译者要考虑到两种文化所涉及的具体语境,从文化态势、主体区分、言语对象、表现手法、语用效果、翻译质量等方面综合把握。总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文化意象的处理。

1.对等植入在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双方在影响的范围和力度上是不平衡的,态势是不对等的。译者在翻译文学时,一方面要考虑源语所表现出来的的交际意图;另一方面译者应该考虑到潜在的读者的接受能力,充分把握译语读者的审美情趣、心理需求、知识背景等,注重译语读者的可接受性。中国龙和Dragon翻译之争影响较大。从最初这两个概念被关联到一起开始,就表明作为弱势文化代表的中国龙,怎么样才能被西方人所了解,于是乎找到了外形略似的Dragon以迎合西方人的认知。殊不知这两个概念在各自文化中有着天壤之别。近些年有学者提出取消他们两个的对等关联,中国龙应该像其他的文化意象一样直接进入英语,比如拼读造词Longe或者在现有单词中赋予新解Long,等等。这样对等植入的依据是中国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愿意了解中国,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国也已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中国的形象也焕然一新。这样才真正丰富和弘扬了中国文化,并使这一形象日益为普通大众所接受。

2.文化修润与转化文化所包含的各种基本成分范围涉及很广泛,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技能、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模式、语言符号、人造物品、物品的式样等都是文化的要素。文化翻译的任务不是翻译文化,而是翻译容载或蕴涵着文化信息的意义。文化特色带来的美感,主要是异域感和新鲜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读者心中潜在着期待,渴望“获取异域文化知识,通过想象思维欣赏异域风貌,满足跟阅读本族语作品不同的审美需求”。译者可以顺着源于作者的意图积极引导读者,恰如其分地翻译,会激活读者的已有图式信息储备,充分调动读者的主动性去想象和理解那些并不熟悉的异域文化。所以,文学翻译传达的不应只是信息的内容,还应特别强调信息的效力和效果。通过对两种文化的全面了解和具体作品中出现各种文化意象的精准把握,在有不对等或不等值的情况下,在切合主题的前提下,译者可以对源语信息进行必要的修润加工,适当的转换。修润可以提升语言文字在译入语语境中的准确度,增强文化意象在译入语读者认识理解中的准确定位和清晰度,可以很好地渲染、突出主题。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的翻译曾经在学界引起热议。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实际是春天的使者,预示着美好的未来,是对春的讴歌。在汉语的文化中,“西风”则刚好相反,刮西风令人联想起大风、降温、秋冬的瑟瑟寒意。因为中国东临太平洋,西面是寒冷的西伯利亚,“春天的风”是“东风”。汉语中的“东风”让人想到万物复苏,春意盎然,东风象征着温暖、希望、正义。南唐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唐杜牧《赤壁》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杨朔《海市》: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诸如此类诗句中提及的“东风”在中国文化中就是春的写照。

3.基于翻译意图的叛逆与文化意象的创设译者是游走在两种文化之间促进世界精神交流的中间人,应该本着在各种文化和文明之间加强文化交流与建设的目的去认识分析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意象,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正确的翻译立场出发,处理好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在实际翻译中,有时为了凸显译者的身份,提高翻译的地位,体现翻译意图,达到预期目的,在采用各种手法处理译文时,新的东西可能会被加进去。诚如意大利谚语所说:“翻译即背叛”。文学作品是传情达意,表现美的语言艺术,应该看到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即便精通语言能进行顺利阅读,也不见得能完全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深层次的内涵、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大意义。由于中外读者知识面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翻译工作者应尽可能地帮助读者去理解那些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地域文化、宗教习俗等有着密切相关的语言现象,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尝试。

译者所秉承的翻译思想和策略会直接影响到文化意象的重构和翻译的方向。因为作家在写作时是有其特定的意图的,所以,作为译者,有时会考虑到社会文化和发展状态,会依据其个人的翻译意图和预期来处理译本的最终表现。《尤利西斯》是一本探索人类内心世界为主旨的意识流小说。Joyce创作的意图是让那些所谓的教授学者们争论不休、永无答案和使自己的著作成为不朽之书,因此故意把它写得令人难懂。而萧乾、文洁若两位翻译家的意图跟Joyce的意图却不同,他们从翻译工作者的使命的角度想在两种文化之间架通桥梁,要让中国的文学方面的专家教授们和一般读者都能看到这部作品,读懂这本书,了解其所涉及的异国文学、社会文化、社会心理、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此他们不仅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尽最大努力解读了艰涩难懂的原作,而且使译文尽可能流畅、口语化,可读易懂,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当代西方重大影响文献资料的窗口,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方面都有重大意义。在原作者和译者的意图不一致的情况下,译者要在对原作者负责还是对读者负责问题上做出选择。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文坛震动不小,翻译界的讨论和研究也已广泛深入的展开。他的作品经由两位外国翻译在国外出版,陈安娜是莫言的瑞典文翻译,葛浩文则是莫言作品的英文翻译。“这些中国作家的作品被从英文翻译成德文,而不是从中文翻译成德文。”对于“用中文读,用英文写”的翻译方式,葛浩文并不讳言。他曾表示,译者下笔要同时考量作者原意、读者喜好、编辑建议和自己的专业判断,在其中寻求平衡,受到的限制比作家多。尽管如此,两位译者都是站在对读者负责的角度,翻译时从文化的传递交流,文化意象的处理,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认可与接受等方面对莫言的小说进行了一定的叛逆和创设,使其作品走出国门在异域传播开来,有一定的读者群和影响力。当然,莫言对翻译的开放态度,也给了译者很大的自由和发挥空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也从某种意义上证明了对读者负责的翻译理念的合适性。

文化预设,说到底就是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社会共识”或“群体意识”。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原作者的预设和译者对其把握与重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译者的翻译主张和策略。译者要熟悉这两种语言的使用特征和规范,从文化态势对比,对两者文化预设的认知程度等跨文化的因素出发,对译语文化预设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在符合译文读者的文化与认知期待的前提下,并从文化交际的目的和最终效果入手,对译入语文化意象进行重构,进而力求准确地翻译,为文学作品的传播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功效。

作者:苏文军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基于文化意象的文学翻译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fylw/65961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