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翻译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研讨范文

翻译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研讨范文

时间:2022-08-28 03:07:40

翻译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研讨

人们发现比较文学危机的同时,翻译研究不只是语言研究,而主要是研究不同文化之间差异,因此,比较研究完全成为独立的学科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翻译文学史实际上是文学交流史、文学影响史、文学接受史。“自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比较文学在中国大陆重新崛起以来,中外文学关系一直是国内比较文学界、中国文学界以及外国文学界的研究热点。但是众多的研究者往往把这种关系理解为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直接关系,而忽略了其中的媒介者———翻译文学的存在和作用,同时也忽略了探讨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轨迹,也即编写中国翻译文学史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翻译文学的认识有失偏颇,诸如把翻译文学等同与外国文学。这是由于人们把文学翻译只视作单纯的语言文字的技术性转换,把复杂的翻译活动简单化,对翻译文学的性质与他在民族文学史上的意义和地位缺乏认识,甚至忽视翻译家的再创造活动,否认翻译家们在民族文学中所做出的贡献。”

翻译文学是民族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应得到重视。“比较文学”是指对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比较文学最初是为反对孤立地研究民族文学和国别文学而出现的,因此研究民族文学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自然就成为最早出现的比较文学类型,继影响研究之后出现的另一种比较文学的研究类型是“平行研究”。它克服了影响研究的局限,打破了“二元”关系的限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季羡林指出:“少数民族文学不仅要与国外进行比较研究,还要与中国国内各民族之间进行比较研究,中国境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文学交流的最重要手段是翻译。比较文学不是简单的跨国文学的比较,而是不同民族和族群文学之间的跨语言比较,也就是跨文化对话。跨文化和跨语言的语义转换,更多是一种持续不断、代代接力的解读和翻译实践活动。比较文学离不开民族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同样也离不开比较文学研究。因此,离开比较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无法深入开展本民族文学个性价值和社会意义探索。民族文学是比较文学的基础,比较文学打破民族文学狭隘的范畴,使民族文学自觉地融入世界文学之中。“比较文学”研究主要是史学研究,而非是纯粹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诞生于上个世纪末,而译介学的产生则晚得多,大约起始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而真正取得重要的地位,则已经是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事了。比较文学意识始终深藏于文学翻译和跨民族文学借鉴活动中,深藏于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跨民族的文学比较和批评中。我们更多地注意蒙古文学所接受的汉族文学影响的考证和研究,而很少去探讨游牧民族文学传统对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很少讨论蒙古文学在接受外来文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特征。翻译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的这一变化,实际上反映了比较文学从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发展的一种趋势,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欧洲中心论”的破灭和东西(包括中西)比较文学的崛起。

一、文化接受视阈中的蒙古族翻译文学

文学史是作家、著作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史,既文学被读者接受的历史。艺术接受活动是调节欣赏者整个审美经验对作品的“空白”结构中以想象性补充、充实的过程,是一种融注了欣赏者感知、想象、理解、感悟等多种心理因素的一种艺术形象再创造活动。文学接受史其实就是打破以往那种以作品为主要固定视角,从读者接受视角重新解读文学。接受是研究的前提条件,而研究是接受的继续与深化。接受理论是研究接受成果的理论。每个读者的天资、经历和修养的不同,作品就会对每个人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因此,文学的历史就不仅是作家和作品史,而是作品的效果史。

读者既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又是一种历史的能动创造力量,文学活动中不是可有可无的一维,而是居于整个文学活动的中心,是文学审美价值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读者艺术接受过程是一个融理入情、情理统一的过程,是在这种情理交融过程中完成对文本意义的探究。文学接受离不开当时文化语境,有什么样的文化语境就有什么样的文学接受。文化语境的变迁影响文学接受活动。文化语境是指表现艺术萌芽发展的特殊时期种种思想活动普遍性的思想审美趣味与艺术活动等。文化环境为文学接受创造了条件,文学接受深化和促进文化环境。历史发展决定着文化形式的变迁,文化变迁成为文化影响的发生及历史发展的内在需求,即接受外在文化中起到决定性因素。

即使翻译文学存在的文化语境与接受主体改变,原著的内容信息也不会改变。读者欣赏蒙古翻译文学的同时也把它当作文学研究对象。因为读者把翻译文学与本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不仅从中提取营养,还能了解认识到民族文明、民俗习惯、审美意识、思维特征、哲学、道德、生活境况等,从而增加民族间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

文学的本质在于它具有审美价值。文学欣赏不仅是审美活动,又是特殊的艺术创造活动。读者的鉴赏活动就是将自己置于艺术家的位置,在心中再造那个表现品,这是一种与艺术家的创造性直觉达成一致的活动。叙述主体与接受者的关系除了表意手段和表意内容的关系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对话关系。鲁迅最先提出创作与读者的关系。文学阅读过程是一个“暗隐的读者”引导下发挥能动作用的过程。这也是说“暗隐的读者”的现实化过程,是一个实际的读者在文本控制下创造性的选择过程。所以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核心的文学观。艺术(包括戏剧)就是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的共同经验和感受,而这依赖于艺术家和接受者之间形成的共同感。“可接受性”是接受者对放送者潜在的接受价值的判断,具有复杂多变的歧义性。

文学接受活动是建立在读者的阅读、阐释与审美再创造的基础上的。译作对他文化的他族而言是跨文化文学接受。他民族读者阅读民族历史文化土壤中生长的作品接受影响是文学交流最重要的关键。因为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流,所以对各民族间任何文学交流对交流的主体来说,还是对交流关系的接受者来说,不仅都是文化积淀,还是文学交流的必然前提条件。文学鉴赏是文学批评的基础,文学批评是文学鉴赏的深化和发展。

马克思认为:“批评不是感知的情感,而是情感的感知”。译作的影响是从读者所得到的审美接受与其他文学创作活动中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读者读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之后获得的审美接受是指满足接受主体精神所需,给予他们情感震撼与教育娱乐作用。从译作中获得什么样的审美感受源于主体。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流,所以民族间任何文学交流对交流的主体来说,通过文化积淀文学才能进行文化交流。所以文化积淀是文学交流的必然过程,也是文学交流的必然前提和条件。接受和批判研究翻译文学是民族间文化交流的表现。通过翻译能够开展民族间文学交流并能产生民族间文学影响,从而文学之间比较研究也能得到发展。跨文化研究,特别是西方、东方、自我与他族不同性质的文化研究是比较文学从危机到转变阶段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全世界比较文学研究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接受研究是接受历史语境、现实语境、文化语境研究。接受者接受他族文化接受的本质是译作的接受。接受者接受的是文化通过积淀的译作。解读过程就只能是一个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过程,一个作者去无限接近文本原意的过程。萨特认为:“创作只能在阅读中得到完成”。

在作家完成创作活动后,文学活动就进入到作品的传播、消费和接受阶段。艺术鉴赏就是精神产品的消费过程。文学消费则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蒙古族翻译史是蒙古民族认识其他民族文化艺术,吸收其营养并被他影响的历史。蒙古文学对他民族文学的接受和改编,不仅仅是被动地浅薄地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民族审美情趣和文学传统来进行文化选择和协调整合的过程。文学接受离不开当时特殊的文化语境。接受史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以各时期接受者对该作品的审美反映、理性思考进行创造性借用为主要研究,探究审美观、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及其深层原因。

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的必要性

一个民族把自己的文学译介到其他民族中间,对他们产生影响的同时,以他人的眼光认识自己,借此提高自己的文化。不同民族间的文学交流活动是永远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没有外来影响的单纯文学是不存在的。文学交流不是单向、直接、简单、普通的交流活动,而是具有明确的目的与倾向。

因为文学交流不单只是为了交流,而是为了提高自我的交流。所以,民族文学交流永远是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中继续存在。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因素,民族文化心理永远是民族文学的基本特征。因此,把他族文学唯独放在本民族文化环境中,以本民族文化心理特征来研究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蒙汉文学交流史的跨文化特性,为蒙汉文学比较研究提供了基本条件。蒙汉对话范式的建立和区分,实际上包含着复杂的相互依存关系。所以比较文学不管研究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相互影响的文学交流,还是研究各国、各民族间任何能够比较的文学问题,将蒙汉文学置于文化交流进程中,在世界文学语境中进行比较,对认识民族文学本质特征,乃至认识文学本质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研究当代蒙汉文学交流,对蒙古族翻译文学史研究、民族文学关系史研究都有重要价值。该领域的研究对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诸多新的课题,理应成为当今比较文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将蒙古族翻译文学当成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着手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与影响,梳理基本脉络,勾勒其发展轨迹,是目前急需着手开展的课题。该研究与蒙古族现当代翻译文学发展规律的探索、比较文学研究、蒙古族文学理论批评都有密切的关系。

蒙汉文学比较研究从主题学、媒介学、形象学、比较诗学到文学思潮和文学活动的比较,已积累十分丰富的资源。比较文学的基本宗旨是促进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影响研究则是进一步探讨被接受的“异域”文学的影响,即侧重对域外文学的借鉴、模仿,以及素材源泉等事实联系的梳理,研究视点主要集中在作品上。

换言之,研究该民族文学历史传承中产生的变迁与革新。异文化文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与比较,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历史事实,也不仅仅是为了罗列不同文学观念的清单,而应当具有明确的指向性———达成不同文化与不同文学之间的互相确认、互相了解、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面对人类所关心的共同问题。以往的研究只是初步涉及到作家与作品、作品艺术特征、翻译理论等方面。全面探寻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历程,搜索蒙古地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文化交流与相互促进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尚未深入展开。全面深入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是当代蒙古翻译文学研究中值得挖掘的重要课题。

作者:阚海英向阳单位: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河套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翻译文学与现代文学的研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fylw/62577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