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学翻译不可译性范文

文学翻译不可译性范文

时间:2022-08-21 11:09:32

文学翻译不可译性

一、引言

从文化角度来讲,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不同于差异,导致在交流中翻译就成为了必须,可是到底有多少人认真考虑过什么文化,什么是翻译呢?

二、文化的定义

什么是文化?“《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孕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三、翻译的定义

什么是翻译呢?简单来说,就是将一种文字转换成另外一种文字,更精确些就“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其真正难度在于历来中外各类学者给它定了许多的准则使其成为人类最复杂、最困难的活动之一。早在清末时期严复就明确提出了翻译的三大标准:信、达、雅。后来傅雷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之后提出:重神似而不重形似;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钱钟书则指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国外关于翻译标准最常引用的有AlexanderF.Tytler和EugeneA.Nida。AlexanderF.Tytler提出了三条翻译基本理论:大致“翻译”过来就是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译文在保持和原文风格以及笔调一致的基础上要流畅的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思想观点。EugeneA.Nida提出了将其总结为翻译”过来大致就是译作在读者中产生的效果要与原作相等。

四、《红楼梦》的两个译本

那么在真正的文学翻译中,这些理论到底怎么样呢?下面作者将从多数学者们公认的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杨宪益和DavidHawkes的两个《红楼梦》译本中选例来说明。《红楼梦》中曹雪芹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诗词。其中有《西江月》二词,在此摘录其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懂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杨宪益译为:!这首《西江月》是来描写贾宝玉的叛逆的。其中有的句子是七言,有的是六言,韵脚也是标准的从头到尾都是拼音ang韵,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转而读一读两个译文呢?抑扬顿挫的也有押韵,意思也传达的不错。可是,原著中这是一首中国传统的词,它有很多要求的,每个句子该有几个字,该押什么韵,平仄也是有要求的,这些能在两个译文中找到多少呢?英语中就没有词这么一种文体,所以只能将就着一行一行的当做诗歌来翻译了。那词和诗在英语里就成了一种文体了。这样的翻译是达到了“信”、“化”、“神似”、还是在读者身上产生了equivalentresponse呢?

五、结语

作者的以上分析不是要批评两位译者的译作有多失败,事实上,在他们花费了巨大心血的背后,确实译出了很多出彩的地方和闪亮点。可是,从文化角度分析,文学翻译到底有几分可译性。作者认为,凡是在一种语体内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时,在翻译中就变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了。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种特有的文化原汁原味的翻译到另外一种语言当中。所以作者认为,像《红楼梦》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学是不能被完整的翻译的。作为译者,如果非要翻译,就应该大量的在译文中对原语的文化现象进行详尽的解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种文化的完整的保真。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学翻译不可译性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fylw/60959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