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适应准则概述及其应用范文

文化适应准则概述及其应用范文

时间:2022-05-24 05:28:36

文化适应准则概述及其应用

一、前言

翻译就是一个通过语言代码或文字符号的转换来实现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由于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其目的是为了给译文读者以具有文学欣赏价值的作品。所以,在这种独特的跨文化交际方式中,它又有自身所必须遵循的规律。文化观念的差异常常给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著名翻译理论家苏姗·巴思内特指出,翻译工作不能冒险地将翻译的言语内容和文化分开来处理。因此,笔者认为,文学翻译应遵循文化适应性原则。必要而灵活的处理方法和策略,可以使译品具有可读性,提高亲和力,从而更易于被读者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探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文化适应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文化适应性原则概述

尤金·奈达、彼得·纽马克等均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翻译应“以读者为主”的观点。相应地,文学作品的翻译也要本着为读者服务这一根本目的,使译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说这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是成功的。

文化适应性原则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译者对某种文化意义(或内涵)的把握、读者对译作的接受程度以及相应的审美判断效果。由于受历史、文化、宗教、政治、地域和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体到英汉文学作品的翻译,文化适应性问题的处理也是比较复杂的。

三、文化适应性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一)文化信息的解码及传递

罗杰·贝尔在他的研究中曾用两个彼此相关的图表(如下所示)来演绎翻译过程:一个是不涉及翻译的单语信息交流过程,另一个是翻译传递的信息过程。

此图表的第一项是作者(sender),首先选择一个可以作为载体的代码(code),然后再逐级进行信息(message)传递;第二项则是信息构码(encodemessage)。也就是说,作者选择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时也要选择相应的载体,并以此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这些过程,最终的翻译目标才能实现。需要指出的是,解码(decode)本身也是个过程(process),获取信息并不是解码的唯一目的,解码的过程也是对代码(语言)的感受和重构过程。所以,对文学翻译来说,效果传递的意义就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了。

杨柳(willow)是一种常见的树木。在我国,由于它在初春发芽,在文学作品中,它常被用来比喻春天的到来和春光的明媚,故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杨柳万千条”等优美诗句。而在西方,由于自古有佩戴柳叶来哀悼死者的习俗,故wearthewillow有“痛失亲人”的含义,这种联想在汉文化中是没有的,翻译时需经过必要的解码并对这一语言信息进行重构(意译或直译加注)。如文学名著TommyUpmore中的一段:“YouarequitewronginsupposingthatIhaveanycalltowearthewillowMissWindsorneverhasbeentomemorethanabubble.”

其译文采取了如下处理方式:

“如果你以为我必须为失去自己心爱的人而哀伤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温莎小姐对我来说,从来就是无足轻重的。”

(二)思维方式和语言逻辑的处理

有关研究表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东方人则以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见长。东西方民族因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所存在的差异就明显地影响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构思和相应的表现形式,这一点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及其译文的对比中可以得到明证: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前三行诗句九个名词就是九种具象,其语言简练利落,一气呵成。读后,一种因萧瑟凄凉之景造成的空旷冷落之感油然而生,读者不难想象出作者当时的情绪和心境。再看许渊冲的译文:

O′eroldtreeswreathedwithrottenvineflyeveningcrows.

′Neathtinybridgebesideacotaclearstreamflows.

Onancientroadinwesternbreezealeanhorsegoes.

该译文句式工整,词义照应贴切,语句通顺流畅,韵律自然和谐,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诗的有关具象;同时,根据英语的句法结构,适当增添了冠词、介词和动词。值得一提的是,译者用三个完整的逻辑语句替换了原文中的部分具象组合,真可谓匠心独具。

(三)体现“情理”与“文辞”的统一

古今中外许多文论均把情理与文辞的统一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准则。英文rhetoric意为“修辞学”,其实应该为“文章学”。在我国,刘勰在他著名的《文心雕龙》中指出:“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这些都与文学翻译所强调的“情理、文辞”统一论如出一辙且一脉相传。以下以北宋苏轼《前赤壁赋》的部分英译为例,谈谈这个问题。

有关历史考证显示,《前赤壁赋》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夜游赤壁时写的一篇散文。作者触景生情,通过描写“乐—悲—乐”的情感起伏过程抒发自己的“超然”思想和豁达胸怀。从翻译的层面上看,如何抓住“乐—悲—乐”这个“经”(情理)就成了理清文辞这个“纬”的关键所在。如原文对景物的描写和表达作者身临其境的喜悦之情:“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羽化而登仙。”在英美人看来,既有breeze,那么水面出现ruffle就是情理之内的事;由于存在着民族文化的差异问题,有关“仙境”的翻译是有难度的。考虑全文的主旨,作者是要追求一个理想的世界,萧立明在其“新译学论稿”中提出,此句宜译为:“Underthefreshbreathofair,theriverwasrufflingupgentlywithoutanybillows,asifwewerewingedsothatwewouldreachthefairyland。”这就把情理与文辞统一起来。

(四)兼顾语义手段和交际目的

纽马克提出了以文本为中心的“语义翻译”和以读者为中心的“交际翻译”理论,认为前者在许多包括文学作品在内的高雅艺术的翻译中占有主导地位,由此而产生的译品可以和原著一样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后者则强调翻译的归化法,译者要千方百计地为译文读者扫清因跨文化交际而产生的阅读和理解方面的障碍,把作品中所有的抽象事物具体化,使陌生的东西为人熟知。请看《红楼梦》有关警幻仙姑赋的第二段:

靥笑春桃兮,云髻堆翠;

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从节奏、韵律和语言形式来分析,原文兼有诗歌与散文的特点,但又不能等同于现代的散文诗。杨宪益和霍克斯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处理。

杨是这样译的:

Herdimpledsmileispeachblossominspring,herblueblackhairaclusterofclouds.Herlipsarecherriesandsweetthebreathfromherpomegranateteeth.

而霍的译文则为另一种风格:

Apeachtreeblossomsinherdimplingchee,Hercloudcoiledtreesarehalcyonsleek;Andshereveals,throughpartedcherrylips,Teethlikepomegranatepips.

杨译采用的是散体译法,读起来却不乏诗歌的节奏与韵味。具体而言,他基本上用的是语义译法,比较恪守原文的形式搭配,如把飘柔的秀发比作“aclusterofclouds”,把“榴齿”说成“pomegranateteeth”。由于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把握原文语义结构背后隐藏的比喻意象,既不能保留原文的某些思想,又无法给译文读者带来较多的信息。这不能不说是因拘泥于形式和过多采用妥协译法而导致的遗憾;霍译则完全以一首诗的形式出现,节奏感强,韵律匀整。相对于杨译本,霍打破了形式的局限,作了一些大胆的变通,如用了“halcyonsleek”(光亮润泽的神翠鸟羽)和“pomegranatepips”(一颗颗白里透红的石榴籽),比喻恰当,形象鲜明,可读性也随之增强。这种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交际译法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在处理许多具体问题上,有时也需要兼取“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之长。通过交互使用这两种手段往往能使译者最大限度地体现原语文化,从而更准确地传递原语信息。

四、结语

文化、语言的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诸多不便,而文学作品的艺术再创造却给译者本身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在文学翻译实践中,我们要认真研究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尤其是它们在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异同,在深入、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文化适应性问题,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化适应准则概述及其应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xfylw/60127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