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时代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思考范文

新时代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思考范文

时间:2022-11-03 05:15:31

新时代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思考

【摘要】当今世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形成了新的舆论传播方式。现如今,威胁文化安全的诸多因素在互联网时代急剧增多,使得一些错误思潮挑战网络文化安全,在深入分析网络文化安全治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为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网络文化;文化安全;治理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得信息传播更加方便快捷,但网络空间是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一些不确定因素也使网络文化安全存在诸多隐患,网络文化安全治理刻不容缓。当前网络空间的整体形势是好的,但由于网络文化的跨时空传播也使得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正面宣传维护,进行必要的舆论斗争,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治理网络文化安全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意义

(一)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逐渐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对外开放的国际浪潮中,数据共享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潮流下,抓住世界多极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处理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包容互惠关系,构建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营造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网络大环境。

(二)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是关系到我国社会整体形象和国家根本利益的重要问题

当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复杂且开放的舆论阵地,一旦网络安全方面出现问题,网络空间独具的自发性、公开性、匿名性、难控性等特点,造成信息的丢失或失真,网络空间的时、效、度难以充分保证;网络文化被随意篡改、增删、破坏或窃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带来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而且歪曲了网络文化应有的内容,使得网络空间环境乌烟瘴气,逐渐恶化。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管理权,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利益和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三)加强网络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网络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牢牢守住思想防线,使得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方面不被腐朽思想侵蚀,守住安全防线。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1]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原则,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保护广大网民基本权益,用健康的网络文化滋养人心、滋养社会,进而培育良好文明风尚,加强精神文明和网络内容建设,净化社会风气,有利于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净化网络空间,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二、网络文化安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威胁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网络文化得到快速发展,但网络文化的内容良莠不齐,随之带来的就是安全领域问题,网络文化安全带来网络意识形态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二是来自国内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受到威胁。鉴于此,解决网络空间现实存在的文化安全问题,维护网络文化安全,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层面的威胁与挑战,对外维护我国网络文化的安全,牢牢掌握主动权;对内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导向。首先,在国内层面,要充分发扬互联网的有利方面,坚决抨击各种错误思潮。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国内一部分人利用网络鼓吹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思潮,这种行为严重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在互联网上,一些敌对势力借机干扰破坏,恶意传播政治谣言,恶意攻击党的领导,传播西方价值观念,更有甚者借口当前我国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而攻击我国的社会制度,煽动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挑战政府的公信力,歪曲甚至丑化我党、我军的形象,撕裂社会共识。直接动摇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造成人民群众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误解。[2]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网络平台用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坚决给予猛烈抨击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利用互联网媒介,努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宣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鼓励人民群众学习新思想,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和管理权。其次,在国际层面,利用互联网这个有效的传播媒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背景下,顺应时代潮流,提高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能力,对西方资本主义大肆宣扬的“普世价值”“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等错误思潮给予有力回击,做好国际层面的应对网络文化安全的战略,能够有效应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冲击,从而捍卫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挑战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影响

第一,冲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本民族的精神食粮和动力,网络空间的发展对传统文化来讲有利有弊,依托网络这个重要载体,使得传统文化的流传和普及更加便捷,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空间在成为人们精神家园的同时,一些西方思潮和价值理念以势不可挡的速度传入中国,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华传统节日、传统习俗被淡化,一部分不理智的年轻人崇尚西方、崇洋媚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要坚持正确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捍卫本民族文化的主导地位。第二,弱化了红色革命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弘扬与传承。在党和国家积极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革命烈士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的同时,仍然有一些人无视革命英雄,在网络上肆意诋毁革命先烈的光荣形象,这不仅严重丑化了革命英雄的形象,也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严重影响了网络文化的正面宣传与传播。第三,挑战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不断注入时代因素,与时俱进地增添新的内容,形成最新的理论成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就是在这种积极向上的环境下,一些国外敌对势力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制造舆论漩涡,试图诋毁我国先进文化,企图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打击我国其他领域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文化在网络空间的传播受到挑战,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网络文化现实存在的安全问题。

(三)不良网络文化滋生犯罪,网络空间安全受到挑战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当人们受益于这种便捷的同时,网络空间存在的安全问题也不可否认,威胁着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网络空间是一个存储信息的巨大系统,大量有价值的文化被收录其中,这就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一定可能,犯罪分子和极端组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阻碍着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利用网络进行诈骗活动的案件屡见不鲜,如兜售非法物品,犯罪分子依托网络技术,利用不正当手段盗取商业机密,赚取不正当利益,严重破坏我国市场秩序,威胁着经济安全。一些恐怖组织利用网络进行暴力活动,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鼓吹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窃取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机密,威胁着政治安全。虚假信息,散布色情广告,泄露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维护,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严重损害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威胁着社会安全。

三、完善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对策

(一)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做好网络文化内容建设

在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普遍提高。要加强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内容建设,扩大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社会舆论场的吸引力。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汇集全体人民智慧,让广大网民自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者、践行者、维护者。因此,提高全民参与力度,培养网民的主人翁意识,使其自觉成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主体是加强网络文化安全的重要一环。借助网络力量积极引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网络文化安全领域存在的诸多隐患引起高度重视,把防护网络文化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做好网上舆论引导,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氛围。[3]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撑,加大网络技术发展力度,为技术发展提供政策扶持,提高我国网络文化的资源利用率,从而有效保障网络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使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做好网络内容建设,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严格把控网络文化输入的性质,科学研判,做好质量评估,及时过滤不良网络文化,及时消除恶劣影响,加强网络的正面引导力。随着时展,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媒介和渠道发生变化,要加快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传播能力,打造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的网络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二)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4]需要利用在线平台弘扬正能量,积极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创新网络交流方式,遵循网络交流规律,利用优秀文化资源,拓展网络文化,加强建设网络内容,培育积极向上,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发挥中华优秀文化的带动作用,把握主导,壮大网上正能量。依托互联网媒体,积极弘扬健康的网络文化,把握时展的脉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文化的立场,并根据现代中国的实际进行结合。坚持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原则,遵循“人民至上”的理念,积极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维护了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中,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尽管物质结构得到了充分发展,但在建设精神文明方面也很重要。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提供思想指导和精神支持。

(三)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安全问题

法治建设为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以及网络主权的捍卫保驾护航。网络空间公开透明,但并不是“法外之地”,人人享有言论自由权,但不能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政策,网络法律的建立健全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为亿万网民营造了清朗的网络空间,让网络空间正气充盈。建立网络文化管理的法律框架。网络空间是成千上万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风清气正、生态良好,人们的精神世界将以健康的方式发展。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起,人人享有麦克风的时代已逐渐成为不争的事实,网络空间成为表达观点、交流想法的主阵地。但是,尽管互联网方便人们使用,但它也存在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讲,网络文化建设应以法律制度建设为主,以规范管理为辅。[5]必须针对虚假信息,暴力色情内容和网络欺诈行为等“负能量”行为一套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一方面,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已经了有关使用信息网络诽谤和侵犯个人权利的司法解释。同时,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网络治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科学管控网络空间,依法纠正非法活动以及维持良好的网络秩序,使得网络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的现象都得到有效改善,国家网络文化安全防线得到有效维护。完善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网络的互联互通,对互联网全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文化安全治理问题不是单一主体的责任,而是需要社会各界多方主体的积极响应,面对跨国网络犯罪给世界各国带来的主权安全问题,世界各国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应对网络犯罪,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网络管理政策,搭建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法律体系,为净化网络空间搭起了更严密的法律框架,有利于维护网络空间的正常运行,维护网络安全,保障公民基本权益,维护社会和谐,促进健康发展,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体系的构建为其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统筹线上线下、政府、公民和社会的力量,形成聚合力,筑牢共同体意识,为网络文化安全的维护贡献力量,确保网络空间中国家利益的实现。

四、结语

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安全是更深层次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时代,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依法管理网络文化空间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网络文化治理不仅需要地位感,还需要竞争和对话感。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战略的核心是保护国家的文化利益,产生积极影响,指导文化发展,并为网络文化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因此,建立相关的治理策略系统也是当务之急。对国家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有助于认清当前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关键任务,并为我国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有力的舆论保证。

作者:齐艳霞 孟明明 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新时代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思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lwhlw/75176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