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思想政治教育对多元网络文化的引导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对多元网络文化的引导范文

时间:2022-12-13 10:38:51

思想政治教育对多元网络文化的引导

[摘要]伴随着多元网络环境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生态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结合多元网络文化视域下新生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出现的新变化,深入剖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对多元网络文化的有效引导路径。

[关键词]多元网络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引导

当前,多元网络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了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快捷共享的网络信息和开放多元的思想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空间的同时,也在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价值取向、个性心理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由此也对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

一多元网络文化的界定

多元网络文化,是指不同地区的本土文化在信息高速流通发达的条件下,通过互联网被融合、同化,进而催生出多维异质的文化。与传统文化相比,多元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以网络为媒介的新产物,以多样化和立体化的庞大系统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关系密切,其形成、创造、传播和表现形式纷繁复杂,如流行于大学生群体中的微信、Ins、抖音、Youtobe、Bilibili、QQ、微博、MSN、Facebook、Twitter等多种网络客户端,通过网络强大的后现代文化解构能力,形成其虚拟化、碎片化、自由化、交互性强等特质。这些特质与大学生新生代与生俱来的年轻活跃、接受度高、参与性强等特点高度契合,因而普及度和受欢迎程度远超社会其他人群。

二多元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现阶段,大学生的构成主体以“95后”,甚至“00后”为主,他们在思想、行为、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其突出的特点:强调个性差异、渴望自我表现、平等意识强烈等。多元网络文化在这个群体中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唤起了当代大学生群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促进个性张扬和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大学生在精神层面出现碰撞和交锋,甚至有可能引发其价值观的失序和紊乱。网络上不同的阶级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共生共存,文化意识和混沌心理相互渗透,文化精华和文化糟粕相互交织,其中有科学,也有伪科学,有真理,也有谬论……多元网络文化呈现出良莠混杂,正邪并存的局面强烈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环境,具体分析如下。(一)多元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1多元网络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更大的平台和资源多元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高校师生均能作为受众获得诸多便利,极大程度地扩宽了视野,丰富了生活,加速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创新,同时,因其极强的共享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渠道得以向更深更宽层次拓展。

2多元网络文化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路径其一,立足于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层面,多元网络文化的出现对德育的方式及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多元网络文化所传递的主流内容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一致,将网络文化中的多元价值以隐性教育潜移默化地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利于“春风化雨”式地提高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其二,立足于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多元网络文化的出现为思政工作的开展增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大学生通过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自主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看法,与他人实现平等沟通与交流,传播思想与信息,以实现不同价值判断、思维方式与价值态度的交互影响。3多元网络文化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科学性、批判性价值观科学性价值观指的是采取科学的方法论与价值观分析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事物和行为,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和客体如何正确运用批判性思维理解分析事物是批判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如上所述,多元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征,是大学生主力军认识社会、走向社会的重要渠道和沟通方式,同时也是大学生接触多元价值和思维观念的主渠道。以此为背景,包罗万象的批判性价值观和科学性价值观以多元网络文化为载体呈现在大众面前:一方面,多元网络文化为高校学生塑造科学性、批判性价值观提供了资源,依靠传扬多元化的价值观、批判性的价值观以及价值态度,使学生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同时,多元网络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批判性价值观亦在无形中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思辨力和判断力,为他们全方位了解全球社会思潮、价值观念、行为偏好提供更多可能性。(二)多元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1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伴随着第一批“00后”步入大学逐渐成为大学生中的主力军,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可谓是“无人不网、无日不网、无事不网”,而且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满足于国内的网上资源,选择避开相应的网际协议地址、网络内容过滤技术、攻击域名解析服务器等手段来实现对国家防火墙所屏蔽的境外网站的浏览和访问。有些学生“翻墙”是为了使用推特、脸书等知名社交网站来消遣,有些学生“翻墙”则是为了“猎奇”,通过互联网浏览部分被禁信息,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从某种意义上说,“翻墙”行为就是一种“越界”,而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带给他们的是一个新奇与陷阱并存的世界。“墙外”的世界充斥着的是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西方国家利用自身话语权的天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有效占据网络舆论阵地的制高点,以此向全世界输出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而我们的大学生中的“翻墙者”在思辨力和自制力均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势必会受其影响,为其所用,既已发生的“茉莉花行动”就是最具有说服力的经验教训。“8•19”重要讲话中谈到“宣传工作要守土有责”,与多元网络文化的碰撞中我们要守“墙”有责,否则部分大学生一味迷信西方输出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

2侵蚀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网络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扮演着创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多重身份。近年来大学网络文化逐渐呈现出亚健康状态引起学界关注,大学生主要靠网络接收信息,少听少看主流媒体,且较少关注严肃性的理论文章。而一些网络媒体为了一己私利而逐渐背离中央主张的宣传方向,依靠夸张的标题、不实的内容和俗滥的文风来赚点击率,博取关注度。此举不仅与主流思想舆论相去甚远,更重要的,它助长了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大学生受众极易受这种不良风气和偏激舆论信息的思想污染,对自己的三观产生误判甚至自我否定,从而与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渐行渐远。据笔者观察,大学生受网络文化造成价值观扭曲的主要表现就是价值评判标准功利化、短视化,以是否有利于个人利益作为主要判断依据。

3削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人是社会的人,人除了个人需要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大学生。网络与现实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要受到道德舆论和法律制度的约束,而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和不安全因素,是法律法规监管力度比较薄弱的地方,这就使得很多人把“使用虚假个人资料作为自我保护的方法”合理化,他们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便可在网络中违反道德和法律,肆意妄言,以“键盘侠”的面目发表各种过激言论、散布谣言、传播不健康内容、用粗俗的脏话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甚至对我国的政治民主问题进行歪曲和抨击,在网络社会中“游戏人生”。这些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的培养均产生极其负面的消极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多元网络文化的有效引导

只有积极发挥正向育人作用的多元网络文化,才能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路径,反过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多元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要找准多元网络文化的着力点,笔者将从多元网络文化的引领力、传播力、说服力、保障力四个方面来谈如何对其实现正面宣传和引导。引领力。要实现多元网络文化建设对高校学生主流思想舆论形成正确导向,首先就是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在网络文化中的引领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造好“思想武器”,应主动承担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对社会思潮的研判工作,要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的同时,防范对外开放条件下办学面临的各种意识风形态风险,努力在斗争中把握主动,赢得优势,通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他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预测、对话和批判的功能,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与其他社会思潮共存中发挥有效的引领作用。传播力。微时代的互联网发展引发了信息流动模式、社会话语形态、价值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微课、微视等传播媒介成为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推动多元网络文化的传播力显得尤为重要。说服力。众多教学一线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和辅导员是主流思想和先进理论的传播者,社会焦点问题的解释者,学术科研的开辟者,他们在多元网络文化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中起着关键作用。大学中这个群体的说服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多元网络文化的引导成效。而教师说服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其自身的素养。因此,大学里的教师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和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教师队伍的政治建设应该摆在师资建设的首位,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和有力传播者,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才能帮助大学生提高与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交锋对抗的能力,从而增强主流思想舆论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说服力。保障力。同志说过:“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20世纪90年代“和平演变”的历史教训加上西方国家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向我国输出其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且国内出现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西方宪政民主论、普世价值论调等错误思潮不断兴风作浪的客观事实,无不指向一个不争的事实:必须牢牢占领年轻一代的思想“主阵地”,而且对于大学来说,高校党委和有关职能部门有责任站到斗争的最前线,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效管理,向各种错误思潮亮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适应多元网络文化对其自身教育理念、方法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还要对不同网络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有所扬弃,提炼与升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变教育方法,寻求更为科学有效的路径。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应然使命是将网络文化资源充分转化为话语优势,在培育接班人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思路,适应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巩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较为尴尬的实然状态亟须通过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来扭转局面。(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沿用的官方话语体系是一种基于意识形态的重理论的官方话语体系,语境严肃且语词固定,难以回应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时常显得话语苍白且力不从心,面对多元网络文化的冲击和解构,其传播灌输的权威性被逐渐消解弱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地位有待凸显,主导力亟待提升。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动适应多元网络文化环境,坚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底线,有意识地汲取与学生思想同频共振的话语资源,丰富话语的表达方式,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行。(2)师资队伍熟悉网络平台的效率加速跟上网络平台的发展。大学生通过各类网络媒介接触多元网络文化,每一种新的媒介技术带来新的传播手段和交流场域,不同媒介技术在信息流动模式、社会话语形态、价值传播方式等方面均呈现不同特点。大学生熟练掌握各类传播多元文化的网络阵地效率高,且阵地转移频繁,使得网络平台的兴衰周期短,更新速度快。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多元网络环境的挑战,需增强走在前列的意识,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学生关注什么,老师就研究什么,通过学习实践的过程熟悉网络技术媒介更新发展的大众流行趋势,保持与学生一起站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上,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和掌控权。

2思想政治教育对多元网络文化的扬与弃我们面对的多元网络文化集多维文化释放的异质价值观于一体,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等,各种各样的网络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兼容性和差异性。而面对当前大学生与上一代人不同的特质和思考与表达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理性选择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唱响主旋律的意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凝聚与整合、选择与主导、传承与创新三大功能,以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大学生从思想激荡中认清主旋律:(1)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活动,积极维护国家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将多元网络文化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自身的政治认同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来维护主流文化、批判异质文化,以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2)按照时展诉求,通过思政教育实践以及对网络文化的优势借鉴,寻找突破口并激活新思路,以积极的姿态引导大学生改造多元网络文化,在多元网络文化传播、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与个体的理念、意志、情感紧密关联并产生共鸣,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文化一元向多元过渡的同时,也进一步培育思政教育创新思维。(3)再有,应把多元网络文化中的“亚文化”现象列入重点关注领域,通过提高青年学生的网络文化甄别能力,提升网络文化选择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小低俗恶趣味的网络文化对学生群体思想上造成的影响和冲击。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新思政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刷新观念,端正认识,以开放的态度主动了解和熟悉多元网络文化,并充分认识到多元网络文化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相关性,进而掌握好反映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的晴雨表,才能更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同时,要包容、辩证地认识多元网络文化的利弊,有意识地挖掘其潜在的文化育人优势和思政教育价值,而不是把所有的网络文化都当作洪水猛兽,要善于去发现多元网络文化中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的独特因子。强化网络文化导向。当前,网络文化整体氛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文化形成巨大反差,构建全方位网络主流文化氛围刻不容缓。思政教育工作者需集中力量构建网络平台,将主流网络文化进行重新设计和包装,让主流文化融入网络文化,重新占据网络文化制高点。拓宽网络育人阵地。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占领网络领域,充分掌握网络文化话语权,通过全方位打造多元网络文化平台,打赢这场思政教育“保卫战”。如时下最火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就是最佳示例,这款app通过一个平台,两大终端不仅开设了“新思想”“时间”这样的重磅栏目,还有海量免费的图文和音视频学习资源,让“学习强国”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的信息平台和理论宝库。综上所述,如何在开放、多元、动态的网络世界中捕捉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是众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全新的时代难题。新形势下,思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是相伴相生的,厘清思路,自我提升,与时俱进应成为多元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改革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宝君,刘静涵.“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

[2]夏丹.浅析多元网络文化背景下价值观的冲突与整合[J].南方论刊,2019(01).

[3]张元.网络文化育人的生成机理与治理路径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8(01).

作者:高攀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思想政治教育对多元网络文化的引导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lwhlw/74574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