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多元网络文化下价值观冲突及整合范文

多元网络文化下价值观冲突及整合范文

时间:2022-02-02 07:37:36

多元网络文化下价值观冲突及整合

【摘要】网络文化作为现实文化的延伸和发展,参与对象、信息内容、传播形态较传统文化而言更加趋向于多元化趋势。鉴于价值观冲突主要源于文化的多元化现实,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势必会进一步加速和放大价值观冲突,使价值观冲突突破以往的地域限制,更加的激烈和频发,甚至在不同代际之间也表现得更加突出和明显。因此,为有效整合多元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多元价值观,减少价值观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集结政府、社会等各种力量,采用“软”“硬”兼施的方法进行整合。

【关键词】网络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冲突;整合

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人类飞速步入了电子E时代,“Internet”于我们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它给我们生活日常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与世界的距离拉近了,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当今世界发生的大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通过邮件、QQ、微信等工具轻易就能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网上购物、网上营销、网上办公等也大大简化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伴随着这种新的方式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人们也切身体会到原来的工作生活方式、原来的价值观念等方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泾渭分明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现在想要区分开来不再那么容易,现实生活与虚拟的网络社区也不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他们早已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不知不觉浑然一体。他们的这种结合催生了一种全新的、多元的网络文化的诞生。网络文化的多元特性造就了一个多元文化、多元思想、多元价值的网络社会。这个多元的网络社会在带给人们丰富的信息流量,以及超越以往任何时期极大知情权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信息抉择的难题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因此,研究多元网络文化背景下价值观问题就尤为重要。

一、网络文化及其多元化

“网络文化”一词,一般认为是从英语“Cyberculture”翻译而来的,[1]Cyberculture由Cyber-和culture组成,cyber-来源于科技术语cybernetics(控制论),控制论是用电子系统比拟人类神经系统的学科。[2]后来随着计算的广泛应用,人们更加愿意接受cyber-意指电子媒介的无边无际的虚拟空间,[3]从而衍生出cyberculture,即网络文化。由此可见,网络文化是电子信息时代的特定产物,是文化发展到电子信息时代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独特形式,同时也是文化进步不可避免的一种发展趋势。他的提出和传播源于大众传媒,和计算机网络是密不可分的。对于网络文化的界定,目前有200多种释义,在文字的表述和实质内容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至今难能统一。但从定义的本质层面来看,学者们的分歧实际上主要还是所研究的切入点存在差异。从目前学者们给出的200多种定义来看,切入的角度大致有两个方面:从网络技术本身的角度出发,大家普遍认同网络文化是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进行拓展或者变革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式样;另一个是以文化的特性为切入点,强调网络的思想特性,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方面。本文认为网络文化应该更加侧重其文化内涵方面,是指人们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其物质基础,以网络语言为其唯一的载体,并在一定的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下所创造的以网络信息、网络理念、网络精神等为基本形式的精神产品。[4][5]网络文化作为现实文化的延伸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多元的文化,他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对象多元化文化与区域、民族是不可分割的,特定区域、特定民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但是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随着现代计算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化的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致使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网民参与其中,成为了网络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可以说每一个网民都是网络文化的载体,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在浏览吸收网络信息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许多极能体现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都隐藏在网民的具体言行之中。

(二)信息内容多元化与传统文化相比,网络文化是一种包容文化。在网络文化的环境中,因不同的历史、地理、政治等因素而形成的不同文化都处于同一个交流平台。所表现的内容未经选择,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金融、艺术等各个方面,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先进与落后的、积极与消极的、高雅与低俗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所有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多元化的世界共同体。[6]

(三)传播形态多元化众所周知,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以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为主,出现了诸如甲骨文、竹简、铭文、石刻、报纸等传播媒介。但是,随着电脑的普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以往传统传播方式,而是将图、文、声、像的形式整合成一体,形成了电子图书馆、电子博物馆、电子展览馆、网络剧场、网络音乐等媒体,大大丰富了网络文化的传播形态。

二、多元网络文化背景下价值观冲突审视

(一)价值观冲突的内涵价值观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是个体心理结构的核心要素,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讲,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或价值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深层的认识,是人们关于价值判断标准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价值信念、价值理想的观念系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身行为所伴生结果的影响、意义、作用所作出的总体评价,[7]也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和基本准则。从本质上来讲,价值观是人们在各自物质利益关系和文化基础上对于价值的理解和取舍。因此人们对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作出的取与舍、肯定与否定必然引起价值观冲突的产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价值观冲突是多元价值相互竞争的一种不稳定状态,是价值观念之间的彼此竞争与相互否定。[8]价值观冲突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人们价值方向上的冲突、价值标准的冲突、价值解释的冲突,是人与人的冲突。[9]

(二)价值观冲突源于文化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文化是‘人化’和‘化人’的双向互动过程”,从此意义上说,自从有了人类活动就有了人类的文化,[10]文化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对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精神和物质双层生活的抽象和概括,能被传承和传播,具有育人、化人的功用。文化多元化是与文化一元化相对立的概念,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的冲突顺其自然就是文化多元化的必然产物。理论界目前对于文化多元化尚无统一定论,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多元化进行了阐释,侧重点各异,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本文认为文化多元化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其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基础上,吸收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形成以本国或民族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社会氛围。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讲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也即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合而不同”,世界各种文化和平竞争,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三)多元网络文化加速和放大了价值观冲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世界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不容置疑的是,价值观冲突在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网络信息时代那样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冲突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不同地域范围由于其地形环境、历史发展状况等的差异,因此在每一片土地上都会孕育着具有本地域特色的独特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广大的网民由于受其民族、种族、宗教、国家、地位、角色等的不同,他们对同一事情的价值评价存在较大的差异,价值观冲突在所难免。但是,由于传统文化依靠以人的身体为载体或者以人际传播为主,由于受文化传播方式及通讯运输等条件的限制,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同质性较高,价值坐标也相对单一,价值取向基本相同。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是一个“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他不受现实社会的时空限制,“地球村”和“世界性”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得以充分展开,任何一种“区域性”的文化现象都可跨越数字鸿沟和语言障碍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引起强烈的反响,继而演变成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随之而来蕴含在文化当中的价值观亦能冲破之前的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价值观冲突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

2.价值观冲突的程度较现实社会更加激烈。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广泛性、隐匿性的特点,这给人们带来了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但同时也为部分网民在网上“为所欲为”提供了便利条件。在网络上,网民不必要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也没必要面对面相互进行沟通,人们只需要在聊天室、OICQ、BBS,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人机交往”完成。一串数字符号,任一名字、任一性别就可以在某一虚拟社区畅叙胸怀、指点江山,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做任何自己希望的事,和世界各地联网的人进行交流。可以说,这是一种以开放、自由和虚拟为特征的文化。[11]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没有国别之分、没有贵贱之分,价值观不尽相同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融聚在一起,各种意识、各种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盘根错节,远比现实社会复杂得多。如何从越来越庞杂的“价值堆”中淘出真正适合自己的价值观本身已成为困扰网络社会人们的真正难题,价值观冲突愈加直接和明显。

3.价值观冲突发生的频率更高。电子信息时代,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带来了信息淘汰与更新速度的迅速增长,随之而来价值观念的震荡和冲突更加的频发。有人把互联网喻为当今世界最高级别的“高速公路”。[12]这条“高速公路”所承载的信息量之多,传播速度之快,更新周期之短是传统信息媒体望尘莫及的。[12]通过互联网超链接的方式一个网站24小时内甚至可以更换上千上万条信息,重大社会事件或新闻瞬间便能以立体式传播方式传遍全球每个有网络的角落,价值随着信息流在网络的空间中快速游荡并不断更新。甚至有些网络媒体为了私利进行各种不实的宣传,招式层出不穷,“犀利哥”、“春哥”的事例比比皆是,加上媒体本身对于各种报道的态度又不尽相同,人们根本无暇思考、判断其真伪,不知道该听信谁家之见。由此一些网民会选择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对待网络媒体信息,跟随网络步伐加快自己价值观的变化频率,价值观冲突也就不可避免越来越频繁。

4.不同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冲突更加的突出。价值观最鲜明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和理解往往根据个人内心的尺度来进行衡量和评价。不同代际群体由于其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心理特征以及所接受的教育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在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上也就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尤其在网络信息时代,这种代际差异更加突出。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到2009年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被广泛使用,这对于60/70后群体来说,互联网的出现是在他们价值观形成基本稳定之后才开始流行起来,因此他们价值观很大程度上还是通过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而获得,也更加的倾向于传统价值观念。然而,对于80/90/00后来说,互联网可以说就是他们生活的本身,他们把互联网作为社会表达和获取社会资源的基本工具,互联网反过来更加方便和快捷地向他们灌输各种价值观念和价值思潮,如此一来,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日益明显,具有强烈的客观存在性。

三、多元网络文化背景下价值观整合的必然性及其策略

(一)多元网络文化背景下价值观整合的必然性价值观的整合就是把各种价值观综合起来,确立一种人们普遍接受、支持和遵从的共享价值观念体系。[13]在我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全方位地介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同时,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网络文化的多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极大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又因其信息泛滥而妨碍社会的发展。比如说在多元网络文化影响下,部分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群体对西方价值观盲目崇拜,甚至怀疑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理想信念迷茫,价值选择困惑,过分依赖网络,缺乏自主分析的能力等。因此,在这样一个多元网络文化流行的大环境下,为了社会的均衡发展,必然需要树立一个为全社会所共同认可并遵循的共享价值观念体系来进行调节和整合人们之间的不同价值观念,以减少社会的冲突甚至断裂,促进社会的有效整合与均衡、协调发展。

(二)多元网络文化背景下价值观的整合策略

1.加强法治“硬”调节,发挥政府的网络监管作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参差不齐,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因此,我们要加强网络监管的力度,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设,努力净化网络文化大环境。网络社会是一个给予人们最大限度自由的社会,在这里人们可以享受空前的言论和行为自由权利。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绝对自由的最终结局只能是不自由。目前我国网络法律法规严重滞后,网络犯罪的惩治无法可依,无据可行,这也正是我国目前网络犯罪猖獗的根本原因所在,网络自由也就无从谈起。[14]因此,及时制定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刻不容缓。具体而言,政府和其他相关部门要强化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对一些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站要实施重罚,对一般的网站要成立相关机构过滤低俗、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另外,立法机构要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要严格执法,使其在价值观整合过程中发挥积极的监管作用。

2.加强道德规范“软”调节,发挥网络的舆论导向作用。如果说法律法规是强制性的,是“外化”社会价值规范的“硬”调节,那么道德规范则把社会主导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行为准则,是“内化”社会价值规范的“软”调节。[15]网络文化多元时代,要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就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强化道德规范的“软”调节作用,积极倡导我国传统道德规范,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重视舆论导向机制的建立,营造“以符合道德规范为荣,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言行举止为耻”的道德人文环境,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赞扬和褒奖现实中的崇高道德现象,自觉抵制和谴责不良道德行为。

3.加强网络媒体自身建设,发挥网络的工具价值效应。在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虚拟的网络社会,他即独立于现实社会,与现实社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又深受现实社会的影响,与现实社会存在密切联系,他是现实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传播工具。不容置疑,多元网络价值观的整合更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来进行,即充分发挥网络的工具价值效应,即将网络作为传播、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具体而言:在网络宣传方式上,可以利用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人们习以为常的工具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沟通,让人们更加乐于自主鉴别不良信息,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网络宣传内容上,尽量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注重网络信息的实效性、广泛性和动态性,通过选择“精”、“全”、“新”、“近”的正能量信息吸引人们的注意,让人们自觉接受教育,主动接受教化。

4.加强价值观教育,激发个人主体意识观念。主体意识即个体的自我意识,是个体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价值观念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我国的价值观教育往往是通过灌输的方式疏导给受教育者,很少关心他们是否真正认同,这非但不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在网络文化多元背景下,影响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更多、更加复杂,往往牵涉到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而且较之以往,人们更加主张个体本位,倡导个性发展,因此对其价值观教育也不能纯粹靠学校或者纯粹靠社会,而是要从整体上统一协调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种教育合力。另一方面,应该改变以往灌输式教育方针,利用多渠道、多形式教育方式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价值观教育,使其认清我国社会主义的现实国情,进一步坚定和巩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即便在无人监管的环境下,也能主动避开不健康、消极的知识传播,远离消极人群和场所,从而为自己营造积极正面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自主能动地建构与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体系。总之,网络文化多元背景下的价值观冲突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愈演愈烈,但是网络文化是一种适应人类生存的文化模式这个事实却不可否认,为了减少网络文化多元对人们价值观所带来的冲击,我们应该以“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指针,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武器,集政府、社会舆论、网络和网民自身等多方力量统领人们价值观的协调发展,以便使人们在未来的网络社会中找到更适合人类的生存方式。

作者:夏丹 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多元网络文化下价值观冲突及整合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lwhlw/72804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