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道德形成的负面影响范文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道德形成的负面影响范文

时间:2022-03-26 09:45:04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道德形成的负面影响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相互结合孕育出了一种新型文化形式,即网络文化。它有着传统文化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同时也给中学生的道德形成带来了许多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本文主要是结合网络文化的信息海量化、资源全球化、系统的开放性与参与性等特征,从道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这五个要素,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社会、学校、家庭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应对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网络文化;中学生;道德形成

1网络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1.1网络文化的概念:广义的网络文化包括一切与信息网络技术有关的物质、制度、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即是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要素。

1.2网络文化的特征

1.2.1信息海量化:网络上的信息浩如烟海,包罗万象,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天气、路线查询、航班信息,大到国内国外经济、政治信息或多或少都可以从网络中了解到。然而网络上的内容又是良莠不齐的,各种不良广告、垃圾邮件、网络色情等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一些谣言和虚假信息也借助网络得以快速传播。

1.2.2系统的开放性和参与性: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具有开放性,这个空间中孕育出的文化自然也带着开放性这个特征。它模糊了地域和空间的概念,消除了人与人之间身份的差别和等级的障碍,无论你是穷人还是富人、精英还是大众、成人还是小孩,都可以平等的进入网络世界,参加其中的各种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1.2.3交流的互动性:网络文化更强调自主选择和交流互动。微博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不仅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心情、想法观点,也方便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人们互动的模式也从以前的“人———人”模式转变成了“人———机———人”模式。

2网络文化对中学生道德形成的影响

2.1模糊道德认识:在我国,中学生大部分的道德认识都是来自于思想政治课教材,而教材中有些内容与学生在生活看到的一些现象不符,有些甚至是与书本上内容截然相反的。就比如,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很多中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时,仅仅机械地背诵教材上的内容以应付考试,其结果导致学生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书上的大道理人人都知晓,但做起来却显得力不从心。这都使得道德教育的表面化、形式化。这种德育培养的往往是知行不一致的人。

2.2缺失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地对某种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真诚信仰。网络文化混淆了道德认识、弱化了道德情感、消磨着道德意志,使得中学生的道德信念无法正常确立,以致造成道德信念的缺失,无法产生坚定的道德行为。比如,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一直信守的道德原则,是中学生从小被要求树立的优良道德品质。但因为网络世界太复杂,部分中学生太过单纯,一味的轻信他人,就可能会受到伤害,反过来,他们有可能用相同的手段对付其他人,并把这些行为看成是正常的,混淆了对诚信的认识,弱化了对诚信的认同感,消磨着坚持诚信的意志,导致中学生诚信信念的缺失。

2.3紊乱道德行为:网络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导致每个人在网络世界里都只是一串串符号,极具隐蔽性,这使中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做一些平时不可能做的明显不道德的甚至违法的事情,诸如网上谩骂、浏览不健康信息、偷窥他人隐私、剽窃他人成果等等,久而久之,有些行为养成习惯,很有可能被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导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比如我们可以常见别人在里痛快淋漓与网友对骂,在博客空间里毫不掩饰地发表评论,并在重点处加上几个脏字以示观点鲜明,尤其在跟贴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与上下楼主意见不一致而大肆以脏话对攻。

3应对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对策

3.1社会的责任:近年来随着网络环境监管力度的加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法律和法规管理缺少威慑力,法规规定缺少预见性,法规的实施和执行细则缺乏等等。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快立法进程,强化行政监管职能。网络游戏的开发商和运营商都必须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以高质量、高水平的游戏来发展企业,自觉遏制低俗网络游戏的推广手段,只有把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对于生产知识性、趣味性、益智教育游戏的开发商也应予以各方面的优惠,用经济杠杆引导生产者的导向,以实现用健康游戏、绿色游戏占领游戏市场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游戏的内容问题。

3.2学校的责任:时代和人每天都在变化发展着,然而学校传统的德育模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却相对不变或变化不大,这与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变化相比,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德育实践的要求,这就要求提出新的德育范式,实现由旧的德育范式向新的德育范式的转换,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其中的德育方法体系,提高德育效果,并使其稳固持久。他律与自律相结合,但更注重自律的培养。教师常常因自身信息素养的低下而无能为力。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就说过:“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将横亘于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这就要求了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们必须要及时更新知识,不但要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德育和网络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素养,从而引导学生善用网络。

3.3家庭的责任:新时代的家长应对网络具有理性的认识。一方面,家长们一定要认识到青少年上网是必然趋势,不能妄图切断青少年与网络的联系,容易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对于网络文化带来的各种影响和冲击中,我们要加以区分,哪些是真正持久的变化,哪些只是青少年因一时的新鲜和不适而表现出来的表面的、暂时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应对。家长要对子女的网络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首先一定要主动了解一些网络知识、掌握一些网络技能,提高自身网络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家长要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采取一些恰当的方式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参考文献

[1]范树成.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8.

[2](英)齐格蒙特•鲍曼.后现代伦理学[M].张成岗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24.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27.

作者:李婷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网络文化对中学生道德形成的负面影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lwhlw/68942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