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数据下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文

大数据下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文

时间:2022-11-29 09:46:59

大数据下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关键词】大数据;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数字化保护现状

1.1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里一个历史非常悠久、分布广泛而又影响深远的成员。在古老的传说资料中有不少关于“羌”和“姜”的记录。”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包括语言、服饰、建筑技艺、歌曲、舞蹈、释比文化等,其形成与羌族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具有地域性、特殊性和活态性等特征。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羌族传统文化的最深根源,保留着形成羌族文化身份的原生状态,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等。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羌族文化的核心,是羌族文化精髓之所在。然而,受全球化及现代化冲击、自然灾害影响下,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减少、资源缺乏、观念偏失等问题。

1.2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

借由数字化技术手段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一直在进行,特别5.12大地震发生后,政府及研究机构、企业、羌族内部民众均积极参与其中,在数字化保护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地方政府关在抢救和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投入大量资金建立羌文化数据库。同时,企业也纷纷参与其中,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派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发起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历时6个多月建成三大影像数据库。另一方面,羌族内部民众特别是羌文化倡导、弘扬者们开始积极投身其中,他们除了身体力行利用平时和重要节日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外,也在积极尝试利用数字化手段来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建立羌族文化门户网站、百度羌吧、QQ群等,并拍摄了大量原生态图片与影像。但是这些数字化成果更多的被馆藏或展示,或散存于民间,发挥的保护作用有限。

2大数据技术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实现

2.1大数据技术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数据类型及来源

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成果,从大数据角度看,主要包括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是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表达的数据,其特点是任何一列数据不可以再细分且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传统意义上数据库数据一般都属于结构化数据。与之对应就是非结构化数据,无法用数字或统一的结构表示,如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网页等。因此,目前政府和研究机构组织建立的羌族非物质文化数据库基本上建立在传统数据库基础上,采用二维结构来表达数据,属于结构化数据;而由羌族文化爱好者建立博客、论坛、专题网站、百度吧等散存全文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信息,更适宜采用非结构化数据来处理。这也是建立羌族非物质文化大数据平台建立两大数据类型。而政府和研究机构专题数据库和羌文化倡导弘扬者们建立的博客、论坛、百度羌吧以及拍摄的影像等大数据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建立两大数据来源。

2.2大数据技术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技术路径

利用数据化技术手段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取得共识,政府及研究机构、企业、个人均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大量数字化保护工作。由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数字化保护手段存在处理数据类型方面技术局限及保护成果重复、分散,因此建立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可以更加有效地处理和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保护和传承。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首先应解决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分类法标准、元数据标准、传承人元数据标准以及大数据唯一性标识符标准等标准体系建立,其次按照大数据技术解决问题基本逻辑和步骤,一般包括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挖掘以及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来建立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平台。如在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阶段,针对数据两大来源之一的政府和研究机构建立专题数据库,可以采用特定系统接口进行采集,对于由羌族文化爱好者建立博客、论坛、专题网站、百度吧等散存全文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信息可以采用网络爬虫或网站公开API等方式获取数据,采集的数据一般需要进行抽取、转换与装载等预处理等。

3大数据技术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

3.1大数据技术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静态保护

3.1.1建立大数据平台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静态保护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大数据平台可以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静态保护。静态保护是指笔录、录音、摄影、录像等传统和数字化方式,将散存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有形形式进行抢救性挖掘、收集、整理,并积极搜集与之相关的各种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使之得以较为完整的记录与保存,是一种基于“博物馆”式的保护。大数据平台能将传统数字化技术保护成果进行采集,并进行预处理,利用云存储技术可以大大突破传统专题数据库存储限制,同时利用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能对存储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与回归、文本挖掘等处理。大数据平台建立过程,本身就是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静态保护的过程。

3.1.2大数据平台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优势(1)大数据平台可以很好解决传统数据化技术在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结构化数据不足,能够整合数据、符号等结构化数据及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网页等非结构化数据。(2)大数据平台可以将分散数字化保护成果,利用大数据采集技术,进行集中管理,并定期更新,避免传统数据库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3)大数据平台采用云存储技术,凭借分布式文件系统、集群应用、网络技术等功能,通过应用软件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集合起来协同作用,实现对外共同提供数据存储以及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这样,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也节约了存储空间。

3.2大数据技术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活态传承

3.2.1大数据平台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重要资源库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大数据平台可以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态传承。活态传承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存在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在文化传承场域通过个人、群体等文化主体之间的传承,实现其在现今乃至未来不断延续和发展,是一种基于“活化石”式的保护。因此,活态传承除了突出传承主体地位外,传承资源非常重要,无论是在学校或文化传习所,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特别是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尤为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数字平台自身也是重要的传承资源外,也是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库的重要来源。可以在大数据平台中设置数据的收录功能模块,为数据提交者提供了人性化的入驻方式及审核机制,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机构、羌文化倡导、弘扬者信息录入入口,建立大数据平台共建机制。通过教育思想、理论指导,对大数据平台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结合相应教学模式,可以非常便捷地向教育信息资源转化。

3.2.2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性化活态传承利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访问、浏览大数据平台上路径、日志等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技术处理,获得有用的传承主体用户信息,包括其需求、爱好、兴趣、习惯等,进而了解传承主体比较关注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内容及其形式,这样针对该传承主体学习,可以将其关注的内容、形式进行精准推送,激发传承主体学习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趣,实现个性化学习,最终实现个性化的活态传承。

4结语

大数据技术的核心是从数据中获取价值,作为当前一种大数据系列技术组合应用,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将散存各地专题数据库以及互联网上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合处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精准分析、可视化呈现等,使之能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羌族简史编写组.羌族简史[M].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

[2]刘智慧,张泉灵.大数据技术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48(06):957-972.

[3]杨群.大数据环境中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05):104-108.

[4]周建香.大数据背景下淮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4):105-110.

[5]叶鹏,赵跃,赵敏芝.基于大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保护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8,32(01):117-121.

[6]朱洁.大数据架构详解:从数据获取到深度学习[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7]卢朝霞,姚勇,尹新.健康医疗大数据理论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作者:徐用高 单位: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数据下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jzxlw/74465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