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简述歌声彰显音乐文化价值范文

简述歌声彰显音乐文化价值范文

时间:2022-02-25 05:41:04

简述歌声彰显音乐文化价值

【摘要】歌声历来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审美传播,歌声可以传递人们的情感,可以传递共圆中国梦的思想,在重大场合和举办的大合唱活动时可以弘扬社会前进的正能量。歌唱对于促进社会整体的音乐审美发展有着重要的音乐文化价值。

【关键词】歌声;音乐文化价值;审美传播;中国梦歌唱

伴随着历史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彰显着音乐文化的思想及审美价值。在《列子•汤问》中记载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歌唱典故,记下了歌声在人民生活中的音乐文化历史片段,说明了歌唱是民间音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唱是人民礼乐活动的重要内容,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孔子有很好的音乐修养和丰厚的艺术底蕴,在传授弟子学问时重视歌唱的教育作用,在毕生的传道受业解惑和社会活动中,歌唱的功能成为他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歌唱是生活的一部分,歌唱在人们的文化活动中具有音乐审美性,歌唱的音乐审美是歌唱者对音乐作品歌谱艺术美的一种感受和体验,人们在歌唱活动中把对现实生活中美的生活、工作中强国思想等理念进行传播,彰显出歌唱中国梦的音乐文化价值。

一、歌声传递共圆中国梦的思想

中国梦的本质在我们生活中就是国家的实力富强、民族精神振兴心灵、人民的生活幸福安康。“再没有什么使命,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再没有什么事业,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1]党的十八大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愿望,歌唱中国梦的歌声在我国各个阶层响起。中国梦的歌声具有文化发展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描绘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每一首歌曲也积极响应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而歌唱。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用歌声歌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建立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歌曲《共圆中国梦》,优美的歌声迅即飘荡在大江南北,共圆梦想是中国人的心声,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是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的伟大事业。歌曲《共圆中国梦》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情感,正如歌曲中所唱: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幸福,民族振兴家家才能享太平。在生活中用歌声放飞心中希望,在歌声中唱出用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实现中国梦。这首歌曲的歌词描写的情景大气磅礴,歌唱起来朗朗上口,旋律起伏,悠扬甜美。歌词创作从浩浩中华文明历史中提取文化精髓,旋律的创作与歌词表现出国家的发展与追求,最后实现了让每一个人过上更加有尊严、更有幸福感的生活,歌声唱出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的思想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中国梦放飞追寻。合唱歌曲《走向复兴》,正确表达了中国人民向往和平、建设国家更富强的愿望,歌中唱到: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时代的新篇章。我们迎着风雨向前方,万众一心挽起臂膀,我们要把亲爱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这样优美有气势的合唱歌曲,把合唱队员之间的谐和精神凝聚在一起,把合唱队员与听众之间的中国梦思想凝聚在一起。《走向复兴》是一首混声合唱歌曲,歌词创作有新意,迎着初升的太阳,表现出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是一种向上的民族心,歌词表达出作为中华民族的人们,在新的时期不怕一切艰难困苦,面向美好未来的生活,迎着风风雨雨走向民族复兴的富强道路。合唱歌曲在节奏和旋律上有创新,旋律优美大气,唱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战胜困难向前进,显示出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民族精神。歌声可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凝聚爱国思想,在歌声中唱出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望,在歌唱中把人们的心凝聚在一起,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在当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歌声充满在大街小巷,美好生活的甜美歌声荡漾在中华儿女心灵深处,在社会各个阶层唱响美好愿望的中国梦歌曲,用歌声释放心灵深处的美好愿望,处处有歌声,处处充满着和谐欢乐。

二、歌声传播音乐文化审美价值观

歌唱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音乐文化表现形式,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承发展。在学校和社会群体各阶层等进行形式多样的歌咏演唱活动,无论是一个人进行的独唱表演,还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的合唱表演,歌唱活动中的歌声旋律浸入人的心灵,在歌唱中体现了音乐文化的审美价值。列宁同志在相关的论著里指出[2]:“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哪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但是每个民族里面也都有资产阶级的文化。”从列宁的论述中得到启示,我们在歌唱中弘扬生活的美好,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歌唱活动中,歌声具有弘扬音乐艺术审美心情、提高歌唱者的审美能力,可以加强整体社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沟通,进而提升人民的音乐文化审美观。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现象,高校开展歌咏活动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具有使学生的政治思想认识向着良好方向发展的德育功能,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精神状态,有利于形成审美价值观。歌咏活动是大学校园常见的校园文化之一,激扬的歌曲,释放的正能量,引领大学生奋发向上。譬如合唱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集体词、贺慈航执笔,印青曲。其歌词:“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从小老师教我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几经风雨更懂得,跟着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朴实的语言中展示出不平凡的人生路,歌声唱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几经风雨战胜困难,为祖国几十年来的建设昂首歌唱,每一个人的歌声中洋溢着赞美的欢乐声。高校是每一个大学生在歌声中成长的文化乐园,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学生毕业走向新的岗位后,把复兴中国梦的创新思想融入到社会中去,是一支强大的社会生力军。社会群体是传播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机关、厂矿、企业等单位开展歌咏活动,可以增强集体主义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爱祖国、爱社会的歌曲可以提高个人音乐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各阶层群体单位的和谐等,有利于社会文化建设。社会群体各阶层的音乐文化开展,歌唱一些正能量的歌曲,有利于提升个人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个人的道德行为,同时显示出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时代的歌曲创作具有显示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价值,歌唱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歌声,都具有歌唱者的音乐审美价值观,以此推动社会音乐文化的发展。

三、歌声弘扬和谐社会正能量

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美歌声可以显示社会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审美,歌唱可以凝聚人们的团结心。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音乐对人心灵具有“净化”作用,并在文中作了一定的阐述[3]:“毕达哥拉斯确定了音乐的首要的净化作用,用音乐,用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用音乐,用某些旋律、节奏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音乐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歌唱中彰显着人们的民族精神,歌声深入心灵,歌唱在音乐文化建设中彰显了一定的审美价值。譬如,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歌词在明朗的旋律中彰显着历史的审美价值: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演唱国歌的歌声中,人们的心灵得到民族精神的净化,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歌声中传递有爱的有力量,歌唱中传播者集体和谐团结嘹亮的歌声!建国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唱形式也出现了审美思想的变化。在建国初期的国家重大会议开幕式的会议程序上,习惯是全体起立奏国歌,如今改为在乐曲的伴奏声中高唱国歌,歌唱国歌与奏国歌不同,奏国歌只是欣赏,演唱国歌是充满激情的在歌声中寻找历史的前进,在集会中高唱国歌,歌声中宣扬出历史的奋斗精神,歌声中散发出歌唱者的审美情感。在歌声中感受到心灵深处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歌声中增强了人们民族精神的审美性。“音乐作为社会接触过程参加和组织者的功能是多样的,它在时间和空间中传递人类及其个别小组感情和其他的精神体验,它组织和形成各种社会行动,最后,促进人们更紧密的交流和亲近。”[4]歌曲《阳光路上》歌词中表达了人们的心声:走过了春和秋,走在阳光路上,花儿用笑脸告诉我,天空好晴朗,多少追梦的身影,奔跑着拥抱希望,一路同行的人们,心中暖洋洋。阳光路上,无限风光,前行的脚步日夜兼程不可阻挡。在灿烂的阳光路上,到处是旗帜飞扬,在追求科学道路上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为和谐的中国引领方向。是啊,实现和谐的社会,需要一定的音乐文化形式渗透到社会中,其歌唱形式是每一个人或群体比较容易参与的一项活动,是歌唱把人们的思想凝聚在一起,歌唱一些正能量的歌曲,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歌唱对于个人文化修养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家非常重视歌声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性。譬如,为庆祝建国六十五周年,、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主办了“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宣传推广活动,首批推出了20首歌曲,这些歌唱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心声,唱出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美好的心愿而不懈追求的心声。中央电视台“中国梦”主题歌展播,合唱《光荣与梦想》,集体词,赵麟曲。歌曲中唱到:迎着梦想的方向,凝聚决心和力量,集合在复兴伟大的旗帜下,赤子的心已经滚烫。为了光荣与梦想,自强的意志势不可挡,出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前进的歌声多么嘹亮。前进,向前进,跟着必胜的信仰,前进,向前进,实现复兴的伟大梦想。这些显示正能量的歌曲,在社会各个地方人们群众中演唱,歌声唱出了和谐社会的人们热爱祖国的一种民族精神,人们在这些热情洋溢的歌声中,共同为建设和谐社会美丽家园歌唱着。歌声是表现人们在社会发展中音乐文化建设的民族力量象征,从不同历史阶段的歌声中,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歌声情感。歌声可以给人们带来情感、力量、回忆,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和谐、团结,人们在歌声中愉快生活,在歌唱中提升音乐文化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N].人民日报2015(02):25.

[2]列宁.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何乾三选编.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02).

[4][苏]索哈尔著,扬洸译.《音乐社会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08.

作者:祝仰东 单位: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简述歌声彰显音乐文化价值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yslw/72884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