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选择范文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选择范文

时间:2022-09-04 05:27:28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选择

【摘要】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从本质上讲是精神生产发展的深层表达与表层表达的有机统一,最终取决于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运动带来的社会变革所引发的社会生活层面上的思想观念冲突与裂变。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需要将其置于社会生活整体视域、运用唯物史观,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辩证运动中来把握,挖掘提升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与时代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生产关系(知识、理念、制度),从而真正实现文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生产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是观照历史、审视当下、展望未来的基本理论标尺。乡村文化传承在本质上是精神生产发展的深层表达与表层表达的有机统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集历史性、当代性与未来性于一体的时代性课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看,只有以生产力理论来观照和研究,才能理性认识乡村优秀文化传承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为乡村优秀文化传承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引和实践遵循。

一、生产力视角剖析文化传承的理论基础

文化作为社会存在的一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只有置于社会生活整体视域、运用唯物史观、立足于当代实践、结合民族思维传统来审视,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辩证运动中来把握,才能真正推动其实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发展。

1.文化产生的前提是现实的人的生产实践。这是唯物主义认识人类社会包括我们所谈论的文化的理论起点。作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如果没有现实的人的生产实践,就无从谈起产生与发展。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有关于文化的讨论,都离不开人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这就从理论上确认了文化产生的现实前提,也为我们讨论文化传承明确了理论基点:那就是必须从现实的人及其从事的生产实践出发来进行。

2.文化发展的终极决定因素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其产生取决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条件,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其发展亦需要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运动中审视。这就要求我们讨论文化传承应该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展开。

3.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辩证运动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不同表现形式,各有其社会功能和特点。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精神文化不是消极地受制于物质生产,而是实际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生产。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性质,一种是体现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反映进步的生产关系的革命的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另一种是反映落后的社会关系的腐朽文化,阻碍历史发展进程。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这种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既一致又不平衡的规律。这也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新时代得以传承的基本前提。

二、生产力视角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矛盾分析

乡村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其存在状态,最终取决于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运动带来的社会变革所引发的社会生活层面上的思想观念冲突与裂变。当前,要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传承发展,就需要我们从推动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出发,在把握矛盾变化中廓清方向、规划路径。

1.生产的现代化转型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依存根基的消解作用日益凸显。乡村文化体现的是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文化,它是一种集静态与活态于一体的文化,包含物质、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丰富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族群性、继承性、时代性。从生产力角度看,由于长期的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乡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影响和制约了乡村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分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当前乡村已经被纳入以城市文化为主体的现代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之中,现代生产方式正在迅速消解乡村文化产生所依附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避免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被忽视和边缘化甚至被视作制约发展的因素,必然要求把传统文化与原有资源和自然生发条件相剥离,并与现代生产方式相嫁接,从而实现有效传承。

2.多元文化的渗透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日益增强。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村民群众作为乡村文化的创造主体,亦即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携带者、文化传承的参与者和文化发展的推动者,逐渐在社会发展中分解为不同阶层、利益群体,他们的认知角度、思维方式,随着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也带来了多元文化因素。在各种文化因素的张力下,乡村文化多元化趋势就不可避免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主导价值受到较大冲击,甚至出现边缘化倾向。出现这种情况,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存在在社会意识中的反映。但从乡村振兴的角度看,如果在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共存的乡村生态中,主导价值观被冲击和消解甚至缺失,那人们的行为就不可避免地失范、社会秩序也会出现失常的状况。这也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出了新的挑战。

3.文化产业化的不断发展重构消解着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独立性。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被视为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相区别的是,文化生产力是融精神的价值体系、物质的符号体系、行为的制度体系为一体的,具有非生产性和生产性两种属性,其外在表现形态主要是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当前,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在地方政府、市场经济和资本力量的相互博弈下,文化日益也被产业化裹挟前行。在这一进程中,由于文化生产高度依赖市场经济环境和科技手段,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生产活动,文化的“有用性”、经济效益被逐步放大,而文化的精神价值、独立性则逐渐被人们忽视。反映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上,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文化产业向农村渗透,消费文化的侵蚀、传统文化的变异和外来文化的入侵,日益消解其精神价值的弘扬。

三、生产力视角下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

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能停留于“文化”本身来探究,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整体性视域来观照,从生产力是社会整体发展的根本动力的理论原点出发来思考,从文化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特殊属性来推进,真正让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作用,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成为有力支撑。

1.从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中明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在理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社会发展各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乡村生产关系表现形式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其传承与发展脱离不了这一因素制约。同时,文化是否具有传承价值,最终取决于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方向,是否适应先进生产关系的要求。国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文化振兴,从根本上讲,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需要。因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应按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要求,把握生产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背后所反映的能够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生产方式,并在现代生产背景下加以优化提升,使之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从而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奠定基础。比如,优秀传统文化中睦邻互助的理念,反映了传统农耕文明中,由于生产水平较低,需要集体合作的生产关系。传承这一文化,可以探索将这种集体合作关系与现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互助经济等模式相结合,让这种文化理念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实现创造性的传承发展。

2.从精神生产的意识形态属性中明确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取向。当前,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乡村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文化的地位、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带来新的冲击。任何一种文化都阐释和表达一定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文化从本质上讲,总是统治阶级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也不例外。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文化振兴,就必须解决好价值取向问题,把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的大背景下来推进。

3.从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实践形态找准实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当前,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资源,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变量,逐渐被纳入生产要素。“乡村文化资源是具有开发潜力的物质性或非物质性存在。”[1]正是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显性的方式(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进入现代社会生产分工,从而实现自身的传承发展。当前,随着本土文化价值观的复兴、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和群众经济利益诉求的变化,乡村优秀文化发展传承有着良好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群众基础。在宏观层面,针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现状,加大对产业政策、产业组织、产业发展等的顶层设计,着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在中微观层面,着眼建立起符合现代产业方式的生产、投资、消费体系,让以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主的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建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推动农村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在发挥演出、报纸杂志等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适应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需要网络、移动电视、电子商务等新型文化传播方式。创新文化营销方式、文化产业开发经营模式,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规模发展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区,探索“公司+农户”的运用模式,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丰富农村文化业态。以文化产业政策引领发展,设立扶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财政、税务等支持力度,构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支撑平台,通过立法、司法以及财政、税收等来保护和引导乡村文化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佳.从资源到产业:乡村文化的现代性重构[J].学术论坛,2012(1):77-81.

作者:周翠英 单位: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属院校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被举报文档标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选择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wxyslw/74072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