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汉维双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范文

汉维双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2-04-09 05:36:18

汉维双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交际的工具。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水乳交融。汉维双语教学是对操不同母语,持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的语言教学,在双语教学中,既要传授语言知识,同时也要敏锐发现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高他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

双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

1971年海姆斯曾指出: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同语言能力相比,语用能力更为重要.而我们的传统语言教学,束缚于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而忽视了文化传统意识,忽略了语言的使用要受语言本身的制约,还要受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规则的影响。因而,要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就要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语言教学活动的角度出发,文化意识的培养内容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词汇和交际语两方面入手。这是因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词汇的意义结构的影响;二是对交际语的组织结构的影响。它包括词汇背景的文化差异和交际话语中的文化差异。词汇背景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在词汇中的体现,神话、传说故事在词汇中的沉积,词汇背后的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及在词汇中的深层含义,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在词汇中的体现。而文化对交际语组织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交际时表现出的语用失误,这种失误主要表现为语用语言方面和社交语用方面。前者为讲话者不懂操外语的本族人的语言习惯,误用了外语的其它表达方式;而后者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失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过分强调语言能力的重要性,导致很多学生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如果跨文化意识淡薄,就会出现“文化休克”现象,这种语言学习中的“偏食”现象对语言学习的效果会产生负面影响。

2目前双语教学中文化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民族学生汉文化意识缺失

在南疆90%的维吾尔族学生来自农村,他们的教师也大多是维吾尔族,除了汉语课,基本上都是维吾尔语环境。回到家看维吾尔语电视节目,用维语与父母交流,根本没有可能接触到更多的汉语环境。中小学的很多教师自己本身汉语表达也不是十分符合汉语的习惯,对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不是十分了解,再加上平时教学任务重,出去学习培训的机会也少,能把书本中的显性知识让学生掌握已是不易,与学生的交流大多是用维语。汉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应达到阅读汉语课外书在100万字以上,但是据本人对汉语专业学生所做的统计,能达到汉语课外阅读在10万字以上的也是屈指可数,达到这些要求的也还是民考汉(小学、初中上的汉校)。在这种环境下,要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已很吃力,至于培养汉文化意识已是捉襟见肘。到了大学,虽然使用汉语的环境较之前有所改善,但是多数维吾尔族学生除了课堂回答老师的提问用汉语,生生交流基本是母语。在教学中,学生明显对于有浓郁汉文化知识的内容理解困难,再加上双语教学中重视词汇、语法,忽视文化的教学导致了文化意识的缺失。在实际使用中学生往往在潜意识里把维吾尔语文化转嫁到汉语当中。如:一位学生为了表达对教师的关心和亲近,在清明节时给教师发信息,祝教师节日快乐。还有个班的学生在毕业前给教师送个纪念品,送了维吾尔族精品刺绣————钟表。这些情况弄得教师是哭笑不得。还有学生问教师,是不是每个汉族人家里都有菩萨,每天都要烧香(因为虔诚的穆斯林教徒每天都要做礼拜)?这些都是因为文化意识缺失。在词汇教学中也遇到很多问题,由于缺乏文化意识,学生只掌握了一些文化词语的表面意义,却不了解词语后面的文化背景,根本无法感悟其中的内涵意义或引申意义。如:“我们是好姐妹,我们青梅竹马长大了。”“我们的老师道貌岸然”第一个句子中“青梅竹马”是指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第二个句子中的“道貌岸然”意思是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这些错误都是因为文化一时的缺失。文化意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汉语的汉语学习效果。

2.2教学中文化导入不够重视

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教授语言的同时传授文化知识对于语言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因传统应试教育对教学的影响很深,双语教学一向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教师们都知道文化对于汉语学习很重要,但是MHK考试没有专门的文化考试,所以教学中实际是忽略文化教学的。教师们认为只要把词语和语法讲解清楚,学生把课文内容理解了,就算完成任务了,更本没有摆脱传统的以课文为中心的教学,缺乏更多、更有效的文化教学因素。而大部分学生也只在记忆单词和攻克语法上下很大功夫,对于词语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等不能完全理解。其实,我们选取的北语的系列汉语教材中,有很多是有文化背景知识的,它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心理特点、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等。如果学生对这些文化知识不了解,那只会增加两种文化之间的逆差。例如“无事不登三宝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临时抱佛脚”“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说曹操曹操到”这些俗语在维语中只能意译,要让维吾尔族学生完全理解就得加入文化导入。但在文化导入时应该遵循以下五点的:一是导入的文化应该以当代文化为主,兼顾传统文化;二是导入的文化应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导入的文化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健康的文化因素;四是选择的文化因素应该具有代表性,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五是教材中导入的文化因素应该具有交际性,是在社会交际中能频繁使用的文化因素。无论是综合课、阅读课还是听力口语课,凡是涉及到文化因素教师都应该全面解释其文化含义。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讲解某些与文化有关的词语时,能把相关文化知识讲解清楚,那样不仅可以大力宣扬汉文化,还能提高学生对汉语的感知。

2.3教材中文化内容缺失

那教材中我们应如何选取文化内容呢?语言教学首先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我们的教材首先是语言课和语言教材,而不是文化课文化教材。但是,一方面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强化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观念并采取措施;另一方面,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材中融入汉语文化不难,难的是融入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和如何融入。教材的设计和编写应恰当的选择和安排文化点,这些文化点应该是汉语的主流文化、现代文化、跟汉语交际密切相关的文化和与维吾尔语文化有差别的文化。比如:维吾尔族的图腾是狼,狼是勇敢、勇猛的象征,而在汉语中,狼是凶残的象征。教材中这种维汉文化有差别的内容很少。目前,高校双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双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化大纲,教学实践中对文化内容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编写教材时,对于文化内容的选择就较随意和主观,教师在导入文化内容时的广度和深度也标准不一。教学使用的各类教材中涉及到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不全面,教材偏重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教材的编排模仿外语教材的成份较突出。结果是虽然学生掌握了很多词语,能够熟练地阅读很多课文,但在与汉族人交流中仍会出现一些障碍。

2.4教师汉维双文化意识不强

一个合格的汉语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应保证其所传播知识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汉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汉文化知识和汉语言本体知识,要能够善于发现隐藏于字里行间的文化点,还要积极认真地进行备课,做到所教知识准确无误。但是部分教师双文化意识不强,虽对汉语文化有深刻的认识,但对所教学生的母语文化了解不深入,对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上的敏感性不强,在教学中不能够迅速、精准地找出文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降低了教与学的效率。有的教师在介绍文化时不够客观,这不仅表现在对汉文化上,也表现在对维吾尔文化的评判上;对于汉文化,作为汉语教师不能过度宣扬自己文化的优越,而对维吾尔族的文化进行介绍时要求准确客观,不允许有任何的不敬,因为哪怕只是些许的不屑,都会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逆反。人们在学习语言时往往会对两种文化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文化差异,会引起文化的负迁移,我们的教师要具备减少由此带来的文化负迁移的能力,消除维汉两种文化间的交流壁垒。比如:在汉语中的“舅舅”和“叔叔”、“姑姑”、“婶婶”和“姨姨”在维语中如非特殊需要解说,一般不加区分的。前面的都是“taa”,后面的统称为“hamma”。这需要教师加强汉语称谓知识的讲解,并与维语进行比较。比如在交际理解中,有一种汉民族独有的理解策略,即形式上的肯定否定的对立之意,在意会之后得以消解。如:“在睡觉以前”和“在没睡觉以前”,这两句话都是说“没睡觉”。类似的还有“好容易”和“好不容易”,这两个词都是“不容易的意思”。“差点儿输了”和“差点儿没输”都是“没输”的意思。像这种汉文化独有的意境,教师一定要多花时间讲解。

3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个人成为双语教师不容易,成为双文化者更难。一个优秀的汉维双语教师,既要有中国文化的修养和开放的思维,又要有维吾尔族文化的修养,要善于发现并解释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和文化素质,具备较高的双重文化的理解和对比能力,清楚地了解学生母语文化和汉语言文化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要具有较高的语言教学艺术,学习和借鉴二语教学的先进经验,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双语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总结经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辟多渠道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学习的方式。

3.1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汉语新课标要求高中毕业达到阅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现代文,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要求背诵适量古诗文,能理解大概内容的水平。文化内容本身很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课堂的时间有限,又不能在课堂上谈及所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加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他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教师应鼓励并加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践,扩大文化积累的范围。课外阅读既是课堂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又是扩大知识面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指导阅读时既要注意文章体裁的多样性,题材的广泛性,又要突出实用性,要体现时代性和趣味性,比如具有浓郁汉文化内容的报刊新闻、网上下载的各类文章和文化小故事等,教师还可推荐一些文学名著,如一些译成维语的经典作品,《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绎》、《青春之歌》、《红岩》等,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文化背景、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阅读名著不仅可以扩大学生词汇量,拓展视野,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在涵养,因为文学作品反映着一个名族的文化,能体现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关系、民族的心理状态等文化内容。阅读时教学生学会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课外阅读的材料时,教师不可搞“一刀切”,把教师自己认为有趣的材料强加给学生阅读,课外阅读要想长久地开展下去,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另外,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师也要帮助和提醒学生主动发现和积累文化知识。这样长久坚持下去,学生就能自觉形成跨文化意识,同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3.2重视汉维文化对比

对于语言中的文化教学,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到不同文化间的异同。对比分析法既是跨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又是进行双语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对比,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发现汉维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也可以帮助教师在文化渗透时“对症下药”,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两种文化的理解,有助于文化理解意识的养成。文化不同对同一事物,同一概念的理解和表达也会不同,这些差异都会在各民族语言中体现出来。比如,“胆小如鼠”一词,维语中就是“toχujyrεk(鸡胆)”。“画蛇添足”一词,维语中对应的是“eεknisizipmygyziqarmaq(画驴多了角)”。谚语作为一面镜子最能反映两个民族文化在传统的各个方面,我们对照汉维谚语会发现,很多谚语概念相同但是表现的形象不同。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消除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语义上的差别,减少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偏误。语言学家Wolfson说过,在与外国人接触当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接受语音和句法错误,但是对于违反讲话规则的行为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行为。

3.3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文化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且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双语教学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络。多媒体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学习内容,如今的网络如此发达,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达到与汉文化零距离,它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快车道。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领悟和消化所阅读的知识,从而达到有效输入。在讲授汉文化知识时,播放有关的视频,以加深文化点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让学生身临其境,便于文化知识的掌握。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上网找资料、收听汉语广播、观看汉语电视节且,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传播意识,培养他们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3.4营造汉语言文化氛围

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对于汉文化没什么具体概念,我们要想真正增强学生的汉文化的感悟能力,就必须全面的营造汉文化氛围。沉浸式教学从产生到现在已取得丰硕成果,它对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有着非同凡响的作用,它对我国的双语教学有重要启迪和促进作用,值得借鉴和推广。开展双语教学应注意创造合适的汉文化学习环境,真正创设耳濡目染的气氛,让学生置身于汉文化环境中。比如,我们可以进行文化展示,主要包括:国画、书法作品、剪纸、乐器等等,也可以把一些建筑物、壁画、雕刻的图片或视频做一展示,文化展示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学习兴趣,也可对文化作品有直观的认识。可开设文化欣赏课,可以是电影、音乐、戏剧、文学作品、文艺晚会等,当然这些要求教师做足功课,学生提前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欣赏完后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讲解,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另外,我们可以组织文化参观。中语系学院汉语专业2011级学生去了北京和西安两处文化名城进行参观学习,效果很好,学生回来后热情高涨,他们不仅亲身感受到了浓郁的汉文化,而且增强了爱国热情,激发了他们努力学好汉语,建设家乡的豪情。我们还可以把我们走廊、教室的墙上进行文化布展,把每个教室都挂上中国结,把中国标志性的文化图案挂在墙壁上,把一些国画和书法作品,还有学生不了解却又非常感兴趣的京剧脸谱等贴在走廊上,把一些中华传统美德用剪纸的形式贴在墙上,既可以起到约束学生道德的作用,也可普及文化知识。让学生一进教学楼就感到浓郁的汉文化气息。

4结语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真正认识、理解汉文化是汉维双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化知识适度地、循序渐进地融入语言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汉语文化和维吾尔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的对比能力,最终达到准确运用汉语得体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马德元.汉维对比词汇学[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4:39.

[2]海友尔•阿布都卡迪尔.论汉维语比喻思维的民族特色[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维文),2010(1):24.

[3]李纯.维吾尔语词汇与文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1:125,128,129,251,252,257,260,263.

[4]常敬宇.汉语词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9.

[5]朱敏.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文化因素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12.

[6]高枫.《发展汉语》与文化教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12.011

作者:王莉 单位:喀什大学中国语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汉维双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wxyslw/69085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