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温存超的文学批评范文

温存超的文学批评范文

时间:2022-04-08 02:26:55

温存超的文学批评

【摘要】

温存超教授的文学批评与研究,以广西当代文学特别是东西、凡一平、黄佩华等作家为重点,建构具有理性和审美特征的批评艺术,发出本土的声音,体现了理论的自觉,在广西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温存超;文学批评;理论;本土

温存超教授是广西新时期以来比较活跃的文学批评家之一,近年来他连续出版有学术专著《秘密地带的解读——东西小说论》、《追飞机的玉米人——凡一平的生活和创作》、《地域、民俗、家族——黄佩华的文学脉流》、《边沿地带的解读——广西当代文学批评》等四部,主编《广西新时期文学作品选读》、《本土文学的解读与阐释》等教材五部。另外还发表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出版了文学作品集《三月雨》、传记文学《连天烽火化春风――竺可桢在宜州》(合作)等。他先后获第七届广西文学评论奖、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奖等奖项。自1990年在高校任教以来,温存超就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活动。新世纪以来他活跃于广西文坛,积极参加各种文学研讨活动,不断有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成果出现。纵观温存超的文学批评,他自觉以广西当代文学特别是河池本土的作家为研究重点,建构具有理性和审美特征的批评艺术,发出了本土批评与理论的声音,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广西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温存超的文学批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东西小说论

东西是1997年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早年曾就读于河池师专,和温存超是校友。由于都喜欢文学创作的原因,作者和东西很早认识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敏锐把握住对东西文学作品的研究并发挥出得天独厚的优势。1990年以后温存超来母校河池师专任教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作为教师和学者,他多年以来注重对广西本土作家和作品进行阅读和研究,特别是东西的文学创作。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那样:“从20世纪80年代,我一直都目睹着东西小说创作所走过的路程,从他发表短篇小说《龙滩的孩子》开始,我一直都在阅读他的小说,关注着的创作成就,研究其作品的变化。”[1]269在经历了多年的努力和积累之后,温存超对东西小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年10月台海出版社出版了温存超的首部学术专著《秘密地带的解读——东西小说论》(以下简称《东西小说论》),该书25万字,以作家东西的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作者从整体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中对东西的小说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高度肯定了他对广西文学崛起的重大意义。温存超在上编的首篇论文《飞翔的姿态:作为小说家的东西》中提出了八个“不可不论东西”,强调了东西小说在当代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也交代了作者研究东西的缘由。论著是全国第一部系统研究东西小说的专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学史意义。《东西小说论》分上下两编,上编创作论为东西小说创作现象的原理阐释,下编作品解读对东西小说的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附录中还列出了东西小说的目录,为研究东西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上编从理论上分以东西小说的创作题材、人物塑造、结构技巧、叙事策略、语言特色等方面作了具体的分析,对东西各个时期的小说作了深入的分析,还分析了东西小说的影视改编问题。比如在《诗性美学:东西小说中的意象》中,作者运用意象理论来分析对东西小说中出现的荒草、大火、阴雨、土路、河流、酒、皮带、坑道等事物,揭示它们所象征的深层含义,还进一步分析东西小说创造这种意象的方法、结构和原因等,把这些意象群体看作是东西小说的诗性美学和审美创造,从而指出了东西小说创作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下编则选择了东西各个创作时期具有代表性的18篇作品,以敏锐的眼光对这些作品作了详细的解读。题目能抓住东西小说内容的核心问题,形象地概括出小说的主旨,别具新意,让读者能够清楚地去了解东西小说的深层意蕴、艺术创新和批判精神。在分析小说的过程中,作者不仅揭示了小说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而且常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发现。比如在评论东西的著名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时,作者先是围绕“直面苦难的人生”的主题,揭示出作家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思想和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然后归纳指出小说在艺术上的创新之处,在于突出表现了人物奇特的组合与丰富的想象。在《东西小说论》中,温存超显示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艺术才情。在分析东西小说的主题内容和艺术创新等过程中,论题鲜明,论证严密,举例分析丰富得当,能加深读者对东西小说的理解。作者以学者理性的眼光和批评家细致的笔触来分析和解读东西小说的深层内蕴,能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阐释空间,常常让人耳目一新,闻所未闻。在文学批评的方法上,作者运用了社会历史批评、心理批评、新批评、文化人类学批评等多种批评方法,显示了作者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批评功底。温存超在解读东西小说的时候,能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东西的生活环境和背景进行精密的分析,并带着对人生境遇的把握和对生存的反思进入文本。例如,东西的中篇小说《肚子的记忆》集中表现了饥饿感,长篇小说《耳光响亮》表现了贫困的生存遭遇,《痛苦比赛》则以荒诞的形式表现了痛苦的生命体验等,这些特定时代东西的生存状况构成了温存超所作评论的有力支撑。在《综合病症:东西小说的都市观照》中,作者谈到东西的《睡觉》、《不要问我》、《痛苦比赛》等小说,反映了现代都市文明所带来的一种创伤。印象批评认为,文学批评是一种创造和发现,也是一次心灵的探险。温存超通过对东西小说的解读,既揭示了作者东西孤独、痛苦的内心世界,又表现了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存在的深层把握。可以说是达到了批评的双重使命和社会效果,东西也为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二、凡一平和黄佩华评传

传记批评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批评方式之一,它能够结合作家的成长经历来展现其文学创作历程和变化过程,并入读者对作家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有多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一般来说,著名作家都有自己的传记批评,有的还数量众多,这客观上反映了当代文学批评的繁荣和进步。但是广西当代作家的传记批评却不多,除了陆士清的《曾敏之评传:甘遣春温上笔端》、周鉴铭的《陆地评传》、胡慧群的《我读东西:时空境遇里的身心言说》等基本著作之外。有鉴于此,温存超自觉对广西当代著名作家进行传记批评,希望为文学桂军作家作品的个体研究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而凡一平、黄佩华等知名作家便成了他的首选对象。温存超和他们是相识多年的益友,因此对他们的传记批评具有真实性、资料性和学术性等方面的价值。凡一平是从河池师专走出去的又一位广西文坛名将,现为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民族大学驻校作家。温存超和凡一平是相识多年的同窗好友,在研究完东西小说之后,他又把研究的眼光转移到了这位老相识小说作家,并收到了和东西研究类似的效果。2011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温存超的专著《追飞机的玉米人——凡一平的生活和创作》(以下称为《凡一平的生活和创作》),为国内首部关于著名作家凡一平的评传。这部书以评传的方式来写,以凡一平的一篇小说《玉米人》为线索,以追飞机的玉米人为主题,全面、具体、深入地追踪了凡一平生活和创作的全过程。著作共分十二章,第一至第四章叙述凡一平传奇生活轨迹,从少年到青年,从乡村教师到青年作家的演变过程;第五到七章是对凡一平作品的梳理和解读,介绍了凡一平小说创作在题材上由农村到城市的转变过程及其内在原因;第八到十章重点概述凡一平的影视创作之路,展现了他和影视结缘的辉煌成就。第十一至十三章是在当下视角对作家凡一平生活和创作的一种现代解读。著作最后还附有凡一平和作者的对话录、凡一平的创作年表、主要作品目录和凡一平研究论文要目等,为后来凡一平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全书详细而生动地叙述了凡一平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道路与创作经历,并对其文学与影视作品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与评论。著作资料丰富,视角独特,方法多元,语言通俗,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文学史意义。在论著《凡一平的生活和创作》中,较具有文学批评特色的是第七章《故事背后:凡一平小说的文化分析》。作者从文化批评发角度去解读凡一平的作品,揭示小说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即受地域文化的浸染、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现代文明的质疑;最后作者还论述了凡一平的小说观念,能加深读者对凡一平及其作品的了解。传记批评是我国传统的一种批评样式,从现代的李长之的《鲁迅批评》开始,到当代的许多批评论著,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时间。但是,当前的传记批评“评”和“传”的结合容易失当。温存超的《凡一平的生活和创作》则叙中有论,传中有评,充分运用叙事、抒情、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讲故事、写人物、评作品自然融合。全书内容众多,视野开阔,将求学、执教、写作和编导等不同阶段的凡一平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给读者面前。温存超对凡一平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系统呈现了凡一平的创作理念和实践,使读者对凡一平其人其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追,不仅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更是一种对信念的坚守、对梦想的追逐。”论著弥补了对凡一平及其创作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缺憾。论著直接引用作家凡一平的有关文章,增强了行文的可读性、趣味性、真实性,作者运用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不仅增强了读者对本书的信任感,还为惊诧于作者与凡一平的亲密程度。其语言做到理性和散文化的结合,使作品既充满了强烈的真实感,又增添了不少传奇社会的色彩。例如,在第三章《走出大山:从中学教师到青年作家》中,作者这样描写凡一平从中学教师到到上海复旦大学作家班接受教育的:“1989年,凡一平与师弟东西并肩而立,在偏僻而山峦起伏的南方,用饿狼式的目光盯住中国文坛。”[2]73让读者对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和奋发有为的凡一平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另外论著的标题新奇、生动、形象,也给本书增添了无穷的想象力。黄佩华是广西西林人,国家一级作家,曾获广西壮族文学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奖等。温存超认为,黄佩华是文学桂军的一位重要的壮族作家,他不仅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道路,而且认同壮族作家身份,其文学创作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和本土文化特色,具有研究的特殊意义与价值。2013年12月温存超撰写的黄佩华评传《地域民俗家族――黄佩华的文学脉流》(以下简称《黄佩华的文学脉流》)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该书包括故乡、选择、弄潮、崛起、回归、叙事、追求、体认、寻根、本色等十章内容,从地域、民俗、家族几个关键词入手,详细而生动地分析了黄佩华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征,从内容到形式,从现象到原理,寻根溯源,系统地进行了分析与评论。最后作者概括出黄佩华文学之路的意义:“他从故乡的河流出发,驾驭着自己打造的独木小舟,冲出大山,在生命的大江中拼搏疾驶,在文学的大河中乘风破浪,在百舸争流的画面中,以自己独特的姿态,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3]183论著还附录了作者与黄佩华的对话、黄佩华简历及创作年表、黄佩华主要作品目录和黄佩华研究论文要目。该书为国内首部关于著名壮族作家黄佩华的评传,不仅是对黄佩华个人的文学创作及作品研究评论,而且还详细描述了在20世纪90年代的发生的广西文坛“88”新反思运动和“文学新桂军”崛起的过程,让读者对广西文坛的发展过程和代表人物有较深入的了解。在《黄佩华的文学脉流》第七章《追求:地域民族文化书写》中。温存超指出,黄佩华的一系列小说可以称之为桂西北乡土叙事,[3]118作家从人物命运的描写、家族历史的叙述、壮族村寨生活变迁的展示三个角度和层面来展现壮族的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有力地反映了壮族的生产状态、繁衍历史和文化现状,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价值。纵观全书,作者认为黄佩华的文学创作自觉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始终关注桂西北土地上的壮民族的生存状态,书写壮民族的过去和现在,并思考壮民族的未来,具有人文主义的关怀。黄佩华的文学创作形成了关于桂西北壮民族生活多角度和全方位的系列叙事,由此构成一部桂西北壮民族生存繁衍的形象史,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桂西北地域民族文化叙事。温存超指出了黄佩华作为一位壮族作家在当今多元化的广西作家群体中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和意义。黄佩华坚持壮民族文学的创作立场,保持沉重的民族历史感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他叙述壮族的人物、家族和村寨故事,彰显壮族特有的精神世界和文化韵味,最终也体系了壮族文学的艺术风格和巨大成就。

三、广西当代文学批评

温存超的论文集《边沿地带的解读——广西当代文学批评》2013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集中代表了作者对广西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成果。本书从文学现象阐释、作家作品解读、文学批评观照、文艺教育探讨等方面对广西当代文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文学现象阐释部分主要论述了广西当代文学与地方文化和影视热现象,还分析了广西地方的一些文学流派如河池学院、都安文学等;其中,第二部分作家作品解读占据了最主要的内容,选取了作者多年来对广西当代文学研究的21篇论文,既包括陆地、聂震宁、东西、凡一平、鬼子、黄佩华、李约热、红日等广西著名作家,也包括一些青年的文学新人,重点分析他们小说创作的艺术特征和成就以到达推举和交流的目的。文学批评观照部分主要是介绍和评论了广西当代一些学者和批评家们如张利群、黄伟林、韦启良、韦秋桐等人的文学批评与研究著作,文艺教育探讨则是对广西文化建设的一些建议和构想等。在广西当代文学批评中,比较有代表的是评论陆地、黄佩华、红日等人的小说创作。在这些评论文章中,温存超善于抓住作家小说创作的主题,并结合作家的社会生活经历来分析他们小说的艺术特征和地域文化价值,最终对作家的小说创作做出自己的归纳和评价,让读者对这些作家的小说创作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温存超的文学评论主题鲜明,论证思路清晰,结构自然合理,观点深刻独特。在细致阐释、说明和分析小说的艺术特征时,不乏自己精辟独到的观点。例如,在评价陆地小说时,作者写道:“陆地因热爱文学而走上了革命道路,献身革命后始终不放弃文学;陆地是一位富有传奇经历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抒写了人生的传奇。”[4]40这些评论论点往往起到深化论题和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在论文《桂西北叙事与河流情结――黄佩华小说论》中,温存超从“桂西北叙事:壮民族生存状态的形象记录”、“红土地色彩:地域文化小说创作的显著特征”、“红水河情结:壮民族文化品格的深情体现”三个方面来论述黄佩华的小说创作。在论文中,温存超这高度肯定了黄佩华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广西壮族本土作家代表性的意义。作者重点从叙述学的角度去分析了黄佩华小说,还运用了人类文化学批评方法,揭示了黄佩华小说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层次的民族文化意义:“在以多元文化为背景的广西当代文学的版图中,桂西北无疑是地方民族文化最为丰厚的一个地区。以红水河文化为背景的桂西北文学创作,其地域性与民族色彩相当鲜明,也最具有广西本土文化的意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壮族作家黄佩华的小说创作。”[4]84作为河池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温存超还关心河池市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发展和建设,组织河池学院部展阶段和情况,展示了河池文学理论与批评对河池文学的发展壮大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分老师和河池市文联在2010年9月成立了池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他写的论文《红水河涛声的回响:新时期河池文艺理论批评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概括了河池市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发指出了自身还存在的明显不足。温存超还组织和指导老师们参与到广西文学的批评与研究中,为地方文学与文化的发展做积极的努力。他还把自己的文学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和学科建设当中,并在该领域取得一定的优势和领先地位。总之,作为一名文学批评家,温存超自觉以广西当代文学作为自己批评的方向,特别是对东西、凡一平、黄佩华等作家的个案分析上,具有开创性的价值和意义,发出了本土理论的声音,为推动广西当代文学特别是河池市文学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文学批评的方法上,他成功运用了并运用了社会历史批评、传记批评、原型批评、新批评和文化人类学批评等多种批评方法来解读文本,体现了一位学者成熟的批评艺术,也反映了广西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自觉,为后来的学者与批评家们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繁忙和条件相对艰苦的环境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文献:

[1]温存超.秘密地带的解读――东西小说论[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6.

[2]温存超.追飞机的玉米人——凡一平的生活和创作[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温存超.地域民俗家族――黄佩华的文学脉流[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

[4]温存超.边沿地带的解读——广西当代文学批评[C].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3

作者:欧造杰 单位:广西省宜州市河池学院文传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温存超的文学批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wxpplw/69077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