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评论与记录对文学批评的影响范文

评论与记录对文学批评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2-07-05 04:17:08

评论与记录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一、“历史记录”对文学批评的干预

从文学文本产生时的历史记录材料中去求证、参考,是我们通常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内涵的重要途径。然而,当我们将历史材料作为我们去参考的依据,进而据此去分析作品时,有一个必要的理论前提,即这些历史材料本身必须指涉事实本身,否则我们据此对文学作品所做的分析,便必然会出现偏差和谬误,对文学文本的误读不可避免。

然而,我们在文学批评中经常倚重的、已被多次传承并被自然而然地公认为是权威结论的历史记录,是否可靠呢?事实上“记录”本身便是一个“人为”的过程,既然是“人为”的,便难免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难免会在“人”的价值倾向的左右下对“真实”本身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变形甚至扭曲,使其所记录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历史事实本身。我们没有人能回溯到历史现场,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途径就是透过历史文献的记录去认知历史、接近历史、想象历史。这是一种与历史事实不对等的记录,这些记录中熔铸了种种权力关系。生产资料掌握者在掌控政治权利的同时掌握着历史叙述话语权。他们出于自身利益诉求或是所属阶级阶层的利益需要,必然会利用自身的话语权在对历史材料的记述中进行选择与规避。而非权利掌控者由于不具备历史资料保存条件以及话语权力,他们的历史真相往往被扭曲甚至被“禁声”了。例如历史上著名的“明史案”,清朝大兴“文字狱”的缘由正在于《明史》中对那段历史的编纂记录违背了清王朝统治者的利益,统治者便利用自己所掌控的政治权利维护自身的话语权,将修编《明史》的有关人员处死或流放,阻断了相关的发声渠道。另外,在历史记录中,还会经常看到对掌权者的颇具神秘传奇色彩的神化描述,以符合其利益需求。这种情况不胜枚举,诸如在《旧唐书•本纪二》的太宗传记中,便采用了神化的书写方式记述了李世民的出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相当范畴的资料记录并非是我们可以获得原版事实的领域,难以成为我们进行文本批评赖以依据的可靠背景材料,它们不可避免地烙印了阐释者的修辞和想象。

历史的“人为”表述与权力控制、历史“记录”对历史真相的偏误并非一直为人们所无视,在文化表达的其他领域,曾有人试图应对“禁声”,回归、靠近甚至还原历史“真相”,并以此作为对历史的另外一种途径的陈述。比如文学。在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中,作家借狂人之口,以狂乱疯语道出了古往的虚伪,控诉了“仁义道德”矫饰下的“吃人”真相。这是一种摆脱了历史话语权利桎梏,另辟蹊径的对历史真相的表达,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读者实现了对历史真相的回归。然而,这毕竟是文学化、阐释性的历史“解读”,虽然有着追溯真相的真诚态度,但仍难避免文学主观情感性对历史客观记录性的影响。

二、妥善“还原”文本的必要性

这样一来,我们至少可以明确的是:对文学文本的解读要尽力排除干扰,回归“真相”,事实上,“真相”因历史的无法复归而只能栖身于语言之中。所以,我们所要处理的其实是历史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近几年程光炜、贺桂梅等学者对80年代文学与“去政治化的政治”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所做的解读,无疑为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真相”的理解有了全新的看法。这种“新看法”究竟能否再度成为“经典评论”我们暂时无法预见,但我们的确可以据此寻出一条洞悉历史“真相”的途径和思路。虽然每一代人难免都有自己的盲识与洞见,但是,我们却能在这盲识与洞见中,见证与践行一种回到“文学自身”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靠近历史的真相。作为后来者,我们应该做的,也许就是在语言的织造物中,拨开重重阻隔,寻到历史本身的印记,从而辨析作品的背景,在还历史以本真形态的出发点上展开评价与讨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文学文本批评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原则,但现在却存在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后期批评往往依据前代的评论结果不假思索地延伸解读,抑或以变形、扭曲的历史记录作为文本评价的参照依据,没有真正做到“回到文本自身”。可想而知,参考了带有评论者主观色彩的所谓“经典评论”,或者参照了存在反误解读的“历史记录”的文学评论,必然偏离了文学文本创作原意。如果再经过几番如此的“品味”后,对文本的理解便会除了原有内涵外,又附加无数的“额外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沉淀,作品的“原汁原味”就会被岁月慢慢消磨;如果人们继续远离文本,甚至只是通过网络等便捷的媒介快速地阅览“故事梗概”,直接借鉴“内容赏析”,那么,文学作品的“真相”就会与读者渐行渐远。基于此,我们不得不进一步深思,作为当前主流的文化传播形态,承担着扩大文学影响、对“原著”形象化阐述的重要任务的大众文化艺术样式———影视戏剧艺术,是否应该更加注重对文本“原味”的咀嚼?而这无疑对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文本真实客观的背景资料,剔除解读、批评中评论者自身携带的意识裹挟和时代烙印,还原作一份“真实”,这才是基于对文学文本的尊重去进行文学评价,进而去进行艺术形态转化的正确思路。

作者:苏雅娟杨筠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评论与记录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wxpplw/64814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