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美网络征婚广告的文化差异范文

中美网络征婚广告的文化差异范文

时间:2022-12-18 11:22:19

中美网络征婚广告的文化差异

1.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征婚广告逐渐代替了自我介绍或他人介绍及报纸征婚,成为当代人寻找理想伴侣的首选方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个人征婚广告进行了广泛研究。Nair(1992)研究了选自印度媒体的征婚广告,发现其语言具有社会意义;Bruthiaux(1996)搜集了800则广告,他指出,由于空间的有限性和结构的严格统一性导致了简单化的广告文本。黄国文(2001)从会话角度对比了中英征婚广告,认为两者在语言层次上更具相似性。李银河(1989)和徐安琪(2000)通过考察中国征婚广告,分别指出了不同时期中国人的择偶标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史莹(2008)讨论了中美征婚广告中的文化差异,指出中国是一个强调集体主义、相互依赖、以过去为导向的社会,美国则是一个重视个人主义、独立自主、以未来为导向的社会。以往研究多从社会学、心理学及社会语言学角度展开,而跨文化视角的研究却较为罕见;虽有研究涉及文化价值,由于其数据来自报纸,因此往往不具有时代性。因此,对中美网络征婚广告开展跨文化研究尤为重要。

2.研究设计

网络征婚广告往往反映出人们对家庭权力分配、未来不确定性和成员关系等的态度,因此本文主要基于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和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三个维度具体分析中美两国网络征婚广告。本研究基于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网络征婚广告,旨在揭示其中的文化差异。具体来说,尝试回答如下三个问题:(1)从权力距离角度,中美网络征婚广告体现了哪些文化差异?(2)从不确定性规避角度,中美网络征婚广告体现了哪些文化差异?(3)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角度,中美网络征婚广告体现了哪些文化差异?本文以2013年4月22日百合网和match.com的100则征婚广告为研究对象。其中,中美征婚广告各占一半,男女性别比例也各占一半。

3.结果与讨论

3.1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中国网络征婚广告中,男女广告者均强调自己的收入、职业、教育、婚姻及子女状况等个人信息。此外,在介绍个人背景时,他们也多提及父母。然而,美国网络征婚广告的者们则更多地强调自己的兴趣爱好。

3.1.1中国网络征婚广告中的集体主义中国人不仅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家庭成员。在中国网络征婚广告中,大多数人会提及自己的家庭背景,诸如“家庭和睦简单,父母健康,条件尚可”“父母都是老师,小时候家教严”“父亲已退休,母亲即将退休”“家族也都是知识分子出身”“爷爷奶奶都是医生”“家里还有一个哥哥,目前家人都在上海”等句子屡见不鲜。一方面,家庭背景的介绍可暗示广告者的个性和习惯,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的信息也暗示了广告者的潜在条件。例如,当提及自己父母身体健康、工作稳定时,广告者也表明今后的压力较小,因为无需花过多的精力和金钱来赡养老人。Hofstede(2008:225)指出,在集体主义社会,“并非家庭支持个人,而是个人维持家庭”。在中国,人们往往被寄希望于“能够照顾家庭。且集体主义文化强调对群体的忠诚以及个人对组织或机构的依赖”(许力生,2009:100)。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伴侣的选择不仅关乎个人还涉及双方家庭。此外,职业和受教育状况也同样暗示了广告者照顾家庭的能力,这在集体主义社会也非常重要。

3.1.2美国网络征婚广告中的个人主义与中国征婚广告不同,美国广告很少涉及家庭成员的信息及收入、职业等物质条件,美国人多强调个人性格和兴趣。与中国网络征婚广告中常出现的“孝顺”“有责任心”等词不同,美国广告中多采用“funny”“humorous”“smart”“adventurous”和“confident”等词来描述个人性格特征。显然,美国人更重视相互之间的快乐。当谈及个人兴趣,美国人往往会给出自己最热爱的运动或自己爱好的详细信息,例如“IenjoyrunningalongtheErieCanalbeforework,goingtothegymafewtimesaweekandplayingintheKickballLeaguesdowntown.”“OneofmyfavoritecomediansisLewisBlack,hisrandomnessjustdrawsoutalaughanytime.”。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之一是在个人主义社会,个人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Hofstede,2008:227)。Hofstede(2008:230)指出,个人主义社会中的人“倾向于以‘我’(I)为中心来思考和看待问题。这里的‘I’,即单个人的身份认同,是根据个人特征而非群体关系来划分”。在美国这样的个人主义社会,孩子通常在核心家庭长大,很少见到其他亲戚。他们一旦独立,就会离开父母。因此,选择伴侣时,他们多根据自己的想法而不考虑父母的观点。

3.2高权力距离/低权力距离在中国网络征婚广告中,许多广告者坚持传统的家庭劳动分工,男性负责挣钱养家,女性负责家务琐事。而美国人的征婚广告并未提及此类分工,相反,他们更期盼找到与自己持有相同价值观念、能共同分享一切的理想伴侣。根据Hofstede(2008:83)权力距离的定义,在中国,父亲和男性在家庭中的影响远远超过美国。3.2.1中国网络征婚广告中的高权力距离中国网络征婚广告的者们强调尊敬长辈,尤其是对父母的尊敬,多用“孝顺”“孝敬父母”等词来描述自己。正如Hofstede(2008:99)所说,在高权力距离社会,子女往往听命于父母。即使长大成人,“只要其父母健在,他们也必须听从于父母的权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几乎所有中国人来说,子女就是养老的保障。因此,待子女成人,他们就必然要担负起赡养和照顾老人的责任。在广告者中,男性往往通过介绍工作来显示自己支撑家庭重担的能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温柔善良”“懂得维护好家人、亲戚、朋友圈子”,并且“生活简单,社会关系简单”;而女性则多用“体贴”“顾家”等词来描述自己,并且希望对方“有责任心”“重视家庭”。一些女性还对另一半的受教育程度提出了要求。在古代中国,女性一直遵循着“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传统,因此男性地位一直高于女性。在男权主导的社会,男性被认为是财富的创造者,负责全家的生计;女性则负责处理家庭琐事,照顾子女。虽然中国女性的地位近年来有所上升,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

3.2.2美国网络征婚广告中的低权力距离总体而言,美国社会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他们相信“人生而平等”。统计结果显示,2%的美国人在网络征婚广告中提到个人收入,16%的人提及职业,2%的人介绍了受教育状况,而中国广告者对上述三项的提及比例分别为6%、54%和18%,均高于美国人。美国征婚者几乎不提及个人职业,即使偶有涉及,也不会给出诸如收入等具体信息。此外,针对个人兴趣,94%的美国人做了介绍,而中国人中仅有56%的人提及。并且,美国人并不在意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别,家庭劳动的分工在美国征婚广告中也并未涉及。相反,性格和兴趣却是他们最看重的信息。

3.3高不确定性规避/低不确定性规避调查显示,中国网络征婚者们更喜欢稳定的关系和简单的生活,而美国人却喜欢探索新事物,不愿过早确立稳定的关系。正如许力生(2009:101)所说,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处于该文化中的群体对不确定性的喜爱和容忍度及其选择处理应对改变的不同方式。Hofstede将这些变化称为不确定性规避维度,即某一文化受模糊的、不确定的情况影响的程度。虽然Hofstede(2008:151)并未明确指出中国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UAI,UncertaintyAvoidanceIndex),且美国的不确定性规避指数和排名也并不算高——在5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43,UAI指数为46,但根据本研究数据分析,中国与美国相比可称为高不确定性规避社会,而美国则为低不确定性规避社会。

3.3.1中国网络征婚广告中的高不确定性规避中国网络征婚广告者常用“稳定”“公务员”等词来强调自己工作稳定,表明自己具有长期支撑家庭重担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中国,拥有“铁饭碗”,即工作稳定、薪水固定的人在单身人群中颇受青睐,因为他们在退休之前都无需担心由于个人表现而影响工作稳定。此外,中国人大多时刻准备好确定婚姻关系,他们相处的直接目的就是结婚。一旦找到对的人,他们将很快确立稳定的关系,并尽快步入婚姻的殿堂。因为,对大多中国人来说,婚姻是双方关系实现稳定的保证。所以,诸如“我想时机成熟就结婚”“期待一份长长久久的感情伴我走下去”“有组建家庭的想法”“一年内不考虑结婚的请绕行吧”等句子,在中国网络征婚广告中并不少见。尽管有人并未明确提出婚姻要求,他们也会有意或无意地向自己的另一半提出理想妻子或丈夫的要求。在中国这样的高不确定性规避社会,人们对生活中的威胁和不可预见性很是担心,他们需要较为正式的规则、计划和制度来构建生活(Hofstede,1980)。对于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文化,稳定,尤其是家庭、工作和社会的稳定非常重要,这是构成和谐的基本要素。

3.3.2美国网络征婚广告中的低不确定性规避在美国这样的低不确定性规避社会,人们更易接受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并认为应尽可能少地受规章制度的约束。他们更愿意接受生活中的不寻常事件也更愿意挑战各种风险(Hofstede,1980)。在美国征婚广告中,人们常表明自己乐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冒险,如“IjustwantsomeonewillingtobeasadventurousasIam”“Somewhereoutthereisagreatguywhowillnotonlywanttointroducemetonewthings,butwillalsoliketotrysomeadventures.”这样的句子在征婚广告中屡见不鲜。多数美国人并未提及个人职业。原因之一在于,他们认为职业并没有性格重要;另一方面,由于美国人追求自由、乐于改变,他们常从一地搬到另一地,工作也不断更换。因此,这种工作的不稳定性也就无需再作介绍了。此外,美国人往往以交友为目标。在征婚广告中也常出现诸如“IamlookingforayoungwomanthatIcangettoknow,takeitslowasfriendsandseewhereitgoesfromthere.”“NoPressure!Let’sjustrelax...becomefriends&gettoknoweachother...andseewhathappens.”等句子。尽管他们也期待找到人生的理想伴侣,但并不愿快速确定婚姻关系。相反,他们倒愿意“takeitslowasfriendsandseewhereitgoesfromthere”。

4.结论

本研究基于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通过对比分析100则中美网络征婚广告,揭示了两国文化的内在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文化重视家庭价值,将家庭利益置于首位,美国文化则注重个人乐趣;(2)中国文化视尊老爱幼为传统美德,且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人心,而美国文化则倡导人人平等;(3)中国人追求生活稳定,美国人则乐于接受新事物和尝试冒险改变。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文化激烈碰撞,相互影响,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也不再如此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追求个人幸福,将志趣相投而非物质条件列于寻求理想伴侣的首要位置。

作者:丁永萍 丁永娟 单位: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美网络征婚广告的文化差异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cylw/68420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