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差异视阈下中英文习语翻译范文

文化差异视阈下中英文习语翻译范文

时间:2022-12-01 03:29:24

文化差异视阈下中英文习语翻译

语言是一种人类文化和社会的产品,任何一种语言都以其文化为基础,所以要理解一种语言必须先了解其文化。文化是游离于物质之外但又凝结在物质之中,能够被传承的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地理、历史、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传统习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文化的集中体现为———习语(idiom),是指字面意义不同于实际意义的词组或句子,是语言最为精华的部分(张春柏,2003)。英国专栏作家约翰•欧•伦敦曾说过:没有习语就没有生动的思想交流(Withouttheidiomtherecanbenovividcommunication.),那么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习语翻译的文化因素

习语的含义甚广。狭义上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或句子,其含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广义上通常包括成语、俗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俚语、行话等(张春柏,2003)。它是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已约定俗成,是地道的本土语。翻译,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是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外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许建平,2003)。每一种语言都是所属的民族、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及此历史阶段过程中积累出来的文化结晶,即语言与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因此,翻译时要理解原作所包括的内容———使用词语、风格和态度,并且在译语中忠实原作的内容,保持原作风格和态度,如实地传达原文的思想,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篡改原作,而是一个再创作过程。

在翻译工作中,要理解两种语言中蕴藏的文化背景,找出两种语言的异同,对具有不同特征的两种语言所表达的原文和译文的词汇、修辞、逻辑、语法等进行对比研究,准确地了解原作,用准确的译语来表达。虽然,同一件事情用不同语言都可以表达,但因文化背景不同,理解也不一样。比如:白色在西方人眼里象征纯洁,所以用作婚纱之色,而中国文化里,白色在传统上却与丧事有关。所以,要想准确通顺地表达,必须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尽管译者没有必要逐句翻译每一个词语,但必须理解原文的每一个词语。所以文化背景在习语翻译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词语和语句的形式及表达方式。

1.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行为的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文化心理文化心理是指一定的民族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稳固的心理定式。不同国家的文化会导致不同的文化心理,虽然是无形的,但民族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的心理、情感、行为和语言,从而给跨文化交际和翻译活动带来了障碍(包惠南,2003)。翻译时,若过度归化也会使译文缺乏甚至散失原文的文化背景,读者也会觉得阅读中的故事发生在自己国家。

3.思维方式思维与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它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和角度(贾玉新,1997)。不同国籍(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方式、角度不同,其思维方式也不同。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维方式的差异,译者及其所进行的翻译工作必须认识和体现此点。

4.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是指某一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土地、河流、湖泊、山脉、气候、矿藏及动植物资源等,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住行、饮食、衣着、呼吸等(李小园,2008)。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中西两种文化截然不同。在地理环境上,中国几乎没有内海,辽阔的内陆远离海洋,属于半封闭的大河大陆性质。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社会逐步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农耕型社会,并倾向于固守耕地,较少流动,整个民族特性倾向于“保守”。西方则相反,欧洲大陆实际上被黑海、地中海、波罗的海等内海所分割,古罗马、古希腊属于海洋———商业文明社会,因而欧洲人适于流动生活,并具有向外开拓的精神。

5.风俗习惯风俗是指集体或个人的礼节、习性、传统风尚,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通常,人们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的不同,称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

二、从中西文化差异看习语翻译方法

1.直译法直译法,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习语的语言格式,包括句子结构、用词、比喻手段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司显柱等,2012)。直译法能够保留原文独特的意义和语言形式,同时向译文读者介绍了源语文化,并丰富了译入语及其文化。如“crocodiletears”直译成“鳄鱼的眼泪”,保留了原文“鳄鱼”和“眼泪”的文化意象,起初,读到这个词时许多中国人或许不会把它和虚伪的意思挂钩,久而久之,时间证明中国人接受了这个译法。“一国两制”直译为“onecoun-try,twosystems”保留了中国特色。又如将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译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提到它时又有多少人不会想到它是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笔下的名言呢!

2.意译法意译法,主要是指在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牺牲形象,结合原文比较灵活地传达原意,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译文流畅即可(赵海燕等,2012)。如Hewhokeepscompanywiththewolfwilllearntohowl,如果直译为“跟狼在一起,就会学会狼叫”,中国读者很难联想到它的比喻义,这时译者就需要提炼原习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并舍弃原文的意象,将其译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如Justicehaslongarms,如将其译为“正义有长胳膊”,很多时候大家难以理解,这时在汉语中找到与原习语对等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直接进行翻译,这样读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比较亲切,是地道的本国语,但这种译法不能保留译文中的意象,有点美中不足。

3.套译法中英文化的差异导致语言表达上的悬殊,使得许多习语无法使用归化或者异化译法进行翻译,勉强使用的话,只会产生意义扭曲和风格不符等问题,令读者无法理解和接受。这种情况下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套译法。套译法,就是在不影响原文信息传递和语义表达的基础上,套用译语中固有的表达模式,如习语、口号、诗歌等进行翻译(孟琳等,2001)。如将teachfishtoswim译为“教鱼游泳”,可能很多人会不得其义,但在理解译文后就会知道它与我们所知道的“班门弄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又如Somepreferturnipsandotherspears,译成“有人喜欢萝卜,有人喜欢梨”没有“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更能为中国读者接受。再如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译为“Twoheadsarebetterthanone.”就是一个很好的舍弃译文字面意义而译出其精髓的例子。汉译英时套译法同样适用。比如“打开天窗说亮话”可以译为“franklyspeaking”,“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译为“Allgoodthingscometoanend.”又如可以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套译为“Youcannottakebackwhatyouhavesaid.”这样译入语读者就会很容易理解并掌握译语的深层含义,为日后的应用注入活力。

4.略译法略译法,是指将涉及特定文化内容的部分略去,只译出对译文读者来说意义明确的部分(张春柏,2003)。比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若译为“Ofthethirty-sixstrata-gems,thebestistoquit”,英美读者未必能领略其含义,而且还会分散其对实质问题的注意力,甚至纠结于“thirty-six”这个数字上,因为他们不一定知道我国古代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实际上,说这句话时许多人主要还是表达实在不行就尽快脱身,所以也可译出其核心意义:Thebeststratagemistoquit,略去前半句的“三十六计”。又如在翻译Itisnevertoooldtolearn时,就可以略去作定语用的物主代词it,将其译为“活到老,学到老”。

5.补译法补译法,是指为帮助读者理解可能因直译而难以理解的译文,在直译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原文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张春柏,2003)。例如若用汉语拼音直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习语中“诸葛亮”的文化形象,英美读者很难领略其中的韵味,因为“ZhugeLiang”这个名字对他们来说是毫无意义。因此,如将此句译成“EventhreecommoncobblerscansurpassZhugeLiang”,仅传达了字面意思,而完全没有译出其核心意义。因为,“诸葛亮”不仅仅只是一个人名,而是智慧的象征。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适当的增加解释性的补译,译成“EventhreecommoncobblerscansurpassZhugeLiang,theMastermind.”效果明显增加。另外,在It'stheoldstoryofthestitchintime中,句中stitchintime是英语谚语Astitchintimesavesnine(一针及时顶九针)的省略说法,但译入语读者不一定了解其背景,所以翻译时需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以使句意完整。

6.直译加注法许多习语含有比喻和象征意义或反映当地人特有的文化心理,为了便于理解,一般要在直译后附加解释性注释,即直译加注法(张震久等,2009)。如“ItwasFridayandsoonthey'dgooutandgetdrunk.”星期五[Friday]为英国的发薪日,如不解释,读者就不会明白英国人为什么要在这一天上街大吃大喝。若我们要翻译“杀鸡给猴看”这个习语,我们可以先形象地说Tokillthechickentofrightenthemonkey,然后再加注解释说明Itmeans:topunishsomebodyasawarningtoothers。又如在Intheopera,sheplayedthemaleroleofJudgeBao,thejustandimpartialjudgeinChinesehistory中,“包公”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人物,只有加以解释才能让读者读的明白。

三、结语

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比起掌握两种语言、了解两种文化更为重要,因为习语只有在其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也就是说,习语翻译离不开文化背景,否则将失去两种语言交流的价值。总之,习语翻译是个相当艰难的过程。一条习语往往可以有多种不同译法,译者可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及具体语境决定使用何种译法。各种译法之间也不具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切忌将任何一种译法绝对化。有时更需要糅合数种翻译方法进行综合处理,灵活应用。

作者:徐中锋 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文化差异视阈下中英文习语翻译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whcylw/68303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